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城市园林水景设计论文_卫亚婷

浙江宝业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杭州市 310000

摘要:水景设计理念更多来源于设计人员对自然、对艺术的理解,在园林水景的实际设计过程中,结合水景所在的地理条件以及气候等选择相应的植物、动物等进行点缀,还要掌握更多设计要点,全面提高水景设计质量,将设计理念充分融入到设计中,为观光者带来轻松、愉快的视觉享受,同时将园林艺术更好地展示出来。本文主要对城市园林水景设计进行了分析研究。

关键词:城市园林;水景设计;方法

引言

水的景观的营造,是其本身的形体和变化并依赖于外在的因素。故在设计时,应首先研究容体的大小、高度和容体底部的坡度。还有些不能加以控制的因素,如阳光、风和温度,它们都能影响水体的观赏效果。平静的水在园林景观中能起到倒映景物的作用,流动的水则表现环境的活泼和充满生机感。综合运用水的这些特性,同时深入研究生态发展、环境保护等多方面,才能充分发挥水元素的效用,创造更多的艺术财富,才能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促进人类文明的发展。

一、园林水景的营造概述

1、园林水景的营造原则

1.1必须符合园林总体造景的需要

园林中要不要设计水体,设计什么样的水体,取决于园林总体造景的需要。一般在大的自然式园林中均应设置较大型的水景,以自然式的大面积湖泊形式出现,有的还与瀑布、溪流相结合,形成模拟自然的丰富水景体系;在小的规则式园林中或城市广场、大型建筑广场中,多设置规则式水景,一般以喷泉与规则式水池相结合造景。

1.2选择靠近水源的地方设计水景

水景是园林中的用水大户,一般在设计前必须考虑水的补充和排放问题,最好能通过天然水源解决问题。对于小型水体,可用人工水源,做到循环利用。

1.3利用多种设计手法尽量丰富水景层次

由于大面积的水体缺乏立面的层次变化,不符合中国传统园林的造园意境,通常可通过在水中设立岛、堤,架设园桥,栽植水草,在岸边种植树木等多种手法,达到分隔空间、丰富层次的目的。

2、水景在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的应用特点

2.1亲和性和延伸性

通过贴近水面的汀步、平曲桥,映入水中的亭、廊建筑,以及又低又平的水岸造景处理,把游人与水景的距离尽可能地缩短,水景与游人之间就体现出一种十分亲和的关系,使游人感到亲切、合意、有情调和风景宜人。园林建筑一半在岸上;另一半延伸到水中;或岸边的树木采取树干向水面倾斜、树枝向水面垂落或向水心伸展的态势,都使临水之意显然。前者是向水的表面延伸,而后者却是向水上的空间延伸。

2.2暗示性和迷离性

池岸岸口向水面悬挑、延伸,让人感到水面似乎延伸到了岸口下面,这是水景的暗示作用。将庭院水体引入建筑物室内,水声、光影的渲染使人仿佛置身于水底世界,这也是在水面空间处理中水景的暗示效果,利用水中的堤、岛、植物、建筑。各种形态的水面相互包含与穿插,形成湖中有岛、岛中有湖、景观层次丰富的复合性水面空间。在这种空间中,水景、树景、堤景、岛景、建筑景等层层展开,不可穷尽。游人置身其中,顿觉境界相异、扑朔迷离。

2.3隐约性和藏幽性

使配植着疏林的堤、岛和岸边景物相互组合与相互分隔,将水景时而遮掩、时而显露、时而透出就可以获得隐隐约约、朦朦胧胧的水景效果。水体在建筑群、林地或其它环境中,都可以把源头和出水口隐藏起来。隐去源头的水面,反而可给人留下源远流长的感觉;把出水口藏起来,水的去向如何,也更能让人遐想。

二、水景设计的方法

为了使主要的水景设计内容更加突出,设计人员大多会采取灵活的设计方式来强化水景意境,例如,搭配植物、动静结合等形式,都是水景设计过程中经常使用的设计形式。如下图所示:

1、动静结合

水景设计过程中所应用的动静结合的形式,指的是表现出动态于静态的形态,而这种静态、动态形式大多是通过设置喷泉、小溪、瀑布、涌泉以及湖水方式表现,从而把动态表现方式与静态表现方式有效融合,不仅能起到强化水景活力的作用,而且还能将水景物体独具的观赏性体现出来。例如,在设计静止的自然景观当中,可以采取阶梯式的人造瀑布来体现,使水景能够形成与静态景观相互融合的效果,从而以水景带动一些静止景观,提高景观的观赏性。其中,自然景观中还可以借助色彩以及其它形式来提升景观的活力。

2、选择合理的给水方式

若要更好地展现水景形态,需要借助恰当的给水来表现,利用合理的给水方式强化水景所表达的意境。这就要求设计人员务必结合水景设计的具体地形条件,充分结合园林中其它的客观因素等,将水景设计所要表达的主体理念呈现出来。例如,如果水景需要借助悬挂式的瀑布来表现其形态,需要借助假山高度的落差条件以及采取高位给水循环的方式来体现。作为一名专业的景观设计人员,应当具有独特的审美眼光,能够将物体与物体合理结合起来,从而达到所要呈现的效果,并且还应当具备一定的综合能力,能够将园林中的一切现有资源充分整合利用,选择更为恰当的给水方式,从而实现因地制宜的目的。

3、合理搭配动植物

想要使水景设计更好地展现出自然美观,设计人员可以在水中选择搭配合适的动植物,以此来增加水体视觉的空间,还能有效改善景观水体质量。首先,选择动物搭配。可选择一些观赏价值更高的动物,值得注意的是,选择的水生物应当具有多样性,也可以根据园林当地的地理条件、气候等进行选择,目的是为了能够使水生物食物链更加完整。其次,选择植物。植物是水景设计过程中的重要部分,选择的植物应当与周围环境相协调,能够合理地进行搭配,不但可以保证植物健康的生产,而且还能使植物本身的色彩、密度更加协调,这样才能够与水中的植物以及其它的植物更好地形成层次,从而达到烘托主体的效果。此外,水中的动植物相互协调,倒影在水中才能形成更好的视觉效果。

4、水景周边景致的合理布局

4.1石头的点缀

在自然式驳岸的建筑时,经常选用本地山上的石头砌成岸边,犬牙交错,形式各异;或者用几块大礁石点缀,游人坐卧其上,观水戏鱼,自得其乐。在人工式驳岸中,也会采用鹅卵石、砾石、砂石修砌,大量的鹅卵石点缀在斜斜的岸堤上,或者镶嵌在混凝土上,形成各种图案花纹,增加欣赏效果。

4.2桥亭榭的入境

园林中的桥,不仅仅是交通的需要,更多的是为了营造美的意境。“何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美好的心境,细腻的情感皆因桥而生!而在湖边水旁架设一平台,半伸入水中,上建亭子或者水谢,游人斜倚栏杆或坐在美人靠上,独自临水赏景,或者三三两两聊天,都是亲水观景的理想去处。

5、山水的融合设计

山水的融合设计也是一种动态与静态融合的方式,水体具有的流动性恰好和山体的静止感结合,水体的动态也能更好地衬托山体,从而凸显刚性的美感。在实际的设计过程中将山与水融合,在水体中设置假山、景观石以及湖石等,从而将静态的水景转化成为具有动态美的景观。例如,石驳岸在园林水景设计中属于最常用也是最普遍的一种石景观,包括鹅卵石、混凝土等石驳岸,这些驳岸与水融合成一体,展现出独特的艺术。

结束语

水景设计原本已有很长的历史,如何能够立足时代,以本国条件为基,结合国外的设计理论来创造出符合我国目前现状和将来发展的水景,是设计师应该研讨的课题。科学合理的水景设计可以丰富居民的日常生活,反之则对以后的发展造成不利的影响,设计师对此必须认真考虑。

参考文献:

[1]钱铖.现代园林景观水景设计的要点分析[J].现代园艺,2015(1)

[2]吴晶晶.城市园林景观设计中水景的营造方法[J].中国园艺文摘,2014(7)

[3]栾岚.浅析园林设计与现代构成之间的关系[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5(12)

论文作者:卫亚婷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6年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7/7

标签:;  ;  ;  ;  ;  ;  ;  ;  

浅谈城市园林水景设计论文_卫亚婷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