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软技术进步的特征和功能,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技术进步论文,试论论文,特征论文,功能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概要 广义的技术进步是软、硬技术进步综合体现的动态的过程。软技术进步具有进化性、突变性、波动性、相对性、社会性、二重性等特征。软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调整,尤其是对结构变化效果的提高,对企业在投入产出过程中保持能量守恒等,都有不可忽视的功能和作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企业制度改革、企业内部结构的重建和优化及企业自组织现象的加速、协调和控制等,使企业序结构朝着有利于人的目的性方向发展,都要重视软技术进步,新的经济增长也必须依靠软、硬技术进步来实现。
目前,国内外对技术进步作了多种解释。美国、日本学者认为,除劳动和资金外,推动技术发展的均属于技术进步的作用。而苏联学者认为:“技术进步在于完善生产工具及其制造和使用的工艺过程,以保证提高社会生产率和充分满足人类的需要”。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对技术进步的解释是:“一项技术进步,是该项技术演进中超出已经确认,并标明在时间的某一点上存在的,或者在一定时期取得的技术状况的进一步发展。因此,一项技术进步的构成常常不仅和时间有关,而且还关系到一项指定产品或工艺的实效性或经济效率。”技术进步的概念自80年代引入我国,不少学者从多方面对其进行了探讨,中国工业企业管理百科全书对技术进步作了这样的概括:“技术进步是人们在生产中使用效率高的劳动手段、先进的工艺方法,以推动社会生产力不断发展的运动过程,它反映了生产力中物质技术基础的变革,是促进经济增长的主要因素”。
笔者认为这些解释,或是含义不清,或是狭义上的技术进步。狭义的技术进步仅仅是与企业生产经营有关的科学技术的发展。随着技术概念内含的扩大,技术应分解为硬技术和软技术,技术进步应作广义的解释。广义的技术进步包括了一切有益于科技、经济、社会和自然朝着人们所期望的方向协调发展的新理论、新思想、新手段的产生及付诸实践的整个过程,是软、硬技术进步综合体现的动态的过程。软技术进步既指用先进软技术代替落后软技术,又指引进、采用软技术的过程,它提高了人们对于自然资源的使用效率,增强了人们对于社会、经济、自然、环境的协调能力。
一、软技术进步的特征
1.进化性。人类发展的历史是利用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历史。制作工具标志着人类创造技术的开始,以后的每一项技术的诞生都离不开前人经验的积累,从印刷术的发明到当今的激光排版,从企业的无序生产到泰勒的科学管理再到管理科学的发展等,都表现出技术的渐进过程。软技术进步同样符合技术发展的一般规律,既体现为对原有软技术的不断改革创新,或在原有软技术原则范围内发明创造出新的新技术。例如,在目标管理思想上形成的满负荷工作法,在Y理论的基础上创立的信任管理法等,都是针对我国企业管理的现状和普遍存在的效率不高的问题,提出的一套改善企业管理的程序和构架,在实际运用中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2.突变性。软技术的飞跃发展是指软技术的原理、体系产生了新的革命性的变革或突破。这种飞跃使生产方式、组织结构、管理模式发生了质的变化,进而可能引起社会性的革命。软技术进步的突变性表现为从一种低水平的软技术体系向高级的软技术体系的全面转换,这是进化基础上的质变。系统观点的产生,使预测、决策、控制技术层出不穷,整个社会、经济、科技的组织和协调出现了全新的面貌,促进了效率的大幅度提高,社会进步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加快。同时,也只有软技术进步的这种突变性,才使软技术由低级向高级发展。
3.波动性。软技术进步的波动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第一,硬技术为软技术的发展提供前提条件,硬技术的兴衰必然引起软技术的波动。自18世纪中叶以来,硬技术的重大发现呈现一定的兴衰周期,而软技术的重大发明,除了与硬技术的发展在时间上略有差异外,亦呈现出一种波动。第二,硬技术进步必然要投入一定的人力、物力、资金,在带动经济发展的同时,亦可能会伴随着产生许多意想不到的副作用,比如环境污染、心理失衡等,从社会协调、控制的角度讲,必然要加快软技术进步,软技术进步因而也就具有波动性特点。
4.相对性。各个国家软技术发展水平不同,基础条件和环境也有差异,对软技术的认识和运用也不一致,出现了对软技术进步的不同解释。就世界范围来看,软技术革命时代的主流和趋势就是新的软技术体系的建立,软技术革命的实质也就是软技术体系的更迭。那么,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甚至是某个行业,世界上最先进的软技术的运用是否就代表了软技术进步呢?比如农业,一个文化素质低,以手工劳动为基本形式的农业国,要农民在短期内,用先进的PERT来组织现代农业生产是难以实现的。因而我国解放后在农村首先建立初级互助组,继而到高级互助组,再到农业合作社,逐步改变了农村落后的状况。同样,发达国家最先进的管理模式和手段,也不能全盘搬到我国的企业管理中,因为国情不同,企业制度不同,全盘西化会引起企业结构的混乱,甚至可能导致社会的极度动荡。因此,软技术进步是与软技术实施的可能性和效果有密切联系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或行业先进的软技术,在另一个国家、地区、行业未必能体现出技术进步的作用。从这个意义说,软技术进步具有相对性的特征。
5.二重性和作用的间接性。工业革命以后的历史表明,社会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因不再是依靠生产力基本要素投入量的简单增加,而是依靠硬技术的不断进步和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运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软技术在企业,尤其是在外资企业和合资企业的运用,不仅经济效益显著,而且有力地推动了我国企业制度的改革,软技术进步从质的方面反映了生产力的发展水平。此外,软技术进步还体现出生产关系的内容。日本“本田管理方式”,被美国誉为“预测市场的天才”,他们的新产品开发部门只允许有1/3的时间呆在研究所,其余时间要深入生产、用户调查研究,并运用预测技术进行新产品开发的预测,这样开发的产品能充分适应用户的需求,在市场上有很强的竞争力。我国企业界创造的“满负荷工作法”,使职工利益与企业挂钩,提高了职工素质,调动了职工积极性,充分体现社会主义企业的优越性和职工的主人翁地位。因此软技术进步显示出它的二重性。
技术从其自身发展和两种不同的表现形态及相互关系看是可分的,但从技术系统及作用的发挥来看则是不可分的。软技术进步本身不能直接显示物质力量,是一种潜在的生产力,它通过人、生产工具、原材料和硬技术装备等生产要素的结合运用而发生作用,从而又具有间接性的特征。
二、软、硬技术进步与产业结构的调整
实践中我们已注意到,并不是任何机器设备的更新和新工艺、新材料等硬技术的广泛运用都会带来经济的增长和繁荣,只有当这些硬技术在适当的产业结构和部门中被运用并配套地发挥作用,才能体现出硬技术进步,而这种配套运用必须依据先进的软技术。
1.软、硬技术进步促进产业结构的调整。第一,软、硬技术进步和社会供求由低级到高级和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顺序,决定了产业部门的替代和演变也存在着比较严格的演变顺序。虽然对应的演变顺序中各环节在时间上有明显的差别,但一般都不可能跳过这些序列中的基本环节,因为在这些序列的基本环节之中,后一个环节总是以前一个环节为前提和基础的。比如,汽车和建筑业的兴起必须在原材料工业革命基础上才能出现,而原材料工业又必须建立在能源工业的发展基础上。又如,电子技术的发展不仅促使电子工业的发展,而且迅速扩散到其他产业,改造整个国民经济的基础。这就是软硬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影响的综合功能。第二,硬技术进步对产业结构影响的自动调节功能。从以蒸汽机技术、纺织技术、冶金技术等为主体的技术体系,代替了延续了几千年的手工操作技术体系,直至目前以机器人、生物工程、航天技术、新型材料、光导纤维通讯技术、卫星通讯等技术为主体的新兴技术体系的形成和发挥作用,均体现了硬技术的发明和完善对产业结构的自动调节功能。第三,软技术进步的协调功能。软技术进步能创造最优的条件和环境,广泛应用最新的科学技术和最新的经营管理科学的成果,科学地组织各个经营要素,提高经营管理的水平,以实现各个要素的最佳结合,充分发挥各个要素和整个系统要素的最大作用。
由于软硬技术的发展,各国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第一产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比重不断缩小,第二产业的比重先上升后缩小,第三产业的比重不断扩大,以致成为最大的产业。就日本而言,宏观上“教育立国→贸易立国→科技立国”的战略是软技术进步的重要体现;微观上则加强预测、决策和协作技术的运用,以软技术进步的协调功能影响各产业部门要素的投入,进而引起各产业部门产品的数量、质量、品种的变化,最终导致产业结构的变化。此外,由于各产业部门投入要素的变化,引起对人、财、物需求的变化,直至引起产品成本、价格的变化,影响需求;需求的变化又反过来影响供应,改变投入,从而使产业结构部门重新调整,产业结构进一步演变。
2.结构效益。产业结构的变化带来经济效益的变化,这种变化的大小反映了产业结构的合理化程度。经济效益增加了,表明产业结构比过去合理,软技术进步了;如果经济效益减少或增加缓慢,表明产业结构仍不够合理,需要依靠软技术来进行调整。
根据丹尼森等的研究,技术进步率有六大类内涵因子:生产要素质量的变化;知识进展;资源重新配套;规模作用;政策、法律等的影响;不规则因素。这些因子的正向或逆向变化,都可能使宏观经济增长率提高或降低,而它们都不属于劳动力和资本数量的增长因素,因此都归于广义技术进步因素的范畴。
有人曾经对一些西方发达国家技术进步率和内涵因子进行了测算,结果表明结构因子是技术进步中最重要的因子,除美、英两国外,其它五国结构因子均超过知识进展因子[(1)]。这告诉我们,技术进步很重要的一部分是通过结构变化来体现的。因此,宏观上考虑技术进步促进经济发展时,必须研究技术进步所处的结构体系,重视宏观经济水平上系统综合效益的产生。由此可以设想,在生产方式和硬技术水平不发生剧烈变化的时期内,经济活动的组织,包括各部门间的比例和规模程度,在理论上应当存在着一个最优模式,实际结构的不断合理化,使这种模式与最优结构的距离将逐渐缩小,结构变化的效益将递减;当硬技术发生剧变,社会生产力急剧提高的时候,潜在的最优结构模式也要发生变化,实际经济结构与其差距将再次拉大,依靠软技术进步,结构变化的效果可能再次增加,以达到新的平衡。
3.能量转换效益。软、硬技术进步以促进经济增长为目的,资源的有限性与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运动,为技术进步提供了动力和指明了方向。整个社会结构和生产方式之间,扩大再生产类型的转换、产业结构的演变、软硬技术进步的构成呈现同步变化趋势。
首先,硬技术的发展意味着成本的下降和产品的增多,意味着能源、生产工具和原材料的改进和运用;与此同时,软技术的发展,充分利用长期积累的经济和技术潜力,建立一系列新兴的工业部门,从质量上改进了经济的技术结构和部门结构,通过大规模的技术改造,在新的技术基础上形成新的跨行业的经济联系和再生产的比例关系。因此硬技术的发明和创造使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处于变化之中,促使扩大再生产类型与产业结构发生相应的变化。当硬技术发展到一定时期,技术进步由硬性构成转向软性构成,促进了扩大再生产的类型与产业结构发生质变,由外延的扩大再生产和内含节约劳动力消耗型再生产转向内含节约资金型的扩大再生产,而产业结构由第一、二产业占主导地位转向以第三产业为主的结构。
其次,扩大再生产类型的转换,意味着生产的资本有机构成和技术有机构成的提高,经济增长依靠技术进步,而生产要素的增加和复杂性,使得生产愈来愈取决于其要素的组织、协调、控制,技术进步以软技术进步为主。同时,生产中所需人、财、物的相对减少,促使其向其它产业转移,产业结构发生变化,转变量越大,第三产业比重越高,产业结构以第三产业为主。
再次,产业结构的变化,使得全社会的各种资源重新分配,这里一方面对硬技术的发展提出要求,并且影响产业结构的诸要素,而更好地协调产业结构调整和人员的合理安排,对软技术进步提出了要求,技术进步构成发生变化。另一方面,产业结构的调整,保证重点行业重点投资、重点发展,使得生产过程中硬技术的吸收运用加快,注重内部挖潜及生产要素素质得以提高,扩大再生产类型发生转变。
最后,技术进步由硬性构成转向软性构成,其能量发挥是通过扩大再生产类型的转换和产业结构的演变来体现的。正是这种能量的转换带来了企业的发展和经济效益的提高。
三、企业软技术进步的功能
一个企业系统,若以下两种情况不发生时,我们说它是有效的。第一,企业若不需要增加任何投入,可通过减少某一投入量而使其总产出保持不变;第二,企业若不需要增加任何投入,也不减少任何其它产出,可以使企业某一产出的数量得以增加。从这个方面看,软技术进步主要提高企业的综合效率,使之向有效系统逼近。
1.企业软技术进步的行为。企业软技术进步的行为是使企业整体与环境相互作用所引起的系统与环境协同效应的变化过程。这是对企业系统活动与环境介质相互作用过程中,系统自身的状态变化以及引起环境状态变化过程的综合描述。任何一项软技术的应用都可以从企业系统自身的结构及其与环境的适应关系中得到解释。例如,市场疲软,销售困难,企业除了应加强新产品开发,提高产品质量外,必须选择运用一定的软技术来预测和组织销售,提高产品的知名度,开拓市场,使自己的产品得到用户的信赖,增加产出。
2.企业软技术进步的功能。企业软技术进步的功能是指软技术与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相互作用过程的秩序和能力。这是对软技术与企业内部条件和环境介质进行能量交换的秩序、功效与能力的描述。因此,企业软技术进步不仅在产出时体现了其功能,而且在要素投入时及生产经营过程中均能体现。比如,原材料的采购、产品的需求结构、技术发展状况、竞争者的策略等,在企业生产之前都必须获得,并进行决策。而这种获取和决策手段的先进性及方法的科学性就是软技术进步功能的体现。由此,软技术进步功能的发挥,既受企业内部条件和外部环境的制约,又受到软技术水平的影响,从而表明了企业软技术进步对于企业序结构的相对独立性和绝对依赖性的双重关系。
3.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能量守恒。企业生产过程中的能量转换,形式上表现为资源与产品的物质运动的自然过程。如果产出与投入成一定比例,则其物质能量是守恒的。实际上,企业的产出往往高于资金和劳动力的投入,本质上表现为社会总产品的增加,但在现象上表现为能量的不守恒。如果说这种增加的能量只来源于企业的技术装备等基础生产条件,但这些条件对于不同的企业其增加的产出量却不相同,甚至差距很大,这说明了有另一种能量的存在。我们说,这种能量就是软技术进步的功能。软技术进步系统通过对输入的物质和能量,按一定的模式重新组合,使企业系统产生新的质,新的质又带来了新的量,使有可能在某一量度上获得“附加量”,这样企业系统整体在功能上产生叠加和互补,表现为企业的进步。因此,企业产出所增加的物质能量正是软、硬技术进步的损耗,生产过程客观上表现为资金、劳动力、软技术进步、硬技术进步的能量消耗,而产生新的超过所投入的物质能量的过程。考虑到软、硬技术进步这两种无形的能量,企业生产过程中能量守恒定律仍是成立的。
四、软、硬技术进步与企业的序结构
企业的产生和发展表明,企业是从无序结构→有序结构→新序结构的方向发展。系统论告诉我们:一定的结构产生一定的功能。企业经济增长快慢是建立在企业相应的序结构基础上的。
我们知道,当企业在没有外界关于系统内部模式的任何形成信息输入的情况下,通过适当的物能流,可以自发地形成某种时间模式、空间模式或时空模式,产生自组织现象。随着我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这种现象必然在一定程度上存在,并且表现为企业系统内部要素的排列次序的变化。协调控制、加速企业内部的自组织现象,使企业序结构得以优化或形成新的有利于人的目的性的序结构,这些方面主要依靠软硬技术进步。
但现代企业是一个开放的有机整体。第一,企业既是国民经济的细胞,又是由其内部细胞——要素组成的。德国著名细胞学家魏尔啸曾说过:“一切细胞来自于细胞”。正是这种细胞的不断分裂、增殖,才使得躯体不断成长,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细胞的这种增殖能力越旺盛,机体生长越迅速。然而仅仅是一团细胞,不能形成一个有机体,细胞使其盲目发展,甚至会变成肿瘤或者畸型体。作为机体,是细胞的有序组合,是一个有机系统。那么,靠什么来提高细胞的增殖能力,维护机体的有序性和系统性呢?就靠各种各样的调控机制和手段。这种调控机制和手段对企业来说就是软硬技术进步。第二,硬技术的迅速发展,使得企业与外界环境的物质、能量和信息的交换量越来越大,这些交换对企业产生了新陈代谢的作用,表现为原有的序结构被打破,促使新的要素的产生。也就是说,在外部条件的变化达到一定阈值时,通过交换,企业能从原来的无序状态转变为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当外生变量继续改变时,就会形成一系列新的结构状态,呈现耗散结构状况。这种耗散结构在宏观上表现为内涵与形式丰富多样的关系、制度、规则、标准等,这需要借助于体制变换和现代企业制度改革等使之合理化,增强企业发展的动力。而在内部则表现为丰富和多样的因素及它们的互动,诸如技术、工艺、设备、布局、职工技能、管理方法、生产结构、产销渠道、资源品质及结合比例等,这需要借助于体制和企业制度以外的手段或途径使之优化。软技术进步既促进新的经济体制的建立和企业制度的改革,又在企业结构演变过程中,提供手段和方法,促使新的要素与原有要素的替代和尽快协调,建立企业新的有序结构,达到新的平衡。
当新的结构建立并产生功能相对稳定的情况下,硬技术发展亦相对稳定,而软技术却继续发展和广泛应用,新的管理理论、手段不断涌现,充分发挥硬技术突变的作用,提高综合效率。并且开始冲击硬技术,加速硬技术的量变,质变时间缩短,这样硬技术又迅速发展,从而再次打破企业的序结构,建立新的结构。
由此可见,软硬技术的结合与企业结构的优化是一个动态的、相对的状态。企业通过软技术进步,诸如融合、组合、综合等方法和手段,吸收和采用硬技术,又通过硬技术进步提高预测、决策、组织管理等软技术水平,使企业序结构不断被打破和建立,向更高层次迈进。
随着社会、经济、技术的发展,人们愈来愈认识到软技术研究的必要性。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我们必须真正依靠软、硬技术进步来实现我们的经济增长。
注释:
(1)H·帕特里克,H·罗索夫斯基《亚洲新巨人——日本的经济是怎样运行的》,中译本,上海译文版。
标签:产业结构理论论文; 社会结构论文; 企业经济论文; 企业特征论文; 产业结构优化论文; 环境经济论文; 社会再生产论文; 扩大基础论文; 经济学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