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大学体育教学部,河北 保定 071002;2河北大学护理学院,河北 保定 071002)
摘要:随着《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的提出,“加快体医结合和非医疗健康干预”的观念逐渐渗透到多个研究领域,旨在通过体育与医学的结合,建立完善完整的处方库,运用矛盾的特殊性原则,针对不同环境、不同人群、不同身体状况进行分析,最终通过体育锻炼预防或缓解某些疾病。[1]本研究围绕医学院校开展体育结合体育教学模式进行改革反思,探讨在医学院校实施体医结合教学改革的必要性、重要意义、对策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真正的将体医结合的理论更好的应用于实践。
关键词:体医结合;医学院校;体育教学
1.开展体医结合教学的必要性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日益增加,科学合理的体育锻炼意识广泛增强。学校作为一个培养高素质人才的教育基地,其公共体育课程的开设意义重大。而医学院校承担着培养未来国家医疗行业人才的重担,因此对医学院校公共体育教学改革的研究势在必行。医学生作为体育教学的一个特殊主体,相对于其他主体而言,对医学知识有更早更深入的研究,对健康的关注度也随之增加。而体育活动作为促进人体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以及提高个体社会适应性的主要方式,则完美的诠释了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的定义: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衰弱现象,而是躯体上、精神上和社会适应上的一种完好状态。其未来职业的特殊性要求学生在牢固掌握医学相关理论知识的同时要有过硬的身体素质,因此在公共体育教学过程中,不但要致力于学生体育锻炼技能知识的传授,更要将体医结合的观念贯彻到整个教学过程之中,不断激发学生的体育热情,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习惯,提高自身身体素质,将来从事医疗行业服务人民的基础上略胜一筹。[2] 与此同时,医学生在运用医学知识指导体育实践开展的过程中势必会带动体育科学化的发展,而体育的规范化,科学化,合理化可以促使医生治疗模式从“医疗”即只有在疾病发生后采用药物治疗转变为提前加强体育锻炼进行预防或在疾病发生时在有效控制病情的后加以体育锻炼为主的“体疗”。所以,要想让更多的人认识到体育运动是预防疾病最简单的途径这一问题,最快捷的方法便是先在医学生范围内普及体医结合。
“体医结合”的思想最早见于东汉末年华佗开创的“五禽戏”,这为我国体医结合的发展开辟了道路。[3]在现阶段,它主要是指体育与医疗的完美结合,其结合不仅仅体现在两个学科领域技术手段的相互学习借鉴和使用,还包括思想、理论等更深更广层次的融会贯通,其实质是体育科学提供手段和方法,医学学科提供思路和路径,用医学的思维方法和知识体系将常见的体育运动方法进行归纳和总结,使之处方化,规范化,变得更加具有针对性、实用性和科学性。而目前我国的体医结合尚处于起步阶段,在公共体育教学过程中也尚未融入医学的理论指导,因此为实现体医结合的共同目标——为人类健康服务,我们需要从公共体育教学出发进行改革。
大部分院校的公共课体育教学改革模式主要是以教师为主,按照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展开教学,这并不能充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融入医学的教学模式会更吸引学生,让广大学生积极投身到体育锻炼之中。
2.开展体医结合教学改革的意义
2.1为培养既体又能医的复合型人才奠定了基础[4]。这对医学院校的发展和学生的素质提升来说将是一场“质”的飞跃。医学院校开展专业化体育教学同医学保健理论的结合,是发展保健医学和科学体育的有效方式,有利于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提高学生专业素质,使学生以最佳状态完成当下繁重的学习任务的同时在步入工作岗位后不仅能对症开出专业的医疗处方,而且也能有效的开出运动处方,实现体育与医学结合的共同目标,更好的为人民的安全和健康服务。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2.2顺应了当代“大体育、大健康、大卫生”的体育发展要求,推动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的深度融合,使体育不仅局限于学校范围之内的学生,而是让学生掌握了终身体医结合的理念继而带动全民参与其中,营造全民科学体育,科学保健的氛围。
2.3体育与医学的结合能有效减轻医疗行业的负担使医疗卫生资源得以更好的分配利用。现如今,疾病的高发生率,广范围的蔓延使得人们对医疗服务需求日渐增加导致医疗资源紧缺,医患关系也日渐紧张。增强体育锻炼,提高全民身体素质和机体免疫力可以有效预防减少疾病的发生,使医疗资源向更重要更有需要的环节整合配置。全民体育,全民保健的实现,促使国民的整体健康水平持续改善,也是体医结合实践的一次升华。
2.4专业化体育和传统的中医保健理论的交汇融合也是对中医思想的继承发展,为现代医疗事业起步腾飞提供了历史基础,为中医理论提高国际影响提供了强有力的载体。郑怀贤教授作为“武医结合”的创业者和实践者,一生致力于武术与医学的结合,其创立的郑氏伤科学术在国内外具有深远的影响和作用。“武医结合”是体育和医学结合的具体表现形式,是我国特有的体医结合的体现。[5]
3.开展体医结合教学的相关基础支持
3.1国家要加大对体医结合的宣传力度,努力探索出完善系统的教学体系,开展多样化的与体医结合相关的主题讲座和丰富的社会活动,不断加强人民群众体医结合的思想理念。有关部门要加大对医学院校开展体医结合项目的资金投入和支持力度,更好的将体医结合融入到教学之中。
3.2体育与卫生部门要加强合作,互通有无,合理的组织其相关人员开展专业化培训与此同时要加强体育教师的工资待遇,加强充实教师队伍建设,在日常教学任务之外增设健康体质测评,运动管理,科学评价的内容,为体医结合的教学模式提供强大支撑和保障。
3.3完善医学院校体育教学基础设施的建设,加大对高标准模块化体育设备的投入,只有如此,才能满足医学生个性化的体育锻炼需要。通过更专业更安全的运动方式,学生才能更加体会到健康的生活理念,才得以达到全民健康的要求。
“防未病,治己病”已成为当代医疗卫生发展的趋势。该研究不仅能够提高医学部的体育教学水平,更重要的是强化“体医结合”的理念并将此运用到将来的工作之中更好地带动我国医疗水平的发展,减轻国家医疗负担,优化医疗资源配置,毋庸置疑,在未来体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因医学的融入其产生的影响也会更加深远,应用会更加广泛,其对国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疾病的预防过程功不可没。未来,体医结合将代替现在的全药物治疗,养成良好、健康的生活方式,坚持合理的体育锻炼,采用运动和医疗保健相结合的模式,提高自身抵抗力,用最简单的方式,起到最有效率的康复作用。[6]
参考文献
[1]“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
[2]刘欣改。河北省医学院校开展职业实用性体育教学的可行性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
[3]王访清,王丽丽。“体医结合”现状分析 [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17。
[4]傅兰英,李继华,付 强,张克玉,凌文杰。新医改背景下“体医结合”的体育教学改革模式的研究[J]新乡医学院学报,2010,27(6):640-642
[5]体医结合与健康中国 [J]中国期刊杂志
[6]赵仙丽,李之俊,吴志坤。构建城市社区“体医结合”体育公共服务的创新模式[J]体育科研,2011,(4)
作者简介:王青涛(1977.9—),男,副教授,研究方向:体育教学与训练。
论文作者:王青涛1 王瑀2
论文发表刊物:《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中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1
标签:体育论文; 健康论文; 医学论文; 医疗论文; 体育教学论文; 体育锻炼论文; 医学院校论文; 《知识-力量》2019年2月中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