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男性和女性的生理差异不仅体现在生殖系统上,同一种疾病还会以不同的方式影响男性和女性患者的身体健康。多年来女性疾病的研究和预防工作一直受到相对忽视,20世纪90年代以前的医学研究人群常常只包括男性,研究结论却作为证据写入指南,人们错误地认为适用于男性的情况同样也适用于女性,很多妇女因此失去了极为重要的诊治机会。我们应关注性别差异对女性健康的影响,重视女性健康发展。
【Abstract】:The physiolocal difference between male and female is not oniy in reproductive system , a desease can also affect the health of men and women in different ways. For a long time, the research and prevention of women’s desease have been ignored relatively. Researches before the 1990s merely discussed men’s health and guided all pepple overlooking the gender difference, thus many women failed to get the right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So today we should pay more attention to the influence of gender difference to women’s health and try to improve their life equality.
【关键字】:性别差异 女性 平等
【Key words】: gender difference;female;equality
1 性别差异对女性健康影响的表现
随着医学研究的发展,科学家们越来越认识到:每个细胞都有性别。男人和女人的区别,直达细胞和分子层面,这意味着我们之间的区别反映在从大脑到心脏到肺部等各个器官上。下面以抑郁症、心血管疾病、肺癌为例,分析男女在患病方面的不同。
1.1 抑郁症.抑郁症是当今世界导致女性残疾的第一大原因。
1.1.1 发病年龄:女性患者平均比男性早6岁,20岁以前女性发病率明显高于男性且病程长、发病次数多;一生中女性患抑郁症的几率比男性高70%。
1.1.2 影响因素:
1.1.2.1 生物因素: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女性高抑郁与女性荷尔蒙即雌激素、孕酮等有关,雌激素的增高与负性情感有直接关系,但Reid和Yen研究发现经期与情绪变化并没有特殊的关系,更近的研究也表明只有少部分女性经前抑郁情绪有所上升,而且这些女性在过去生活中有经常抑郁的历史。
1.1.2.2 人格因素:人格特质理论认为女性比男性更不自信,更易依赖于他人,更易无助和自罚,这种负性情绪和负性归因方式导致了抑郁,并且女性不但对与自己有关的事件表现出抑郁,还对和他人有关的负性事件表现出抑郁。
1.1.2.3 社会因素:传统的婚姻和性别角色是女性高抑郁的原因,这与女性所面临的大量社会心理应激和长期承受的负担有关,一些大的能增加抑郁风险且在男女之间分布不均衡的社会因素包括贫穷、文化水平、社会地位等,WHO的一个多中心研究发现,如果对角色不公进行控制,抑郁症的性别比会下降50%。
1.1.3 临床表现:男性患者在迟滞、疑病、自制力缺乏等方面症状突出,女性患者则以激越、躯体焦虑、睡眠障碍等为主要表现。这些症状往往被忽视而未能推断出是抑郁症,导致30% -50%的女性被误诊。
1.1.4 影像检查:扫描静息态下男女抑郁症患者的大脑,MRI显示男性患者右额上回、双侧额中回、左楔前叶、右前扣带回背侧、左后扣带回、右海马旁回及右尾状核区域局部一致性较高:而女性患者右额中回、左额下回、右后扣带回及左尾状核区域局部一致性较高。
1.2 心血管疾病。心血管疾病是妇女死亡的首要原因。美国心脏协会和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的数据显示,与十年前相比心血管疾病的死亡率已经下降了30%;但女性心血管疾病的检测、诊断和治疗方面仍落后于男性。
1.2.1 解剖学:在冠脉病变特征上,女性的血管直径小于男性,钙化及迂曲比例较男性高,血管容易阻塞受损导致微小血管栓塞。斑块形态学方面,女性较男性更容易发生血管正性重构,管壁增厚而管腔不狭窄。
1.2.2 临床表现:2/3的男性冠心病患者以急性心肌梗死或猝死为初发表现,女性半数以上则以心绞痛为首发症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男性多表现为压榨性胸痛,女性则主诉心悸气短、恶心、背痛、眩晕等,其临床表现往往较同龄男性更为严重;心动过速、肺部啰音、心脏传导阻滞更为常见,入院时患者Killip分级更高,同时无症状心肌梗死在女性患者亦占有较大比例,漏诊率高达40%。
1.2.3 治疗:由于女性冠心病患者发病年龄平均较男性晚10年,同时长期形成的女性冠心病发病率低、预后好的观念,使女性患者存在延迟治疗的现象。接受血运重建治疗的女性患者较男性患者有较低的手术成功率和较高的并发症,接受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或冠脉旁路移植的女性患者有较男性患者高的住院病死率,术后病死率约为男性的2-3倍。
1.3 肺癌。肺癌是癌症中导致妇女死亡的第一杀手。
1.3.1 发病率:男性肺癌的发病率比女性高,但在年轻人群中,女性肺癌的发病率则高于男性,且男性肺癌的发病率趋于平稳或略有下降,而女性肺癌的发病率则有上升趋势。
1.3.2 病理:男性肺癌以鳞癌为主,女性以腺癌为主,且其增长速度较快。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3 影响因素:
1.3.3.1 吸烟:女性吸烟患肺癌的危险性大于男性,对烟草致癌化合物更为敏感,相同暴露情况下女性比男性更易患肺癌。这可能与p53基因突变有关,实验发现女性肺癌从未吸烟者p53基因突变率为19%,有吸烟史者突变率高达67%。
1.3.3.2 激素:实验发现,雌激素替代治疗明显增加女性患肺癌的危险并降低生存率,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雌激素水平较健康者明显增高,肺癌组织过度表达雌激素受体,雌激素能明显促进肺癌组织增殖,由此可知雌激素对肺癌的发生发展可能起到重要作用,深入研究将为肺癌治疗创造新希望。
1.3.3.3 家族史:肺癌家族史与发病率存在性别差异。Nitadori等在日本的一项研究发现,一级亲属肺癌家族史阳性者患肺癌的相对危
险度达1.95,其中女性为2.65,男性为1.69。
1.3.4 疗效及预后:腺癌多为周围型,早期症状少,易广泛转移,导致就诊时分期晚,而女性腺癌比例高,因此不可手术者多于男性。Keller等研究非小细胞肺癌化疗长期生存的原因显示,女性被视为有利预后因素。
2 社会对性别差异的关注现状
人们固有的“除生殖系统外,男女生理状况完全相同”的观念以及出于对人类生殖影响的考虑,使得直到20世纪90年代,科学家还总是将女性排除在包括药物研发在内的医学研究之外,66%的动物大脑研究是在雄性动物或是在未鉴定性别的动物中完成的。即使研究包括了女性,分析部分也没有区分女性和男性的不同。
医学的快速发展延伸了未知世界的宽度,我们需要研究的内容甚多而忽视了疾病的在性别方便的差异,没有在这方面充分投资以全面了解这些差异。对比乳腺癌随着时间推移的死亡率和女性肺癌随着时间推移的死亡率,再对比投在乳腺癌上的金额和投在肺癌上的金额数,我们可以发现在乳腺癌的投资上取得了显著成果。假以时日和金钱,我们同样也能为肺癌以及其他各种疾病研究出有利的成果。
对于已经学到或研究到的理论,我们并没有将其用在常规的临床护理中。多项研究和临床实践表明,冠状动脉造影正常的女性患者经血管内超声检查发现约80%的冠状动脉存在斑块病变,并且大多数为多发性病灶。当“金标准”遭到越来越多的质疑时,我们应重新更改临床诊断标准来降低女性冠心病患者的漏诊率。
男性女性本是社会活动中同等重要的成分,但我们缺乏集体意识而忽略了女性健康的重要性,时至今日女性依然没有得到现代科学和医学的充分好处。假如我们在开始设计研究的时候就考虑了这些性别差异是否存在,或者根据性别分析了数据,在推进女性的健康上我们应该可以做的很好。
3 关注性别差异对女性健康影响的措施
女性社会地位的高低是女性进步和发展的重要标志,也是度量一个国家社会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尺。提高女性地位,首先需要关注女性健康,重视性别差异的影响,切实保障女性健康权益。具体应做到以下几点:
3.1 优化社会环境,加强女性健康服务。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充分利用网络、电视等媒体的有力条件来保障女性健康是新时代的要求。更新科学的观念和思想,改善社会环境,加强宣传和动员力度,强化对疾病的性别差异认识,优化社会服务,提升女性地位。
3.2 发展社会经济,加大女性健康投入。提高对女性健康的重视,需要与之相配套的科学研究和临床诊疗条件的改善,这都需要国家给予一定的资助。研究应涉及所有领域的性别差异,而不仅仅停留在所谓的“比基尼医学”——乳腺和生殖系统医学;建立条件完善、设备齐全、技术先进、布局合理的医疗卫生体系将切实保障女性健康。
3.3 完善立法体系,健全监督机制。1993年《美国国家卫生研究院复兴法》通过签署成为法律,规定由国家卫生研究院资助的临床试验需要包含女性和少数族裔,从多方面看这项法律起到了作用。而我国目前有关女性健康的法律法规还不够健全,部分领域甚至存在空白情况,监督机制也有很多漏洞。因此不断健全法制建设,规范社会监督是十分必要的。
3.4 重视女性教育,提高女性自身素质。女性健康关乎女性在整个社会活动中的一切利益,提高女性素质,增强自身健康维权意识,是改善女性社会地位、实现男女平等的重要环节。只有促进整体女性的素养,才能综合不断捍卫女性健康的合法权益。
3.5 从个人做起,关注女性健康发展。医学研究及医务工作者应从根本上树立起“男女有别”的观点,深入探究雌激素的特异性作用,女性的社会地位、人格特质等对健康状况的影响,从疾病的研究、诊断、治疗、预防等各个方面重视女性健康问题。
女性健康是一个平等权利的问题,和同工同酬一样重要,这是一个科学和医学的质量以及廉正性问题,我们需要以更加理性、平等的眼光来看待女性健康问题,只有这样,才能提高女性社会地位,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性别平等。期待以性别差异为基础的医学改革的到来,呼唤对女性健康更细致更专业的重视。
参考文献:
[1]苏宝兰,孙福刚,云维生等.临床抑郁症的性别差异.临床精神医学杂志, 2008,18(2):97-98.
[2]熊会.抑郁症性别差异原因综述.中华实用中西医杂志,2005,(18):
1007-1008.
[3]王丽,姚志剑,滕皋军等.静息态下不同性别抑郁症患者脑功能及其差异的fMRI研究.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8,22(4):271-275.
[4]程珂.何晓乐.王波等.老年高血压患者性别差异的相关性研究.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4,16(10):1015-1018.
[5]徐红梅.不同性别青年冠心病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其性别差异.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6):13-14.
[6]王燕慧,张灏.心血管疾病的性别差异.国际老年医学杂志,2010,31(4):
178-182.
[7]邢昕,廖永德,唐和孝等.肺癌的性别差异及机制.中国肺癌杂志,2011,14(7):625-629.
[8]Zhang Y, Aqnolrtti D, Iaria P, etal. Gender differencein cardiovascular risk factors in the elderly with cardiovascular disease in the last stage of lifespan: the PROTEGER study. Int J Cardiol,2012 Feb 23;155(1):144-8.
论文作者:杨帆
论文发表刊物:《临床医学教育》2017年9月
论文发表时间:2017/10/27
标签:女性论文; 肺癌论文; 男性论文; 性别论文; 患者论文; 差异论文; 女性健康论文; 《临床医学教育》2017年9月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