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模式探究
——依据态度形成理论
郝青云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新疆 克拉玛依)
摘 要: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过程,而在培育过程中路径方法的选择又是极为重要的,因此在路径的选择上我们要依据一定的理论基础,用科学的方法进行价值观培育。本文主要根据的是美国学者凯尔曼的态度形成三阶段理论(即服从、认同、内化),来探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模式。
关键词: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路径;服从;认同;内化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这一科学命题,指出“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构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本内容。”但由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内容庞杂,学理性知识过多,在宣传教育上存在一定困难。因此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凝练成24字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即“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提炼后的价值观,如何得到社会成员的普遍认同,将其内化于原有的价值体系中,是目前的重点同时也是难点问题。美国学者凯尔曼认为,态度的形成与转变有三个过程:服从、认同和内化。服从是个体因为受到外界的压力而发生的态度改变,是表面的,不稳定的。认同与服从相比,已经不是个人被迫的行为,而是个体从实现社会归属感的需要出发,自觉地采取想要被认可的群体的态度的行为。内化则是更进一步,是个体在内心深处去相信和接受他人的态度,并将其纳入自身态度体系之中,产生根本性的态度转变。虽然态度与价值观是两个不同概念,但一种价值观念的形成与构筑也需要经历这三个阶段。因此可以从这三方面入手,使社会成员自觉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形成普遍认同[1]。
假设G是一个不含4-圈或弦6-圈且没有(3,0,0)染色的极小反例,显然G是2-连通的。给G赋初始权值ch(x)=d(x)-4, V∪F。由握手引理和欧拉公式|V|-|E|+|F|=2。
一 利用显性教育与隐形教育达到服从效果
个体为了获得奖励,避免惩罚,他的外显行为总是会按社会规范和社会期待或他人意志来表现。此时,个体的观念是受外因控制的,服从是表面的、暂时的权宜之计。这种服从虽然是表面行为,但却是一种价值观念形成的开始。
(一) 利用理论灌输进行显性教育
受知识体系、认识能力水平等的限制,社会成员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认知是有差异的,因此理论灌输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中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在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必须先利用理论灌输来使社会成员对何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个大体初步的了解。在此阶段不要急于达到认同核心价值观的效果,只要让其明白核心价值观的内涵是什么,它的重要性、合理性就好[2]。
(二) 利用网络传媒进行隐性教育
截止2018年12月,我国的网民已达8.29亿之多,特别是手机用户,规模达8.17亿,占总数的98.6%,已超越电脑成为第一大上网终端。网络已经极大地改变了社会成员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交往方式、娱乐方式,直至思想观念,因此,我们必须抓住并利用网络这一载体。可以建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网站或公众号,让大家能够在这个平台上发表自己的见解,要容许不同意见的存在,要鼓励成员间进行探讨讨论,只有这样才能为价值认同奠定基础。除去网络之外,电视传媒也是一个重要途径,可以通过公益广告的形式来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输出。例如常见的孝敬父母、保护环境等,通过这些广告的大量出现,使整个社会都在普遍宣扬核心价值观,这就会对社会成员形成一种群体压力,起初可能还不是发自内心的接受,但迫于压力,仍会作出服从行为,这就为自觉接受核心价值观,形成普遍认同打下了良好的基础[3]。
二 基于优秀传统文化和制度建设来达到认同的效果
认同是个体从实现社会归属感的需要出发,自觉地采取想要被认可的群体的态度的行为。在认同阶段,个体已超越了属于外部控制的奖惩,而主动趋同于对象。根据认同的内涵,可以看到,认识主体的情感以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的吸引力是非常重要的。因此,培育核心价值观也可以从情感角度入手,充分挖掘其本身的吸引力,从而事半功倍地达到认同的效果。
(一) 传统文化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来源
宣传的形式比较单一,内容没有贴近社会、紧扣时代脉搏;宣传形式单调化、形式化、表面化,宣传方式呆板单一,缺少创新和亮点,喜闻乐见的方法不够多。如一些单位一搞宣传活动,就摆几张桌子,拉几条横幅,放一段视频,发几张资料,贴几张海报等,缺乏新鲜的、富有趣味、易于为群众接受的新形式、新花样,不少老百姓对此熟视无睹,毫无参与兴趣,宣传效果大打折扣。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有非常多的流派,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儒、释、道,其中儒家文化对中国人的影响是最大的。儒家文化也可以概括为四个字,即“仁”“义”“中”“和”。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传统文化是有非常多的重合之处的,比如和谐、诚信等。因此,基于社会成员从幼年时期就普遍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这一现实情况,我们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过程中,可以利用传统文化中的典型的故事典籍来解释核心价值观的内涵,这样可以使社会成员在情感上更易接受和认同核心价值观[4]。
(二) 制度权威的树立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外在保障
卢梭在《爱弥儿》一书中告诫我们:“千万不要干巴巴的同年轻人讲什么理论。如果你想让他们懂得你的道理,你就要用一种东西去‘表示’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可能脱离实际生活,应该要在服从和认同阶段之后,设计一些相应的实践活动来强化这种认同,并在行动的过程中进一步将其内化入自己原有的价值体系。社会实践、社会服务活动可以让社会成员在服务的过程中,思考和谐社会应该是什么样子,在行动的过程中把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吃透,也可以让被服务者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同时能够提升自身的知识水平,知识水平提高之后也有利于其对价值观的理解和践行。
三 通过实践活动及教育反馈达到内化效果
内化是价值观念形成的最后阶段。在这一阶段,个体真正从内心相信并接受他人的观点,并将之纳入自己的价值体系,成为自己价值体系的有机组成部分。内化是以认知为基础的,通过内化后,价值观念就会成为一种不易转变的稳定性的心理倾向,社会成员也就会真正地理解与接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并在现实生活中践行我们的核心价值观。
(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本身是非常有魅力的,是人人都想建成的一个理想社会,而制度又是各种方针政策实施的现实途径和重要保障,因此,没有好的制度保障,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塑造出来的美好社会就无法形成,人们也就无法真正认同核心价值观。所以必须要树立制度权威,真正地做到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决不能将权力凌驾于制度之上。但我们仍然要看到,一些国家公职人员依法办事观念不强,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法不究、以言代法的现象依然存在。因此要加快健全各级各类法律法规实施和监督制度,特别是监督制度的完善,持之以恒纠“四风”,加强领导干部、国家公职人员法治教育,重新树立起制度权威,进而让社会成员真正发自内心地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二) 评估反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效果的探测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的评价指标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微观方面的指标,二是宏观方面的指标。微观方面主要是看是否激发了社会成员的爱国热情;是否提高了他们的思想政治理论水平。宏观方面主要就是看社会环境有没有得到优化,包括文化环境、人际环境、自然环境等。如果社会成员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做到对人友善、诚实守信、爱护环境等,那毫无疑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内化到了他的价值体系之中。由于社会成员职业身份的不同,在对教育效果进行评估时具有一定的困难,因此在针对不同的对象时要采取不同的评估方式。例如,对于在校学生和事业单位的成员,可以采取系统分析的方法,即通过对他们对社会的要求、自身的人格特征等这些要素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评估,从而得出社会成员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效果的正确认识。而对于其他比较分散的不易进行系统分析的成员,我们可以采取随机调查法,例如进行一个“你认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什么的”的采访调查,以此来测评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效果。以往的思想路线教育,都是以宣讲的结束当做任务的完成,对效果的反馈缺乏重视,而反馈是教育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通过反馈社会成员能对所受的教育有一个强化加固的作用,同时也可以使教育者对教育成果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反思,这对以后再进行类似的教育是非常有帮助的,因此,我们应当把反馈系统重视起来。
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伟大工程,需要我们孜孜不倦地探索和集中社会各界的智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构建,必将极大的推进社会主义制度的建设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实施后,婴幼儿配方乳粉监管改革再提速。2016年6月,《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出台,与《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企业监督检查规定》《婴幼儿配方乳粉生产许可审查细则(2013版)》《婴幼儿配方乳粉产品配方注册管理办法》等相关规章制度一起,初步构成严格、统一、规范的乳制品监管制度体系。
参考文献
[1] 冯留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路径探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02):13-18.
[2] 王学俭,李东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述要[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29(04):18-24.
[3] 王晓晖.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J].求是,2012(23):32-35.
[4] 刘峥,刘新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实现路径探索[J].求索,2011(09):122-123+135.
[5] 马姗姗. 高职院校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调查研究[J]. 教育现代化,2017,4(21):159-160.
本文引用格式: 郝青云.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模式探究——依据态度形成理论[J]. 教育现代化,2019,6(69):257-258,282.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69.102
作者简介: 郝青云,女,汉,硕士研究生,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党群工作部科员,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标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论文; 路径论文; 服从论文; 认同论文; 内化论文;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克拉玛依校区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