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嵩明县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云南嵩明651700)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脑卒中患早期肠内营养的意义。方法: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将76例重症脑卒中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8例,分别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和家庭自行喂养。于入院后第1 天、第14 天、第21 天分别检测两组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甘油三酯及 NIHSS评分。结果:治疗3周后观察组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及甘油三酯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两组 NIHSS 评分均有明显改善,观察组改善更为显著(P < 0. 05)。结论:重症脑卒中患者行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可改善机体营养状况,改善预后。
【关键词】肠内营养;重症脑卒中;
要点:
预后重症患者普遍存在高代谢率和营养不良,重症脑卒中患者也是如此,加之患者又常合并吞咽困难和进食障碍,这更加重了营养不良的发生率,营养不良可使并发症和病死率增加。有研究表明,肠内营养在预防感染和代谢并发症、防止细菌内毒素移位、维护机体免疫功能等方面效果较好。本研究通过总结重症脑卒中患者接受不同的营养支持治疗,探讨其在临床上的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选自2016年1月 ~2018年10 月我院神经内科收治的重症脑卒中患者76例,男45例,女31例;年龄45-86(66. 2 ±9.5)岁;脑出血32 例,脑梗死44例,均符合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制定的诊断标准,并经头颅CT或MRI检查确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为18 -34 分。将76例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 38 例,两组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0. 05),具有可比性。
1.2营养支持方法:两组入院后给予常规治疗的原则相似,并于48小时内留置鼻胃管。观察组:给予肠内营养(肠内营养乳剂,瑞代,华瑞公司,0.9kcal/ml)支持:按 20 ~30kcal/(kg.d)标准,经鼻饲管持续滴注,开始滴速为 40 - 60ml/h,若无反流、腹泻等不良反应,2-3天后逐渐加至 100 ~125ml/h 滴速持续注入。首日用量为 500ml,其后每天增加 500ml,直至达到全量。对照组:患者喂食由家属自行管理,饮食内容大致包括牛奶、豆浆、果蔬汁、肉汤及打碎的主食、鸡蛋羹或商店出售的已配好的匀浆。每日由家属或陪护人员采用注射器分 3 ~5 次注入鼻饲管,进食量约 1000 ~1500ml/d。
1.3观察指标:患者于入院第 1、14、21 天分别检测血红蛋白(Hb)、血清白蛋白(Alb)及甘油三酯(TG)水平并行 NIHSS 评分;血清白蛋白 <35g/L为低蛋白血症。
1.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采用统计学软件 SPSS14 0进行比较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 P <0. 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两组治疗前后营养状况及神经功能指标比较分别,(见表1、2)。营养状况指标比较:结果提示第14 天、第21 天时两组各项营养指标(HB、ALB、TG)较第 1 天均有下降,但对照组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 05),(见表 1)。
3. 讨论
近年来,营养支持在重症患者治疗中急性期所起的作用已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分析重症脑卒中患者出现营养状况恶化的主要原因有:意识障碍或吞咽困难造成进食困难,导致摄入不足;机体处于高分解状态,导致丢失过多;患者多为老年人,脑卒中发病前即有可能存在营养不良。李美英在《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中说明了脑卒中患者的营养状况对其预后的影响,通过研究证实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程度与患者的营养状况相关。早期合理的肠内营养支持具有改善脑卒中后营养状况的恶化、降低感染的发生的作用,有利于脑卒中的康复。
结论:
本研究显示治疗3周后营养支持组Hb、Alb、TG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营养支持组的神经功能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这也证实规范的肠内营养支持可明显改善患者近期预后,也提示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缺损的恢复程度与患者的营养状况相关。
参考文献
[1]赖文军,潘涛,汤健. 肠内营养对脑卒中患者胃肠道及免疫功能的影响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臧大维,黄维惠,刘娟. 重症脑卒中病人早期肠内营养的腧床价值
肠外与肠内营养
[3]李美英,夏峰,苏建华, 肠内营养支持对急性重症脑卒中患者预后的影响
论文作者:王彦君,
论文发表刊物:《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3月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
标签:营养论文; 患者论文; 脑卒中论文; 重症论文; 状况论文; 白蛋白论文; 对照组论文; 《中国医学人文》2019年3月3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