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学者全面剖析社会经济热点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社会经济论文,专家学者论文,热点问题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第六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暨2005年中国社会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国际研讨会”11月30日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本届论坛为期三天,由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发展战略和区域经济研究部、中国社会科学院中国经济分析与预测中心、商务部中国国际经济技术交流中心联合主办,由发现杂志社、北京国际交流协会承办。
来自美国、德国、俄罗斯、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欧盟等三十几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机构驻中国代表处的外交官员、代表,以及各地经济界、企业界、院校院所、政府部门等900余名各界人士参加了论坛。
中国社会科学院特邀顾问刘国光,中国证监会原主席周道炯,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原对外经济贸易合作部副部长龙永图,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李剑阁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所长、中国经济分析与预测中心主任汪同三作主题报告。
每年一度的“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系国家专项课题资助项目,课题组每年出版《中国经济蓝皮书》和举行“中国经济学家论坛暨中国社会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国际研讨会”。
坚决反对“中国是反倾销重灾区”之说
博鳌亚洲论坛秘书长龙永图在“第六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上发表了题为《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的对外经贸关系》的主旨演讲。
对于引进外资是否太多的问题,龙永图做出如下阐述:首先,中国目前仍然是发展中国家,仍然非常需要国外先进的人才、技术和充足的资金;其次,当初中国制定吸引外资的计划,其目的就是增加税收和解决就业,不可否认,现在吸收进来的外国投资可以很好地达到我们当初的目标。因此,对于是否应该继续鼓励外资进入,这是无需讨论的问题,现在我们真正要做的就是要坚定地积极有效地吸引外资。
中国进行加工贸易是否吃亏了?龙永图对此很坦率地说,这是事实。但龙永图认为,加工贸易给中国带来的最大好处就是解决了就业问题。而且,在进行加工贸易中,中国不可能永远都处在产业链的低端,中国也在逐步向前发展。
龙永图在谈到近来中国东南沿海地区出现的“民工荒”问题时,他一针见血地指出,“根本原因就在于民工的工资太低了。”有一份调查报告显示,美国、日本的劳工成本是中国的25倍,韩国是中国的10倍,马来西亚、泰国的劳工成本也比中国多1倍,连印度都比中国高40%。龙永图呼吁,中国可以适当地提高劳动力成本,这不会影响到外资的进入。
对于“中国是反倾销‘重灾区’”的说法,龙永图表示坚决反对。他指出,一些人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遭受反倾销的高发期到了,认为当前中国贸易环境非常差,都是不符合事实的。他说,2003年中国出口总额4380多亿美元,真正遭受反倾销的产品实际金额为23亿美元,不到整个中国贸易出口的0.5%。今年前9个月,中国外贸出口达到了4162亿美元,而遭受反倾销产品降低到11亿美元,不到0.3%。
龙永图指出,把0.5%和0.3%的问题看成中国对外贸易的主流,说中国是遭受国际贸易保护的重灾区不符合事实。我们反对滥用反倾销的手段,而不是反倾销,从这个角度讲,当前和2005年中国对外贸易环境总体来说是好的,而且越来越好。
证券市场决不会推倒重来
中国证监会前主席周道炯在“第六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上表示,随着国九条的贯彻落实,证券市场已开始出现转折,决不会山重水复疑无路,黯淡无光,也决不会推倒重来。中国证券市场的发展前景是光明的。
周道炯具体提出十方面建议:
一是真正清晰所有权和经营权,明确股东会、董事会、监事会、经理层之间的制约关系和规范运作,以及独立董事作用的发挥等等。
二是严格信息披露制度,坚决杜绝弄虚作假现象,违者必须严惩。
三是要建立上市公司给股东分红的制度法规,以鼓励长期投资(战略投资),减少短期炒作。同时,要大力发展机构投资者。
四是建立科学民主决策程序,特别是重大项目决策,要有责任制,坚决杜绝长官意志、家长制,盲目决策。
五是切实加强上市公司财务管理,严格执行会计制度(准则)。
六是要建立和健全上市公司退出的法规制度。
七是建立健全公司监督和激励约束机制。
八是积极办好深交所中小企业板块,对高新技术企业和民营企业在同等条件下给予优先支持;要抓紧研究评估,争取早日开设创业板(二板)市场。
九是对已上市的公司要提出明确要求,规定期限,对照法律、法规认真清理检查。
十是加快研究股权分置问题。
2005年货币政策有四大取向
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吴晓灵在“第六届中国经济学家论坛”上指出,2005年货币政策有四大取向——要完善金融调控机制,保持货币信贷合理增长;要稳健发展资本市场,舒缓间接融资压力,促进企业微观运行机制的完善;要加快推进金融企业改革,完善治理结构,疏通货币传导机制;要完善金融立法和配套改革,为金融运行营造良好的制度环境。
吴晓灵认为,金融宏观调控还需要关注通货膨胀压力尚未明显缓解这一问题。吴晓灵还提醒说,目前直接融资比重下降,融资结构进一步失衡。2004年前三季度国内非金融部门融资总量中,股票和企业债融资仅占6.5%(不包括国债),与2001年的10%相比下降了3.5个百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