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日本妈妈借点“残酷”,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日本论文,残酷论文,妈妈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不知不觉来到日本已经一年有余,对日本人的生活习俗有了些许了解。在女儿与日本小伙伴的日常玩耍交往中,我结识了不少日本母亲,从她们的身上看到了日本母亲是如何教育子女的。
问好,从生命的早晨开始
日本是一个非常注重礼仪的国家。在我们的印象中,日本人总是与“点头哈腰”联系在一起的,事实也的确如此。日本的母亲在孩子出生不久就开始对其进行礼仪教育了。
住在我们楼上的菊田夫人在儿子4、5个月时,每天早晨见到邻居就教他边弯腰边说:“早上好!”这孩子现在1岁了,开始呀呀学语,蹒跚学步,每见到我们已经能很熟练地“点头哈腰”。另外,与女儿一同坐校车的山田君的两岁的小妹妹,每天早晨在等校车的站前远远看到我们,就大声说“早上好!”。那声音虽然很稚嫩,但从那还没有发全的童声中,让我感到早晨的空气是这样的清新。
一天当中除了早晨的问候外,白天见面互道一声“你好”,晚上说一句“晚上好”,短短一句轻声的问候或一个含笑的点头,都能使紧张的气氛变得轻松,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拉近。日常的礼仪问候从小做起,日复一日,已经自然地溶入到每日的生活中。
坚强,妈妈的口头禅
在国内,我们对孩子可谓关爱备至,生怕这里碰着那里摔着,真是“捧在手里怕掉了,含在嘴里怕化了”。所以来到日本后,我所见到的日本母亲让我觉得她们近乎残酷。
一次,去幼儿园接女儿,无意中看到一个孩子在玩耍中不慎摔倒,膝盖破了,渗出了血。孩子疼得直哭,而他的母亲却在一旁很平静地说:“坚强!坚强!”然后领着孩子一路走回家。
如果说仅凭一次所见就对日本母亲一概而论未免过于偏激,然而一次又一次地事实证明,她们确实有些不近人情。再看看我们的邻居菊田夫人是如何“训练”她的儿子吧。
1岁多的小优吾开始学走路了,每次看到他摇摇晃晃横冲直撞地冲过来时,我的心就会紧张地缩起来,生怕他摔倒。而他的母亲却对他的摔倒表现得若无其事,只是站在一边温和地说:“没关系,坚强!”然后,让他自己爬起来接着走。在这一次次的学步一次的摔倒中,小优吾渐渐变得不怕摔倒,不怕疼痛,跌倒了再爬起来继续走,在自然而然中成长得很坚强。
不久前的一个星期日,我们一家三口外出游玩。回家的途中,听到身后有孩子的哭声,回头一看,原来是一位年轻的母亲,手拉着一个3、4岁左右的小男孩。那孩子边哭边说:“我累,我累。”他试图想让母亲抱着他走,可母亲却依然拉着他往前走。或许孩子确实是累了,他步伐跟不上母亲,途中摔倒了,母亲拉起他不问疼痛继续前行。这一路上孩子的哭声越来越大,他试图向母亲抗议,结果却无济于事。一直走到拐角处,孩子哭得更凶了,只见母亲松开了他的手,头也不回地径直走进了家门,孩子只能大哭着无奈地随后进了家。
我不禁低头看看女儿,每每我们全家外出时,女儿若是走累了,我们都会心疼地抱着她走。在孩子成长的每一步,我们精心的呵护和日本母亲的“残酷”训练——这两者中哪一个更有利于孩子呢?
“爱的钟声”,孩子与妈妈的约定
遵守时间,遵守约定是日本母亲培养孩子从小养成的又一个好习惯。在我们居住的城市里,一年根据季节的不同,在各个季节每天下午的一个固定时间会在市中心响起“爱的钟声”。只要那熟悉的钟声一响起,你会看到在城市的各个角落,公园、文化活动中心等场所正在尽兴玩耍的孩子们都会迅速收拾好一切,踏上回家的路。据说在日本的许多城市都有这种音乐时钟,像母亲的盈盈召唤,提醒孩子“天快黑了,该回家了”。而孩子在很小的时候,母亲就会告诉他们听见钟声便回家,不然天黑了会迷路等等诸如此类的训导。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孩子便渐渐养成了习惯。
一次,我带女儿在文化中心玩耍,5点整传来了“爱的钟声”,在那里玩的孩子都渐渐散去。回家的路上,我看到几个小男孩玩兴未尽仍聚在一起,其中两个孩子相约再继续到一方家中玩一会儿。两个走了一段路,那个孩子左思右想,还是害怕回家挨妈妈的训,只好无奈地与朋友道声再见,明天再玩。
还有一次,我带女儿去她的朋友莉加家中做客,我们两个母亲坐在一楼的客厅聊天,两个小姑娘在楼上玩耍,不时能听到她俩爽朗的笑声和叫声,还有“咚咚”的跳声,不用看也知道两个孩子玩得一定很开心。快5点了,我告诉女儿把玩具和画书收拾好,准备回家。两人一听都急着说:“不嘛,不嘛!还想玩!”不久就传来了“爱的钟声”,她们你看看我,我看看你,虽然还想再玩一会儿,可总觉得时间确实到了,只好依依道别。莉加的母亲说,她上一年级的大女儿听到这钟声用不了几分钟也会回来了。果然,我们从她家出来不远,就碰到那个小姑娘正匆忙往家里赶。
这“爱的钟声”这像孩子与妈妈的约定,无论在哪里,都会遵守这约定,回到母亲爱的怀抱。
寒冷,造就强健坚韧的人
在日本,冬天最寒冷的时候,也很少看到孩子被围巾、帽子、羽绒服等冬装围裹得严严实实。日本母亲从小就给孩子穿得很少,据说是以此来培养孩子的耐寒性,增强抵抗力,使他们更强健。
日本幼儿园的春冬制服也是男孩穿短裤、女孩着短裙。而且从幼儿园开始直到高中,女孩子的校服一年四季都是美丽“冻”人的。即使在小雪纷飞的日子里,也会看到高中女生们穿着统一的校服——清一色的短裙,雪白的线袜宽松地堆在脚腕。在她们青春矫健的步伐中,看不出对寒冷的一丝畏惧。这一切应该归功于日本母亲对孩子从小进行的坚韧训练。
看一看女儿的同学山田君的小妹妹吧:在等校车的站前,几位母亲一个个穿着暖和的冬服,而她身上却只穿着夹层的外衣、齐膝的小短裤,有时被母亲抱在怀中还打着赤脚。我起初真是不解,给孩子穿薄衣受冻,就不怕病了吗?可是日本母亲自有她们的观点:一来孩子好动,穿得太多会使他们运动起来不方便;二来在寒冷中锻炼,与寒冷抗争既能培养坚强的意志,又能使体格更强健。所以,在日本的冬天,你若看到时髦女孩,或精神抖擞的中年甚至老年妇女身着飘逸的裙装,大可不必惊讶——此非一日之功。
自立,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是日本母亲教育子女的又一准则。与国内父母对孩子全方位的包办代替形成鲜明对照的是,日本母亲言传甚于身体力行。常常可以在公园的沙堆旁看到这样的情景——到该回家的时候了,母亲只用指挥孩子把玩沙的小桶、小铲子及塑料杯盘等收拾好,孩子会照着母亲的吩咐——把玩具放进袋里。
在日常生活中,母亲会有意无意地培养孩子自理自立的能力。一次,我在公园领女儿玩,碰巧遇到女儿的朋友春子。当她看到我把女儿荡的秋千推得高高的,女儿不时发出开心的笑声时,便也要她的妈妈推她。谁知她母亲却拒绝了这个要求,而是让她自己往起荡。日本母亲的“无人情味”由此可略见一斑。然而在那一瞬间,我忽然意识到我是否正在成为女儿的“拐杖”?若是离开了我,她能够自立吗?我们是否该从日本母亲对孩子的“残酷”训练中吸取点什么,让孩子在逆境中逐步培养自己动手动脑、自强自立的能力?
日本母亲在教育子女的观点与方法上与我们虽有不同,但我们不妨借用“拿来主义”,吸收其可取之处,结合中国的文化背景,培养出更强健、自立的下一代。
标签:亲子成长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