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论文_李小林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论文_李小林

山东省青岛平度市李园街道门村中学 266700

摘 要:语文作为各科学习的基础,长期以来,广大一线教师想方设法提高语文教育学习的高效性。新课程改革以来,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的学习方式和教学方法,逐渐走入人们的视野,并逐渐被广泛运用到实践教学中。但是,我们也了解到,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中的实施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存在着方方面面的问题,大大降低了课堂的有效性和高效性。怎样引导老师和学生学会合作?合作学习在课堂的实施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要采取哪些有效的策略?本文综合采用文献法、比较研究法、实践研究法和访谈法,以新课程标准为依据,对合作学习在语文课堂中的运用情况进行了调查分析。

关键词:小组合作学习 语文 教学 建议

一、课堂教学中为学生创造合作的机会

面对新一轮的教育教学改革,语文教学从观念、内容到方式、方法都发生了巨大的转变。传统课堂中以传授、讲解为主的教学方法已经越来越不适应新课改的需要。合作学习,作为一种新时代的学习方式,是通过中外理论和实践证明具有高效性和优越性的一种学习方式,而且也是课堂教学改革所提倡的一种学习方式。《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把合作学习作为一条重要的理念提出来,认为在语文学习中,“要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学习内容的确定、教学方法的选择、评价方式的设计,都应有助于这种学习方式的形成”。

1.合理组建合作学习小组,强化学习小组的后续建设。小组组建一定要在充分了解每一位同学的性格、能力、习惯等个性特征的前提下进行,切忌随意性。要遵循相对均衡、自愿与调整相结合、相对固定化的基本原则,并要对小组成员角色进行合理分工。组与组之间成员数量、男女性别比例、学习能力要相对平衡,优秀生、中等生与后进生要合理搭配,以利于小组内部的相互帮助及小组间的公平竞争,避免因出现“优优组合”和“后进组合”导致两极分化。另外,小组划分时要充分考虑自愿与调整原则和相对固定原则,对于学习过程中产生的矛盾和问题要及时调整和解决,因为相互了解、相互团结是合作的前提,但要避免“赶鸭子上架”和频繁调整组员。小组组建后,教师要指导小组对成员进行角色分工,根据学生的组织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文字书写能力、书面表达能力等等方面,赋予其相应的身份和职责。如组长、记录员、检查员、评论员、观察员等角色,各成员间相互配合、各司其职,确保小组顺利高效运行。另外,教师还要指导小组成员构建具有小组特色的核心文化,如组名、组歌、组规、奖惩机制、口号、活动等等。实践证明,具有核心文化的小组更团结,更具有凝聚力,运行也更规范高效。

2.注意对小组成员培训的及时性与长效性。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小组合作学习的良好学习品质和高能高效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形成的,要通过不断的指导、长期的熏陶,通过相互探讨,不断反思、校正,才能逐步走向成熟。因而,小组组建完成后,教师要首先对小组各成员进行分类培训,指导其充分发挥特长,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在具体的课堂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探究任务,教师还要适时给予指导和培训,授之以渔,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和思维方法,对少数懒、等、靠的学生,教师要及时予以指导和纠正。比如,任务下达后,教师要对各个小组的合作学习仔细观察并适时介入,在小组对任务还不清楚时、小组讨论偏离主题时、小组合作出现矛盾冲突时等情况下,教师要耐心指导,反复确认,以保证整个课堂的有序性和合作学习的高效性。

二、课堂教学中注重合作的有效性

一是精心选取值得合作探究的问题。如《羚羊木雕》中“是金钱重要,还是友谊重要”,《愚公移山》中“愚公和智叟到底谁智慧谁愚蠢”这类问题就没有合作探究的必要。还有一类情况,所提问题其实是“伪问题”,如“假如‘我’不主动喊母亲一同去散步,母亲会怎么想呢?”(《散步》),又如“如果你是柳宗元的朋友,此时应该怎样劝慰他呢?”(《小石谭记》)等。要选取那些能够引导学生深入钻研,有助于学生发展智力、训练思维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

二是及时捕捉课程生成资源,为我所用。笔者讲授《敬畏自然》一课时,其中“研讨与练习”有一问:“为什么说敬畏自然就是敬畏我们自己?”有学生回答:“这和尊重别人等于尊重自己意思一样。因为大家彼此都是平等的,你伤害别人,别人就会伤害你;你尊重别人,别人也会尊重你。我们以前对自然伤害得太深了,所以遭到报复,今后敬畏它,它就会敬畏我们。”这个回答别有新意,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联系起来,属于课程生成资源。教师及时捕捉这一资源,并进一步将之拓展联系到师生关系、学生关系、家庭关系层面上,然后要求以该同学的回答为“样本”作为这一问题的“答案”,各自组织文字作业。毫无疑问,这对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影响深远,作用巨大。

三是认识到学习团队的组成不要拘泥于形式,应灵活操作。可以是同桌,可以是前后位;可以是小组,也可以是整个班级。面向所有学生进行的合作探究其效果也同样好。同理,几个人聚在一起是一种方式;大家倾听一个人发言,然后予以附和、补充、辩驳、纠正,也是一种方式。

四是对于四人小组这样的方式,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也要有所规划。这次针对这两三个小组,下次针对那两三个小组,深入进去,参与其中,询问一下,关注一下,谁主讲,谁补充,谁概括,谁记录,人人都要有事做。教师的深入和参与对合作探究的有效性意义重大。一个学期下来,班级的每个学生都受到了教师多次的询问和关注,这无疑对学生的成长、方法的习得、能力的提高大有裨益。

论文作者:李小林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0/12

标签:;  ;  ;  ;  ;  ;  ;  ;  

在语文教学中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论文_李小林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