叙事护理对于改善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效果探究论文_黄燕珠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神经内科 湖北武汉 430000)

【摘要】目的:探讨叙事护理对于改善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之间在我院神经内科进行住院治疗的患者400例,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200例,观察组200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使用叙事护理临床干预方法,对焦虑抑郁患者的状态进行效果对比评价。结果: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的焦虑抑郁量表得分与焦虑和抑郁的患病率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干预后,对照组的数据并未出现变化,观察组两个量表的得分与患病率均出现了明显下降,与干预前和干预后的对照组相比,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满意度为74.50%,观察组的满意度为90.00%,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6.456,P<0.05),观察组的满意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的,从两组的满意调查结果看,数据差异也具有统计学意义(z=5.977,P<0.05),观察组的显著优于对照组。结论:利用叙事护理的方法干预神经内科住院患者,可以显著缓解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对于促进克服心理障碍,改善自我效能具有明显的积极意义。

【关键词】叙事护理;焦虑抑郁;临床干预

【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7-8231(2017)22-0283-03

有研究数据表明,在神经内科进行住院治疗的患者,合并发生心理障碍的概率超过50%[1],焦虑和抑郁是最主要的两个方面,焦虑和抑郁过于严重的患者,有时会出现毫无征兆的自杀或者自残的倾向,这进一步增加了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的意外死亡率[2]。叙事护理的定义是护理工作人员通过对患者进行故事的倾听与吸收,并且在此过程中发掘护理的要点,并进一步施加干预措施的护理方法[3],笔者在工作中发现利用叙事护理的方法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进行临床干预,可以有效缓解其焦虑和抑郁的情况,所以本研究选择在我院神经内科进行住院治疗的患者,对叙事护理在治疗过程中所起到的作用进行探讨。

1.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

选择2016年5月到2017年5月之间在我院神经内科进行住院治疗的患者400例,本研究经过我医院伦理委员会通过,所有患者都签署知情同意书。纳入标准:(1)在我医院神经内科进行住院治疗;(2)患者的神志清楚,可以进行正确的自我信息表达;排除标准:(1)患者合并有可能对研究结果产生干扰的严重疾病;(2)患者或者家属拒绝接受本研究中的干预方案。

1.2 研究方法

1.2.1患者的分组方法和分组结果 按照随机数字的方法分为对照组200例,观察组200例。

1.2.2患者的干预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干预方法。

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干预方法基础上,使用5步式叙事护理干预方法,具体如下:

(1)收集叙事素材,护理人员与病人展开面对面的访谈,通过实现准备好的各种叙事素材进行访谈,以提纲的形式去正向引导病人说出自己入院治疗的原因和治疗的感受,从患者所表达的信息中提取有效内容。

(2)评价叙事内容,在相关专家的指导下,对所收集到的叙事内容进行评估和选择,筛选对缓解患者焦虑和抑郁情绪有影响的叙事内容,将其细化为积极的内容与消极的内容两部分。

(3)实施叙事编辑,对已经筛选出的素材进行艺术加工,最终定稿后利用摄像设备制作成多个主题的视频短片和治疗文件。

(4)放映视频和传播治疗文件,利用面谈、微信,QQ等形式,将制作好的视频短片和治疗文件进行面对面的推送。研究表明,好的治疗视频和治疗文件相当于3.2~4.5次成功的面谈治疗。

(5)主题干预式访谈,在视频和治疗文件推送完一周以上的时间,再次与病人进行面对面的访谈,引导病人对观看视频和治疗文件的感受进行表达,结合文件情节和故事,找到与患者自身情况相近或者相类似的特点,展开讨论,引导病人进行思考和借鉴,修正自身的认知和行为。

1.3 研究观察指标:

对患者在干预前后的抑郁和焦虑情况对比,采用抑郁自评量表(SDS)[4]对抑郁水平进行测定。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5]对焦虑水平进行测定。两个量表的得分均以50分为标准,超过50分则判定为异常。

对两组患者的满意度进行对比。利用我科室自己设计的满意度调查表进行,分为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三个级别,由患者进行调查问卷填写,责任护士收回并统计。

满意度=(非常满意人数+满意人数)÷总干预人数×100%

1.4 统计分析

对数据进行描述性分析,计量资料结果使用(x-±s)表示,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计量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两组等级资料比较采用秩和检验中的Wilcoxon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患者一般情况比较

对照组与观察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疾病种类的数据差异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注:a与干预前比较,P<0.05,b与对照组比较,P<0.05。

2.3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后的抑郁和焦虑的患病率比较结果

两组患者在干预前的抑郁与焦虑患病率数据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干预后,对照组的数据并未出现变化,观察组的抑郁与焦虑患病率均出现了下降,与干预前和干预后的对照组相比,数据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3.讨论

研究显示,神经功能缺损,生活自理能力,社会与家庭支持等,均可以导致神经内科患者在住院期间出现焦虑和抑郁的情绪,而且通常是由焦虑逐渐转成为抑郁,最终成为焦虑和抑郁共同存在的状态。叙事护理是针对人类行为的故事特性,唤起当事人改变内在力量的过程,在叙事护理的过程中,把人和事分开,以人性的眼光看人,而不是以道德去教化人。在经典的5步叙事护理干预措施之中,护理人员不是采取急于批评或者不予理睬的方法,而是主动去与患者进行交流,与患者进行面对面的谈话,仔细聆听患者的叙述,倾听患者对焦虑和抑郁的感受,这就容易使患者感觉到充分的被尊重和接纳,可以引导患者将不良的情绪进行宣泄,感受到人文护理的关怀,这有助于构建护理工作人员和患者时间相互信任和平等沟通的平台。依据患者所进行的叙述,对提炼出的内容进行加工和艺术化处理,并制作成叙事的微型视频短片和治疗文件向患者进行传播,这种方式在患者在各个故事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子,这种贴近患者生活与现实的信息表达方式,使患者更容易去接受视频和治疗文件所表达的信息和传递的观点。制作的视频和治疗文件对患者产生不良情绪的因素进行再现,可以帮助患者重温与确认与自己相关的不良思维方式,这就为其脱离不良思维和不良情绪奠定了一定的基础,而正向因素的存在和再现,又协助患者完成与自己情况相匹配的疾病的故事的构建。护理人员通过对患者的故事倾听和整理,帮助患者从全新的角度认识自己的情绪,并且去发现自己能够战胜这种不良情绪的潜能,从心理上建立信心,从行为上积极的去实践驱散不良情绪[6]。

在本研究的结果中,对照组患者的抑郁和焦虑情绪反应并未与治疗前出现明显的变化。但是在观察组患者中施行了积极的叙事护理临床干预,其结果表现为抑郁和焦虑的反应程度出现了显著的下降,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此结果提示利用叙事护理干预的方法对神经内科住院患者患者进行干预,可以增强患者进行积极治疗的信心,缓解患者的不良情绪,当患者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的情况,并且积极的调整自己的心态应对可能产生的反应后,反而患者可以积极的配合治疗,提高了治疗的应从性,从而促进了疾病的康复。综上所述,利用叙事护理的临床干预方法,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焦虑和抑郁的情绪得到了极大的缓解,具有一定的诊疗意义,加快了疾病的康复,提高了患者就医体验和满意度。

【参考文献】

[1]白浪飞,彭汉芬.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焦虑及抑郁状况的临床研究[J].临床合理用药杂志,2017,10(13):135-136.

[2]杨小英,徐淑丽,周颖,等.神经内科患者的抑郁和焦虑临床特点及调查[J].河北医药,2015,37(5):748-749.

[3]蒋小燕,林玉环,林燕欢等.5步式叙事护理干预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病人戒烟护理中的应用[J].全科护理,2017,15(2):171-174.

[4]严梦琴,肖水源,胡宓.我国一些抑郁量表的中文翻译与信效度问题[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6,30(7):501-505.

[5]王文洁,徐梅琴,惠琳.心理护理干预对恶性肿瘤患者满意度和焦虑抑郁状态的影响[J].医疗装备,2017,30(5):132-133.

[6]黄辉,刘义兰.叙事护理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2):196-200.

论文作者:黄燕珠

论文发表刊物:《心理医生》2017年2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8

标签:;  ;  ;  ;  ;  ;  ;  ;  

叙事护理对于改善神经内科住院患者焦虑抑郁状态的效果探究论文_黄燕珠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