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社会不断飞速发展的基础上,我国对超高建筑的楼房需求量逐渐增加。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工程承包方面需实行严格的工程掌控标准,使施工技术得到更大程度的提高,并对施工技术进行不断的改革,在此基础上,使我国施工技术朝着积极的态势不断发展运行,从而使建筑行业整体水平得到更大程度的改进。在工程技术得到合理控制的前提下,我国建筑行业将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经济效益将得到显著增长。
关键词:超高建筑工程;施工;关键技术;发展
1现代超高建筑工程施工特点分析
现阶段,国内超高建筑工程设计与规划的施工体系主要以楼群的模式进行建造,超高建筑并不是单一的个体,一般由主楼与裙楼组成。一方面,超高建筑工程的普遍特点展现在,超高建筑的建设工程中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与物力资源,施工过程中涉及到的工种技术众多,各方面的管理与技术配合要十分密切,监督体系与施工机构之间要求建立完善统一的管理要求,为超高建筑的施工建造提供一个完备的整体规划。另一方面,超高建筑的建造施工规模庞大,工程建造工期长于普通工程。在施工建造的过程中会出现许多问题与风险。特点是现阶段的超高建筑施工中会广泛的应用现代新技术,例如新材料、新设备、新工艺等,这些新技术的应用增加了建造施工的复杂性,提高了工程难度。超高建筑中重要的施工过程主要在高空中作业,高空作业的环境对施工人员的安全影响较大,同时高空作业中的工序较为复杂,工作环境多为城市施工中心,狭小的施工环境促成了安全事故多发的高概率。以上两方面为超高建筑工程施工的主要特点,面对这些特点,超高建筑施工建设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施工技术的优化改革,提高超高建筑施工的质量与安全。
2超高建筑施工关键施工技术
2.1混凝土施工技术
众所周知,超高建筑施工的重要材料之一就是混凝土,混凝土结构更是作为基本的框架,支撑了整个超高建筑,如果说钢筋是骨架,那么混凝土就是血肉,它们共同作为组成超高建筑的重要材料,是施工技术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在超高建筑施工的过程当中,混凝土如果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会造成很多不良后果,而超高建筑的施工时间又相对较长,因此,混凝土在使用的过程中总会不可避免地出现一些问题,从而影响整个超高建筑的质量,因此,混凝土技术的提升对于整个超高建筑的施工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在混凝土技术当中,首先就要根据周围环境和气候来选择不同的混凝土,并在施工之前,对选出的混凝土进行相关的检测,以确保其质量过关,从而保证建筑的基本安全。在混凝土施工过程当中,最重要的就是避免混凝土长期暴露在空气中,以降低因混凝土不达标而导致超高建筑出现质量问题的概率。另外,沙石与水的比例也要掌握好,只有掌握得恰到好处才能够保证质量。目前,我国在混凝土技术方面普遍采用混凝土泵送技术,因此,在施工的过程当中,工作人员要对这一施工流程严加把关,从而确保在施工过程中使用的混凝土的质量达到标准。
2.2钢结构施工技术
近些年,在超高建筑施工中,钢结构施工技术比较普遍,这是由于钢结构技术的施工速度快且稳定性能好,而且价格相对来说不高。要采用这一技术,首先就要做好准备工作,并提前发现其中的问题,以确保工程能够安全实施。其次,原材料的布置,塔吊的布置工作,以及安装螺栓与钢柱和焊接等工作都不可或缺,在整个过程当中要确保施工质量,避免出现不稳定因素,以及安全设施方面的问题。
2.3后浇带施工技术
在超高建筑的主楼与裙房间具有相应的后浇带,在实际生活中,当施工人员进行工程建筑施工的时候,会将主楼与裙房之间进行相应程度的连接,在连接的过程中,施工人员会使主楼处于中央的位置,裙房围绕主楼进行相应程度的环绕,在连接的过程中,主楼与裙房应进行一定程度的分开。在运用变形缝的基础上,会使超高建筑的整体布局发生相应程度的改动,为了使此种问题得到相应程度的缓解,施工人员便需运用后浇带施工技术,在运用此技术的过程中,便能使超高建筑处于稳固的状态中,使其不会出现相应程度的沉降危险,工程施工进度得到相应程度的保障。后浇带技术是一种新颖的技术,其能适应超高建筑工程不断发展的步伐。
2.4悬挑外架施工技术
在脚手架搭建的过程中,在建筑物外侧立面全高度和长度范围内,随横向水平杆、纵向水平杆、立杆同步按搭接连接方式连续搭接与地面成45~60°之间范围内的夹角,此外,对于长度为1m的接杆应运用5根立杆的剪刀撑进行一定程度的固定,而对于剪刀撑的固定则应运用3个旋转的组件,在不断搭建的过程中,旋转部位与搭建杆之间应保持一定程度的距离,距离以0.1m为最佳范围,才能保证外架的稳定性。在超高建筑施工的过程中,当外架处于一种稳定的状态中,才能确保超高建筑工程施工的安全性。根据施工成本管理,低于10m不是最佳搭设高度,按照扣件式钢管脚手架安全规范的要求,悬挑脚手架的搭设高度不得超过20m,20.1m为最佳搭设高度。在脚手架搭设的过程中,其脚手架的立杆接头处应采用对接扣件,在交错布置的过程中,相邻的立杆接头应处于不同跨内,且错开的距离应至少500mm,且接头与主中心节点处应小于1/3(见图1)。
图1
2.5数字化建造技术
数字化是一项新兴技术,国内外高度重视数字化发展策略,与工程建设发展深刻影响的深度融合和改变架构领域,建筑行业的发展带来极大的好处,规划和设计、施工、运营管理,甚至是整个项目管理的质量和效率得到了显著提高。上海建工以上海中心大厦等重大工程建设为载体,依托承担的国家“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绿色建造虚拟技术研究与示范》,开展了大量的数字化创新研究,取得了大量突破性创新成果,初步构建了数字化建造技术体系。上海中心大厦工程突破传统工艺,率先在建筑全寿命周期采用数字化建造技术,综合运用信息化、数据化、模型参数化等先进手段,建立了绿色建造虚拟技术体系,实现了一体化深化设计、一体化加工制作和一体化施工管理的预期效果,体现了数字化管理新模式。在工程建设过程中,研究形成并应用了钢筋成型、钢筋网片、预制构件、钢结构构件、机电管道、装饰装修构件等系列数字化加工技术,改变了传统的构件加工方式,提高了超高建造的水平;研究形成面向绿色建造全过程成套模拟技术,可对复杂施工方案进行模拟分析、仿真建造,优化选择绿色施工方案,实现对施工过程的有效控制;研究形成绿色建造全过程实时监测与评估技术方法、绿色建造实时可视化控制技术,可对不同施工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与评估,进行实时动态监控,为施工方案的可靠实施提供保证。研究构建绿色建筑虚拟平台系统,开发环境微扰监测和深基坑变形预警系统,基于物联网的大体积混凝土裂缝控制系统,整体钢平台模块化集成仿真平台系统,超长部件安装实时姿态控制平台系统及结构的三维动画演示及虚拟仿真系统玻璃幕墙施工安装,实现绿色建筑关键流程的控制与管理。研究开发了建筑机器人进行复杂钢结构数字化加工技术,基于建立的3D参数化模型,利用BIM技术平台整合建筑数据信息,实现模型数据与原设计、工厂制作、现场施工的数据无缝对接,并通过数字化控制系统操控机器人加工复杂钢结构构件,大幅提高钢结构构件加工制作精度。研究开发了工程项目数字化协同管理平台系统,将数字化技术的应用点集成到网络平台,实现了图纸浏览、模型建立、方案展示、施工控制、施工进度管理等在网络平台上的一体化集成管理和共享,有效整合了工程建设各个环节的资源和优势,提升了协同工作效率。上海中心大厦工程数字化工程管理的研究与应用,改变了传统建造模式,显著提高了施工工效,丰富了现代工程管理内涵。
3结束语
我国城市现代化的快速发展,给建筑行业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30多年来,我国超高工程建造实践成绩卓著,建造了众多的著名超高建筑,我国已成为超高建造的大国,部分建造技术水平也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但还称不上建造强国。就我国的超高建造技术发展现状而言,其理论研究相对滞后于工程实践。不断完善超高工程建造技术理论体系,以绿色建造和数字建造理念来改变传统建造方式,走绿色化、数字化、工业化三位一体融合发展之路将成为我国超高建筑发展的趋势,也是实现我国超高建筑综合施工能力提升和打造建造强国的关键所在。
参考文献:
[1]龚剑,周虹.上海中心大厦结构工程关键建造技术[C]//世界超高都市建筑学会第九届全球会议论文集,2012.
[2]龚剑,王旭军,赵锡宏.深大基坑首层盆式开挖对基坑变形影响分析[J].岩土力学,2013,34(2):439-448.
论文作者:王磊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1/5
标签:建筑论文; 技术论文; 混凝土论文; 过程中论文; 施工技术论文; 工程论文; 程度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1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