阐述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廖立新

阐述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廖立新

广西巨安建筑安装工程有限责任公司 广西南宁市 530031

摘要:高层建筑作为缓解城市土地紧张问题的有效手段,其应用不断地增加。而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不仅是保障施工质量的基础,同时也是现代工程中施工管理工作的要点,一个好的施工技术管理,不仅能降低施工的成本、提高施工的安全性,也能极大地提高施工的进程。

关键词:高层建筑施工技术 施工特点

引言: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与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的精神与物质生活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为适应这种变化要求,高层建筑结构的造型、功能以及空间布局等方面也应当有所突破,这就需要不断提高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

一.高层建筑施工特点

较之于一般性的建筑而言,高层建筑则需要非常高的施工技术,这主要是由高层建筑的楼层高、功能多以及结构复杂等特点决定的,因此应当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有较高的要求。在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尤其是高空作业时,经常存在着建筑物资运送不方便,工作人员处境比较危险等情况。这时应当对施工人员、施工设备和工具以及相关的材料运输流程进行科学合理的布置,以免造成质量问题和安全事故。同时,要对高层建筑施工作业期间的通讯、防火、用水用电以及施工安全防护等工作进行周密的安排,尤其要严格控制施工现场各种施工材料和工具的高空坠落。从实践来看,目前我国多数的高层建筑均采用了钢筋混凝土的结构形式,因此钢筋混凝土施工技术业已成为高层建筑施工技术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而言,高层建筑施工过程中的混凝土应当进行现场浇筑,并对钢筋的连接、结构安装以及工业化模板等技术进行细致的研究。目前来看,随着高层建筑的不断涌现和功能要求的不断增加,施工设备也要求更加的先进。

二.高层建筑施工技术构成及现状分析

高层建筑施工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整个过程主要是以下几项施工技术的融合。

2.1、深基坑支护技术

支护结构虽然为施工期间的临时结构,但对施工的安全、工期和经济效益有巨大的影响。尤其软土地区,往往成为施工的关键技术之一,费用亦甚大,不少高层建筑的支护结构费用已超过工程桩基的费用。支护结构施工,影响因素众多。土层分布及其物理力学性能、周围环境、地下水情况、施工条件和施工方法、气候等因素都对支护结构产生影响,支护结构荷载的取值和计算理论也不一定完全符合实际情况,还有施工过程中未严格按设计的工况进行施工,都容易造成基坑工程事故,产生巨大的经济损失和拖延工期。因此,对待支护结构的施工都必须采取非常慎重的态度,在保证施工安全的前提下,尽量做到经济合理和便于施工。高层建筑结构中由于深基坑的增多。支护结构技术发展很快,多采用钢板桩、灌注桩、土锚杆、地下连续墙和逆作法、深层搅拌水泥土桩等技术。施工工艺有很大改进,支撑方式有传统的内部钢管(或型钢)支撑,也有在坑外用土锚拉固;内部支撑形式也有多种。有十字交叉支撑,有环状(拱状)支撑,有采用中心岛式开挖的斜撑。近年来又发展了钢筋混凝土的角撑等。土锚的钻孔、灌浆、预应力张拉工艺也有很大提高。

2.2、深基坑土方开挖技术

在高层建筑施工中,多为深基坑(H>5m)土方开挖。常用的土方开挖方法是分层开挖法或分段分层法。当开挖较深基坑土方时,应采用中心岛开挖法或者盆式开挖法,这是阻止基底反弹,防止高层建筑物下沉的有效措施。

2.3、深基坑降水技术

当地下水位较高,影响施工的顺利进行时,就应当采用降低地下水位的方法,传统的降水方法用明排水法。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在深基坑施工降低地下水位方面,已能利用轻型井点、喷射井点、深井泵和电渗井等技术进行深层降水,而且在预防因降水而引起附近地面沉降方面也有一些有效措施。

2.4、高层建筑基础施工技术

在基础施工方面,多采用桩基础、筏式基础、箱式基础或桩基础与箱式基础的复合基础。这些基础大多为大体积混凝土。为了减少或避免产生温度裂缝,各地都采用了一些有效措施,在测温技术和信息化施工方面也积累了不少经验。桩基础方面,钢筋混凝土方桩、预应力混凝土管桩、钢管桩等预制打人桩皆有应用。有的桩长虽已达104m。由于打桩设备和工艺的改善,也能顺利打入。在减少打桩对周围有害影响方面也总结了一些经验,采用了一些有效措施。近年来混凝土灌注桩已有很大发展,在钻孔机械、桩端压力注浆、成孔扩孔、动力试验、扩大桩径等方面都有很大提高。大直径钻孔灌注桩应用越来越多,我国已经能够在各种复杂条件下成功地建造深基础。

2.5、主体结构施工技术

从高层建筑主体结构施工方面看,已形成装配式大板、大模板、爬升模板和滑升模板的成套工艺。对钢结构超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也有了一定的基础,装配式大板主要用于发达城市的高层住宅,至今已完成了10层以上住宅近百万平方米,已形成标准设计。大模板工艺在剪力墙结构和筒体结构中已广泛应用,已形成“全现浇”、“内浇外挂”.“内浇外砌”成套工艺,且已向大开间建筑方向发展。除各种预制、现浇板外,楼板还应用了各配筋的薄板叠合楼板。爬升模板首先用于上海,工艺已成熟,不但用于浇筑外墙,也可内、外墙皆用爬升模板浇筑,在提升设备方面已有手动、液压和电动提升设备,有带爬架的。也有无爬架的,尤其与升降式脚手架结合应用,优点更为显著。滑升模板工艺也有很大提高。在模板技术方面,大量应用了早拆支撑体系,发展了一些新型的模板。在钢筋结构建筑施工、粗钢筋连接、泵送混凝土、施工机械化、防水工程和高级装饰技术等方面都有长足的进步。

2.6、混凝土工程技术

由于商品混凝土和泵送技术的推广,已出现几千立方米甚至万余立方米的大体积混凝土浇筑量,上海已浇筑了17000m3的大体积混凝土基础。混凝土技术的进展十分迅速,C50、C60的高强混凝土在一些高层建筑施工中已不少见。应用量日见提高。C80的混凝土已开始用于预应力管桩。强度等级更高的混凝土正在研究之中,这几年商品混凝土有很大发展,已接近工业发达国家的水平。随着我国高层和超高层建筑的进一步发展,传统技术会进一步提高,一些新技术、新工艺必将不断出现。而在高层建筑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一些突出问题也应引起相关技术人员的足够重视,其中由于水泥在水化过程中发热,引起混凝土构件在升、降温过程中,因各部位温差应力加上混凝土本身的收缩等因素,所产生危及结构安全的裂缝是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是一个重大技术难题,在施工过程中应采用以下几种措施控制大体积混凝土在高层建筑中的施工质量:①减少混凝土本身发热量;②内降温、外保温,运用信息监测技术,及时调整和控制结构内外部分的温差在25℃之内;③延长并做好养护工作;④尽可能科学地组织施工,提高浇筑强度。

三.认真落实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

企业施工管理人员要认真执行《建筑工程施工技术规范》贯彻《建筑法》从源头抓起,施工过程中严把每一道工序的操作规程,要对高层高层建筑的整体结构进行分析,按规范操作严把质量关、提高工程的合格率。土方工程、钢筋工程、混凝土工程、模板工程、砌体工程都要责任到人,强制性实施。

结束语

现代建筑与以往相比,在结构、设计、质量上都发生了较大的改观,对新时期高层建筑的施工技术特点进行有效研究,可有效地加强施工技术管理,为高层建筑的发展建设奠定坚实基础。高层建筑施工管理的提高是建立在施工单位拥有较高施工技术的基础之上的,所以施工企业必须要将提高自身的施工技术能力作为施工的重点。同时施工技术与施工技术管理水平的提高也将为企业带来效益与竞争力。

参考文献

【1】杨立刚.建筑工程建设过程中混凝土施工技术的应用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04)

【2】黄干.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工作浅析[J].现代物业(上旬刊),2011,(08)

【3】侯丽鹏.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管理的措施与方法[J].科技致富向导,2011,(24)

论文作者:廖立新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27

标签:;  ;  ;  ;  ;  ;  ;  ;  

阐述对高层建筑施工技术研究论文_廖立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