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策研究
——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为例
文/肖航
摘要: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地区从民族构成上来看,蒙古族是主体少数民族,在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地区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面临着来自风俗习惯和宗教信仰以及语言文化差异等的问题和挑战。基于此,本文以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地区为例研究创新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对策。
关键词: 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锡林郭勒盟
一、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前提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作为其指导思想,并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和改革一步步地走向成功,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不忘初心,既是要求大家不能忘记中国今天取得的成绩来之不易,要记住奋斗的艰辛,更是要坚持马克思主义这一指导思想,这个“老祖宗”不能丢。锡林郭勒盟是采用蒙汉双语的地区,马克思主义相关的汉语著作和教材大多数采用的是人民出版社等权威出版社编译的作品,确保了内容的准确性和时效性;然而,对于锡林郭勒盟来说,马克思主义蒙文版的著作和教材在准确性和时效性方面就稍显薄弱了。因此,大力培养蒙汉兼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对于提升马克思主义蒙文著作和教材的编译质量来说显得尤为重要。第一,注重培养蒙汉兼通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大力提高锡林郭勒盟地区马克思主义蒙文理论研究水平。具体做法分为以下几个方面:其一,在国民教育阶段,区内开设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的高等院校应适当加大蒙汉兼通的招生比例,让蒙授生接受专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教育。其二,每次期末考试在考核学生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水平的同时,蒙语也应设置为必修课并纳入期末专业课考核的项目中。其三,学习期间还应不定期地考核学生马克思主义蒙语译著水平,做到语言翻译精准。
二、大力发展地区经济,着力改善民生,巩固和扩大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和群众基础
锡林郭勒盟地区属于边疆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相对落后,城镇化发展、基础设施和教育医疗等经济领域和民生领域的发展仍很滞后。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正如毛泽东同志所言:“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的社会政治和经济。”[1]因此,大力发展地区经济,就为推进本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解决了经济基础的问题。马克思主义理论是“从群众中来”与“到群众中去”相统一的理论,着力改善民生,解决人民群众面临的生产生活问题就为推进本地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解决了群众基础的问题。首先,完善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加大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投入,方便人民群众的生产生活。其次,加大精准扶贫力度,加强政策资金和技术支持,带领人民群众走出一条符合地区特点的致富之路,增强人民群众对马克思主义的接受和认同。
大学生认为影响自己创业的主要障碍因素中,“社会经验不足,缺乏人脉资源”“资金缺乏”“专业知识缺乏”这三点是学生创业初创期主要面临的问题。在此情况下,一些商业创业培训班,职业生涯规划咨询室等为大学生解决创业就业需求的机构也应运而生,随着大学生自我投资意识的逐渐上升,大学生的创业就业需求将日益增长。
三、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增强马克思主义的生活化和通俗化
(一)结合党员领导干部的职业特点和理论水平,加大对本土案例和红色教学点的开发,融入党史和当地革命史的教学,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接地气”。
锡林郭勒盟地区的领导的职务层次主要是县处级和乡科级,理论基础较好,工作经验丰富,只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和工作实际结合的能力不太强。因此,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注意本土案例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结合运用。以锡林郭勒盟多伦县为例,多伦县多伦诺尔镇北村的“以党建促脱贫”的典型案例,总结北村的成功经验,主要归纳为“六个一”,即选好了一个带头人、成立了一个强有力的党组织、拥有一个好的生产经营体系、发展了一个壮大的集体经济、实施一个公平的分配制度和采用一套完整的监督机制。这些成功的经验都是马克思主义理论在基层党建工作和脱贫工作上的科学运用;加上多伦县特殊的地理位置,是锡林郭勒盟的红色革命圣地,察哈尔抗日纪念馆就坐落于此,“马克思主义理论+红色现场教学+脱贫典型案例”的教学方法使马克思主义理论跟本地区的历史和发展实际相结合,便于党员领导干部运用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去指导工作和实践。
(二)结合职业院校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就业方向,探索适合各专业的教学方法,将理想信念教育和爱国教育融入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教学中,使马克思主义理论成为学生学习和生活的良师益友。
首先,教材和教辅的选用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程度。本地区职业院校选用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材一般是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本出版社出版的教材理论性较强,较为适合本科教学,相对于职业院校而言,在日常教学的过程中难度还是较高的,因此,选用理论性较强的教材可以选择配置相关的教辅资料辅助教学,特别是选择教辅时要侧重理论背景知识介绍详实的教辅资料,便于加深学生对于理论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其次,教师在备课时要结合学生的专业特点,实现“跨专业”备课。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是职业院校的必修课,所有专业都要开设,这就决定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程具有理论内容的普遍性和讲授对象的特殊性相统一的特点,这就说明,马克思主义理论教师不能拿着一本教案满校跑,要根据学生的专业特点在教学大纲和教学方法上有所变化。以学前教育和护理学专业为例,可以以最美系列专题和感动中国人物为案例,寻找身边的行业楷模和道德模范,培养学生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树立正确的人生理想和职业理想。除此之外,还应经常性地开展与专业课教师的共同备课,了解学生的专业特点,熟知专业课教师常用案例及分析,积极寻找专业课和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契合点和共同点,提升教学效果。最后,加大蒙语教学和科研的投入力度,提升马克思主义理论蒙语教学和科研水平。本地区职业院校开设的每个专业基本上都有蒙文班,同样,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蒙文课程也是各专业蒙文班的必修课程,因此,要高度重视相关的蒙语教学和科研。教材方面,高等教育出版社还没有蒙文版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材,在此情况下,选用和自编教材就显得十分重要,特别是自编教材,这就需要建立相关的蒙文教学科研团队,整合师资力量完成自编蒙文教材。教学方法方面,加大基层调研力度,广泛搜集本土典型案例,汇编成案例教辅,并以案例为核心,开发多种教学方式,如主题演讲、知识竞赛等活动,加深蒙授学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接受和认同。
(三)结合社区嘎查群众生产生活的特点,创新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形式,善于利用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马克思主义,使马克思主义成为群众生产生活的“帮手”
社区嘎查是本地区的基层单位,也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基层单位。社区嘎查的群众生产生活实践能力强,只是实践转化为理论的能力不够,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理论体系,理论转化为实践的难度很大,因此马克思主义在基层的传播难度可想而知。要想让社区嘎查的群众能够读懂、理解、接受和运用马克思主义,首先,打破以讲授法为主的单一宣传形式,组织社区群众以多种形式传播马克思主义。通常马克思主义的传播主要是以课件、文稿或书籍等的讲授为形式,此形式单向性强且枯燥乏味,组织群众采取喜闻乐见的形式,比如小品、快板、故事、红歌等,提高群众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积极主动性。像最近播放的《马克思靠谱》、《马克思是对的》等节目,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学术枯燥的语言转变为生动活泼的语言表达形式,播出后反响热烈,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其次,注重吸收基层文艺团体的优秀表现形式,增强嘎查群众对于马克思主义的接受程度。1957年,在内蒙古大草原上诞生了第一支乌兰牧骑,乌兰牧骑扎根基层,服务农牧民,创作了许多接地气、传得开、留得下的优秀作品,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发展繁荣作出了杰出的贡献;乌兰牧骑在进行文艺创作时,能够及时地将党的政策传递到草原上的千家万户,基于乌兰牧骑这一特点,马克思主义理论工作者可与乌兰牧骑等优秀的基层文艺团体合作,创作出更多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好作品,让嘎查群众更好地接受马克思主义。最后,充分运用互联网、智能手机等现代媒介手段,扩大马克思主义的受众群体。《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到2018年6月30日,我国网民的数量达8.02亿,互联网普及率达57%以上,其中手机网民的数量达7.88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达98%以上,人们已经日渐离不开互联网和智能手机这一工作学习和生活的“帮手”了,因此,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互联网和智能手机等现代媒介手段是必不可少的。社区嘎查可以选择在官方网站上用蒙汉文进行马克思主义专栏传播,还可以创建诸如学习强国APP或微信公众号来推送学习文章、视频和节目,“为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推进创造相对稳定的网络平台”[2]。
In order to search a trajectory that meets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reachability and IK PI simultaneously in the DWWIKP,
参考文献:
[1]毛泽东选集:第 2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663-664.
[2]杨静娴.马克思主义网络传播面临的挑战与对策[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2011,(09):12-13.
(本文为中共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委党校2018年校级课题阶段性成果。作者简介:肖航,中共内蒙古锡林郭勒盟委党校党建理论教研部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