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进展及深化改革的思考_大连理工大学论文

辽宁省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进展及深化改革的思考_大连理工大学论文

辽宁省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进展和深化改革的思考,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辽宁省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深化改革论文,管理体制改革论文,进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辽宁省是我国重工业基地,城市人口多,工业比重大,各类专业技术人才需求量大。计划经济时期为了与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中央、省、市各级政府和不同业务部门分别举办并管理了各类普通高校。我省在国家教委备案的61所普通高校,其中,中央部委属高校25所,省属高校18所,市属高校18所。其中,中央部委属25所高校,分别隶属于19个中央部、委、局;省属18所高校分别归属于11个政府厅、委、办、局。形成条块分割、块块分割的管理体制格局。

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存在的问题:

一是管理体制的条块分割,块块分割,形成部委高校、地方高校、“分而治之”的局面,专门人才的供求没有社会化。二是师范院校和基础性学科院校、单科类院较多,造成专业、科类布局不合理。三是有些高校规模较小,在校学生数低,师生比例特别是教职工与学生比例偏高,导致这些高校办学规模效益差。四是小而全的学校设置,使专业重复设置现象严重,布点过多,专业点均招生人数低。五是条块分割体制造成办学水平和办学质量不高,同国内一流水平大学相比还存在一定差距,没有一所适应国际高教发展趋势的综合性大学。

为贯彻落实《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要求,辽宁省政府及教育行政部门和有关院校的主管部委十分重视高校管理体制改革。尤其是1994年12月,“全国高教体制改革座谈会”在上海召开,李岚清副总理和朱开轩主任的讲话,以及国务院办公厅转发《国家教委关于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若干意见》的下发,推动了我省高等教育的改革。

一、我省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取得的进展

早在1985年,辽宁省和机械工业部就签订协议共建沈阳工业大学,探索联合办学之路,进行了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尝试,得到了国家教委的充分肯定。上海会议后,我省加快了高校管理体制改革的步伐。目前全省已有8所学校合并为4所学校,另外7所高校合并为4所高校的工作正在进行;4所高校实行省、部共建;2所高校划予企业管理办学,9所学校实行企业、科研院所参与办学;8所高校开展了合作办学。一个以合并、共建为主,其它形式为补充的高校管理体制改革格局已在我省形成。

高等学校的合并办学。目前,我省已有沈阳大学(沈阳大学为原沈阳大学、沈阳财经学院、沈阳大学农业分校)与沈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鞍山钢铁学院与鞍山高等职业专科学校进行了实质性的合并;辽宁省幼儿艺术师范学校并入沈阳师范学院,上述学校都已完成了领导班子、中层干部、所设机构和专业的调整,管理秩序、教学秩序步入正轨。此外,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和本溪高等职业专科学校的合并工作及另外7所学校合并准备工作正在进行之中。从已经合并的学校看,办学规模普遍扩大,专业设置趋于合理,高教资源配置更加有效,初步显示出了合并的优势。

中央部门与地方政府共建高等学校。在辽宁省与机械工业部共建沈阳工业大学的基础上,辽宁省政府先后对大连理工大学、沈阳农业大学、中国医科大学进行了共建。为加快大连理工大学的改革和发展,支持学校尽早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更好地服务于地方经济建设,经辽宁省政府、大连市政府与国家教委协商,决定共建大连理工大学。共建后,大连理工大学在原隶属关系、投资渠道不变的前提下,“九五”期间,获得辽宁省、大连市政府分别提供的财力资助和政策照顾,省政府“九五”期间向大连理工大学投入1000万元专项费:大连市积极支持学校实施“129工程”(即换建学校处于市中心校区的土地,学校得到土地出让金)。大连理工大学扩大为地方培养人才的比例,适应地方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加大学科和专业调整;加大科技工作的服务力度,为老工业基地的改造作贡献。目前,学校在国家教委及省、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已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序列,取得了中央“211工程”专项资金的支持。

省政府、卫生部、沈阳市政府对中国医科大学的共建,在保持原管理体制下,省、市政府对学校加大支持力度,投入专项经费,并对建设用地给予支持。学校积极拓宽办学思路,适应地方需求,调整学科专业结构,培养复合型、外向型的专业人才,扩大高层次的研究生培养规模,促进地方高新生物技术开发和医药产业发展。

沈阳农业大学是辽宁省共建办学的又一种形式,在实践中形成了“以部为主、部委结合,一校多制”的共建特点,即在农业部计划外,接受辽宁省给予的教学、科研任务,辽宁省给予相应的投入,形成在部办大学中有省办的成分。同时,学校作为法人,可以采取多种形式与各方面联合办学,形成“一校多制”。按照这一模式,沈阳农业大学紧密结合学校实际,研究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辽宁农业和农村经济改革的走向,为地方培养了大量农业专业技术人才。东北大学也本着积极培养辽宁急需人才,探索高教改革新路,同时增加办学效益的宗旨,在省政府批准下办起辽宁分校。省里给政策,分校依托东北大学的师资、校舍、设备办学,学生实行自费上学,不包分配政策。用人部门择优录用。实践表明,东北大学辽宁分校这种共建办学形式,是较好地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符合高校招生并轨、交费上学和自主择业制度的改革。

企业、科研院所参与办学和管理。继大连海事大学在全国率先成立董事会,受到江泽民总书记、李岚清副总理肯定后,企业参与办学在我省高校有了新的发展。全省目前已有沈阳药科大学、东北大学、沈阳黄金学院、辽宁工程技术大学、鞍山钢铁学院、沈阳工业学院、沈阳化工学院成立董事会;沈阳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和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被分别划入东北电业管理局和本溪钢铁公司管理。在沈阳药科大学与香港联邦制药厂有限公司联办沈阳药科大学工商管理学院,沈阳建筑工程学院与沈阳星光集团联办星光建材学院后,1996年又有东北大学与中科院沈阳分院在科学技术研究及人才培养上的全面合作,大连铁道学院与大连内燃机车研究所、沈阳建筑工程学院与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联合办学,辽宁大学与沈阳华新国际实业有限公司联办辽宁大学华新国际工商管理学院,大连水产学院与辽宁大连海洋渔业总公司联合办学。

特别是1996年的6月13日成立的东北大学的校董事会,不仅吸纳了宝山钢铁公司、鞍山钢铁公司、中科院部分研究所等国内大企业和科研院所为董事单位,还吸纳了中央、省、市各级政府领导,吸纳了国际著名科学家杨振宁、李远哲、钱伟长等为董事,实现了名誉董事长张学良的“官、产、学”结合的办学宿愿,使企业及社会力量参与办学的改革在更广阔的视野里实现。

校际间合作办学,在我省开始起步。继大连理工大学与大连海事大学实行全面合作办学,大连理工大学与大连医科大学在人才培养、科技攻关上实行合作,沈阳药科大学与吉林大学联合培养生物技术制药专业人才后,中国医科大学和沈阳药科大学1996年4月6日签订协议,开展教学、科研、研究生培养、产业、后勤等具有实质性内容的全面合作办学,推动了双方学校的建设和办学水平的提高,意义更为深远。

二、推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几点体会

高教管理体制改革是一项十分复杂的工作,需要方方面面的努力,近两年来的工作,我们有以下几点体会。

1.提高认识、增加紧迫感,是顺利推进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前提条件。推进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有些同志存有疑虑,或担心搞不好,影响事业发展,出现不稳定局势,或信心不足,担心再改回来,或感到困难重重,难以操作,而观望不前。为了提高认识、增强信心,明确方向,上海会议后,我省及时召开了有省内各高校主要领导及政府有关部门同志参加的座谈会,传达学习中央精神,认真讨论会议提交的全省高校管理体制现状调查的综合报告,明确辽宁省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思路。会后,一些高校和政府部门的同志普遍认为:推进高教管理体制改革是大势所趋,势在必行,只有主动适应、寻求发展,才能走出困境。省领导明确表示,高教体制改革问题不仅是教育行政部门的大事,也是省政府今后一个时期的重点工作;省有关部门主动提出建议,支持改革,省计委提出从我省高校基建设备投资中,划出一块作为推进省部共建专项资金;一些中央部委属学校主动与省里接触,汇报学校发展和改革走向,同时,主动提出为地方服务的要求,寻求省里的合作和支持;地方院校也主动进行接触,有的学校领导明确表示态度,提出设想,探索改革。

2.充分发挥部、省、市三个方面的积极性,是推动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关键。中央部委、省、市是高校管理部门主体,必须充分依靠他们的积极性,形成合力,才能有效地推动改革。近两年来,我省高校管理体制改革主要靠这三个方面的积极性。一是中央有关部委主动与地方接触,通报情况,交换意见,创造条件,冶金部在辽宁5所高校,已有3所学校完成与地方院校的合并,2所高校的合并工作正在进行,1所高校实行省部共建,这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中央部委态度明确及大力支持的结果。二是省委省政府领导的重视和亲自过问,加快了改革的进程。省委书记顾金池、省长闻世震同志曾专门听取大连理工大学领导的汇报,并对辽宁省、大连市与国家教委共同建设学校做出了具体指示。三是中心城市参与共建办学和主动投入,加快了学校的合并与共建。沈阳市、大连市和鞍山市、本溪市经济比较发达,人才需求量大,地方虽有一定财力,但有的难以自行举办高校,因此,主动愿将市属高校和部属高校合并、共建,沈阳市、大连市还积极主动参与对中国医科大学、大连理工大学的共建共管。

3.增加对学校的投入和学校更好地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是推进合并、共建的重要条件。增加投入,改善学校办学条件,加快学校的发展是实现高校共建合并不可缺少的重要条件。为了实现沈阳大学与沈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的合并,沈阳市政府从1995年起每年投入1000万元,共6000万元用于学校的基本建设,其中2万平方米的教学主楼和7000平方米的学生宿舍建设在原沈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校园内。此外,在冶金部继续拨给事业费的基础上,沈阳市还给沈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事业费拨款。为推动学校迎接国家教委的教学评价和建设示范性高等工程专科学校,市政府仅1995、1996两年投入基建经费(含两年度基建经费)4160万元,截止1996年4月前已到位资金2650万元用于基建和设备投入。

省政府对省部共建高校投入也是在给地方高等教育经费中砍出了一块,并在保证不断增加的基础上实现的。以沈阳工业大学为例,省政府1985年签署联合办学协议后,一次性投入2300万元用于学校的基建和实验设备添置,学校建成了1.2万平方米的实验主楼,2千平方米的中心阶梯教室,2.9万平方米的学生、教工宿舍;截止1995年,累计投入事业费3500万元。目前省政府正研究,对沈阳工业大学进一步深化共建。

辽宁省及沈阳、大连、鞍山、本溪等市政府之所以重视合并、共建,是同中央有关部委支持学校主动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分不开的。辽宁省共建的几所高校,不但增设面向地方的专业,扩大在地方招生的人数,而且,越来越重视科研为地方经济建设的服务。沈阳工业大学在“七五”基建完成后,形成省办学规模2000人,加之地方留成部分,年实际分配在辽宁毕业生在900人左右;学校新增13个地方急需专业,硕士点从6个增加到15个,取得2个博士授权点;学校大力开展为地方服务的应用研究和科技开发活动,年科研经费规模达到1500万元,近十年来累计承担各类科研课题1500项,其中80%来自辽宁,正是互惠互利,以服务取得支持,推动了共建。

4.学校积极主动参与改革,是体制改革顺利推进的重要保证。学校是高教体制的载体,改革的一切措施都要最终付诸于学校的办学实践。学校积极主动参与改革,与学校所属主管部门及地方政府的沟通,会使改革具备良好的共识基础;提出体制改革的形式和内容,供决策参考,制定协议和最终执行协议,也是通过学校做基础工作;协议签订后,落实协议条款,执行建设项目和日常办学等更是由学校来落实。沈阳大学和沈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的合并实际上是四个办学实体的合并,既分属沈阳市政府和冶金部的原沈阳大学,沈阳大学农业分校,沈阳财经学院和沈阳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四所学校合并。实现协议书上提出“一个班子、一套机构、一支队伍、统一规划,统一管理”的办学目标,形成“四合一”拥有在校生9300多名,教职工2000多名的万人大学,困难是显而易见的。在沈阳市政府和冶金部的重视和大力支持下,学校提出“党政团结,连心携手”口号,实现市政府要求的“连心携手办名校”的目标,一年来,学校在人心思进,稳定发展气氛中,调整了领导班子、理顺了行政管理、调整了教学系(部)设置和专业归属,原来高校四方处级干部210人,调整下48人,机关中层干部由原来90人减少到61人,平均年龄下降4岁;22个教学系。10个教学部和4个直属教研室调整为14个教学系、4个教学部;75个专业调整为6个,使教学组织和专业设置更加适应市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改善了师资队伍结构、优化了教育资源的配置,学校呈现出蒸蒸日上的景象,是多年来所没有的。共建、企业参与办学也是体现出高校在改革中的主动性、参与性和贡献精神,离开这一点,体制改革是无法进行和顺利开展的。

三、进一步深化我省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工作的思考

我省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进展与兄弟省市相比较,有不少差距。特别是辽宁省受计划经济体制束缚较深,目前实施产业结构调整,外向牵动,科教兴省三大战略,对专门人才的需求,特别是结构性需求迅速增加,因此,必须尽快打破条块分割状况,统筹规划全省高校的布局和结构,提高办学质量和办学效益。国家教委提出各省、市要作出本省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总体规划,为此,按照1996年北戴河会议精神,江泽民总书记、李鹏总理、李岚清副总理一系列讲话指示,结合我省高等教育改革的发展实际,对进一步深化我省高教管理体制改革工作提出以下几点思考意见。

1.集中财力,重点建设辽宁大学,扶持辽大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辽宁大学是一所具有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技术科学、管理科学等门类较为齐全的有5个博士学位点,一个博士后流动站,34个硕士学位点的省属综合性重点大学。省政府决定,“九五”期间向辽宁大学投资专项资金,改善辽宁大学的办学条件,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同时积极着手调整省内高校的布局结构,实行院校合并,壮大辽宁大学办学实力和水平,推进辽宁大学进入“211工程”建设行列。

2.与中央有关部委充分协商,有选择地对办学实力较强的部委属高校实行共建,逐步加强对中央部委属高校的统筹和规划。在继续对大连理工大学、中国医科大学、沈阳工业大学共建基础上,总结沈阳农业大学共建经验,以政策倾斜为主,推动学校发展,并做好东北大学、东北财经大学实施共建的准备。

3.加强对省、市属高校的集中统一领导,加快专业结构的调整。逐步理顺省属院校管理体制,分步骤将业务厅、局主管的高校划转由省教委统一管理;市属高校布局原则上每市集中人、财、物,建设一所适合当地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需要的综合性高等职业专科学校,撤并一些规模小、条件差的重复专业,增设复合型、应用型、外向型专业;改造现有师专,进行师范结构调整,初、高中教师培养集中到7所省、市属师范院校;开展专业设置及办学水平的调查,对有关专业教育质量开展评估,实施专业结构的调整。

4.继续推进高校合并工作。在稳步推进辽阳石油化工高等专科学校并入抚顺石油学院,本溪冶金高等专科学校与本溪高等职业专科学校合并、沈阳黄金学院并入东北大学工作基础上,继续论证,推进学科相近、有互补优势的单科性学校的合并工作,本世纪末,全省高校调整到较为适当的总量上来,保证规模和质量效益。

5.大力推进高校开展合作办学。积极创造条件,组织我省高校比较集中的沈阳、大连、锦州地区有关高校之间的合作办学,使地域相近,学科可以互补,资源可以共享,能够协同发展的高校实现合作办学,达到共同提高办学水平、质量和效益的目的。

6.继续鼓励地区、企业、科研院所参与高校办学。打通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的渠道,使高校更紧密结合经济建设,社会发展的实际,促进产、学、研三结合,增强学校的办学活力和提高教育质量,同时也促进企业的科技进步,科研单位的发展和提高。

为了加大高教管理体制改革力度,尽快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必须制定推动改革的有关政策措施。

1.随着高教管理体制改革的深入,一些专业通用性强、地方又需要的中央部委属高校将要逐步划转地方管理。目前,中央财政的拨款标准已难以保证学校的正常开支和需要,每年物价水平的不断提高,将使一些学校入不敷出的矛盾愈加严重。高校划转地方,如何保证原来拨款渠道不变,并使每年拨付的经费有所增长,以能够满足学校的正常需要;高校的基建、设备费如何落实,才能保证学校设备和校舍更新改造的需要。由于地方财政维持现有的省属高校支出已不堪重负,这些问题不落实,划转后势必加重地方的财政负担和影响学校的发展。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尽快制定中央部门所属高校划转地方后的财政拨款办法。明确规定每年拨款按划转时学校的规模,保证工资性支出随着国家出台的有关政策相应增长,公用经费能够与物价水平上涨挂钩,基建设备投资能够纳入统一标准,统一渠道,保证学校划转时的设备、校舍继续得到更新改造和适当提高标准。在此基础上,中央部委属高校划转地方管理才能克服阻力,得以顺利进行。

2.建立中央和省级政府两级管理、分工负责,以省统筹为主,条块有机结合的管理体制,要经过一个相当长的时间,才能逐步实现。在这个过程中,应分阶段加大省级政府对本地区内所有高校的统筹、协调管理权。为此,国家教委及中央计划、财政等部门现在就应着手给地方政府下放一些权力。建议:(1)中央部委院校的招生计划及专业设置,需经省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初审提出意见,供主管部委和国家教委审定时参考;(2)一些专业通用性强的部委院校为地方培养人才的留成比例,应在现有基础上适当提高,在制定毕业生就业计划时应充分考虑地方在专业上的具体需要;(3)应划定通用性较强专业的范围,对这类专业应准许省里全面统筹考虑调整,尽快解决这类专业重复设置、教学质量不平衡和规模效益低的问题。只有这样,才能使省级政府对本地区部委属高校的统筹、协调管理的力度进一步增强。

标签:;  ;  ;  ;  ;  ;  ;  

辽宁省高等教育管理体制改革的进展及深化改革的思考_大连理工大学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