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数据时代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论文

浅谈大数据时代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论文

浅谈大数据时代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

张海宏

(内蒙古聚英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内蒙古 呼和浩特 010000)

摘 要: 阐述了依托大数据来全面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分析了内蒙古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总体情况,提出了内蒙古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规划及建议。

关键词: 大数据;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

21世纪是科技与信息飞速发展的时代。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迅猛发展,对社会、经济、文化等各方面建设产生了深远影响,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和思维方式在不断转变,社会管理模式也在不断改革。在这种形势下,根据十九大报告和人社部《关于加快推进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的精神,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就业优先战略、加快推进“互联网+政府服务”,不断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提供全方位公共就业服务。把加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作为工作重点来抓,采取有效措施,科学规范利用大数据,完善服务标准,使档案工作逐步走上规范化、科学化、信息化管理的轨道。

不过,当前广东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也面临着一些较为突出的矛盾。一是基本公共服务需求不断增加一方面,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的人口数量不断增加。广东省2017年统计公报显示,年末广东常住人口11169万人;2018—2020年,广东常住人口将增加231万人左右,平均每年约77万人。[50]另一方面,广东民众对基本公共服务的需求也在不断增长。当前,广东恩格尔系数已降至50%以下,这表明广东民众的发展型需求已经超过消费型需求,基本公共服务需求结构正从消费型转向发展型,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日益成为最重要、最迫切的公共需求。[51]

1依托大数据,全面提升公共就业服务水平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是人事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是党管人才原则在组织人事工作中的具体体现,是基本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的重要内容。

绝大部分人(89.47%)同意航空英语是工作必备,在这一点上,民航与通航,航务机务与飞行人员之间意见较为一致。总体上看,绝大部分(89.47%)的人同意或非常同意航空英语好的同事得到了更多的升职机会,其余人表示不太同意。区分航务机务人员与飞行人员的调查结果显示,航空英语好坏会对飞行类人员升职机会产生100%的影响,而对于航务和机务人员而言,影响不会如此严重,因为有15.38%的人认为英语不太会影响工作升迁。

1.1 大数据应用,掀起档案工作新变革

大数据时代下,档案管理与现代科技手段和通讯技术相结合,促进了档案资源的获取、分析、管理、调用、共享和存储,最大限度的发挥了档案资源的价值和作用。

水利风景区以水域(水体)或水利工程为依托,具有一定规模和质量的风景资源与环境条件,可以开展观光、娱乐、休闲、度假或科学、文化、教育活动。截至2010年年底,安徽沿淮有国家水利风景区7处(包括焦岗湖),景区面积为8459hm2。

1.1.2 加强了人事档案管理的准确性。 档案不论在空间纬度上还是在时间纬度上都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其数据和记录的准确性对档案的价值影响重大,大数据时代利用先进科学技术,提高了档案资源的准确性,也可以灵活的采用精确查询、模糊查询的手段,促进档案资源的全面、迅速、准确利用。

1.1.3 为档案的保存和流转带来了革命性的影响。 传统的档案管理大多以纸质为主,信息量大、工作繁杂、准确性低、工作效率不高,更重要的是不利于档案资源的管理、使用、交互,无法发挥最大作用,也不利于长久保存。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信息通讯手段的进步,尤其是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实现了信息和载体的分离,可以极大的提高存储的容量,同时可以实现永久存储,同一份档案也可以进行多次复制存储,防止了档案资源的流失。

心智模式是指对看待传统事物形成的固定思维模式。这种模式一旦形成,便会对人的思维起到一定引导作用,利用原有的认知和态度去看待问题,而且通常会使用固定的方式解决问题,这种惯有模式会限制主体对新事物的创新思维能力构建,在社会迅速变化并且不断创新发展的过程中,这种惯性思维经常会影响主体做出错误的判断和行动。而改善心智模式,对管理者提出更加优质的解决办法和对策具有重要促进作用,可以使组织更好地提高绩效[1]。

根据时代的需求和国家相关的政策要求,我区按照国家人社部“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信息全国共享”的要求,拟构建自治区级集中、全国联网的档案管理服务信息化平台,实现档案管理服务信息化、标准化,提升档案公共服务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效率。 这样公共服务机构能够在人事档案工作过程中不断改进服务方式,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水平,促进人事档案管理体制的改革,完善人才公共服务平台功能,为人才提供“一站式”服务。

1.2 大数据构基,构建档案服务新格局

我们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基于信息化战略规划和人才公共服务机构的信息化总体要求,面向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工作的全过程拟规划、设计和建设一个统一规范的能够实现人才公共服务机构与其他部门信息系统集成和数据共享的档案管理服务信息化格局,能够支持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全过程业务工作自动化开展,支持人事档案信息的网络化(分权限)查询利用,并将通过该系统实现人事档案工作的现代化管理。

1.3 大数据支持,全面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总之,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档案管理带来了极大的机遇和便利,应积极促进和加强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建设。

2内蒙古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总体情况

2.2.2 软硬件水平参差不齐,无法适应工作需要。①硬件设施不足,设备老旧,系统负荷量大,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甚至有部分地区没有存放电子档案的数据库,不能适应现阶段工作需要。 ②软件方面,各地使用不同的管理系统,档案数据、服务标准和制度,还没有统一的信息系统、管理平台和服务标准,不可以联网查询和办理业务,与其他系统、部门和跨地域接转时存在衔接不顺畅的现象。现有的保管和检索手段距离档案管理的信息化和电子化的要求相差甚远,难以适应互联网+公共服务的新要求

2.1 内蒙古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现状

就内蒙古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水平而言,发展比较滞后,达不到新时期的新要求。截止到2017年底,全区约有各类流动人员人事档案68.6万份,档案管理人员73人,其中在编人员36人,平均档案库房100m2。各地区普遍存在档案基数大、增长多、流转快等特点。目前全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信息系统尚未统一,各盟市均使用各自的系统,给档案管理和数据汇总带来诸多不便。如:自治区人力资源公共服务中心使用的是西安市人才交流中心的开发的管理系统;呼和浩特市人才中心、二连浩特市人才交流中心、乌海市人才交流中心使用EXCEL表格形式管理;乌兰察布市人才开发交流服务中心使用自主研发SQL数据库管理,实现了网上查询和档案数据分析整理、统计功能;包头高新技术人才市场使用自主研发的人才库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将手动密集架改为智能密集架,实现电脑控制密集架的摇动;鄂尔多斯市人才交流服务中心、锡林郭勒盟人才资源开发中心使用自主研发的人才库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可以实现网上查询。

目前除了乌海市人才交流中心正在进行档案电子扫描,其他地区均未开展此项工作。

1.1.1 档案管理效率和质量大大提高。 大数据时代促进了档案管理工作的高效进行。计算机网络和先进的档案管理软件的运用,大大的提高了人事档案归档、数据录入、检索、分析和利用等方面的工作效率。

2.2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

2.2.1 经费不足,开展信息化建设存在困难。 我们自治区早已于2009年3月1日起正式取消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保管费,全国取消档案管理收费后,有的盟市纳入同级财政预算,但拨款仅够维持日常管理、转递、保管及维护等方面的支出,有的盟市并没有将此项工作列入财政预算,所以想要开展档案的信息化建设非常困难。

我国武术文化研究发文量呈现该趋势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一是武术文化是以武术技击技术为核心,以中国文化哲学为基础的产物,关于该主题的研究在武术研究和文化研究之后,因此2007年以前的发文量相对较少。二是2007年是北京奥运会前夕,武术项目申奥呼声较高,武术文化的相关理论与实践研究受到学者们的关注,发文量急剧上升。三是发文量整体呈现波浪趋势,说明了我国武术文化研究道路坎坷,学者们的学术热情起起伏伏,但近些年随着一带一路、体育深化改革政策的推进,武术文化交流、传播与传承问题再次备受关注。

实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管理工作是国家人社部实现“互联网+人社”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各地人社部门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将其纳入了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信息工作的总体安排,统筹规划。我们经过区内、区外大量的调研,在摸清自治区各地现有情况的基础上,分别赴做的好的兄弟省市考察、学习、借鉴先进的经验和做法。目前我们以自治区本级人才服务机构为试点,将对其档案管理信息化平台进行开发和建设,逐步向全区推广。

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是指运用信息技术提高档案工作现代化水平,重新思考档案管理的新情况、新原则与新理论,确立网络环境中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与服务的基本框架与基本方法,实现档案信息的社会化服务。

2.2.3 现有软硬件不支持,无法开展电子扫描档案工作。 目前,我们自治区没有统一的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软件,都是各自为政,形式参差不齐,数据难以统计,不能实现联网,造成档案电子扫描工作无法开展。

3内蒙古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规划及建议

老先生还喜欢旅游,据说除了在纽约“冒险”,他还把活动范围扩大到了世界的其他角落,看来他是准备“活到老,游到老”啦。这个潇潇洒洒走四方的老爷子,谁不喜欢、不钦佩啊?

3.1 规划建立全区统一的档案管理服务系统

按照人社部的要求,统一流动人员档案公共服务经办标准,各地档案管理服务机构要梳理、细化服务流程,推进办事材料目录化、标准化,实现全自治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同一事项、同一流程、同一标准、同一格式,为档案管理信息化格局奠定基础。

按照《全国档案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纲要》,到2020 年初步实现以信息化为核心的档案管理现代化的发展目标。我们将在新系统的支持下开展档案电子扫描工作,制作电子档案,实现全区档案数字化管理运行模式。

3.2 建立统一规范的管理服务标准

以流动人员为服务对象,基于人事档案基本公共服务的业务特点,以1+14+X的模式,建设一个全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基本公共信息服务平台,覆盖自治区其下14 个盟市和102 个旗县,统一规范全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及服务模式,实现全区档案数据共享。服务器及数据中心设置在自治区本级。首期投入自治区本级及其下14 个盟市使用,预计用时一年完成。未来计划第二至第三期将覆盖全区102 个旗县使用,形成全区70 多万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及资源共享,并为今后档案流转及开发利用奠定基础。

3.3 建立规范完整的基础信息数据库和信息管理平台

依托全区统一的档案管理服务系统,按照国家要求和规范,逐步完成自治区范围内全部档案基础信息数据采集工作,形成省级档案基础信息数据库和信息管理平台,实现全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资源的整合共享、异地查询、统计分析等功能,方便档案的转递。

初始状态时,纳米氧化硅和纳米氧化钙颗粒填充在膨润土颗粒之间;吸湿初期,纳米氧化钙溶于水,而纳米氧化硅颗粒不溶于水,一部分填充在蒙脱石颗粒之间,一部分进入蒙脱石晶层,且纳米氧化硅颗粒吸附水膜,增大了混合物吸附水的能力。吸水饱和后,水化后的纳米氧化钙、纳米氧化硅与黏土矿物发生反应,生成了稳定的胶凝物质团(颗)粒,团(颗)粒之间的离子交换作用会抑制膨润土的膨胀。纳米氧化硅在混合物中起到充填作用。

3.4 对接国家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平台

按照国家人事部要求,将我区档案基础信息数据库与国家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服务平台相对接,确保档案基础信息数据在全国范围内无障碍交换。

3.5 实现流动人员人事档案数字化管理

充分利用档案基础信息和业务经办数据,完善数据的统计分析功能,开发建立数字档案库。数字档案保存、上传和交换工作通过业务专网完成。数字档案原则上实行自治区级或盟市级集中管理。达到数据向上集中,服务向下延伸的目的。

3.6 建立与其他政府部门信息共享机制

运用大数据技术,强化档案数据与政务数据资源的关联分析和融合利用,逐步实现与就业创业、社会保障、人事人才、劳动关系等业务信息共享,推动与教育、公安、民政、卫生计生、工商等部门资源数据互认。

3.7 加强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相关培训

组织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学习不断完善流动人员档案管理规定,借鉴发达地区的档案管理经验,及时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掌握最新档案管理动态,培养一支既懂业务又懂技术的档案管理专业化团队。

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下,大数据时代推动了流动人员人事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互联网+服务”已经成为公共服务转型升级的标志之一,建议人社部、全国人才流动中心,要加大顶层设计和对基层信息化平台建设的力度,最好是在资金方面给与一定的支持,有效推动和促进我区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工作,对于我们更好的落实十九大精神决策部署,满足人民群众公共服务需求,起到积极的作用,大大提升公共就业和人才服务的总体水平。

中图分类号: G27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6921(2019)18—0033—02

收稿日期: 2019-04-28

标签:;  ;  ;  ;  ;  

浅谈大数据时代下流动人员人事档案信息化建设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