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地基基础工程是建筑物质量控制的关键,且整体工程施工质量直接受地基基础工程的影响。因此,对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必须在施工前期对地基进行严密考察,以制定合理的地基设计方案,并通过严格控制施工过程,规范施工工艺,做好质量控制工作,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提升建筑工程的质量。
关键词:房屋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技术
引言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建筑工程项目的数量也在不断的增加,人们对于房屋建筑领域的关注也在不断的提升。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地基基础工程是整个工程的基础部分,对于房屋建筑的整体质量提升有极大的意义和作用。为此,必须以先进的、合理的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为依托,在房屋建筑相关标准的规定之下,提升房屋建筑的整体质量,确保房屋建筑的交付安全使用。
1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的工程特点
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地基基础工程具有以下特点:①施工条件复杂:房屋建筑地基基础的施工需要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的处理方式,不同地质条件下采取的处理方式各不相同。我国国土面积辽阔,地形丰富,房屋建筑可能会遇到不同的复杂地质;②修复困难性高:地基基础工程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和施工问题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相关的施工却已经陆续完成。对于建筑本身有较大的改动,甚至需要对于整个建筑进行重新建造,由于涉及较多的人力物力财力,处理的困难性极高;③问题潜伏性强:地基问题没有当场被发现,由于已经被其他施工步骤所覆盖,因此无法解决,这样就会让潜在性问题转变成严重的质量问题,一旦潜在性被激发就会导致建筑整体受到严重影响。
2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要点分析
2.1粉煤灰吹填法
粉煤灰具有较强的透水性能,如将其在吹填土地基进行加固处理,可以提高固结加速吹填土的速度,并起到加固处理费用的有效降低及工期缩短的作用。其施工方式就是遵循一定比例,将淤泥和粉煤灰进行有效混合吹填,对其均匀度进行提升,进而达到地基土固结的作用。
2.2深层石灰搅拌桩
一般对于软土地地基的加固使用的石灰必须要进行细磨之后才可以应用到工程当中,为避免桩体中的石灰聚集情况的出现,石灰的颗粒半径不得超过 1 mm,在选择使用的石灰必须要纯净,不含有杂质,石灰中的氧化镁和氧化钙的含量要超过8.5%,氧化钙的含量在氧化物中的含量要超过 8 成以上,石灰的存储时间要控制在 3 个月以内,液性指数要高于 70%。在施工现场的准备工作中,地基表层的硬壳过薄,需要铺垫碎石工作,保障施工机械能够进入到场地施工;还需要准备一定数量的搅拌钻头、钻机、粉体发送器和空气压缩机等施工机械的零部件,做好原位测试工作,取得地基和灰土的物理性能和化学指标,作为确定工程石灰的掺和量。粉体搅拌法的施工步骤为:桩体对位———下钻———提升。对桩体间距的确定,需要考虑房屋建筑的结构的承载力,然后在对需要加固的地基确定搅拌桩的数量和搅拌桩占用的面积,将搅拌桩的位置分布最好设置为等边三角形,也可以设置成为四边形,需要注意的是桩距要控制在1 m 最佳,桩径在0.5 ~1.5 m 之间。空压机的压力要适中,风力的控制也要掌握好。粉体施工需要做好防止粉尘对周围环境污染的措施,钻机和桅杆都要安装的载体上施工可以防止粉尘的飞散。在施工过程中,所有的施工人员必须佩带防护眼镜,保护眼睛和皮肤受到粉尘的伤害。
2.3强夯法
在应用此种方法之前,使用压路机对地基场地实行平整处理是必要的。在处理好场地后,施工人员根据施工方案来对夯点进行定位。当遇见含水量较大的地基时,适当进行竖井排水,还可以运用砂石来实行填充。一定要防止应用强夯法而造成的设备运行问题。为了避免场地还需在此进行平整,在使用强夯法的时候,一定要从外向内,从四周向内部。为了确保地基受力均匀,在夯击过后,还需再次进行夯击。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4排水固结法
在进行地基施工的过程中,如果存在大量的地下水可以采用排水固结法对于地基进程加固。如果是硬土地基,可采用砂井法。砂井的布设步骤:铺设适量砂沟,形成砂垫层,这样可以增加地基的基础强度,减少排水距离。如果是软土地基,可以先推填土石,加固软土地基,防止沉降;也可以采用在软土中插入金属电极,通电后,水分从阴极向阳极排出。
2.5换填土法
换填土法就是以强度较高的土壤对一些强度较低的土壤进行置换,从而提高地基的承载性与结构强度。常用的是沙石和碎石材料。先将原来的强度低的地基土挖出来,再填埋强度高的材料。这样可以提高地基强度,防止施工处出现变形。
2.6注浆法
首先要对钻孔点加以确定,并对钻孔的深度进行准确的计算,然后将配备好一定比例的混凝土浆液注入到钻孔之中,详细记录并核查所有的相关数据,以备复查之用。同时,还要保留1m的不加固土层,以防止浆液冒出来,必要时还可以将素土夯填于其中。值得注意的是,注浆的过程中要注意压力的控制,保持在0.2MPa~0.4MPa,使地基在其可承受的压力范围之内。对于注浆施工过程中的漏浆现象,要及时停止施工,并寻找原因,使注浆参数在合理的范围内,才能继续进行施工。
3房屋地基工程的施工技术要点
3.1地基基础勘察
(1)对地质进行全面勘查,明确施工当地的水文、地质类型等地形情况,从而掌握对地基均匀性和稳定性的产生影响的因素,明确不良地基分布和形成原因,为科学选择地基基础施工技术提供依据。
(2)在分析地形、坐标析的过程中,采用现代房屋建筑总平面图,在判断建筑荷载力时综合利用基础类型、建筑性质以及结构等因素,从而有效的确定地基埋深以及允许误差值。
(3)如果需要构建单栋的现代房屋建筑,均匀性的地基建设是勘探点布置的主要要求,必须保证勘探点超过4个;如果需要对高层建筑群进行建设,那么应尽量减少勘探点,至少一个勘测点应被应用于单栋建筑中。
3.2对施工方案和地基基础类型进行合理设计和选择
在详细了解勘察报告的基础上才可以对施工方案进行设计,对地基承载力等数据产生高度的重视,从而对基础实际土压力进行计算。如果在设计中对相关数据真实性产生怀疑,必须及时进行验证。
3.3支护设计和土方开挖
(1)彻底清除地基基础挖方区域障碍物,同时搬移排水管、电缆等,并对施工现场的边坡坡度以及开挖路线进行确定,更重要的是对水准点、轴线、测量控制网基线应进行反复的审核,严禁积水产生于施工场地内。
(2)挖掘较硬土质时,应对反铲挖掘机进行应用,而在处理岩石时,可以使用岩石粉碎机,在对基坑边角位置进行挖掘的过程中,应综合应用人工和机械开挖两种形式,对挖掘的深度进行控制是非常重要的,严禁在挖掘中扰动地基土,因此必须对10cm的基地进行预留,同时进行有效的清底找平。
结束语
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的过程中,建筑地基基础施工是一项技术含量较高的工程,无论是工程的前期勘察还是中期的工程设计与施工,对于施工人员以及施工技术都有着较高的要求。对此相关的管理人员应当重视工程的每一个施工环节,加强对施工过程的管理与控制,提高核心技术的应用,最大程度上确保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与进步。
参考文献:
[1]丁慧月.探讨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J].门窗,2015
[2]张文君.关于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研究[J].四川水泥,2015.
[3]林兴敏.现代房屋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技术的探讨[J].低碳世界,2015.
论文作者:袁刚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2
标签:地基论文; 房屋建筑论文; 地基基础论文; 工程论文; 石灰论文; 过程中论文; 的是论文; 《基层建设》2018年第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