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手术切口 脂肪液化 原因 诊疗 分析
【中图分类号】S85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6-0867(2015)-09-042-01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高和抗生素的合理使用,手术切口感染的发生率已明显下降,但随着肥胖人群的增加和高频电刀的不合理使用,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率不断增加。我院妇产科从2013 年7 月至2015 年10 月共收治了38 例腹部手术切口脂肪液化患者,现报告如下:
1.资料
1.1 一般资料 38 例患者均为女性,年龄27-65 岁之间,平均年龄43 岁。所有患者均为肥胖人群,皮下脂肪厚度4-10cm,平均5.5cm。术中使用高频电刀28 例,未使用10 例,糖尿病10 例,低蛋白血症6 例,贫血4 例。
1.2 诊断标准 患者于术后3-7 天切口出现黄色渗出液,按压切口局部皮下空虚,渗出液内混有脂肪滴、积血及坏死组织,切口表面无红、肿、热、痛等炎症反应。渗出液涂片镜检可见较多脂肪滴和红细胞,渗出液标本连续3 次培养无细菌生长。
1.3 治疗方法
1.3.1 一般治疗 保持切口干燥,减少渗出液形成,促进渗出液吸收。
针对病因治疗:控制血糖、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局部物理治疗:局部应用电磁热疗,促进血液循环。
1.3.2 根据切口及渗出液情况采取不同处理方法:
1.3.2.1 切口渗出液少,液化范围小、浅者,一般不拆除缝线,由切口两边向中央挤压,尽量将渗出液排出,并外敷酒精纱条。
1.3.2.2 切口渗出液较多者,可拆除缝线,必要时清除坏死脂肪组织,用高渗生理盐水冲洗创面,并置橡皮片引流,待肉芽组织新鲜后用蝶形胶布对合创面或行二期缝合。
1.3.2.3 切口全部发生脂肪液化者,予拆除全部缝线,置硅胶引流管,接负压引流,全层缝合切口。
2.结果
38 例患者中,32 例一期愈合,6 例二期愈合,愈合时间为7-15 日,平均为12 天,随访3-6 个月没有发现切口裂开或感染。
3.讨论
3.1 一般治疗 术前术后均应积极治疗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增强营养,纠正水电解质失衡。
3.2 早期发现 对于术后患者,特别是肥胖和使用高频电刀者,术后第3 天开始严密观察切口变化,一旦发现有黄色渗出液后应立即处理。一般认为有以下表现者可考虑存在切口脂肪液化:3.2.1 发生在术后3-7 天,切口有黄色渗出液,无其他自觉症状。3.2.2 切口愈合不良,皮下组织空虚,但切口无红、肿、热、痛。3.2.3 渗出液镜检有大量脂肪滴,连续3次培养无细菌生长。早发现即可早治疗,可以明显缩短愈合时间。
3.3 切口处理 应根据渗出液多少及创面情况采取不同治疗方法。若渗出液较少,切口仅部分愈合不良,可间断拆线,或挤压排液、或纱条引流,外加压包扎。使用高渗生理盐水纱条湿敷和红外线照射,可促进创面干燥,刺激肉芽生长。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待肉芽生长新鲜后用蝶形胶布对合创口或二期缝合,使切口顺利愈合。若渗出液较多,切口大部分不愈合,应及时拆除缝线,用高渗生理盐水冲洗创面,置硅胶管彻底引流,全层缝合创口,待引流液少后拔除引流管。期间可适当应用抗生素。
3.4 术后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及防治
3.4.1 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 切口愈合过程中所需的营养成分有部分由皮肤层和前鞘层弥散提供,一旦本身血运提供和弥散而来的养料不足以满足需要,则脂肪细胞因缺乏营养坏死、液化,发生无菌性炎症,使切口愈合延迟。另外,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患者,本身末梢循环差、组织抵抗力和愈合能力差,也是切口脂肪液化的原因之一。究其原因多与肥胖、营养不良、术中使用高频电刀等有关。脂肪组织本身血运较差,术中血管损伤,各种机械性刺激如高频电刀止血、拉钩压迫等,由于脂肪组织导电不良,同时脂肪组织内毛细血管由于热凝固作用而栓塞,使本身血运较差的脂肪组织血液供应进一步发生障碍,脂肪组织发生氧化分解无菌性炎性坏死,形成较多渗出液,影响切口愈合。体型肥胖患者切口脂肪液化发生率较高,与腹壁脂肪层过厚,受损后营养缺乏更加明显,且脂肪过厚难以避免缝合缺陷等有关。手术中缝合切口缝线不易吸收,或缝合过紧影响血运,缝合过松留有死腔、形成血肿等都可以导致切口脂肪液化。术中药物沾染切口、线结、缝线异物排斥;术后腹压过大;瘢痕切口张力过大等也可导致脂肪液化。此外伴发糖尿病、高血压、动脉硬化、贫血、低蛋白血症等均延长切口愈合时间,增加脂肪液化的危险性。
3.4.2 切口脂肪液化的预防 以下处理措施有利于减少术后切口愈合不良的发生。
3.4.2.1 术前积极控制感染、高血糖、高血压,纠正贫血及低蛋白血症;术前30min 使用抗生素;术后行必要的抗感染治疗及营养支持治疗。
3.4.2.2 合理使用高频电刀,避免灼伤真皮层。对肥胖患者慎用电刀,使用电刀频率强度合适。在皮下组织层仅使用普通手术刀及结扎止血。作腹壁切口时尽量一次性切开皮下脂肪全层,避免反复多次切割脂肪层,以免造成大量脂肪组织细胞变性坏死。同时应尽量缩短电刀与脂肪组织接触时间,脂肪层止血时避免过度电凝。
3.4.2.3 注意保护手术切口 使用切口保护膜或干纱布条保护切口,避免长时间暴露。手术时注意用盐水纱布保护脂肪层。
3.4.2.4 缝合腹膜后用大量生理盐水冲洗切口,干纱布擦除游离失活的脂肪组织。将已坏死的脂肪组织冲洗掉,减少术后坏死组织量。缝合时应将皮下组织全层缝合,不留死腔。
3.4.2.5 对肥胖患者的腹部手术,应采用减张仔细分层缝合。缝合脂肪层时应对合良好,避免错位。同时避免大块缝合,打结时动作轻柔以免切割脂肪组织造成死腔形成。
3.4.2.6 切口术后沙袋加压,减少死腔,促进愈合。
3.4.2.7 术后红外线照射切口,保持切口干燥,有利于预防切口脂肪液化的发生。
3.4.3 切口脂肪液化的药物治疗
高渗糖在脂肪液化中的应用:首先明确切口脂肪液化无感染。拆除液化处缝线,给予清创换药数次,待渗出减少后生理盐水冲洗伤口,干纱布拭干,将适量50%高渗糖倒入伤口碟形胶布拉合对拢。其原理是利用高糖使伤口周围细胞处于高渗状态,减少创面渗出,并有粘合作用,配碟形胶布拉拢消灭残腔更利组织愈合。
α 糜蛋白酶的应用:α 糜蛋白酶是从牛胰脏提取的生化制剂,为蛋白分解酶,能迅速分解坏死组织使其变得稀薄,利于引流排出渗液,加速创面净化,从而有利肉芽组织生成,因此现用于创伤或手术后创口愈合、抗炎及防止局部水肿、积血等。先用生理盐水冲洗裂口两遍,再用无菌纱布行裂口清创,吸净渗液,若表皮未裂开,可不打开,而是将创口内渗液挤尽,然后将α 糜蛋白酶粉2mg 均匀洒于创面,最后用无菌蝶形胶布固定创口,消灭死腔,3、5 天后换药。此方法治疗腹部切口脂肪液化,方法简单,疗效满意,值得推广。
论文作者:范小艳
论文发表刊物:《系统医学》2015年第1卷第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2/18
标签:切口论文; 脂肪论文; 术后论文; 组织论文; 创面论文; 缝线论文; 生理盐水论文; 《系统医学》2015年第1卷第9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