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民主社会主义的社会历史观_民主社会主义论文

论民主社会主义的社会历史观_民主社会主义论文

评民主社会主义的社会历史观,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历史观论文,民主论文,社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内容摘要:民主社会主义是当今世界上影响较大的一股社会政治思潮,其理论极具迷惑性。本文依据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从社会发展的动力、国家观和社会主义基本特征三个方面着力剖析了民主社会主义的社会历史观,以期揭示其反科学的本质。

关键词:批判 民主社会主义 社会历史观

民主社会主义是当今世界上极有影响的一股社会政治思潮。信奉民主社会主义的各国社会党、社会民主党和工党,在对民主社会主义的解释上虽然是五花八门,但是,它们的社会历史观无一不是唯心主义的。本文拟从三个方面对其社会历史观进行较深刻的剖析。

民主社会主义把社会发展的终极原因归结为“人类理性、伦理原则”,否认生产力的决定作用。

在民主社会主义者看来,“人类理性、伦理原则”是一切事物的基础和源泉,社会的发展和进步是民主、自由、平等、正义、团结互助等基本价值逐步实现的结果。他们之所以反对资本主义并不是因为它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最主要的是因为它背叛了他们的正义的观念”;①资本主义的变革和发展到社会主义,也并不是取决于社会经济发展条件而是取决于人的人道主义意识和一种自律的道德意愿,说什么“人的精神自由及其道德责任感”是“构成历史进程中的因素”。②很显然,民主社会主义者把社会变革和发展,看成是统治阶级服从理性、伦理原则的结果,看成是抽象的伦理道德观念发生作用的结果。

按照唯物史观,社会运动的终极原因应当从社会生产方式的变迁中去寻找,生产力是决定社会发展的终极原因。对此,恩格斯作过精辟的论述,他讲:“一切社会变迁和政治变革的终极原因,不应当到人们的头脑中,到人们对永恒的真理和正义的日益增进的认识中去寻找,而应当到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变更中去寻找,不应当到有关时代的哲学中去寻找,而应当到有关时代的经济中去寻找。”③这也就是说社会运动的终极原因是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即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资本主义之所以要被社会主义所取代,其根本原因并不是因为资本主义违背了“人类理性、伦理原则”,而是造成资本主义违背“人类理性、伦理原则”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表现为生产的社会化和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形式之间的矛盾。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变化,这一矛盾日益尖锐,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也愈益成为生产力进一步发展的桎梏,但是,资本主义制度自身又无法克服这一矛盾。矛盾的进一步尖锐化,一方面,客观上要求消灭束缚生产力发展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变生产资料私有制为公有制以适应社会化的大生产;另一方面,它必然引起严重的经济和政治危机,从而动摇了资本主义的统治基础,导致无产阶级起来革命,推翻资本主义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用新的适应生产力发展状况的生产关系代替旧的生产关系,为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开辟广阔的前景,使资本主义社会自身无法解决的基本矛盾得到最后的根治。由此可见,资本主义社会变革的终极原因只能从资本主义社会内部的生产方式中去寻找。

而民主社会主义完全回避和抹煞了生产力对生产关系的决定作用,否定了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应经济基础状况的这一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把属于上层建筑范畴的所谓“民主、正义、自由、平等”等基本价值夸大为决定一切的东西,把它们视为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和源泉。显然,这是彻头彻尾的以抽象的人道主义为核心的唯心史观。不可否认,人的意识、理性、伦理观念对经济基础乃至生产力也有反作用,先进的意识、观念对人类社会的发展进程可以起到促进使用。但是,在阶级社会里,“权利永远不能超出社会的经济结构以及由经济结构所制约的社会的文化的发展”。④权利和伦理观念归根到底是由经济基础决定的,一切社会形态变更并不是人类意识、理性、伦理观念的力量所致,而是生产力的发展、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的结果。

民主社会主义从抽象的人的本性出发,宣扬“超阶级”的国家观,鼓吹阶级妥协和阶级合作,否定资本主义国家的阶级属性,否定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首先,民主社会主义宣扬“国家是超阶级的正义的力量”,认为现存的资本主义国家与传统的资本主义国家截然不同,现代“国家的权力大大增加了,它现在成了一个独立的中间权力,”⑤成为各阶级间的仲裁者;国家不再具有镇压的职能,它已变成“公共利益的保护人”,仅仅具有社会经济管理方面的职能。对此,意大利社会党人彼德罗·南尼直言不讳地说:“尽管国家仍然保留着属于社会经济和社会公共组织之上的上层建筑的特征,但是,作为整整100多年来工人斗争的结果,国家已不再是代表某一阶级的专政或垄断。换句话说就是不再代表那个在经济上最强大阶级的专政或垄断,而现在则反映着社会平衡……那种在我们社会生活中正在逐渐成熟起来的社会平衡。”⑥这就充分地说明了民主社会主义的国家观从根本上否定了国家是阶级统治的工具,是暴力的机关。

其次,由于民主社会主义把国家看成是超阶级的正义力量所造成的,否认现存国家的资产阶级性质,因此,一方面,它主张保留资产阶级的国家,认为既然当代西方发达的工业国家已不再是那一个经济上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或社会集团的工具,那么,现存的国家也就无需打破,所要做的“只不过是使它有所改变罢了”。所谓“改变”其实质就是在不触动现存的资本主义根本制度的前提下,进行适度的改良,以达到保存现有资产阶级国家的目的。另一方面,民主社会主义由此进一步否认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斗争的必然产物,否认阶级斗争是推动阶级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民主社会主义认为,随着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变化,中间阶层、白领工人迅速增加,工人的生活水平也明显地提高,因此,西欧现存社会的阶级结构并不象过去认为的那样日益分裂为两大对立的阶级,劳资矛盾钝化了,现代社会“没有两个毫无共同利益的阶级”,无产阶级也就无需通过革命打碎资产阶级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来实现社会主义了。它鼓吹通过加强国家与各种社会力量的合作即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国家的合作,利用西方议会民主的方法,渐进地“和平长入社会主义”。

然而,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国家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产物,是一个阶级压迫另一个阶级的暴力工具;只要在哪里还存在私有制、阶级,哪里就不可能有超阶级的国家;反之,哪里有国家,就表明哪里阶级矛盾不可调和。资产阶级国家也是如此。资产阶级国家虽然形式极其复杂,但本质只有一个:所有这些国家都一定是资产阶级专政,是资产阶级统治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暴力工具。同时,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的私人占有的性质决定了资本主义社会基本矛盾必然会不断加深,从而导致经济危机的爆发,危机的爆发又加剧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的阶级矛盾,促使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进一步高涨,其结果,必将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用暴力打碎资产阶级的国家机器,建立无产阶级专政。所以,无产阶级专政代替资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取代资本主义,这是资本主义社会阶级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正如恩格斯指出的“社会主义现在已经不再被看作某个天才头脑的偶然发现,而被看作两个历史地产生的阶级即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斗争的必然产物。”⑦当然,无产阶级在反对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不排除利用资产阶级议会这个讲坛,来争得自己的政治地位和经济地位的一定改善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对此,恩格斯曾辩证地指出:“在资产阶级借以组织其统治的国家机构中,也有许多东西是工人阶级可以利用来对这些机构本身作斗争的。”⑧但是,无产阶级如若把阶级斗争仅仅局限于议会斗争,那就等于转到资产阶级方面去了。

今天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确实出现了许多新现象、新情况。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加强了对经济生活的干预,对经济的宏观调节日益经常化和强化了。但是不能因此断定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性和阶级性就消失了。马克思早就分析过,国家的经济和管理职能具有两重性,即“包括执行由一切社会性质产生的各种公共事务,又包括由政府同人民大众相对立而产生的各种特殊职能。”⑨凡是社会化的生产都需要有一个统一的管理,但在阶级社会中,由于阶级的存在,这种管理具有非常鲜明的阶级倾向。为此,恩格斯指出:“现代国家,不管它的形式如何,本质上都是资本主义的机器,资本家的国家,理想的总资本家。它愈是把更多的生产据为己有,就愈是成为真正的总资本家,愈是剥削更多的公民。”⑩当代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实际上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利益的。所以,尽管战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管理职能日益强化了,但并没有使国家统治职能的机关、特别是强制机关的性质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由此,今天的无产阶级对待资产阶级的国家决不能象民主社会主义所说的那样“只不过使它有所改变罢了”,而应该遵循马克思的教导:“旧政府权力的纯碎压迫机关,应该铲除,而旧政府权力的合理职能应该从妄图驾于社会之上的权力那里夺取过来,交给社会的负责的公仆。”(11)

同样的,借口资本主义社会中间阶层和白领工人的迅速增加、工人生活水平的改善,否定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之间存在的根本的利害冲突、宣称劳资矛盾钝化了的观点也是荒谬的;其实质是要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结成伙伴”,否认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进行斗争的必要性,以达到维护资产阶级国家政权长治久安的目的。只要我们依据历史唯物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去考察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的各个阶级在生产方式中的地位,根据其对生产资料的占有与否,在社会劳动组织中的职能和领得社会财富的方式和多寡来分析它们,就不难发现,当代资本主义社会中两大阶级的对立和矛盾依然存在,有时甚至是很激烈的,工人阶级的内部结构的变化和生活水平的提高,没有也不可能改变工人阶级被剥削被压迫的地位。无产阶级反对资产阶级的阶级斗争不仅现在是而且将来永远是推动资本主义发展、直至过渡到社会主义的直接动力。

民主社会主义从唯心主义历史观出发,把民主和人权归结为社会主义的最基本的特征,从而否定了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特定阶段。

民主社会主义既然打着的是“社会主义”的旗号,那么,它到底要实现什么样的社会主义呢?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提法,但总的说来,是把以民主和人权为基石的人道主义作为出发点来构想社会主义社会的,他们所强调要建立的新社会的基本内容是一个民主、自由、平等、正义、团结互助等伦理观念的统称。1951年社会党国际成立宣言规定“社会主义是最高形式的民主主义”,其奋斗目标是:“建立一个使所有人都享有充分自由民主的新社会”,在这个社会中“将保证人人享有充分的思想、言论、结社的自由,享有普遍的平等的与秘密的选举权,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12)德国的社会民主党《哥德斯堡纲领》认为:“社会主义的根本意义在于自由、公正和相助”,声称这些基本价值“是民主社会主义追求的新的更好的社会目标。”(13)法国的密特朗则宣称:法国式的社会主义忠于1789年的《人权宣言》,坚决维护真正的自由、平等、博爱和人道主义。(14)很明显,民主社会主义在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进行概括时,完全撇开了政治和经济方面的特征,把社会主义仅仅看作是一种抽象的伦理观念,看作是人类共同的伦理要求,看作是民主、自由、平等、正义、团结互助等基本价值观念的实现。这样,在民主社会主义那里,社会主义俨然象一个任人打扮的少女,除了能给它贴上一些漂亮的标签外,它只不过是虚无缥缈的、永远也无法实现的乌托邦。这也就从根本上否认了社会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特定阶段。

马克思从历史唯物主义立场出发,认为:“人们在自己生活的社会生产中发生的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他们的意志为转移的关系,即同他们的物质生产力的一定发展阶段相适合的生产关系。这些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社会的经济结构,即有法律的和政治的上层建筑竖立其上并有一定的社会意识形式与之相适应的现实基础。物质生产的生产方式制约着整个社会生活、政治生活和精神生活的过程。”(15)这就是说任何一个社会形态都是一定的经济、政治和思想文化的统一体。这个统一体的三个方面相辅相成,互相作用。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思想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反过来又给予经济和政治以很大的影响。社会主义作为人类社会形态发展的特定阶段,当然也必须具有这三个基本方面,即经济上实行生产资料公有制、政治上一切权力归无产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所有、思想文化上必须是反映生产资料公有制和劳动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精神文明。

而民主社会主义对“社会主义基本特征”的界定既没有确定的经济标准——同所有制的形式的直接相联系,也没有确定的政治标准——同政权的归属问题相联系,而是完全离开经济、政治矛盾的现实根源,抽掉由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反映经济和政治的伦理道德观念的阶级内容,把抽象的伦理原则夸大为社会主义的基础和唯一的基本特征。所以,民主社会主义所奋斗、所追求的目标就不可避免地带有浓厚的空想社会主义的色彩。正如恩格斯所说:“‘正义’、‘人道’、‘自由’等等可以一千次地提出这种或那种要求,但是,如果某种事无法实现,那它实际上就不会发生,因此,无论如何它只能是虚无缥缈的幻想”。(16)

总之,民主社会主义的社会历史观是唯心主义历史观,其理论从本质上来说是反动的,荒谬的。但是由于它打着“民主”和“社会主义”的旗帜,又声称代表工人阶级和其他劳动人民的利益,因而,它具有极大的迷惑性、欺骗性。今天我们依据唯物史观去剖析民主社会主义的基本理论,对于我们认清它的反马克思主义实质,划清科学社会主义与它的界线以及在实践中去坚持和发展科学社会主义无疑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的。

*收稿日期:1995-4-1

注释:

①(12)(13)《社会党重要文件选编》,第7页,第3-6页,第149页。

②《德国社会民主党纲领文件汇编》,第29页。

③④⑦⑩《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25页,第12页,第423页,第318页。

⑤《从资本主义过渡》载《新费边论丛》1952年初版,1970年第三次印刷。

⑥意大利《前进报》,1965年9月5日。

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603页。

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5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432页。

(11)(15)《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2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76页,第82页。

(14)转引李兴耕《当代西欧社会民主党的理论和实践》,第179页。

(16)《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6卷,人民出版社,1972年版,第325页。

标签:;  ;  ;  ;  ;  ;  ;  ;  ;  ;  

论民主社会主义的社会历史观_民主社会主义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