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高校教师评价是高等学校教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教师的发展至关重要。目前我国高校教师评价体系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主要包括:评价理念导向不正确、评价机制尚不健全、评价标准和方法单一以及评价主体缺乏多元性。
关键词:高校;教师评价体系;不足
“教师评价的实施是在一定教育价值观的指导下,根据一定的教育目标以及教师所应承担的任务,结合教师专业的特点,广泛收集评价信息,对教师的素质、工作表现以及工作绩效进行全面、客观的价值判断过程。”[1]教师评价并不是一种全新的评价,如前所说,自学校产生以来便有之。它主要是对教师进行的评价,包括教师的素质、工作表现以及工作绩效等方面。
目前,我国高校教师评价体系的存在使得对教师的评价有了一个可靠的保证,有效的保证了学校教学工作的正常开展以及教师人事聘任制度的实施,促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然而,我国对高校教师的评价仍存在一些有待改善的问题,具体说来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评价理念导向不正确,存在偏差。
教师评价理念导向存在偏差是目前高校教师评价体系中的突出问题,也是许多高校普遍存在的问题。高校教师是教师体系中的特殊部分,他们有其不同于中小学教师的特殊性。首先,他们所面临的学生是一群身心发育健全且有自己独特思想的青年,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已基本形成。对教师的评价自然也有自己的看法,而他们的看法又不可避免的会受到自身价值观的影响。其次,高校教师的教学工作难度相对较大。面对一群已有相当知识基础的青年学生,高校教师不仅要将基础理论知识系统呈现出来,还要将学科的前沿知识介绍给学生,这无形中就增加了教师的工作难度。最后,高校教师不仅要承担教学任务而且还要进行科研工作。高等学校的主要任务就是开展科研,传授高深知识。高校教师作为知识的主要传授者,担负着科研重任。这就要求高校教师要在保证教学质量的同时,努力进行科学研究。
目前,在对高校教师做出评价的过程中,普遍存在着以学术成果的多少为主来评价一个教师,并且以此作为教师职称评定的主要依据,而忽视教师的其他方面。在这种评价导向的引导下,许多教师片面的追求发表文章的数量,过分重视科研工作而忽视教学工作,导致教学质量的下降。
第二,评价机制尚不健全,有待于进一步的完善。
说到高校教师的评价机制,就不得不提我国的教育管理体制。我国对高校的管理主要由政府机关负责,高校内部的管理也主要由担负行政职务的人负责,所以教师评价机制中存在着行政化倾向。尽管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要逐步建立起政府宏观管理、学校面向社会自主办学的体制,但是,这一举措并未对高校的自主权做出改变,也没有从根本上改变教育行政化的倾向。在高校内部的管理中亦是如此。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对教师的评价,不论是评价目的、方法、标准还是评价结果都是由学校的管理者主导。高校有行政级别,相应的,高校教师也有行政级别,所以教师与教师之间并不是平等的同事关系,而是上下级之间的关系,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教师评价的公正性。由于教师评价的标准也由行政人员制定,缺乏广泛的论证过程,这样的评价标准本身便存在问题,那么,据此对教师做出的评价也是有失公允的。
第三,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单一。
我国高校在许多方面存在着雷同性,在高校教师评价方面,也未能避免。“我国高校教师评价标准过于‘格式化’,缺乏鲜明的个性和针对性。”[2]苏霍姆林斯基说“教师的人格是进行教育的磐石”[3],教师对学生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教师人格对学生思想道德的形成,对学生行为对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因此,教师人格应当成为评价教师的指标之一。然而,目前对高校教师的评价主要注重对教师业务能力的评价,缺少体现教师人格的师德评价。此外,在教师评价中过分注重对教师科研的评价而忽视或较少关注教学评价。作为学校的主要活动,教学活动的质量理所当然应当成为对教师评价的主要方面。如果对教学活动没有给与足够的重视,则会打击教师的教学积极性,使其转向科研。对科研的重视本身并没有错,而过分注重科研忽视教学,则会严重影响教学质量。
在评价方法方面,对教师的评价注重量化评价而忽视质性评价。在桑代克实证主义哲学的影响下,当前对高校教师的评价也主要是量化评价,是对教师工作中可以量化的部分的评价,而教师的教学能力、情感、道德等无法量化的部分则往往被忽略,因此,教师评价并不具有全面性。
第四,评价主体不包含作为被评价者的教师。
在现行的教师评价体系中,学校领导、职能部门、少数专家、部分学生构成了教师评价主体,教师往往只能被动的接受他人的检查、评价,较少参与到评价过程中去。这种评价制度有其积极的方面,可以使得其他评价主体自由的表达自己的真实意愿,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评价的客观性。但是,教师的意愿也应当能够得到正确的表达。教师在考核过程中不能够表达自己的意愿,没有权利,这种状况如果长期存在的话,容易挫伤教师的积极性,对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也会产生消极影响,并不能真正达到教师评价的目的。
当前我国高校教师评价体系正在不断的完善,促进了教师的专业发展以及教学质量的提高,但是面对存在的问题,我们也应正视并找出相应的对策。
参考文献
[1]涂艳国.教育评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313.
[2]赵应生等.大学教师劳动特点及绩效评估的人文关怀[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
[3]朱德全.现代教育理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108~120
作者简介:王嫚(1987-),女,江苏连云港人,东南大学,2011级高等教育学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高等教育管理,现任苏州工业园区外国语学校,教学副校长秘书,一级职称。
论文作者:王嫚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上《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9/3/5
标签:评价论文; 教师论文; 高校教师论文; 高校论文; 评价体系论文; 自己的论文; 我国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上《知识-力量》2019年5月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