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咸阳市旬邑县城关中心校 711300
摘 要:在学前教育阶段,培养幼儿的分享行为,不仅能够帮助幼儿赢得玩伴,使幼儿在活动和交往的过程中获得言语表达、人际交流等技能,还能帮助孩子学会与他人和睦相处,共同享受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带给大家的各种条件,促使幼儿共同健康成长。同时,分享也是一种互利,是一种对别人、对社会有利的行为,有助于幼儿个体社会性的发展。
关键词:分享 快乐 幼儿
我们经常在幼儿园里目睹到这样的情景:两个孩子为了同一件玩具发生争吵甚至打斗;或有的孩子宁愿自己拿着玩具不玩,也不愿把它让给别人玩。幼儿的这些行为是自我中心化的外在表现。目前,幼儿园的孩子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是家庭中众多成人关怀、照顾的唯一对象,从而养成了它们乐意接受别人的东西,却不愿将自己的东西让给别人的行为。为了能使幼儿的行为适应社会需要,作为一名幼儿教师,应积极利用幼儿园的主题活动来帮助他们学会“与人分享”,消退自我中心心态,促进孩子的社会性发展。
一、主题活动中,利用文学作品的形象对幼儿进行分享认知的培养
幼儿常常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的,因此,文学作品中适当的正面形象最有利于幼儿分享认知的培养。例如:中班主题活动“小动物知多少”中,童话故事《金色的房子》中的小姑娘因为自私而失去了朋友变得孤独,当她与小动物们共享她漂亮的金色房子时,她又得到了朋友。这个形象好象就是幼儿身边的同伴或者说就是幼儿自己,所以大家十分喜欢她。为了让幼儿能充分理解小姑娘的内心变化,对小姑娘自私后的孤独感及与人分享时的满足、快乐感能产生共鸣。我在讲述完故事后,让幼儿观察三幅图中小姑娘的表情变化,并且让幼儿来表演表情。继而提出问题,帮助幼儿进一步理解表情变化的原因:1.小姑娘为什么高兴?(小动物都夸她的房子。)2.小姑娘为什么不高兴?(她不同意小动物们到她家玩。)3.小姑娘为什么又高兴了?(她同意了小动物到她家玩。)通过观察回答,幼儿已能感受到小姑娘一系列的情绪变化,在此基础上组织幼儿进行故事表演,再一次形象地表现情感信息。在表演过程中幼儿充分体验到了“自我意识的膨胀(拒绝小动物)——自我意识的克服(失去朋友后的孤独)——与人分享时的快乐(邀请小动物)”这一心理变化的过程,同时也明白了分享是快乐的,但必须先得约束自己自私的行为。其次,通过讨论来迁移情感,逐步形成幼儿自身的认知。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例如组织幼儿讨论:小姑娘拒绝小动物时,你的心里怎么想的?(小姑娘真小气,我有点不喜欢她。)如果你是小姑娘,你会怎么做呢?(幼儿都表示邀请小动物们去家里做客;有的还表示分小动物吃饼干等等。)看来孩子们已从小姑娘这一形象中知道了任何好吃、好玩的东西都不应该一个人独享,懂得了与人分享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二、主题活动中,创设同伴间交往的机会,对幼儿进行分享行为的培养
当孩子获得了分享认知,产生了分享情感后,是否就能摆脱自我中心,有了分享行为呢?由于幼儿在感知方面常按自己的需要去感知事物,易受外界刺激的干扰,所以表现出来的分享行为较不稳定。有的孩子则当着老师的面愿意与人互换玩具,而老师一走,他就抢回了自己的玩具,可以说是一种假分享行为,他在与同伴交往中仍难克服自我为中心的意识。皮亚杰曾指出:“一般的同伴交往和具体的同伴冲突是儿童发展视角转换能力的必要条件,是儿童摆脱自我中心的前提。”因此,作为老师,我们还是应尽量多给幼儿创造自由交往的机会,鼓励个别幼儿参与集体活动,启发他们互相交流、磋商、协调,引导他们把自己的用品拿出来与小朋友分享。如大班开展主题活动“多彩的少数民族”中,孩子们在家长的协助下从家里带来了纱巾,搜集到了葫芦丝、新疆帽、风情小包、白色哈达等。活动中,我鼓励孩子在交往中学会分享,孩子们互相装扮、互相合作、互相体验。当每个孩子以不同姿态的少数民族装扮出现在众人面前时,高兴之情洋溢在脸上,这时没有“你的、我的”,没有争枪,处处洋溢着互帮互助的欢声笑语,充分体验到了分享给自己带来的快乐。
三、主题活动中,注重个别孩子分享行为的培养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同伴是幼儿观察学习的榜样,老师要有意识地在同伴中树立好典型,让其他幼儿学习。当幼儿能较好地与同伴一起分享玩具或食物时,教师要及时地给予肯定、鼓励,如:“××和××小朋友两个人一起玩汽车,轮流着玩得可好了,你们开心吗?”“开心。”两个幼儿相视而笑。“你能把好吃的带来与小朋友一起分享,真大方!”教师赞许的目光、肯定的语言、微笑的面容,以及轻抚孩子的肩膀等赞许的言行,能给予幼儿极大的鼓励,情感得到极大的满足,从而进一步强化分享合作的动机,愿意更多地、自觉地做出分享行为,同时也激励其他的幼儿去模仿和学习。
幼儿常常是通过观察和模仿来学习的,教师是幼儿模仿的重要对象。所以,教师要做有心人,为幼儿做好行为示范。因为孩子总喜欢老师的表扬,当他一旦有了分享行为时,老师就要及时鼓励、赞许、奖励。通过外部激励的方法来强化孩子的分享行为,幼儿就会愉快、自尊、满足,从而加强和维持自己的行为,逐步内化为幼儿自身的意识。
分享行为是一种综合性行为,也是社会性行为的一个重要方面。我们可以通过幼儿园开展的多姿多彩的主题活动有目的地培养幼儿自发的分享行为,让幼儿充分体验给予及被给予带来的快乐、满足以及人与人之间的温暖和爱。这样,对于全面提高幼儿的素质,将来做一个有利于社会的人,都具有深远的意义。
论文作者:潘云云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5/23
标签:幼儿论文; 小姑娘论文; 孩子论文; 自己的论文; 同伴论文; 小动物论文; 与人论文; 《中小学教育》2018年第3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