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工业基地发展目标的定位与分解_国企论文

老工业基地发展目标的定位与分解_国企论文

老工业基地发展目标的定位与分解,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发展目标论文,分解论文,工业基地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与发展在当今的整体改革中已显得刻不容缓。而任何的发展都需要正确的目标。目标的制订,应当进行准确的定位和正确的分解。这就必须做到“方向要明,路数要清,渠道要通”。即:经济发展的战略必须明确,加快实现的途径必须正确,落实具体的措施必须得当。笔者认为应当把“明确一步战略,摸清两条脉络,抓住三个环节,实施四项工程”作为老工业基地发展目标的定位与分解。

一、明确地方下一步经济发展的战略

在过去相当长一段时期,老工业基地曾提出“依托国企,带动地方”的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对老工业基地的经济格局产生过重大的影响。当然,一方面,市场经济的发展和国有企业的改革震撼着老工业基地固有的经济格局,另一方面,国有大企业的生产经营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和困难,经济效益已有不同幅度的下降。在这种情况下,完全“依托”国有企业,抓一辆“车头”去带动地方经济这整列“车厢”,即使“车头”感到力不从心,也使“车厢”显得沉重被动。

当然,从目前老工业基地的经济现状来看,国有企业仍然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还不可能将国有企业排除于地方的经济发展战略之外,也不可能在短时间内彻底改变老工业基地经济的现有格局,因而,是否可以把“借重国企,影响地方,延伸产品,扩充市场”作为下一步老工业基地经济的发展战略。

“借重国企”的涵义是借用国有大型企业的资产优势,重视国有资产的作用,但不完全依赖国有企业的发展;“影响地方”的涵义是疏通国有大中型企业与地方经济的通道,联系国有企业与地方经济的纽带,但又不仅仅依靠国有企业的带动;“延伸产品”的涵义是通过对国有大企业产品的深加工的途经来寻求地方经济新的增长点,而不是靠对国有企业已有产品进行产值分割的办法来转换经济效益;“扩充市场”的涵义是地方经济针对国有大企业的产品销售,动员一部分力量起到“代理商”的作用,也可以针对国有企业的原料需求,使地方经济的某些成分成为新的“货源”,同时还可以利用国有企业的二次资源发展地方的其它工业。

二、摸清牵动地方经济发展的两条脉络

许多老工业基地的经济格局应当进一步摸清牵动全局的脉络。就当前的特点和发展的趋势而言,一条脉络是支柱产业,另一条脉络是非公有制经济。摸清这两条脉络,就是诊断出问题,找出对策。笔者认为,这个对策应体现“全力扶持支柱产业,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产业政策和经济政策。

全力扶持支柱产业,第一步应当引进高新技术,通过高新技术盘活支柱产业中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存量资产,并使支柱产业的存量资产进行合理的重组和优化,体现支柱产业的有利发展趋势,增强支柱产业的整体经济效益。第二步,在盘活存量资产和取得明显经济效益的基础上,用较高的经济效益广泛吸引社会资本,争取从多种渠道获取增量资本,从而在全力扶持下,改善和壮大支柱产业。

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应当体现“退够、融足、联好”的方针。发展地方的非公有制经济,是调整所有制结构的重要途经。而真正做到放手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就必须正确处理好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的关系。对于公有制经济来说,不宜发展的领域应当退出、退够,使非公有制经济有自己生存和发展的空间;能够吸引非公有制经济投资的领域,应当使投资主体多元化,使两种经济融合、融足;能够携手共同发展的领域,应当促使两种经济联合、联好,从而实现多种所有制经济合理分工,优势互补和协调发展。

三、抓住促进地方经济发展的三个环节

1.现代经营管理是首要的环节。从当前的企业改革理论来看,似乎“泛泛地谈改革”或“一味地讲改组”成为一种时髦。不可否认,国有企业体制的改革和机构的改组,是一项根本性的措施,从长远看肯定会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但是,要把提高企业经济效益落到实处,既要治“本”,也要治“标”,应当做到标本兼治,这个“标”,就是企业的现代化管理。

从尽快提高老工业基地的国有大中型企业的经济效益来说,治本的效果有可能在短期内体现得不明显,但治标的效果却有可能“立竿见影”,企业的科学管理应当作出大文章,写出大手笔。

经济学有一句格言:“创造财富远比财富的组合更为重要”。如果把这句格言引伸,应当明白这样一个道理:提高企业的运作效率,应当搞好企业的资本经营,但从根本上看,作为企业来说:“生产经营要比资本经营更为重要”。从老工业基地的经济实力来看,国有企业的低成本扩张也许会带来暂时的经济繁荣,但它要为今后的生产经营承担相当大的风险。我们承认,有规模才能有效益,我们更应懂得,规模经济不等于经济规模。就企业集团的组建来说,应当是主机与零部件的有机组合,而不是简单地“滚雪球”。雪球容易滚动,但也极容易碰碎或融化。因此,我们应当把相当的精力放在企业的现代化管理上。

纵观国内经济效益比较好的国有大中型企业,多数是把现代化管理作为首要环节来对待的。全国的利税大户宝钢就是用9000万美元购买日本新日铁的现代化管理模式,通过在宝钢的全面培训、推广和实施,从而一举使宝钢成为我国具有现代化管理水平的国有企业,经济效益多年处于全国排头兵的位置。邯钢是冶金行业的老企业,它之所以能脱颖而出,实质上也是在企业的科学管理上狠下功夫。针对性的模拟市场,严格的经济核算,指标的层层分解,这不都是科学管理的基本方法吗?

2.前沿性的技术改革是必要环节。在当前许多国有企业急于走出困境的境况下,与其虚张声势地抓改组,还不如实实在在地抓改造。邯钢的经济效益近几年处于冶金行业的前列,除了科学管理的因素外,还有一个重要的因素就是得益于技术改造抓得紧、抓得好。

从这一角度考虑,应当高度重视国有大企业这些对于地方举足轻重企业的改造。改造的重点应放在利用先进技术加速对这些传统产业总体技术改造上。譬如:提高流程的工艺水平,稳定初级产品产量,提高终极产品比重。把技术改造做为提高人均产量的主要途经(而不是仅仅靠剥离和减人),以提高产业的整体素质。

在这种前沿性的技术改造中应当注意“三高”和“两个形成”。“三高”,即在引进先进技术中,要立足于高起点、高水平和高效益。“两个形成”,即在技术改造布局上要最终形成合理的产业结构,形成新的经济增长点。

3.适应式的人才市场也是重要环节。一些老工业基地的人才市场中,有时可以找到某个工种的工人,有时也可能找到某个方面的科技人员,但却很难找到能够解决企业生产经营问题的管理人才和经营人才。老工业基地正是缺乏这样一个能够包容管理人才、经营人才的适应式的人才市场。如果缺乏这样的市场,一些管理能力差、经营水平低的企业领导者就无人替代、无法更换,企业经营管理不善的问题就无法从根本上解决。因此,尽快构建适应老工业基地深化改革需要的人才市场,应视为当务之急。

四、实施加快地方经济发展的四项系统工程

1.精品系列工程。许多老工业基地,从较大市的地位来看,其产品产量还是可以“名符其实”,但产品的质量却名不符实,几乎没有在全国有影响力的名牌产品,更不消说王牌产品了。可以说,当前几乎没有一个王牌、名牌产品可以打遍天下,这是老工业基地经济的最大悲剧。因而,我们必须实施一个精品系列工程。在这个工程中,依靠科技进步,改造工艺流程,提高工艺水平,把一般产品变为名牌或王牌产品,使企业获得较高的附加值和更好的经济效益。

2.再就业工程。改组通过调整机构和合理定岗,可以分流人员,改造通过科技进步和工艺改进,可以缩减人员。这些都是一种“减法”,只算减法可能对企业可以,但对整个社会而言却不行,因为社会要求“减”与“加”的基本平衡。再就业就是最好的“加法”,它涉及到人心、市情和政治稳定,也体现到是否牢记“全心全意依靠工人阶级”的宗旨。我们把企业卖出去了,把安置费发下去了,看起来问题是解决了,但从长远的改革、发展与稳定看却不行,如果一个市的失业人口超出警戒以外,那么,经济和政治都不会稳定。

根据老工业基地的自然状况和经济特点,再就业系统工程可以分解为“归一、提二、扩三、转四、调五、强六”这六个子系统工程。归一,即回归第一产业,缓解城市压力;提二,即提高第二产业素质,达到“两密”产业结合;扩三,即扩大第三产业领域,广泛吸纳下岗人员;转四,即转变四种就业旧模式,提供多种就业新岗位;调五,即调整五方面工时制度,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强六,即强化六个方面的劳务市场,扫除劳动力流动的各种障碍。

3.管理培训工程。企业能否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和发展,还有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那就是企业领导者的素质。老工业基地的企业也不例外。有些企业领导者既不懂管理经营, 也不具备专业知识, 又不了解经济政策,甚至还缺乏敬业精神,有的连现代生产管理最基本的术语如JIT、IOS都不知其涵义。在企业的生产经营管理中,有的借资历混,有的靠经验干,有的凭感觉走,这些显然适应不了市场经济的需要。我们应当充分利用全国上下贯彻中共中央组织部和国家经贸委下发的《“九五”期间全国企业管理人员培训纲要》的契机,加大培养职业经营管理者队伍的步伐。真正做到《培训纲要》所规定的“以培养数量众多、政治业务素质高,熟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现代企业管理人员为目标,造就一支宏大的职业经营管理者队伍。”

4.地方精神的塑造工程。老工业基地要实现经济发展的目标,人的精神状态不容忽视,近几年的精神文明建设做了不少工作,笔者认为还应当在突出特色上作文章,在振奋精神上下功夫。

譬如:大连市在精神文明建设中提出的具有特色口号“不求最大但求最好”和振奋民心的“万达精神”,就有助于我们的思考。老工业基地的人长期以来有着“坦诚待人”的性格,“融合外人”的胸襟和“贡献自身”的精神。既然,日本民族可以把二战期间的“效忠天皇”和“武士道”精神转化为符合现代化要求的忠实于企业和工作的拼博精神,我们为什么不能把老工业基地以往的精神转化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精神呢?譬如:在市场经济中,“坦诚待人”可转化为“信誉至上”,“融合外人”可以转化为“广纳贤才”,“贡献自身”可以转化为企业分忧解难,这些都可以升华为老工业基地振兴的献身精神。

总之,地方精神的塑造工程会成为实现经济目标的强大精神动力,因而必须予以以上三种系统工程同等重要的位置。

标签:;  ;  ;  ;  

老工业基地发展目标的定位与分解_国企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