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主要从笔者亲身参与的职业卫生检测方法存在对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旨在与同行探讨学习,共同进步。
关键词; 职业卫生检测方法; 问题; 解决对策
为了贯彻实施我国《职业病防治法》及相关配套法规,满足职业卫生检测工作需要,各级卫生行政部门设立了职业卫生检验机构。因此职业卫生检测实验室为了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可靠,必须要做好检测质量的控制工作。近年来各职业卫生检验机构先后引进了各种检验仪器,提高了分析的精密度和准确度。职业卫生检测质量控制的目的是把分析工作中的误差减小到一定的限度,以获得准确可靠的测试结果。检测内容可分为样品采集的质量控制和实验室检测的质量控制。
在职业卫生检验工作中,正确收集检验样品对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质量是至关重要的,所以采集样品必须耍做到规范操作、完善制度、加强责任心、了解采集样品方式,了解样品运输、贮存等多种因素对检验结果的影响。
1.职业卫生检测存在的主要问题
(1)现有方法满足不了需求现有化工工业工艺复杂,有害物质繁多,而最新《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方法》GBZ/T160仅有303种毒物209个检测方法,通常会发现某些工厂中有重要的化学危害因素没有配套的检测方法。生物材料检测标准方法有44种毒物共71个,全是卫生部推荐标准WS/T,90年代颁布。90年代的标准沿用至今,一直没有更新,如尿汞的测定方法通用的原子荧光法尚未增补进去,至今还是冷原子吸收法,而冷原子吸收仪大部分检测机构都已淘汰,方法存在着明显的局限性。常见的生物材料重金属如锰、锡的检测方法尚未出台,职业接触人员的健康体检无国标方法依据,只有参照非标准方法。
(2)方法中存在着一些错误如《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方法》GBZ/T160中氨的纳氏试剂分光光度法的4.5.2,样品处理加吸收液至10ml这步是错误的,因为吸收液是稀酸,加碱性纳氏试剂后仍是酸性环境,纳氏比色法需在碱性条件下才能显色,所以只要加纯水至10ml就可以了。同样的错误也在二氧化硫的四氯汞钾-盐酸副玫瑰苯胺光度法中出现,标液配制溶于250ml四氯汞钾吸收液中是错误的,因为碘和四氯汞钾生成HgI2,二氧化硫标液无法标定,标液只要溶于纯水即可。这些错误使得检验新手依据方法操作而实验失败,走一段弯路后才发现错误在于方法本身。再如苯的溶剂解吸-气相色谱法测定3.7.1中苯的测定范围0.9μg/ml~40μg/ml,而苯的标准系列配制却从13.6μg/ml配到了878.7μg/ml,前后明显矛盾。
(3)方法有缺陷或方法表述不清晰、不合理如硫化氢的硝酸银比色法仍用目视比色法,标准系列目视不是特别明显,易造成主观偏差,完全可以设定一个最佳波长如250nm,用紫外分光光度计比色定量。氟化物的离子选择电极测定方法分析步骤里的样品处理和工作曲线绘制表述不简洁清晰,操作较繁琐,易造成操作者理解或操作错误。
(4)气相色谱检验方法仪器操作条件可依据性不强《工作场所空气中有毒物质监测方法》中气相色谱检测方法占全部方法的60%以上,然而所提供的分析方法90%以上都是填充柱气相分析法。随着分析技术的快速发展,毛细柱因分离效果高而越来越普遍使用,大部分实验室都不用填充柱,甚至进口仪器未配置填充柱接口。因此这种检测方法中提供的操作条件及性能指标对操作者参考意义不大,分析者往往先要花一定时间摸索方法,找到适宜的操作条件才能进行样品分析。
2.对当前检测方法进行改进的措施
(1)对相关意见进行收集。针对当前检测方法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要对相关意见进行广泛收集,并进行追踪,做好科学论证工作。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针对实际问题,一定要进行更正和修改,并将正式的更正说明发布出来,做好准备工作,以便于新标准的颁布。
(2)加大经费投入,支持检测方法研究工作。当前,职业卫生相关监测方法在研究过程中遇到了瓶颈,但是因为缺少经费的原因,无法有效解决。因此,要在检测方法研究工作加大经费投入,推进职业卫生检测相关标准的修订和研究。
(3)要尽快对生物材料的相关检测标准进行修订。对于生物材料来说,其检测标准要结合共组场所中对有毒物质进行监测的相关方法,按照项目进行分类,比如说,在对生物材料铅进行检测时,要把各种方法整合起来,也就是说要将4个尿铅以及两个血铅的相关检测方法合并起来,实行一个标准,这样也便于查找。当前,生物材料的相关监测方法是行业中的唯一一个检测标准,因此,要尽快对其进行修订,并纳入到国家标准之中来。
(4)结合当前科技现状,淘汰落后的检测方法,研究新的检测方法。在我国,疾病预控中心职业病和中毒控制要作为龙头,将有一定实力的疾控中心以及职业病相关防治机构还有高校中的研究人员组织起来,对标准进行制定。标准检测方法在制定的时候,要严格按照标准编写规则中的化学分析方法、职业卫生标准相关制定指南中的工作场所中化学物质相关测定方法和生物材料之中的相关化学物质相关测定方法进行操作。
(5)要对采样过程做好控制工作。对于职业卫生检测来说,要对其全过程做好质量控制工作,涉及各个作业环节,针对可能会对工作质量造成影响的各种因素,比如,采样准备以及检测过程还有后续处理等问题都要进行质量控制。比如,要对采样时间进行合理选择。在采样之前,要结合相关卫生标准以及检测方法的相关要求确定采样时间,确保采集到的样品量能够满足测定方法的具体需要,也就是说样品量要在最佳测定范围以内。如果职业接触限值达到了最高容许浓度的有毒有害物质,那么对有害物质进行采样时,采样时间要在15分钟以内,如果劳动者接触的实际时间在15分钟以内,那么就要按照接触的实际时间采样。如果只是短时间内接触到了容许浓度的各种有害物质,那么一般情况下采样的时间是15分钟,如果采样时间在15分钟以内,那么就要进行多次采样。另外,还要在评价工作之中,做好质量控制工作。另外,还要对新职业卫生检测的相关标准和规范进行研究,对检测过程中的各个质量控制内容进行完善。参与同行或者是上级组织的质量评比工作,使质量控制水平得以提升。
(6)要对相关检测设备能力加以关注。要加大在仪器设备方面的投入,同时,还要对相关标准规范进行学习,在行业内加强经验交流,选择科学合理的仪器设备,确保能够满足实际需求。另外,还要针对每一台设备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定期由质量部门进行检定和校准,有专门人员进行保管,做好设备状态记录以及维护与保养工作,同时还要将相关出入库记录建立起来,针对其购置以及验收还有流转等进行控制,在使用之前,要做好校准或者是核查工作,还要做好记录,采样人员一定要按照相关作业指导书操作,如果出现损坏以及故障还有改装或者是修理等情况,都要做好相应的记录。
结 语;在职业卫生检测中没有正确执行新容许浓度,在采样、检测和评价时仍用MAC;混淆采样时间和接触时间,检测结果用算术平均值或几何平均值计算评价等问题要引起注意。从质量管理诸要素受控情况来看,方法学的选择、仪器操作、试剂的使用等检验人员可直接进行控制,送检样品的质量非检验人员所能完全控制,则需要采样人、样品输送者及实验室工作人员共同配合才能完成,因此成为非完全自控要素。所以,样品的管理在分析前质量管理中至关重要。
参考文献;
(1)当代职业卫生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及解决对策探讨_韩孝坤
(2)现行职业卫生检测方法存在的问题探讨_罗江琳
(3)职业卫生检测现场工作存在的质控问题及对策_张海东
(4)职业卫生检测质量控制方法分析_刘双德
论文作者:戴西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3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1/18
标签:方法论文; 检测方法论文; 卫生论文; 职业论文; 工作论文; 样品论文; 标准论文; 《基层建设》2016年3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