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机动车尾气治理的思考论文_许丽梅

关于机动车尾气治理的思考论文_许丽梅

广东省阳江市环境监测站 529500

摘要:作者在阳江市环境监测站从事工作,本文主要从当前机动车尾气治理弊端、机动车尾气治理的措施、机动车尾气的治理现状和危害、案例。这几方面介绍了题目,本文旨在与同行探讨学习,共同进步。

关键词:弊端、措施、现状及危害、案例。

一、当前机动车尾气治理弊端

1.1、缺乏有效措施

在机动车尾气治理中,群众以及执法部门对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了解不足,对于机动车尾气排放污染治理,缺乏配套措施。比如对超标车辆处置以及机动车辆检测旧车淘汰等问题方面,还没有配套措施,工作量大,缺乏有效控制措施,缺乏必要经费、人员、设备,仅仅依靠车辆年审进行尾气检测,是无法长效控制治理机动车尾气污染。

2.2 法律监管难度

在机动车尾气治理中,主要跟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大气污染防治法》,所以在该法中,对于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操作性不强。同时,管理体制不完善,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过低,并缺乏地方性的机动车尾气污染防治法规,机动车数量多、流动性大,职能部门管理力量薄弱,管理难度大。

二、机动车尾气治理的措施

1.加强尾气治理的宣传力度

城市政府相关部门必须了解到尾气治理不仅是政府的重要工作内容,并且城市中生活的每个人都需提高对机动车尾气危害的重视与了解,人人都应该当加入到尾气治理的工作中,共同为尾气治理出一份力。政府须加强尾气治理的宣传力度,提高居民的环保意识和参与意识。政府相关部门可与其他社会机构共同宣传,如城市电台、城市网站、医院、环保局、电视台等,将尾气对人体或城市环境造成的危害通过广告、广播等方式向全体居民宣传教育。政府部门还应该定期在各个大学校园、高中学校、初中学校和小学等举办环保知识讲座,加强对大学生、中学生和小学生的宣传教育,真正实现“治理尾气、人人有责”。

2.倡导绿色出行

政府有关部门务必加大机动车限行力度,特别针对大排量,务必通过高速通行收费、单双号限行等方式对机动车进行限制,大力推行绿色出行,开发环保型小排量机动车和交通资源公共汽车。政府相关部门应该鼓励机动车企业不断研究环保型小排量机动车,通过经济政策和税收政策对机动车企业的研究提供支持。

政府部门应当建立机动车生产、销售环节的扶植政策。大量宣传环保型小排量机动车,并且倡导单位或者个人积极购买。政府部门务必利用公共汽车交通资源提倡广大城市居民利用地铁、公交车等方式来实现绿色出行。公共交通具有节能、环保等优点.政府有关部门必须大力宣传公共交通的优点,呼吁更多城市居民减少机动车出行率,选择地铁、公交车、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保证个人身体健康和城市空气质量。

3.加强对机动车添加剂和燃料的管理

政府部门务必加强对机动车添加剂和燃料的管理,控制尾气污染。必须规范机动车添加剂和燃料的登记手续,登记手续应当包括添加剂名称、燃料名称、添加浓度、添加剂、添加剂成分主要用途等。为了防止更多的劣质燃料投入使用,应该及时取缔违规违法的炼油厂,鼓励合法、正规的炼油厂大力研究清洁燃料。

4. 强化尾气污染监管

应完善机动车尾气污染的监督管理工作,还可以在主要路段限行高污染车型,同时,还可促进高污染机动车型的更新;并可加大对高排放车型的尾气污染防治工作,强化机动车尾气检测监管力度,有效提高机动车尾气治理监控水平,可以确保机动车尾气检测达标。推行机动车环保管理制度,可实行车辆分类管理,并且对排放高污染车辆实行限行措施,从而提高车主环保意识,自觉做好车辆的排放控制。实行补贴制度,对排放污染气体少的机动车实行补贴,治理汽车尾气污染。唯有采取行之有效的措施,并且将其落到实处,强化机动车尾气防治工作,促进依法行政,这才可确保机动车尾气治理工作的质量提升。对于尾气排放不达标车辆实施强行安装尾气净化装置,加速旧车淘汰,加强对机动车的养护、检测,加强社会现有机动车车辆检测,以确保机动车尾气有关排放达标。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5.完善法律监管措施

在机动车尾气治理中,推进机动车尾气污染的监管,出台“污染防治条例”,并可设立“机动车污染防治”专章,加强机动车尾气治理工作,出台地方性的“机动车排气污染防治管理”法律,采用遥测技术、目测法,扣留超标车辆行驶证,全面实施环保标志,以避免机动车尾气污染。全面贯彻落实《汽车排放污染监督管理办法》,开展机动车尾气治理工作,促进汽油无铅化的进程,强化行政手段,并且结合本地机动车行驶实际情况,对本地机动车制定相对应管理条例,完善机动车尾气治理制度,并建立有效的机动车污染体系,把机动车尾气排放量降到最低。建立机动车污染治理补偿制度的建立,制定严格的机动车尾气排放标准体系,全面实行新车监控,减少排污。

6.推广新能源燃料

对于机动车尾气治理,可改善机动车燃油品质,不仅要严格执行国家燃油质量标准,还要加强机动车车用燃油质量检测。鼓励机动车使用天然气、积极推广清洁燃油、研制节能燃料、实现环保治理,对机动车实行强制性尾气检测,鼓励人们在汽车上安装尾气净化装置,使用天然气能源替代常规燃料,应使用净化技术,制定清洁燃料发展计划,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全面汽车工业持续发展规划,提升机动车尾气污染水平,加快机动车产业结构的完善,以促使机动车企业改进工艺,建立有效的机动车污染治理方法、征收机动车环境税,降低污染对环境的破坏。

三、机动车尾气的治理现状和危害

机动车尾气产生的危害主要包括:人体危害以及环境危害这两个方面。

(1)尾气中含有大量的其他有毒气体和二氧化氮。二氧化氮是造成酸雨、光化学烟雾和雾霾的主要有害物质。酸雨含有较强的腐蚀性,对城市中的各种工业设备、建筑物和动植物都有腐蚀,对城市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从而降低了城市空气质量。

(2)机动车排放尾气的排气管比较低,对人体直接造成污染,人体可通过呼吸道将尾气中的可吸入性颗粒物等吸入。尾气中含有大量的一氧化碳、氮氧化物、碳氢化合物、有机铅等,这些有害物质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使人体气管炎、感染肺癌、哮喘、甲状腺癌、免疫系统紊乱、乳腺癌、皮肤病等疾病。二氧化氮对人体的呼吸系统危害较大,有研究表明,人体在二氧化氮浓度达为9.4mg/ m3 的空气中,仅需呼吸10分钟即可产生呼吸系统疾病。人体内的血红蛋白亲和力较强与一氧化碳,会产生大量的碳氧血红蛋白,对人体正常的血液供氧产生削弱作用、危害中枢神经、人体吸入此类物质将会出现缺氧现象,理解力、记忆力和反应能力大幅下降,大量吸入此类物质就会造成血液供氧循环系统出现障碍,甚至会危及人体生命。目前机动车尾气治理中仍然存在很多问题,严重影响治理工作的效果和进展。(1)缺乏机动车尾气治理的相关政策和法律。(2) 技术和尾气检测设备较为落后,检测人员缺乏相关的专业知识。(3)机动车、尾气控制部门、燃油和销售之间没有建立统一的、健全协调的机制,无法做到对尾气的基本控制。

四、案例

以北京市为例, 2004年初北京市的机动车保有量为200万辆,但2007年5月底已经突破300万辆,年平均增长率大约为26%。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肯定会导致机动车尾气排放总量的增加,加剧城市大气环境污染。依据统计,2003年全国机动车排放的挥发性有机物、氮氧化物和一氧化碳总量分别是1995年的2.51、2.05和3.01倍。国家环保总局2005年环境质量公报显示,尽管所监测城市的大气二氧化氮浓度低于国家空气质量标准二级标准的浓度限值(0.08mg/m3),但一些大城市,比如上海、北京和广州市的大气NO2浓度仍然比较高.另外,公报还显示, 上海、北京和广州市大气中CO水平也一直相对比较高, 广州市和北京市2005年CO 年平均浓度分别为1.63 mg/m3和2.0。三城市的大气细颗粒物水平也一直处于比较高水平,例如北京市区2004-2005年间细颗粒物浓度最高达到0.103mg/m3,最低为0.06 mg/m3。机动车尾气污染物对大气污染的分担率在一些大城市已经达到很高的数值,上海、北京、广州等大城市机动车排放的VOCs和CO分担率均超过80%, 排放的NOx对大气污染的分担率则分别达到56%、54.8%和86.3%,以上数据表明了我国特大城市的大气污染正由第一代煤烟型污染向第二代机动车尾气型污染转变,机动车尾气排放已经成了我国很多城市空气污染的主要来源。

结束语:

对机动车尾气污染这问题,优化性实施机动车尾气治理工作,严格管理控制机动车尾气排放,并且能够采用节能减排,综合治理措施,使用新燃料能源,降低尾气污染,因此有效提升机动车尾气治理水平,值得在实践中推广。

参考文献:

[1]刘宏伟,何珊,朱全智.我国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现状及防治对策[J].科技风.2012,14(15):65-66.

[2]罗佳,张琪,张志磊.关于机动车尾气治理的几点思考[J].化工管理,2014,(03):211.

[3]李晶,苏华威,张子宜.国内机动车尾气污染及其防治[J].云南环境科学.2013,14(18):47-48.

论文作者:许丽梅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5年2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3/30

标签:;  ;  ;  ;  ;  ;  ;  ;  

关于机动车尾气治理的思考论文_许丽梅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