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与教育认同状况研究——基于离散选择模型的实证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实证论文,意识形态论文,模型论文,当代大学生论文,状况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D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257-2826(2011)10-0074-08
世界各国都十分重视主流意识形态的构建与宣传教育,西方世界尤为重视。正如理查德·尼克松所说:我们与苏联的竞争是军事、经济和政治的竞争,但是美苏对抗的根本原因是意识形态的。苏联要扩大共产主义的范围,破坏自由,而美国要阻止共产主义扩张,扩大自由的范围。如果我们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中失利,我们所有的武器、条约、贸易、外援和文化交流都将毫无意义。[1](P114)宣传成为在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中取得胜利的利器,当代西方主流意识形态宣传的主要内容就是反社会主义意识形态,费耶尔(L.S.Feuer)说得很明确,“我们当代西方反意识形态者的主要靶子是马克思主义”。[2](P641)
在当代中国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与教育,就是要强化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传播与教育,但主流意识形态被淡化的现象越来越严重,2005年秋季对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北京10所高校进行的一项问卷调查表明:只有68%的同学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景乐观”,“中国共产党有能力把自身建设好”,“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3]显然,这种认同现状不利于国家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与教育存在不认同状况,是由诸多因素造成的。本文的研究在基于实证分析的基础上,从多方面来识别、测评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与教育不认同的程度和原因,进而探索这些原因的特征及其作用机制,从而为合理利用教学资源、加快构建让大学生满意和受益的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宣传和教育体系,提供研究与参考。
一、影响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与教育认同的因素分析
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与教育认同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影响作用有多大?这是我们试图用新方法要回答的问题。这方面已有的研究成果主要有:
1.关于认同与主流意识形态理论发展规律的研究。刘明君认为,强调主流意识形态政治权威的同时,要强化主流意识形态理性权威的主导方式,通过宣传主流意识形态本身的科学性和合理性,让民众对主流意识形态在充分解读的基础上,达成对理论的敬畏和文化的自觉。[4]这说明关于主流意识形态理论发展规律的研究是非常重要和迫切的。
2.关于认同与经济发展的研究。聂立清发现,主流意识形态在部分青少年中存在认同缺失的根本原因就是中国目前的社会生产力水平较低。[5]李笃武则认为,在社会转型过程中,出现了多样化利益关系的新格局,使社会意识形态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社会意识形态的多元化和多元文化的并存与冲突,使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产生危机。[6]也就是说,聂立清认为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与经济发展呈线性关系,而李笃武认为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与经济发展呈非线性关系。这说明对主流意识形态认同的复杂性。
3.关于认同与媒体传播的研究。英国当代社会学家汤普森认为,现代社会中的意识形态分析必须把大众传播的性质与影响放在核心位置,虽然大众传播不是意识形态运作的唯一场所。[7](P286)美国前总统尼克松曾经声称:“我们不应该害怕宣传战——不管是在苏联帝国内部,还是在欧洲其他地方。我们应当重新加强自由欧洲电台和自由电台的工作。”[8](P382)很显然,媒体传播是宣传主流意识形态的有力工具。
4.关于认同与教学手段、教学效果的研究。钟华认为,要提高主流意识形态的教学效果就应该对教学手段进行创新。在教学过程中提倡师生互动,提高主流意识形态教学效果。[9]王晓方认为,令大学生反感的并非是思想政治理论课本身的政治色彩或者意识形态特征,而是缺乏理论联系实际、缺乏实证研究和学术理论支撑的空洞说教以及教学方法的陈旧、呆板。[10]这说明对主流意识形态的认同,与教学手段与方法有一定关系。
5.关于认同与高校教育教学相关人员的态度的研究。一些高校政治辅导员管理学生的人数较多,缺乏对他们真实思想状况的了解,不能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现实的思想疑虑和困惑。这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和管理对青年学生的教育起不到应有的效果,反而导致青年学生对意识形态教条教育产生厌烦的心理,严重影响了思想政治工作在当代青年学生中的威信,不利于对青年学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9]许多学者也认同这种观点,如张晓忠认为,高校基层单位的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往往流于形式,做表面文章,效果一般,亟待改进和加强。[11]王茝认为,对主流意识形态的不认同,除因青少年自身认识缺位外,还源于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边缘化倾向。有些地方和学校,存在重视智育忽视德育的现象;在德育系统内部,有些德育工作者存在忽视主旋律教育的倾向。[12]这些说明主流意识形态传播宣传和教育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高校教育教学相关人员的共同努力。
综上所述,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和教育的认同与多方面因素相关。但以上学者的研究方法都是采取单一变量的比率分析法,这种方法不能对影响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与教育认同的相关众多变量进行综合分析,容易遗漏关键的解释变量,产生有偏估计。另外,比率分析法不能估算出解释变量对被解释变量的影响程度,并缺乏相应的显著性检验,可能产生伪估计。本文采用的离散选择模型方法(probit),属于多重变量分析的方法之一,是社会学、数量心理学、经济学等统计实证分析的常用方法。这种方法的优势在于处理离散的定性数据的复杂高级的多元统计分析技术,即研究的变量是离散变量(离散变量是指其数值只能用自然数或整数单位计算的),而不是连续变量(连续变量是指其数值是连续不断的,相邻两个数值可作无限分割的)。更为重要的是,离散选择模型克服了比率分析法的缺陷,把众多变量放在一个系统当中进行分析,更加注重综合性分析,并且可以找出关键性的影响变量及影响程度。因此本文采用离散选择模型方法(probit),对大学生关于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和教育的认同这样一个复杂、变化、受多因素影响的问题进行研究,是一种更合理的方法,并由此得出了一些值得深思的结论。
下面我们从大学生的个人情况与家庭状况、大学生对传播媒体在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与教育中作用的认识、大学生对高校中主流意识形态课堂教学的认识、高校中有关人员对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与教育的认识、大学生认为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与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5个方面,运用离散选择模型方法(probit),对大学生关于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与教育的认同状况进行研究与分析。
二、变量设定和实证分析
本文调查范围主要在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展开,调查对象为在校大学本科生,采取随机抽样调查方式和无记名调查方式。因此,所有选项的选择结果完整可靠。此次调查项目共计发放调查问卷230份,回收调查问卷221份,其中有效问卷216份。
1.变量设定。
我们调研中的各种问题,都涉及分类、定性变量的问题,由此本文采用了离散选择模型(probit)中的定性变量赋值方法,对调研中的各种问题进行定性变量赋值,然后进行分析。通常情况下,定量赋值是用直接观察到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如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的天数。但关键的问题在于人们对一些问题的回答是主观判断,大多数是一种定性变量,因此用定性变量赋值这种方法,可能更符合人们思想认识的实际情况。定性变量赋值又包括无序变量赋值和有序变量赋值。无序变量赋值是指变量不反映各类数据指标的优劣、量的大小,各类间是并列、平等而且互相排斥,测量结果可以赋值1或0。如性别、学科等。有序变量赋值是指变量各类水平是等距离或者是近似等距离,测量结果可以赋值1、2、3、4、5等。如吸引力大小、满意程度等。无序分类变量是指所分类别或属性之间无程度和顺序的差别,有序分类变量是指各类别之间有程度的差别。定性变量赋值法需要合理的赋值,以保证变量赋值与变量背后含义的对应关系,在样本有限的情况下,定性变量赋值是一个合理近似模拟,而且在文献中很常见,如Guiso et al.、李涛等人的研究。[13][14]
定性变量赋值如下表:
2.实证结果及分析。
我们发现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与教育不认同的状况是非常严重的,这表现在大学生选择一般、比较反感和非常反感的人数占比达到近77%。我们把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与教育的不认同作为被解释变量,即本文研究的问题。我们运用离散选择模型(probit)进行实证分析。
实证结果见表7。
实证结果分析:
表7显示了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与教育认同状况的认识,其中影响他们对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与教育认同的显著并且稳健的解释变量包括:政治面貌、家庭月均收入、生源地、新闻媒体在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任务、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宣传与教育主流意识形态中的效果、高校中有关人员对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与教育的认识、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时间、主旋律影视节目的吸引力、理论体系缺乏逻辑性等。说明以上方面的确是影响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与教育认同状况的关键因素。而其他的解释变量并不显著,如性别、父母的文化程度、学科、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的数量与课时、大学生课堂教学方式。说明这些解释变量并不是影响对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与教育不认同的关键变量。
根据实证结果我们分析如下:
(1)学生党员对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与教育认同度非常高且十分显著,表7中结果显示学生党员与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与教育不认同呈负相关关系,其作用系数是-0.712052,这表明每增加一名学生党员,不认同会减少0.712052个单位。表明学生党员非常认同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与教育。大学生能够在学校加入中国共产党,应该说,他们中绝大多数都是非常优秀的,无论在学习成绩,还是在社会工作中都能起到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学生党员经常参加党团活动、志愿者活动、义工活动、迎接新生、参观烈士陵园、演讲比赛、基层锻炼实习等社会工作。因此,学生党员对中国社会的发展认同更为深刻和强烈。
(2)来自东部城市的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与教育不认同,呈正相关关系且十分显著。表7中结果显示家庭月平均收入与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与教育不认同呈正相关关系且显著,其作用系数是0.116654,这表明每增加一单位收入,不认同会增加0.116654个单位。这个结果非常有意思,一般而言,一个社会经济越发展,人们对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与教育就会越认同。这与文献中的描述不完全吻合。究其原因,经济主义的意识形态为国家改革开放30多年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动机,但经济主义走过了头就会出现很多问题,如社会道德滑坡、社会信任缺失、社会分配不公等。这就不难理解经济发展不一定与对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与教育认同呈正相关关系。一些来自富裕家庭的大学生,特别是来自东部城市家庭的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宣传认同感并不强烈。如广州人均GDP已赶超中等发达国家,是我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和最大受益者,许多家庭已告别了以追求温饱作为唯一目标的发展阶段。进入到新的社会转型时期,人们的社会诉求呈现出多样化趋势,更多关注公平正义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加强主流意识形态理论创新的重要性。
(3)表7中结果显示新闻媒体在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任务与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与教育不认同呈正相关关系且显著,其作用系数是0.43097,这表明每增加一单位非主流意识形态,不认同会增加0.43097个单位。因此,当新闻媒体更多传播非主流意识形态,则对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与教育就越不认同。反之,当新闻媒体更多传播主流意识形态,则对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与教育就越认同。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时间与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与教育不认同呈负相关关系且显著,其作用系数是-0.2595,这表明每增加一单位收看新闻联播时间,不认同会减少0.2595个单位。多收看新闻联播有助于改善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与教育的认同状况。主旋律影视节目的吸引力与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与教育不认同呈负相关关系且显著,其作用系数是-0.269771,这表明每增加一单位吸引力,不认同会减少0.269771个单位。主旋律影视节目的吸引力增加,有助于改善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与教育的认同状况。新闻媒体面对意识形态性、主导性和多样性关系时,要坚持和突出主流意识形态的主导性。另一方面,通过创作出有吸引力的主旋律影视节目,来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与教育。
(4)主流意识形态的学校教育与传播。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多少、授课方式与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与教育认同间的关系并不显著,表7中结果显示这些变量的作用系数上没有出现*、**、***,这说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设置多少并不是引起学生反感的重要原因。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在宣传与教育效果,与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与教育认同间相关且十分显著,其作用系数是-0.27694,这表明每增加一单位宣传与教育效果,不认同会减少0.27694个单位。因此,某些学校以学生反感为由,通过各种途径缩减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是不科学的。采取何种授课方式,不论是采取传统授课方式还是非传统授课方式,都不会显著影响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与教育的不认同,对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与教育的认同状况改善关键在于授课的效果。
(5)高校领导、教师、职能部门等人员对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与教育的认识与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与教育不认同呈负相关关系且显著,表7中结果显示作用系数是0.242221,高校中有关人员敷衍了事每增加一单位,不认同会增加0.242221个单位。实证结果和实际情况也是高度吻合的。就全国而言,这是普遍存在的现象。当前高校中有一种看法似乎认为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与教育工作仅仅是思想政治理论课老师的事情,实际上,这是一项复杂和综合的工作。正如顾晓英指出:高校所有教师都负有育人职责,要做到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融入大学生教育教学的全过程,全方位推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坚决不给那些热衷用杂音干扰主旋律的人提供讲坛。[15]比较而言,西方发达国家非常重视主流意识形态理论的教学和科研,如美国、韩国等。反观我国高校,在重视主流意识形态理论的学术研究方面还存在许多不足。
(6)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与教育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理论体系缺乏逻辑性。我们归纳了主流意识形态宣传存在的5个主要问题。实证结果显示,空话太多、理论与实际不符、强行灌输、缺乏新意与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与教育认同间的相关关系并不显著,表7中结果显示这些变量的作用系数上没有出现*、**、***。而理论体系缺乏逻辑性与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与教育不认同呈正相关关系且显著,其作用系数是0.924263,这表明理论体系逻辑性缺乏一单位,不认同会增加0.924263个单位。这说明理论体系缺乏逻辑性,是影响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与教育认同的一个关键变量。正确的理论指导是成功实践的前提,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取得的伟大成绩是成功实践的反映,这得益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作为一种主流意识形态,探究它对中国当代和平发展的作用机制,是很有意义的。
三、结论
本文采用离散选择模型方法(probit),来处理影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与教育认同状况的多元变量分析。一般而言,一个离散的定性变量往往受到若干因素的影响,离散选择模型能很好地处理此类问题,成为应用在许多学科上的有效工具。离散选择模型提供给我们一种评估中国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与教育认同的有效方法,是对传统认同分析方法的有效补充和拓展。对了解中国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的宣传与教育认同程度、加快改善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与教育的认同状况、推进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与教育理论发展规律的研究提供了有价值的参考。
我们采用广州市番禺区大学城在校大学生的抽样数据进行实证检验,发现影响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与教育认同状况主要显著因素包括学生党员数量、家庭月均收入、生源是东部城市、新闻媒体在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任务、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时间、主旋律影视节目的吸引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宣传与教育主流意识形态中的效果、高校中相关人员对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与教育的认识、存在的最大问题是理论体系缺乏逻辑性。针对实证结果,我们认为:
1.必须准确构建和研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逻辑性和方法论,加强对主流意识形态理论规律的研究,通过主流意识形态自身理论创新才能赢得受尊重的学术地位,以达到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与教育认同的目的。
2.发挥好学生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保持共产党员的时代先进性,切实加强学生党员队伍建设,为完成党的新时期宏伟目标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
3.突出新闻媒体在意识形态建设中的作用,强调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主导性。适当组织学生收看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深化文化体制改革,鼓励各部门多拍摄有吸引力的精品主旋律影视节目。
4.加大对高校思想政治理论研究和课程教学的投入力度,使这项工作成为人人羡慕和追求的事业。
[收稿日期]2011-06-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