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智能化技术的应用,在电气工程中,技术人员只有能够充分认识到智能化的作用,不断发挥智能化在电气工程中的作用,才能够发挥智能化在电气工程中的优势。使用智能化不仅仅能够有效节约资源,提高用户的工作效率,还能够节约成本,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因此应当推广电气系统的智能化控制。
关键词:配电电气系统;智能;管理分析
1配电设备运维检修的概况
在配电系统运行的过程中,为了保障其安全性,避免故障的发生,需要按时检查配电设备的运行状态确认其是否安全。除此以外,需要对配网系统进行运维管理,具体指发现并解决配电设备在工作中出现的一系列问题,这样做的目地是使配电系统正常工作、可靠地运行。电网系统由各种各样的配电设备构成,在电力系统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配电设备的正常工作是整个电网系统稳定可靠运行的前提和基础。此外,电力企业为了获得期许的经济效益,需要尽量控制成本和投入资金,这就需要科学合理的管理体系,对配电系统的运行维护和检查修理进行管理。
2运维一体化管理的难点
2.1工作安排不合理
在当前的配电系统设备安全运行过程中,工作人员在进行人工编制工作,并没有合理地安排配电设备的安全维护工作,同时工作内容和责任分配不明确,从而导致相关的维修人员在进行配电设备维修时出现混乱的工作现象,在运行过程中出现问题时,工作人员相互推脱不愿承担责任,这样不仅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影响了配电系统检修工作的进度与工作效率,最终导致配电系统无法安全可靠的运行。
2.2工作人员专业技能水平不高
现阶段,众多电力企业中的从业人员缺乏专业技能水平,在其进行配电系统运行维护和检查修理工作时,不能够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和项目风险,这些问题在配电系统的后续运行中暴露出来,一系列的故障使运行不能正常进行。除此之外,因为工作人员的综合素质较低,理论知识不扎实且缺乏工作经验,这会直接导致配电系统在工作时可能出现严重的安全事故。
3电气自动化控制在供配电系统中的其他应用措施
3.1提高供配电系统网络安全性
在供配电系统运行和管理中,可以通过将电气自动化技术与PLC技术、计算机技术结合,并实行科学的供配电系统管理制度,促进供配电系统网络安全性的提高和系统化的管理。供配电系统管理人员应对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加以重视,避免供配电系统运行中的人为操作失误。还可以利用电气自动化进行供配电系统双向数据传输,在某个供配电系统出现故障时启用备用的供配电系统,进一步提高运行效率。
3.2进一步完善供配电系统的功能
电气自动化对于保证供电和输电稳定性具有重要作用,大规模的断电事故会造成比较严重的经济损失,运用电气自动化技术可以有效解决这一问题。首先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对某一地区电力使用数据进行采集,然后运用电气自动化设备,根据使用数据进行合理输送。还可以根据反馈数据对线路状况做出监测,对问题和故障及时维修,保证用电的正常进行。
3.3将电气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和PLC技术结合
在电气自动化技术的运用过程中,可以将计算机技术和PLC技术与之结合,进一步提升供配电系统的运行效率和稳定性。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对电能输送数据进行收集处理。利用PLC技术可以收集供配电系统的使用数据,还可以通过顺序控制模式运用总线和电力系统通信联系,实现供配电系统的独立模块分块控制。
4配电安全技术管理
4.1防雷技术
跳闸率与耐雷水平是判定防雷好坏的两大标准。为保证用电线路能够安全、正常运行,需要采取有效措施及时改进防雷技术。一方面,强化架设避雷线,最大限度降低被雷击中的概率,且发挥耦合与分流的作用。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另一方面,严格控制接地电阻值,保证其小于10Ω,以充分提高防雷效果,显著降低雷电反击概率。另外,需要架设耦合电线,以显著增强耦合作用,并充分发挥分流作用[4]。
4.2绝缘子防污技术
大多数输配电与用电工程的线路都是在户外环境中架设,致使一些污渍物时常附着在绝缘子表面,若清洁力度不够或防污不当,则雷雨天气中泄漏绝缘子电流和增加电导的可能性较大,相应会减小绝缘子作用,增加闪络现象的发生。为此,需要进一步强化绝缘子防污技术,定期进行清洁工作。清洗时可以使用带电水,确保有效、彻底清除表面污渍。同时,做好防尘处理,将蜡和硅油等一层防尘物质涂抹在绝缘子表面,防止在潮湿环境中绝缘子出现水滴,避免电线路出现电流泄漏情况。另外,可以安装流泄漏监视系统,便于及时发现绝缘子情况,做好相关处理工作。
4.3远程监视技术
关于远程监系统的控制可由输配电和用电工程线路完成。电力企业具有行业数据资料库,各电力企业在此平台上便于进行技术方面的交流。经远程监测系统,可以更好地监管整个电力设备,确保高效、方便且快捷地处理整个电力设备故障,同时能够更好地诊断数据库和知识库,从而更加准确、可靠地解决各种故障[5]。
4.4加强电力电容器的维护工作
在配电系统当中,电力电容器的作用就是对无功功率进行有效补偿以提高配电设备的功率因数。为了避免配电系统当中的设备在运行过程中出现故障,相关的维修人员应当保证电容器的运作环境处于良好状态,从而保证点燃电压处于额定数值。另外,相关的维修人员在配电设备进行正常运作时,还必须认真的检查电容器的内外设施,及时发现配电设备出现的故障问题,并及时对故障进行分析和研究,采取有效合理的措施解决问题。这样能够避免在配电系统运行的后续过程中出现问题。
5人工智能在电气自动化控制中的使用
5.1电气设备配合人工智能
解决、优化电气设备当中的设计就是人工智能技术运用到电气设备中的重要表现。尤其是对于电气设备当中问题的有效解决,极大地帮助了相关的工作人员,提升了工作效率。笔者在调查中发现,以前的电气设备的设计是十分麻烦的,电气设备庞大的体积以及复杂的结构要求设计的相关人员要对线路、工作原理等众多方面有所理解,涉及到的领域比较广泛。想要保证设备的稳定运行,要求设计人员在设计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到设备工作的时候,设备之间、零件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设计要保证它们之间可以互相作用,保持稳定的工作环境。丰厚的工作经验、良好的知识基础、达标的专业技术都是一个良好的设计人员所必须要具备的。另一方面,人工智能对于设计成果的检验也是一个很不错的选择,可以检验出比较优秀的设计方案。人工技术需要优秀的机器以及相关的软件的支持,发达的设计软件再配合设计人员的设计基础,在提升设计的工作效率的同时,加快了设计的速度,对于电气设备的质量提供了很好的保障。
5.2人工智能技术可以运用到电气设备的故障检测中
故障检测在其中占据重要作用,是不可忽视的一个环节,故障监测可以提前发现故障,保证了技术人员对于事故的预处理。系统保持稳定、高效的工作效率离不开准确的故障检测。电气设备发生故障前是有所细微的表现的。相关人员可以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来提前检测这些痕迹,提前发现这些痕迹可以对事故进行提前的预防、处理,可以很好地减少损失。
结束语
随着电力行业的不断发展,配电电气系统也取得了相应的发展,逐渐朝着智能化以及自动化的方向发展。这样一来,传统的检修模式就难以适应实际发展的需要,必须要实现运维检修的一体化管理。但是,在运维检修一体化建设中,还存在着一定的问题,如运行与检修工作有所差异,作业安全保证难以到位等,这就对工作人员的专业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参考文献:
[1]林燕.配电运行中设备的检修与维护技术[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5(12):291.
[2]邱兆峻.配电线路运行检修技术及防雷方法[J].低碳世界,2015(36):72-73.
[3]陈洪刚.配电线路运行检修及防雷要点[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5(24):88.
论文作者:张岩,马小斌,张泽森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9年第1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5
标签:系统论文; 技术论文; 设备论文; 故障论文; 绝缘子论文; 工作论文; 供配电论文; 《电力设备》2019年第1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