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发展与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经济核算论文,国民论文,中国经济发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性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也称资源环境经济综合核算,在联合国文献中称为综合环境经济核算。它是在现有的国民经济核算的基础上融入资源和环境因素的结果。它是人们对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有了比较深入的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
(一)经济发展与资源环境之间的关系
资源和环境是经济发展的重要物质基础。对于任何国家来说,经济发展都是非常重要的。但是经济发展势必消耗资源,也会对环境产生负面影响。例如,经济发展必然消耗能源,矿产资源和水资源,因而往往会导致能源、矿产资源和水资源的减少;与此同时还不可避免地排放废弃物质,造成土地、水和空气的污染,导致环境质量的下降。如果经济发展所产生的资源和环境问题到了资源和环境无法承受的地步,经济发展就会受到极大的制约,甚至无法持续下去。
(二)中国的资源环境状况
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着人口众多、人均资源拥有量少,环境压力大的巨大挑战。
表1是按2000年人口计算的中国部分重要资源的人均拥有量与世界人均水平的比较。
表1 中国部分重要资源的人均拥有量占世界人均水平的比重
资源种类 占世界人均水平的比重
人均耕地面积
43%
人均淡水资源
26%
人均森林蓄积量
14.7%
人均原煤储量
56%
人均原油储量
11%
人均天然气储量0.4%
从表1可以看出,按2000年人口计算,中国的人均耕地面积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43%,人均淡水资源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26%,人均森林蓄积量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14.7%,已探明的原煤、原油、天然气储量的人均水平分别只有世界平均水平的56%、11%和0.4%。大部分金属矿产资源,如富铁矿、铜、银、铝、铅、镍、锌等储量严重不足。
根据牛文元教授在中国经济增长论坛演讲所提供的资料,中国城市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总悬浮颗粒物分别是七个工业化国家的2.8、1.6和7.1倍。
此外,许多河流、湖泊遭受污染,土地荒漠化、盐碱化严重。
(三)中国的经济发展与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中国经济发展是粗放型的,存在着严重的高消耗、低效率、重污染的问题、根据《世界资源报告》(2001~2002)提供的资料计算,中国每创造一美元GDP所消耗的能源是7个工业化国家的5.9倍,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根据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1998)提供的资料计算,中国1995年的能源利用率只有美国的26.9%,日本的11.5%,高收入国家的20.5%,世界平均水平的29.2%。
中国每万元GDP消耗的钢材、铜、铝、铅、锌都远高于世界平均水平,万元工业产值用水量是先进国家的数倍。中国2003年创造的GDP,按照汇率法计算只占世界GDP的3.8%,但是中国当年消耗的钢材、煤炭和水泥则超过30%以上。
根据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报告》(1998)提供的资料,中国1995年单位美元GDP的二氧化碳排放量是美国的5.5倍,日本的13.8倍,高收入国家平均水平的7.9倍,世界平均水平的4.6倍。根据世界银行的《世界发展指标》(1998)提供的资料计算,中国1993年日水污染量是美国的2.2倍,日本的3.4倍,英国的7.8倍。
上述与价值量比较的结果,都存在按汇率法换算的缺陷,但是根据上述资料,即使采用购买力平价的方法进行比较,中国单位GDP所消耗的资源,排放的二氧化碳也明显偏高。例如,采用世界银行按购买力平价法计算的结果,中国2003年的GDP也只有世界GDP的百分之十几,与当年30%以上的钢材、煤炭和水泥消耗相比,显然也是不成比例的。
有些地方片面地追求经济增长,不注意合理利用自然资源和保护环境。乱占耕地,使耕地面积大幅度减少,2004年,净损失耕地3806万亩,其中大部分是高产粮田;过度放牧,造成草地沙化,草原面积减少;过度采伐树木,造成森林面积下降,水土严重流失,野生物种的栖息地遭受破坏;过度开发水资源,导致江河断流,地面沉降;过度排放污染物质,造成江河湖海污染,空气质量下降。
由此可见,中国的经济发展确实是付出了十分昂贵的资源和环境代价,这样的发展是难以持续的。
(四)现行国民经济核算的不足
现行的国民经济核算没有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产生的负面影响。例如,作为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GDP只反映经济发展,没有反映经济发展过程中的资源消耗成本和环境损失代价。比如,只要采伐树木,GDP就增加,但是,过度采伐会导致森林资源的减少以及一系列的生态环境问题,GDP对此却毫不理会。因此在某些情况下,GDP所反映的只是一种虚假的繁荣。由此可见,现行国民经济核算没有为有关管理部门制定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政策提供必要的依据,没有为检验政策的合理性提供必要的依据,没有对某些地方的决策者片面地追求经济总量和发展速度提出警示。
(五)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重要性
综上所述,在国民经济核算领域贯彻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在反映经济发展的同时,反映经济发展对资源和环境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为有关管理部门提供正确的参考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二、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复杂性
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是一项非常复杂的工作。目前,世界上还没有一个国家建立起完善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制度,没有一个国家就全部资源耗减成本和全部环境损失代价计算出完整的绿色GDP。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很多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损失代价很难估价。
资源分为多种类型,对许多资源的耗减成本进行估价是不容易的。比如森林资源是一种可再生资源,如果森林的采伐速度不超过森林的自然生长速度,森林资源总量就不会减少。但是如果过度采伐,森林面积和林木蓄积量就会减少。林地和林木资源的耗减成本的估算也许容易些,但是由于森林具有保持土壤、涵养水源、净化空气、防风固沙、旅游休闲等多种功能,这些功能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当森林面积大幅度减少时,森林的上述功能势必下降,从而相应的经济价值也随之下降,这种经济价值变化的估算就不那么容易了。
对矿产资源耗减成本进行估价也并非易事,因为大部分矿产资源是不进行交易的,没有相应的市场价格可供参照。
不合理地使用土地,比如过度地使用化肥,利用被污染的水进行灌溉等,会导致土地生产能力的下降,这也是一种类型的资源耗减成本,对这种成本进行估价更非易事。
过度放牧,造成草地沙化,草原面积减少;过度开发水资源,导致江河断流,地面沉降,等等,人们都知道其代价惨重,但其经济价值有多大,估计起来也很困难。
大气和水具有消化吸收废弃物的能力。所以人们的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废弃物在大气和水的自我净化能力范围之内,空气和水体的质量就不会下降。但是,如果经济活动所产生的废弃物大大超过了大气和水的自我净化能力范围,导致空气和水体的质量下降,环境损失严重。把已经受到污染的空气和水治理达到一定的标准,需要多大成本,估价起来非常困难。
有鉴于此,开展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就必须对我国的资源耗减成本和环境损失代价进行科学合理的估价,这需要我国有关资源环境各个领域的专家进行广泛而深入的合作,需要我国国民经济核算工作者做艰苦细致的努力,而这绝非朝夕之功。
三、国内外开展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情况
20世纪70年代以来,一些国家和国际组织对资源环境经济核算工作进行了有益的探索。目前,美国、加拿大、法国、英国、德国、芬兰、挪威、日本、菲律宾、印度尼西亚等20多个国家开展了大量的研究和测算工作。例如,挪威开展了能源核算研究、澳大利亚开展了环保支出核算研究、印度尼西亚开展了森林、石油和土地资源核算研究,等等。这些研究工作取得了重要成果。
联合国在总结各国资源环境经济核算研究经验的基础上,分别于1993年、2000年和2003年出版了综合环境经济核算手册,供各国在开展资源环境经济核算时参考。但是到目前为止,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仍然处于研究和探索阶段,国际上还没有一套成熟的模式,尤其是价值量核算和绿色GDP核算,还没有一套公认的可操作性的方法。
近几年,国家统计局非常重视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工作,并就此开展了许多基础性研究和试点工作。在最近制定的《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2002》中,专门设置了附属账户;如自然资源实物量核算表,并制定了核算方案,试编了2000年全国土地、森林、矿产、水资源实物量核算表。与挪威统计局合作,编制了1987、1995和1997年中国能源生产与使用账户,测算了二氧化碳、氮氧化物、二氧化硫、甲烷、颗粒物等8种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在黑龙江、重庆市、海南省分别进行了森林、水和工业污染损失等试点工作。与国家环保总局合作开展环境核算问题研究,与国家林业局合作开展森林资源核算问题研究,等等。
四、关于在我国开展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几点思考
关于开展绿色国民经济核算,我认为应当遵循以下几条原则:一是要充分吸收国际上的先进经验。几十年来,许多国家和国际组织在资源环境经济核算方面开展了广泛的研究和探索,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中国开展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一定要借鉴这些宝贵的经验,使我国的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工作建立在较高的起点上,避免低水平上的重复。
二是要充分考虑宏观决策部门的需求。开展国民经济核算的主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引导决策部门制定正确的宏观政策,开展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必须能够满足这方面的需求。
三是要充分考虑到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工作难度,要选择优先领域,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不能急于求成。
四是要具有可操作性。要想使绿色国民经济核算工作逐步成为经常性的制度性工作,必须考虑可操作性,否则就难以实施,难以持续。
根据以上原则,我认为需要逐步开展以下若干方面的工作:
一是研究建立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在消化吸收联合国综合环境经济核算体系(SEEA)的基础上,研究确立中国绿色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基本内容、基本指标和基本表式,把各种类型资源和环境核算工作纳入一个统一的框架,避免相互之间无法衔接。
二是研究资源和环境实物量核算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对各种类型资源和环境污染问题的实物量核算进行分类研究,确定相应的核算范围、基本内容和核算方法,并且从需求和基础资料来源的实际情况出发,确定优先核算的领域。
三是研究资源和环境价值量核算的基本内容和方法。对资源和环境的估价问题进行分类研究,确定相应的估价方法,并从可行性的角度出发,确定优先核算的领域。
四是在上述资源环境实物量和价值量核算的基础上,逐步建立绿色GDP核算的基本方法。
(摘自《中国统计》(京),200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