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医学科学院·四川省人民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36)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患者在夜间频发舌后坠堵塞气道时的缓解和急救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我科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5例舌后坠的高龄患者临床资料,存在不同程度的老年痴呆、高龄及多种基础疾病共存等特点,在住院期间均出现过夜间舌后坠堵塞气道的症状,其中,11人采用传统方法,即夜间侧卧位并抬高床头,气道堵塞时使用开口器、舌钳牵拉的方法,14人采用睡前使用口咽通气管,并在晨起时取出的方法。两种方法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对于夜间频发舌后坠的患者,预防性使用口咽通气管的患者夜间休息时间可长达4~6小时,且未再发生舌后坠堵塞气道时的憋喘、口唇面色紫绀及呼吸困难等窒息症状,夜间通气良好,血氧饱和度能维持在90%以上,晨起时,通过取出口咽通气管后,经观察,口腔黏膜无一例损伤,且需经口腔吸痰的患者,操作更方便有效,因此,此方法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关键词】夜间;舌后坠;老年患者;口咽通气管
【中图分类号】R47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8-0226-02
随着年龄和生理的改变,在临床中,越来越多的老年患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肌肉松弛,特别是老年肥胖的患者,而下颌角和舍肌松弛,使得舌根后坠滑向咽后壁而阻塞气道,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发展,老年患者在面临多种基础疾病的同时,舌根后坠更是一个可致命致死的并发症,威胁着老年患者的健康和生存质量,不但加重了患者的病情进展和经济负担,而且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严重影响了老年患者的康复过程,由此,回顾性分析了本病房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5例高龄舌后坠患者的临床资料,通过采用睡前预防性使用口咽通气管缓解其症状的方法,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观察病例为我科2012年12月~2015年12月收治的25例高龄舌后坠的患者,本文所观察的25例患者均符合仰卧位睡眠时,舌根向咽后壁坠落而阻塞呼吸道,导致患者呼吸不畅,不能仰卧睡者,年龄78~96岁,平均年龄88岁,其中男性患者17例,女性患者8例,患者多有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梗塞等。
1.2 方法
按照就诊时间先后顺序,所有患者随机分为2组,传统方法组11人,口咽通气管组14人,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显著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3 置入口咽通气管要点
(1)观察呼吸道的气化和湿化情况[1]。(2)动作熟练轻柔,放置方法正确。(3)晨起后口腔护理,观察黏膜有无受损。(4)妥善固定。
1.4 评价方法
通过夜间患者憋喘觉醒的次数、血氧饱和度情况、自我感受及气道堵塞表现来评价患者的通气效果。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t检验,以P<0.05有统计学差异。
2.结果
两种方法使用后患者通气效果如下表:传统方法组和口咽通气管组有统计学差异, 夜间使用口咽通气管对频发舌后坠的老年患者的通气效果改善显著。
表1 两种方法对夜间频发舌后坠的老年患者通气比较
3.讨论
3.1 两种不同的方法效果对比显示,口咽通气组的总有效率71.4%,明显高于传统组的27.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在夜间频发舌后坠的老年患者通气方法的选择上,采用睡前预防性使用口咽通气管通气效果明显,未出现血压升高、心率增快等血流动力学改变,未发现恶心呕吐、胃痉挛等症状,优于传统方法,患者自我感受良好,夜间觉醒少,相对入睡的时间延长,血氧饱和度上升迅速。
3.2 窒息可以在短时间内危及患者生命,特别是相对脆弱的老年患者,面临多基础疾病,可存在老年痴呆,护理配合难度高、手术风险及危害大等特点,而无创呼吸机对于未完全堵塞气道的舌后坠患者来说,正压的通气可能使得原本部分堵塞的气道全部堵塞,造成气道完全梗阻[2],因此,选择一个适合夜间频发舌后坠患者的缓解或急救方法来保持呼吸道通畅显得至关重要,本研究中的口咽通气管时一种非气管性通气导管,在预防呼吸道梗阻时可获得有效的通气效果,具有操作简单、方便放置,刺激损伤轻、无口腔黏膜损伤等优点,使用口咽通气管可以使舌根部离开咽后壁,有效防止呼吸道堵塞[3],然而,多数患者并未引起重视,由于传统方法使用开口器、舌钳等工具来解决舌后坠的问题,常存在拉舌困难、费时长容易损伤舌体、口腔黏膜,采用传统方法,首先是卧位的不固定性,其次,损伤口腔黏膜及舌体伤害较大,当然,在舌后坠的早期,传统方法能起到一定的通气效果或急救时能改善通气,但往往舌钳紧急应用的持续性差,并伴随黏膜损伤,如没能及时的改善舌后坠,会导致舌后坠症状加重,对于频发舌后坠的患者来说,这是一个潜在的致命伤害。
与传统方法对比,口咽通气管的损伤小,操作简单,易于掌握[4],夜间使用口咽通气管的持续性较好,患者耐受程度高,然而,口咽通气管缓解舌后坠也存在一定的弊端,适用于清醒舌后坠病人使用保持通气,防止突然窒息,降低窒息风险,因此,作为医护人员需熟练掌握口咽通气管使用适应症,便于在患者发生舌后坠时保证及时有效的通气和急救。
总之,对于夜间频发舌后坠堵塞气道的老年患者来说,使用口咽通气管可降低夜间因舌后坠带来的窒息风险和濒死感,有较好的持续通气效果等优点,可在一定程度上保证夜间舌后坠患者的通气,在临床上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参考文献】
[1]候桂琴,奥兰.口咽通气管的临床应用及护理[J].新疆医科大学学报,2008,31(6):748.
[2]梁秀兰,尹良芳,伏鑫.无创呼吸机的临床应用及护理[M]中国实用医药,2007,24(01):723-724.
[3]孟庆义.急诊护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222.
[4]柯静,王佐.口咽通气管在急救中的应用进展[J].临床护理杂志,2009,17(26):141-142.
论文作者:李梅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28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10/11
标签:患者论文; 方法论文; 夜间论文; 通气管论文; 老年论文; 气道论文; 频发论文; 《医药前沿》2016年10月第28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