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论情报学准实验研究方法,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情报学论文,实验研究论文,方法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Abstract
This paper describes the distinctive functionsand the limitation of quaisi- experimental
method
ininformation science research.Meanwhile the main methods ofquai-siexperimental design and their applications are setforth.
KeywordInformation science Experimental research/Quaisi-experimental method
1 情报学准实验研究的涵义
实验方法,是情报学研究中检验因果关系假设的最有效的研究方法。
不过每每提起实验方法,人们总爱把它与“实验室”联系在一起,认为实验就应当在实验室里完成。但事实上,许多重要实验却是在实验室之外的自然环境下进行的。这种实验就是人们所说的“自然实验”或“准实验”。
之所以被称为“实验”,是因为准实验研究方法仍具有一般实验方法的重要特点:第一,研究者要操纵一个或几个变量;其二,研究者要考虑和排除无关变量的影响;其三,必须根据研究目标,对实验进行详尽的观察和记录;最后,它也与实验室实验一样,可以设置一个不接受实验刺激的控制组。
然而,准实验研究毕竟有别于实验室实验,它克服了实验室实验的局限性,以它特有的优势引起了情报学研究者们的青睐。
2 情报学准实验研究的作用
2.1 降低实验的人为性
控制实验环境,人为设置出某种实验情境,是实验室实验最主要的特点,然而正是这个“控制”,给情报学实验带来了某些方面的严重缺陷,其表现之一则是人为性与现实性之间的矛盾。
众所周知,情报活动是一种社会活动,影响情报活动的因素是纷繁复杂的,诸如社会政治、经济、文化、风俗、传统、心理等等都会给它打上形形色色的烙印。因此,实验室对社会环境的人为控制,很可能会使作为情报学研究最重要因素之一的现实社会性受到破坏。在实验室进行实验,一般只能变换情境的几个因素,而在任何一个特定的时间里,任何情报活动都要涉及数不胜数的社会力量和个人因素的影响。事实上,这种对环境的人为控制充其量也只能保证到控制住关键因素,而不可能做到绝对的完全控制。因此,相比之下,不施控制的自然实验倒是更能真实客观地反映出现实生活的情报现象和情报规律。
2.2 避免实验中的霍桑效应
实验过程本身会影响研究对象的行为,从而影响实验结果,此即实验过程中著名的霍桑效应。而在真实可靠的现实情境下,研究对象不易觉察出自己正处在被研究之中,于是也就少了猜测,少了附合,少了虚假,增加的只是实验结果的真实可信性。
2.3 减少实验的消极影响
准实验研究是在自然的情报环境下利用自然发生的事件作为自变量来设计实验的。所以,它一般不必象实验室实验那样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真实性而故意隐瞒实验目的,也不必担心人为实验处理给研究对象甚至给社会在伦理道德,在经济上、法律上、心理上造成的消极影响或社会破坏。因而,准实验的一个重要作用就是用来完成那些不宜在实验室中进行的情报学实验,从而能够大大拓展情报学的研究领地。
比如,闻讯某个厂家(甲厂)由于不重视信息利用,盲目引进国外技术而亏损,我们便可以立题研究盲目引进以致亏损这一教训给该厂管理人员信息意识方面带来的变化。在这个研究中,我们可以利用单组前测后测设计或时间系列设计来获得结果,也可设计一个双组后测实验(即另外选择一个与甲厂各方面条件相似的工厂作为控制组来进行对照实验)。但是,若要为课题研究而专门安排某厂盲目引进技术这样的实验处理,却是十分荒谬的了。由此可见,准实验研究在利用自然事件设计实验,减少消极影响方面的作用是非常突出的。
总之,由于情报学研究中的不少领域都具有强烈的人文性质和社会性质,在这些领域进行实验,要完全排除社会文化背景的影响是不可能得出有效结论的;而在错综复杂的社会因素影响下,进行严格控制变量的实验又极其困难或者毫无可能,在这种二难处境下,如果能够有效地运用准实验研究这一方法,使研究课题在逼真的现实社会情境中进行,那必将对情报学研究产生有力的推动。
但是,不可否认的是,与实验室研究相补充的准实验研究也非尽善尽美,它的种种不足还需要我们在具体操作中认真把握,悉心处理。
3 情报学准实验研究的局限
3.1 不能严格控制无关变量
尽管准实验方法具有在现实的环境中进行研究的种种优点,但它却无法有效地控制现实环境中的自变量及各种无关变量。大量的偶然事件和无关因素的出现,常常会使研究者根本抓不住关键变量或找不准因变量变化的真正原因在什么地方。
3.2 被动性
准实验研究的第二个缺点是被动性。在这种实验中,人们不是有意识地控制自变量的变化,而只是被动地利用客观出现的自然事件来设计实验(譬如前面盲目引进技术一例)。由于这个特点的存在,在许多情形下,研究人员就很难预先选题,而只能在事件发生之后再着手课题研究,所以这也给研究造成了很大的被动。
3.3 非随机化
准实验研究不可能象实验室实验那样做到双重随机,它很难按照随机抽样的原则抽取样本,更不能随机地把样本分派到各实验组,控制组进行实验处理。准实验研究的非随机化大大地影响了研究样本的代表性,从而也就大大地限制了实验结果的推广应用。
以上准实验研究不足之处说明,就控制的严密程度而言,准实验研究有所不及实验室研究。
4 情报学准实验设计方法
情报学中常用的准实验设计方法可以有许多。如前例所提及的单组设计,单组前测后测设计,不等控制组比较设计等。此外,事后回溯设计和时间系列设计也是十分有效的准实验设计方法。
事后回溯设计(ex post facto design),其特点在于:①把研究对象本身的某一属性作为自变量;②按各对象在属性上的差异而对其进行分类;③利用既有的现成资料(如统计资料,档案等各种历史性记录);④采用内容分析法与统计法等来分析变量间的相依性,对变量间的关系加以推论。因此,一般只要有现成的文献可资分析,就可运用这种方法。值得注意的是,利用这种设计方法,只能分析变量与变量之间是否有显著关系,却无法推论它们之间是否具有因果关系。
情报学准实验研究的另一种方法是时间系列设计(Time- seriesdesign)。它是指在“处理”(此处,当然是自然事件的发生所带来的处理)前后对因变量进行反复连续的观测,利用时间序列性数据来分析“处理”效应,以检验变量间的因果关系。这种方法能够较好地控制无关变量的影响。它与不等控制组设计相结合而产生的另一种准实验方法——多重时间序列设计,则更能大大地提高实验的内在效度。
5 情报学准实验研究的应用
准实验方法在情报学研究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可以说,凡是实验室实验可以应用的领域,准实验方法都可以一展身手。比如,评价各种检索语言与检索策略,评价情报机构的效益,情报管理与改革的试点实验,测定用户情报意识与情报能力,情报学教育实验等。
5.1 情报学教育实验
情报人才的专业知识结构应该怎样组织才算科学合理?什么样的教育模式才能最大程度地适应社会的需求?这些问题与培养目标、课程设置,实践性教学环节等方面息息相关。
以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为例。从理论上讲,学生在校期间掌握的专业知识越专深越广博,才越能适应各种情报工作的需要。而现实工作中的情报专业教育却又无法完全满足这种需求。国内情报专业基础课程的设置各不相同,有重视科技专业知识的,有仅作辅助课程的,也有完全不作要求的。那么究竟哪一种模式培养出来的人才更受社会的欢迎?这便可以通过准实验方法来测定了。
选定两个(以上)在生源、师资水平、主干专业课程设置、学制、实习、外语及计算机教学情况等方面条件相近的情报学教学单位(保证起点基本相同,即保证前测结果基本相同),对其毕业生工作情况进行追踪调查(获得后测数据)、比较分析,即可大致确定孰优孰劣。
5.2 情报管理与改革实验
在情报工作中,一项管理或改革的构想和假说刚刚被提出来时,其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如何?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若是不经“试点”,不加验证就冒然实施或大规模推行,必将付出大可不必的代价。但只要我们在不干扰日常工作的前提下,多采用一些情报管理和改革实验,就能够以少得多的代价找到有力的支持。如情报部门经济核算,定额管理,承包责任制,有偿服务的试点改革等,都可以通过单组前测后测设计或双组后测设计这一类准实验研究来完成。
5.3 对实验室结果的实验
情报信息以什么样的传递方式才能获得最高的沟通效率?这是行政或企业管理信息研究中必须面对的一个研究课题。美国有的学者已经用实验室实验的方法发现了若干这种信息沟通的模式,如莱维持的链式、轮式、圆周式、全通道式及Y式5种信息沟通模式。巴维拉斯等人又就不同沟通方式对行为的影响进行了实验研究。然而,这些实验室实验结果是否能够推论到现实社会中?要解决这一问题,比较有效的方法便是选择现实中已有的管理机构,对其不同的信息沟通模式,采用准实验方法来对结果进行进一步的验证。
以上列举了准实验方法在情报学研究中的应用。事实上,由于社会因素,人文因素的强烈参与,可以预测,在情报学研究史上,唱响主旋律的将是在自然环境下、在正常工作中便可以实施的准实验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