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介绍了京津冀协同发展背景下职业院校发展的机遇与困境,阐述了推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并提出通过构建职业教育发展共同体进一步推动京津冀职业教育的发展。
关键词: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
京津冀协同发展作为我国继长三角、珠三角经济发展战略之后又一重大国家战略,对京津冀区域的人才需求提出了新的要求。职业教育通过培养高素质的技能型人才,能够从根本上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提升欠发达地区社会生产力,培育其可持续发展能力,从而缩小区域间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差距。在此背景下,职业教育的发展必须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思维定势,形成目标同向,协同创新的职业教育发展共同体才能取得更大的成就。
一、京津冀协同发展为职业院校发展带来的机遇
京津冀协同发展,为三地的经济、文化、教育、生态文明的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发挥优势,突出专业特色,扬长避短,抓住机遇,构建职业教育发展共同体,为企业培养出高技能型应用型人才,是京津冀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长效之路。《京津冀协同发展规划纲要》实施至今,京津冀三地积极加强合作,搭建起一大批教学、科研和教师交流平台,在师资研修、学生联合培养、专业共建、实训基地共享等方面取得了明显的成效。但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京津冀职业教育深层次的合作还不够,需进一步改革创新,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京津冀职业教育均衡、协同发展。
二、京津冀职业院校的发展困境
(一)专业设置不合理
京津冀地区正经历着有史以来最为激烈的经济发展方式转型和产业升级。与京津冀地区经济发展的转型相对比,京津冀地区的职业院校在专业设置上普遍欠缺前沿性与合理性,不具备对市场人才需求变化的预警和评估能力,专业重复设置率较高,使得原本应该有的专业特色和院校优势不太明显。常常会出现某些专业人才供不应求,有些专业冷清至极,无人问津的不均衡状况。
(二)资源共享困难
京津冀地区的校企资源比例严重失调,缺乏师资共享协调机制、师资共享利益分配与激励机制以及师资共享信息平台。究其主要原因就是在区域大局意识不够深入的情况下,三地明显的行政格局和职业院校多个办学主体导致了京津冀三地职业院校办学模式的差异和信息资源共享的障碍。
(三)招生困难生源质量参差不齐
在京津冀协同发展大趋势下,众多职业院校反而要面对招生难、生源少的困境。造成生源困境的主要原因既有普通高校多年持续扩招的生源竞争因素,也有职业院校自身办学特色不足,缺少社会认可度的因素,同时在教育国际化的大趋势下,境外留学也争夺了一部分生源。由于招生数量的持续偏低,也进一步造成报到率的逐年下降,同时由于生源问题,很多职业院校通过降低录取分数线以求得更多的生源而导致生源质量参差不齐,这些都严重的制约着职业院校的发展。
三、推动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以政策制度建设为保障
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关键在于重构和改革,很多工作都是前所未有的创新探索,而且将经历一个较长的历史进程。要边探索、边总结,分步推进、稳中求进。要不断完善各项政策制度,为协同发展提供坚实保障,并探索走出一条不同经济发展水平背景下、跨越行政区划的职业教育协同发展道路。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以长远发展共赢为原则
教育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百年大计,职业教育的协同发展应立足长远,尊重教育发展和区域发展规律,既要打破“一亩三分地”的本位主义,也要克服短期的功利做法和政绩诉求,要从国家战略和京津冀区域长远利益和可持续发展大局出发,树立协作共赢和利益共同体意识,将三地的思想认识、利益诉求、行动步骤等尽快统一起来,形成京津冀协同发展的合力。
(三)以政府主导推动为重点
要充分发挥政府在政策制定、规划引领、资源配置、环境营造等方面的优势和主导作用,充分调动各级政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鼓励和支持他们在中央规划纲要的统领下,结合各地实际,主动作为、实践创新。
(四)以体制机制创新为破解
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涉及三地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各级各类教育主体,要实现区域教育的优化布局和改革重构,关键的破解点在于体制机制的创新。应建立“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的三级领导体制,国务院组建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领导小组作为决策层,三省市教育厅委联席会议作为协调层,区域内城市间协调会作为执行层,从而构建和完善三地职业教育协同发展的治理体系。
(五)以人才交流合作为推动
应充分发挥人才的第一资源作用,通过挂职、交流、引进、互派、兼职等多种方式,推进京津优质人才对河北的帮扶带动。要建立长效机制,科学制定选派干部教师的数量、范围、结构、周期等工作规划,要将干部挂职和教师交流纳入选拔培养管理人才和业务骨干的重要条件,并不断完善组织管理,加强考核激励,确保交流干部教师全身心投入工作,推动干部教师跨区域流动任职。
四、构建职业教育发展共同体推动京津冀职业教育发展
(一)健全统筹协调机制
构建职业教育发展共同体,促进京津冀职业教育协同发展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健全统筹协调机制。一是完善相关法规、政策,建立约束保障机制。通过制定统一的职业教育法规、政策,明确三地教育协调发展的具体目标和原则,确立协调机构的职能职责和协调发展的具体措施。二是建立有效的沟通协作机制。如建立京津冀职业院校招生计划协调制度,以教学资源的高效利用为出发点,打破跨地区生源限制,优化生源配置;选择优质院校以兼并、托管、合作办学等方式,整合三地教育资源,推动资源共享。
(二)提高资源配置效率
从空间布局来看,京津冀职业教育资源的分布多以分散式为主,大部分处于独立运作状态。三地应共建共享数字化教学资源,充分利用信息技术开展职业教育课程共建共享、课程互助等合作教学活动。建立三地职业教育资源台账,实现师资、教育设施、实训基地、合作企业等资料全部入库,形成常态化的人员交流和资源共享机制。统一三地职业教育生源市场,通过合作办学等方式,有效解决三地教育资源占有与生源供给不均衡的矛盾。
(三)探索多种合作模式
国内外职业教育的区域合作模式有很多,其中分段式合作模式、集团化合作模式、园区式合作模式较为普遍。分段式合作模式是指职业教育机构凭借各自优势,分阶段培养学生的模式。目前,京津冀已有的职业教育合作实践主要是分段式合作模式,学生的学习和实习,分别在三地不同院校衔接完成,各地院校发挥自身特长为学生提供学习机会。这类模式可发挥资源互补优势,但合作各方属于松散式联合办学,在不同阶段教育管理方式不同、成本不同,责任分担也不易明确。推动职业教育协同发展,三地还应在探索集团化合作模式、园区式合作模式上下功夫。集团化合作模式,即鼓励京津冀职业院校与企业联合形成紧密型合作,通过成立理事会等组织机构,推进集团化办学。这样可以使企业的实务操作平台与职业院校的教育资源紧密结合,有利于共同决策、共同管理,实现集团内部职业教育资源共享。
参考文献
[1]李志涛.京津冀高等职业教育一体化发展现状与对策研究[J].职业教育研究,2016(6):13-16.
[2]桑锦龙.推进京津冀教育协同发展的战略性思考[J].教育科学研究,2016(4):16-21.
作者简介:刘佳(1985.08-),女,天津人,大学本科,讲师,天津市化学工业学校,信息的获取与处理,电子设备与信息系统的设计,开发,应用和集成。
论文作者:刘佳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8月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5/7
标签:职业教育论文; 京津冀论文; 生源论文; 模式论文; 职业院校论文; 共同体论文; 师资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8月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