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综合性民族院校农科专业双平台双能力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论文

地方综合性民族院校农科专业双平台双能力实践教学体系构建

赵洪颜,陈迪,刘海峰,具红光,李艳茹,朴仁哲,许广波

(延边大学,吉林 延吉)

摘 要: 本文针对地方综合性大学民族院校农科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进行了探讨,通过地方综合性大学农科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双平台双能力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以及实施评价,认为该体系的实施有效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开拓了就业渠道。

关键词: 农科专业;双平台双能力;实践教学

随着我国农业供给侧解构的调整,需要培养“以用为本”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目前,地方综合性民族高校在人才培养的模式中主要是以“重理论、重知识、轻实践、轻能力”的理论型人才培养模式,双能力的培养体系较差,如何培养适应时代需求的新型人才,是高校尤其是地方综合性大学的民族高校农科人才面临的重大问题。笔者认为实现双能力人才的培养,首先要提供人才培养的平台,其次是构建适合于该平台的人才培养模式。本研究针对地方综合性民族大学农科专业双平台双能力人才培养模式的现实问题,构建适合于该人才培养目标的实践教学体系。

一 地方综合性大学民族院校农科专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

地方综合性大学定位是培养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的人才,同时综合性具有学科布局齐全、师资力量雄厚、科学研究、教学资源和基础设施相比其它单一农科院校具有优势。农科专业受到传统的农民意识形态的影响,生源要低于其他文科专业,学生的来源主要是来自传统的农村,教育基础相对薄弱,其次是农科学生就业与社会的接轨存在问题,理论知识与实践知识不能完全匹配,再次是在地方综合性民族大学中教育经费的投入要相对于落后其它民族特色学科。因此,在生源基础薄弱,实践能力较差,资源不足的现实问题中如何提高地方综合性大学民族院校农科学生的人才培养质量问题值得考究,笔者认为要以快速适应社会需求为导向,提高生源基础,增加教学经费的投入,所以地方综合性民族大学农科专业人才培养的核心是加强实践教学改革,以双平台双能力为目标,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

二 双平台双能力的内涵及构建内容

实践教学在本科教学过程中与理论教学相辅相成,息息相关。“两平台双能力”就是从教学内容、形式、手段改革入手,通过校内实验平台和校外实践训练平台,将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本科实践教学的始终,进而大力提高农学本科专业的教学质量。针对上述的思路我们从4个方面构建了实践教学体系:(1)通过课程分配和实验室资源整合,构建了学生创新实验和教师科研共享平台;(2)通过院校与企业对接,在校内实验教学掌握理论的基础上,构建了校企合作的校外实训平台;(3)通过实验教学形式的改革,将原来学生分组实验改成以兴趣为导向的交叉形式学习团队,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4)通过培养方案的改革,增设实践教学时数和教学环节,以社会需求为导向校企合作培养模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3)液化石油气相对于空气的密度为1.686:1,其因比重较重只能“沉淀”于靠近地面处。距地面高度为165cm的两处电源插座即使短路打火,也不能点燃液化石油气。

三 构建双平台双能力实践教学体系的必要性

(一) 实践教学体系改革的迫在要求

在上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出台了一系列的高等教育改革政策和措施,但是仍然存在着理论和实践相脱节的问题,特别是实践和创新能力要求较高的农科专业学生。要解决之一问题,必须改变传统的认知模式,增加学生的实践教学环节,同时建立校内外实践平台,通过校内实践培训,校外实践基地强化。同时增加实习经费的投入,增加实习内容和时间,提高双平台的功能。

(二) 提高学生实践和创新能力是我国现代农业行业领域不断发展的迫切要求

开展了十余年的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工作虽已有了一个良好开局,但毕竟是一项新的工作,在发展过程中依然存在一些困难和障碍,在制度体系建设层面主要存在制度立法层级不高、适用范围有限、处罚手段和力度有限、部分制度环节不完善等问题,在严格水资源管理的新形势下,亟须通过完善其制度体系予以解决。

(三) 培养实践和创新能力的客观需求

实践教学是高等教育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是极为重要的教学环节,对于提高学生的培养质量非常关键,特别是目前的形势下,如何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为我们的实践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农科专业学生本身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尤其是当今形势下,高等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时代,农业领域种植结构的调整,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社会需要高层次的专业人才。如何保证教学质量、人才质量值得广大教育工作者思考。对于农科专业的学生,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是步入社会的各种能力体现的起点,因此提高农科专业学生双能力是本科教学质量好坏的具体体现。

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行业,农业的发展直接关系着人们的切身利益和社会的安定,以及我国在国际竞争中的地位。随着我国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给农业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机遇和挑战,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高效、安全、节约、环境友好型的农业行业体系。这样的需求的基础上要求高等教育培养的农科专业学生要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既要具有扎实的理论基础知识,又要具有指导生产实际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好的为地方农业经济发展服务。

四 “双平台双能力 ”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保障

针对农科专业实践性较强的专业特点,延边大学农科专业在培养过程中突出专业实践的地位,做到校内外双平台和双能力相互结合,贯穿培养的全过程。①培养方案增加实践教学环节的学时数,实现双平台共享式的创新能力培养环节。②改变传统的课程体系,实践教学环节独立设课,实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课程体系,同时以学生兴趣为出发点自选实验项目,直接参与实践过程,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③提升校内实践基地的水平,增加经费的投入,提供学生开放式思维展示的舞台。④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的组织和团队建设,与校外实践基地合作建立指导团队,让学生通过平台参与到实际农业生产中去,同时在校内外教师的指导下,独立承担一项工作,发挥学生的核心地位,通过实战锻炼掌握实践技能,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开拓了学生的就业渠道,达到双赢的目的。

五 “双平台双能力”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成效

通过近2年多的“双平台双能力”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实施,突出了校内实践基地在教学中的地位,同时开拓了校外实践基地的范围,有效地提升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特别是对专业的认知、动手、自学、创新能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通过问卷调查的形势针对耕作学课程的开放实验室项目,以2013和2014届毕业生共计100多个样本进行调查,通过实践能力提升、创新能力提升、校内实践平台满意度、校外实践平台满意度、就业导向提升等问题进行总结。结果表明:双平台双能力实践教学体系是解决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基础和应用相结合的有效手段,非常满意的学生占45%左右,不满意和非常不满意占4%左右,而且对学生的就业导向有明显的提升作用。

表1 双平台双能力实践教学体系评价调查表—以耕作学课程实验项目为例

六 结束语

实践教学本身是一个系统工程,有诸多的模式需要调整和改进。通过校内外实践平台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改革,培养了学生解决问题、动手、自学的能力及团队合作精神,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和创造能力。通过问卷调查的结果说明实践教学改革学生的认可度还是可以的。因此,“双平台双能力”专业实践教学体系是提高学生培养质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护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情况和临床治疗效果,疗效评定标准为:显效: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完全消失,理化检查显示正常;有效:患者临床症状和体征有所缓解,理化检查显示改善;无效:患者临床症状及体征无明显变化,甚至有轻微的加重。

参考文献

[1] 庞林江,路兴花,何志平,等. 农林院校“双平台双能力”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探索[J].河北农业科学,2010,14(5):155-157.

[2] 李艳茹,王健,许广波,等. 基于差异性发展理念的本科专业实践教学管理体系构建与实施[J].青年与社会,2013,12(544):167.

[3] 李志刚,李素丽.地方综合性院校农科专业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探索[J].大众科技,2009,(8):185,178.

[4] 董秀萍,宋爽,秦磊,等. 高校“双平台”实习模式的构建[J].科技创新导报,2015,(34):229-230.

[5] 汪开拓,申连长. 地方高校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双能力双平台”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探讨[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4,(3):172-174.

本文引用格式: 赵洪颜,等.地方综合性民族院校农科专业双平台双能力实践教学体系构建[J]. 教育现代化,2019,6(74):82-83.

DOI: 10.16541/j.cnki.2095-8420.2019.74.036

基金项目: 2017年吉林省高教科研课题:农科“双平台双能力”专业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与创新(项目编号:JGJX2017D32);2017年吉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基于“互联网+农业”背景的农科专业创新教育体系构建研究(项目编号:GH180049)。

作者简介: 赵洪颜,男,汉族,吉林榆树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从事农学相关的教学与科研工作。

标签:;  ;  ;  ;  

地方综合性民族院校农科专业双平台双能力实践教学体系构建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