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郁丸治疗抑郁症52例论文_郭建新

解郁丸治疗抑郁症52例论文_郭建新

郭建新

(河南省中医院心理咨询科 河南 郑州 450002)

【摘要】 目的:观察解郁丸对于符合中医郁病标准和解郁丸辩证特点的抑郁症的疗效、不良反应、安全性。方法:以治疗组52例服用解郁丸治疗,对照组52例服用氟西汀治疗,观察4周。结果:治疗组HAMD平均减分率68.7%,痊愈9例,显效25例,进步12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6%(P<0.05);治疗组出现轻微恶心3例,胃部不适5例;对照组出现恶心9例,呕吐5例,皮疹1例,腹泻6例,口干9例,头痛3例,头晕11例,尿频1例,失眠加重9例;治疗组疗效较好于对照组,不良反应程度及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依从性好,费用低廉。

【关键词】 抑郁症;郁病;解郁丸

【中图分类号】R45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5)17-0207-02

抑郁症是以显著而持久的情绪低落,活动能力减退,思维和认知功能迟缓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类常见心理障碍。笔者在临床上运用中成药解郁丸治疗具有中医郁证较常见证型描述特点的抑郁症患者52例,现报告如下。

1.临床资料

观察104例均为2012年2月—2014年2月在河南省中医院精神心理门诊就诊的患者,按就诊先后顺序分为两组,治疗组52例,男20例,女32例,年龄18~60岁,病程20~750天;对照组52例,男23例,女29例,年龄l8~62岁,病程14~730天;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差异无统汁学意义(P<0.05),且有可比性。

符合《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第三版(CCMD—3)[1] 抑郁症诊断标准。中医诊断符合1991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发布《中医病证诊断及疗效标准》[2] 中郁证的诊断标准,参照中医辩证分型标准[3]和临床经验制定辩证标准:突出具有胸肋胀满,郁闷不舒,心烦心悸,易怒,失眠多梦,舌质淡红,舌苔薄微黄,脉弦细症候特点者。

根据24项汉密顿抑仰量表(HAMD)评分值进行划分[4]。评分值<8分无抑郁;评分值≥8分但<25分为轻度抑郁;≥25分但<35分为中度抑抑郁;≥35分为重度抑郁。

排除患有继发抑郁症,其他精神病史,智力障碍,躯体疾病,生命体征不稳定者,属于重度抑郁症患者,有严重自杀倾向者,近两周服用抗抑郁药物者。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解郁丸(郑州豫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药物组成:柴胡,白芍,郁金,甘草,合欢皮,百合,当归,茯苓,大枣等十余味中药,制剂为水丸,每次4g,每日3次,服用6周。对照组服用盐酸氟西汀,每日1次,每次20mg,服用6周。

3.结果

3.1 疗效标准

根据治疗前后HAMD量表评分判定疗效。HAMD量表减分率≥75%为痊愈;减分率≥50%为显著进步;减分率≥25%为进步;减分率<25%为无效。疗效观察:分别观察两组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HAMD量表平均减分率和不良反应。

3.2 两组疗效比较

治疗组52例.痊愈9例,显效26例,进步13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90.6%;对照组52例.痊愈4例,显效16例,进步21例,无效11例,总有效率78.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5)。

3.3 两组治疗前后HAMD平均减分率比较

治疗组52例,治疗前HAMD平均24.9分,治疗后平均7.8分,HAMD平均减分率为68.7%;对照组52例,治疗前HAMD平均25.7分,治疗后平均10.7分,HAMD平均减分率为58.4%。两组比较,差异有统汁学意义(P<0.05)

3.4 不良反应

治疗组出现轻微恶心3例,胃部不适5例。对照组出现恶心9例,呕吐5例皮疹1例,腹泻6例,口干9例,头痛3例,头晕11例,尿频1例,失眠加重9例。

4.讨论

中医认为,人的精神活动与肝的疏泄功能密切相关,若来自于生活的各种压力使肝的疏泄失常,愤懑郁怒,肝气郁结,忧愁思虑,脾失健运,可以共同形成气、血、痰、火、湿、食六郁为主的精神症状表现类似于现代的抑郁症。其中侧重于气机不畅,肝脾不和,心神被扰,阴阳失调的患者是临床常见的一种抑郁症类型[5]。解郁丸,系由古方“逍遥散”和“甘麦大枣汤”化裁而来,具有疏肝解郁,养心安神的功效,方中以柴胡白芍共为主药,疏肝理气,解郁柔肝,以当归、郁金养血活血、行气凉血清心为辅,以助疏肝解郁;佐以茯苓、百合、合欢皮宁心安神解郁,甘草泻心火而和胃,大枣调胃,全方养心安神解郁,切中上述病机。本观察结果显示,对本类抑郁症解郁丸治疗组这一特定证型的抑郁症患者疗效较好于氟西汀治疗组,HAMD平均减分率明显高于对照组,治疗组不良反应程度及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且依从性好,费用低廉。

【参考文献】

[1] 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中国精神障碍分类与诊断标准[S].3版,济南:山东科学技术出版,200l:35.

[2]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S].2001:20.

[3] 陈泽奇,胡随瑜,张海男,等.抑郁症常见中医证候标准的研究[J].中医杂志,2005,46(l).47- 49.

[4] 张明园.精神科评定量表手册[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121-132

[5] 周玲,陈文凯,梅晓云,等.抑郁症中医候群的分布特点及其相关因素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6,26(l).106- 109.

论文作者:郭建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5年第17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5/8/11

标签:;  ;  ;  ;  ;  ;  ;  ;  

解郁丸治疗抑郁症52例论文_郭建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