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地铁车站建筑设计及功能优化论文_李骏1,仲科迪2

探讨地铁车站建筑设计及功能优化论文_李骏1,仲科迪2

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江苏省南京市 210017

摘要:针对地铁建筑设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分析,并结合地铁建筑工程实例,详细介绍分析地铁建筑设计思路与技术要点的重要意义、地铁建筑设计的思路与技术要点,希望能够给相关设计人员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帮助。

关键词:城市地铁;建筑设计;功能

随着社会发展及国家经济的快速增长,以地铁为代表的城市轨道交通工程数量持续稳步增长。地铁作为一种现代化交通工具,以其绿色高效、安全便捷的优势在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占据主导地位。

1 地铁车站设计需要遵守的原则

1.1 实用性

地铁车站建筑是一种人口流动量较多的建筑,因此,建筑设计人员在对其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人流量问题,对人员进站及出站进行详细的分析,并作出最合适的进出站口设计方案,还需要考虑到换乘人员的便捷,如加设换乘通道等。为了避免因人流量过多而导致车站建筑拥堵,设计人员还需要按照人流量高峰值来进行通道与楼梯宽度的设计,并适当加宽。此外,建筑内部还需要预留足够的机电设备存放空间,为未来的车站升级改造提供足够的空间支持。

1.2 舒适性

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人员在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原则,将人们的安全、便捷、舒适放在第一位,不管是车站内的环境还是车站周边的环境,都需要始终坚持这一原则。

1.3 安全性

由于大多数地铁车站都坐落在广场周围或交通复杂的位置,存在很多不安全因素,因此,在对地铁车站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不仅需要确保建筑整体结构的安全性及稳定性,还需要保证周边建筑的安全性及稳定性,防止其威胁到周边居民及乘客的人身安全。在对地铁车站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人员安全问题,确保人员的人身安全,比如,在车站内设置足够多的照明灯,使车站变的更加明亮,这样能够给人们提供一定的安全心理;放置防灾设备以及警告与指引标志,并最大程度的扩宽安全通道和楼梯,这样能够便于突发事件发生后的人员疏散及救援工作。

2地铁车站的内部建筑设计

地铁车站内部组成基本分为两个部分:①乘客可以自由到达的公共区域,包括站厅公共区、站台公共区、出入口通道区;②供运营工作人员出入的设备管理区。

(1)公共区域是乘客上下站台、完成售检票行为的主要场所,其划分为非付费区和付费区,两区域之间设有进、出站闸机和固定格栅分隔。在非付费区内布置有自动售验票机、安检机及小商业,这些公共设施前方应留有足够的集散、排队空间;在付费区内设有供乘客达到站台的楼扶梯和电梯。

(2)出入口通道区:是乘客进出车站的重要通道,在临近地面的口部设有楼扶梯,完成室内外的转换,楼扶梯数量及宽度应通过疏散计算确定,出入口提升高度大于 10m 应设置上下行扶梯。一座车站至少应有一个出入口设置无障碍电梯,不应以轮椅牵引机替代无障碍电梯。

(3)设备管理区:设备与管理用房区主要包括管理用房、设备用房、通风道及管道间等。车站管理用房是主要为车站运营管理人员提供工作、休息、盥洗等功能的用房,如车站控制室、站长室、会议室、值班室、卫生间等。设备区的设计主要是设备和管理用房布置的设计。

3地铁车站建筑设计的创新

3.1 车站平剖面设计

(1)车站规模

车站的规模就是指车站的面积、尺寸以及层数,在进行车站规模设计的时候,设计人员需要严格按照车站人流量的高峰值情况来进行设计,经济允许的情况下,尽可能的扩大车站的规模,避免后期出现拥堵,影响乘车出行的情况。

(2)站厅设计

站厅的位置:车站的地下深度、人流量情况以及周边环境都会影响到站厅位置的设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如果站厅设计位置不合理,那么将非常不便于人们的出行,且还会导致车站难以管理。站厅的布置:站厅布置主要由车站形态、站台形式与布置来决定的,站厅的布置主要分为以下四种:

一,将站厅设置在车站一端,这种形式的站厅通常都会应用在终点站,并且车站一端的位置距离城市道路不远。

二,将站厅设置在车站两侧,通常情况下,这种站台布置方式都被应用在侧式站台车站,适用于客流量不多的车站。

三,将站厅设置在车站上层,这种站台布置方式通常被应用在地下岛式车站或测式车站,能够承受较大的客流量。

四,将站厅设置在车站两端的上下层,这一布置方式同样适用于客流量较大的车站。在进行站厅及站台设计的时候,需要将站厅划分为两大部分,一部分为付费区,一部分为非付费区。此外,还需要设计足够多的设备房及管理房,合理划分进站口与出站口,进出口尽可能的不要距离太近,避免因相互干扰而影响乘客出行。

(3)站台层设计

①站台长度:站台长度分为站台总长度和站台计算长度,站台计算长度应采用远期列车编组长度加停车误差。站台总长度是根据站台层房间布置的位置及需要由站台进入房门的位置而定,是指每侧站台的总长度。

②站台宽度:应按车站客流量计算确定,但不得小于《地铁设计规范》(GB50157)表8.3.17-1规定的数值。

③站台高度:站台高度是指线路走行轨顶面至站台地面的高度。站台实际高度是指走行轨下面结构底板面至站台地面的高度,它包括线路走行轨顶面至道床底面的高度。

④站台层设计:站台有效长度内为乘客使用区域,这区域可划分为上、下车与候车区及乘客疏散通路两部分组成,其设置与站台形式有关。岛式站台乘客疏散通路设置在站台中间,两侧作为乘客上、下车与候车区;侧式站台内侧乘客疏散通路,外侧为乘客上、下车与候车区。

3.2 环境和空间设计应关注人的感受

地铁车站建筑设计人员在对建筑进行设计的时候,往往会忽略乘客的自身感受,对空间的设计都非常窄小,且灯光设计的不够多,不够亮,导致车站建筑内部给人一种阴暗的感觉,直接影响乘客的心情,使乘客没有了安全感。因此,设计人员在进行建筑设计的时候,需要充分考虑乘客在候车时候的心理与身体感受,为乘客营造一个良好的内部环境,使每一位乘客都能够拥有愉悦的心情,避免让乘客感到压抑与不安全感。

4功能优化

以一般标准站为例,为了保证地铁车站各项建筑功能分区更加明确,车站建筑设计中要结合各层建筑分区特点,合理布置公共区和设备管理用房区,一般站厅站台公共区位于车站中部,设备管理用房区分布在站台站厅两侧,方便运营管理的同时为乘客提供一个更加安全、可靠的出行环境,提升地铁乘客的出行满意度。公共区两侧的设备管理用房区又分设备大端和设备小端,在设备大端设置一部楼梯间,用于连接站台层至站厅层设备区,保证车站设备区工作人员安全疏散的同时,满足日常站厅站台工作连接需求。每层设备区均设置通道连接公共区,保证地铁建筑工程中的管理用房区与公共区进行有效连接。

由于该地铁建筑工程施工规模比较大,地铁车站的集散厅主要设置在公共区域,在满足乘客出行需求的基础之上,进一步提高地铁乘客的出行质量。另外,在公共区域当中,设计人员还要科学设计出入口,满足不同类型乘客的出行需求,为残疾人设计单独的垂直电梯。通过将地铁车站各层建筑进行科学的功能分区,能够帮助地铁建筑工程设计人员更加全面的了解地铁建筑工程结构特点,并为乘客提供更加合理的施工设计方案,在提升地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的前提之下,不断减少地铁建筑工程施工资源的浪费。

结语

地铁工程的建设,使现代交通拥堵混乱情况得到很大的改观,极大地改善了城市交通条件,提高了现代化交通服务水平。作为地铁建筑的设计者,根据人的使用需求来对地铁车站的设计进行完善和创新。

参考文献:

[1] 李朋.关于地铁车站建筑防火设计相关问题的探讨 [J].建设科技,2016,(07):95-96.

[2] 段新甲.地铁车站建筑设计分析——以西安地铁四号线凤城十二路站为例 [J].四川建筑,2016,38(01):83-84+88.

论文作者:李骏1,仲科迪2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8年第35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2/18

标签:;  ;  ;  ;  ;  ;  ;  ;  

探讨地铁车站建筑设计及功能优化论文_李骏1,仲科迪2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