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BCT在评价慢性牙周炎牙周基础治疗前后牙槽骨变化的应用价值体会论文_张波波

长沙市望城区人民医院

【摘 要】目的 评价采用CBCT方法在慢性牙周炎牙周基础治疗前后牙槽骨变化的准确度以及可行性,探究其临床价值和应用分析。方法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4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牙周炎患者50例,在对患者进行牙周基础治疗前、后上颌前磨牙牙槽骨进行观察和CBCT片,通过CBCT的结果测量牙槽骨高度以及相对骨密度变化情况。结果 针对重型慢性牙周炎的患者,在给予治疗后,患者牙周袋探测深度以及附着丧失情况得到了明显的缓解,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牙槽骨密度明显的升高,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型慢性牙周炎的患者,在给予治疗的期间,给予CBCT进行诊断和观察,可对牙周基础治疗前后牙槽骨状态进行评价,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和应用价值。

【关键词】CBCT;慢性牙周炎;牙周基础治疗;牙槽骨;应用价值

慢性牙周炎是临床上常见的牙周疾病之一,由于长期的牙龈炎症向深部牙周组织进行扩散,导致牙龈炎不断的恶化和进展,因此早期的发现和诊断对牙周炎患者后期的治疗显得尤为重要。牙周炎主要是由于细菌感染导致,使菌体推积在牙与牙龈交界处的牙面以及牙龈沟内,使菌斑增生,引起牙龈的炎症和肿胀,局部微生物环境形成,逐渐扩大炎症的范围,深向牙周组织,导致牙周组织的破坏,加重、加快牙周炎的进展[1]。以往临床上针对慢性牙周炎牙槽骨吸收进行诊断的方法一般采用牙周探测以及X线片进行结合,X线片的手段已成为辅助检查手段的首选,临床上常用X线根尖片即曲面断层片对患者牙周进行观察,观察牙槽骨吸收程度,但是由于唇、舌侧牙槽骨吸收状态无法准确成像,从而无法准确的进行描述和判断,在此方面,X线片还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缺陷[2]。近年来,随着医疗设备不断的提升,为了对牙槽骨顾密度进行精确的策略,较早的对患者病情进行诊断和治疗,研究出采用锥形束CT对患者进行观察,据调查显示,采用CBCT片对患者进行检测和评价,可以明显的观察到患者牙槽骨骨量变化情况,且弥补了X线片的缺陷,从三维的图像成像出来,为医师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宝贵的数据。本次实验选取近一年(2017年2月-2018年4月)于我院接受治疗的重型慢性牙周炎的5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进行CBCT检测,评价慢性牙周炎牙周基础治疗前后牙槽骨改变的情况,探究其应用价值,现将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基本资料

选取2017年2月-2018年4月于我院进行治疗的慢性牙周炎患者50例,男性26例,女性14例,年龄35~55岁,平均年龄(40.52±3.16)岁,病程3~11年,平均病程(6.10±1.54)年。对所有的患者进行初步的检查,排除因甲减、糖尿病、骨质疏松等疾病的影响,女性均无妊娠。

1.2一般方法

所有患者采用坐位的姿势进行CBCT检查,检查方法如下:将患者的头部固定于扫描架内,让患者咬合牙齿,保证上下牙列处于正中咬合状态,且保证眶耳平面平行于底面,将图像数据传至计算机进行数据的处理。

1.2.1 测量牙槽骨密度:

利用CBCT对下颌骨进行扫描,应用软件进行三维重建以及密度的检测。采用测量定位的方法,在轴面断层找到牙槽嵴,然后调节位置,保证冠状面分别通过近中观测牙的远中面中点及远中观测牙的近中面中点,矢状面通过冠状面与观测牙交点的中点,一周后进行重复测量,观察两次测量的数据对比。

1.2.2 牙周基础治疗:

对所有的患者进行以下三个步骤:龈上洁治、龈下刮治以及根面平整术基本治疗,对患者进行初步的口腔宣教,让患者保证自身口腔的清洁,避免其他细菌感染,并叮嘱患者定期进行复查。

1.3观察指标

测量患者在治疗前后牙槽骨骨密度情况,进行统计和对比,并对患者牙周袋探测深度以及附着丧失情况进行观察。

1.4统计学分析

对本次试验的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处理,其中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计量资料采用T进行检验,当P值小于0.05时,说明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针对重型慢性牙周炎的患者,在给予治疗后,患者牙周袋探测深度以及附着丧失情况得到了明显的缓解,与治疗前相比差异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牙槽骨密度明显的升高,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CBCT测量牙槽骨密度结果

3.讨论

慢性牙周炎的主要病理变化之一就是牙槽骨进行性吸收,如若发现有此类病症的出现,且不及时给予干预和治疗,最终可会导致牙齿的丧失。故对牙周炎患者进行早期的诊断和治疗显得尤为重要,对患者制定准确的治疗计划,从多方面、长时间方法对患者制定治疗方案。目前临床上针对慢性牙周炎患者的治疗方法不仅包括牙周基础治疗和药物治疗,还有一些医院可给予手术治疗,所有治疗的目的都是建立在消除诱发牙周炎的因素基础上,目的就是为了尽量减少牙周组织的炎症,为后续的治疗提供良好的基础[3]。

牙周基础治疗目前包括以下几种,龈上洁治术、龈下刮治术、菌斑控制及根面平整术等,通过不同的外界手段保护牙周组织,让其恢复正常的状态,保证患者正常的咀嚼功能[4]。牙槽骨骨量变化是评价牙周炎严重程度的重要临床指标,以往临床上针对慢性牙周炎的患者,医师可通过X线片对其进行观察和评价,但是由于唇、舌侧X线片无法准确的成像,从而影响医师的准确诊断和判断,加大后期治疗的难度,近年来,随着医疗设备的不断提高,有术者提出采用锥形束CT对患者进行全面的检查,据其他研究数据调查显示此方法结合相关测量软件让图像从多个方面进行三维上的重建,以1:1的比例真实再现口腔颌面部牙列以及骨骼的解剖形态,可清晰的显示颊舌侧骨缺损状态,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直接评价患者牙周炎情况,对后期医师的诊断治疗具有重要的意义[5]。

本次实验选取近一年(2017年2月-2018年4月)来于我院进行治疗的50例慢性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给予CBCT进行评价和检测,可发现,对患者给予牙周基础治疗后,患者的临床表现得到了明显的改善,牙槽骨骨密度也得到了明显的提升,在临床上取得了一定的成就。

综上所述,针对重型慢性牙周炎的患者,在给予牙周基础治疗的基础上,采用CBCT进行辅助,既可以对慢性牙周炎进行诊断,也可随时检测患者牙槽骨骨量的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为后期牙周手术和治疗提供重要的依据,值得临床上广泛应用。

参考文献:

[1]王晖.CBCT在评价慢性牙周炎牙周基础治疗前后牙槽骨变化的应用研究[J].口腔医学,2017,37(5);444-448.

[2]刘健,张浩伟,李绍岳.锥形束CT研究牙周基础治疗前后牙槽骨高度的改变[J].口腔医学研究,2014,30(1);52-56.

[3]林立垚,刘凯,钭敏芝等.锥形束CT在慢性牙周炎患者牙周基础治疗后评估牙槽骨变化中的应用[J].中华全科医学,2017,15(3);387-389.

[4]王晓燕.锥形束CT在慢性牙周炎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CT和MRI杂志,2017,15(6);27-30.

[5]王蕖蔓,祁森荣,沙晓雁.慢性牙周炎基础治疗前后牙槽骨锥形束CT评价[J].北京口腔医学,2013,21(4);218-220.

论文作者:张波波

论文发表刊物:兰大学报(医学版)》2018年3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9/14

标签:;  ;  ;  ;  ;  ;  ;  ;  

CBCT在评价慢性牙周炎牙周基础治疗前后牙槽骨变化的应用价值体会论文_张波波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