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伊关系的和解:神话还是现实?_奥巴马论文

美伊关系的和解:神话还是现实?_奥巴马论文

美国与伊朗关系缓和:神话还是现实?,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伊朗论文,美国论文,现实论文,神话论文,关系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美国是当今唯一超级大国,伊朗则是中东屈指可数的地区性大国,两国自1979年伊朗伊斯兰革命后长期敌对,由此极大影响了中东格局的塑造和结构。近年来不断升温的伊朗核危机,实际就是美伊关系敌对的产物。但2013年6月哈桑·鲁哈尼当选伊朗总统以来,美国与伊朗频繁互释善意,冻结34年的美伊关系出现了破冰迹象。

一、美伊互释善意

30多年来,美伊关系长期敌对,双方立场水火不容,美国不仅不断孤立、制裁伊朗,还多次扬言对伊发动军事打击。但2013年6月鲁哈尼当选伊朗总统后,美伊互动频繁,双边关系出现了前所未有的缓和迹象。

伊朗方面,鲁哈尼就职后,持续对美国发动“魅力攻势”,表达缓和关系的意愿。8月中旬,鲁哈尼与美国总统奥巴马互通书信,进行“信函外交”。鲁哈尼后来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专访时表示,与奥巴马通信是“通向未来小而精微的一步”,美伊关系的外部环境正发生改变,伊朗希望与其他国家的关系进入新时代。9月20日,鲁哈尼在《华盛顿邮报》撰文称,国际政治不再是零和博弈,而是合作与竞争并存,“血海深仇的时代已经过去”,美伊“应携手合作,共同结束这种不健康的对抗方式和相互干扰”。①9月24日,鲁哈尼在纽约联合国大会发言时称,伊朗与美国“能够建立一种妥善处理分歧的机制”。同日,鲁哈尼通过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节目给美国“传信”,称他“给美国人民带来伊朗人民的和平与友谊”,认定伊美关系“开始破冰”。9月25日,鲁哈尼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时称,伊方愿意推进核项目“透明化”,使国际社会相信伊核计划的目的不是发展核武器。②为体现诚意,鲁哈尼上台后释放了若干名政治犯,包括此前被扣押的美国人阿米尔·希克马提和赛义德·阿贝迪尼。德国《明镜周刊》称,伊准备允许国际核查人员进入福尔多核工厂监视离心机拆除,条件是美欧解除对伊制裁。世界银行9月27日确认伊朗开始恢复偿还所欠世行贷款,该消息被媒体解读为伊方着力“配合”伊核问题对话。伊朗其他高官也积极造势。9月23日,伊朗前总统哈塔米在英国《卫报》撰文称,鲁哈尼凭借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以及几乎伊全社会的支持当选总统,当前的伊朗已与过去完全不同,西方国家与伊朗关系出现不可复制的机遇。面对寻求和平的伊朗,西方国家需要展现出乐观态度和勇气。③与此同时,约500名伊朗知识分子联名致信奥巴马,要求他回应伊朗的良好意愿,解除对伊经济制裁。这封以“奥巴马总统”开头的公开信第一句话便是:“现在轮到你了。”④

面对伊朗的“魅力攻势”,美国方面予以积极回应。7月中旬,美国财政部“出于人道主义原因”,宣布放松对伊朗出口基本药品及医疗器械的管制。9月24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在联大讲话中明确承诺不对伊朗进行政权颠覆,承认伊朗有权和平利用核能,并称伊朗弃核将使美伊关系实现某种程度的缓和。⑤9月26日,美国国务卿克里与伊朗外长扎里夫在联合国总部会面,讨论伊朗核问题,这是美伊外长六年来首次面对面的会晤。9月27日,奥巴马与鲁哈尼直接通电话,探讨两国关系翻开新一页的可能性,这是美伊最高领导人34年来首次直接对话。10月2日,美国又向伊朗归还了十年前收缴的一个拥有2700年历史的银质杯子,以示友好。其他西方国家对鲁哈尼缓和政策也普遍欢迎,双边关系有所改善。9月19日,北约秘书长拉斯穆森称,鲁哈尼在伊核问题上的表态使他深受鼓舞,这是伊朗融入国际社会的积极信号。⑥德国外长韦斯特韦勒称,鲁哈尼传递出的信息令人振奋,这对看重政治解决伊核问题的国家是个好消息。法国总统奥朗德是首个与鲁哈尼会晤的西方国家首脑。10月8日,英国宣布将与伊朗建立代办级外交关系。

上述新动向使长期敌对的美伊关系出现了破冰缓解迹象。美国是世界大国,伊朗是中东地区大国,美伊关系如果切实得到改善,无疑将使双方均获益匪浅。对伊朗而言,可以缓解经济制裁压力,扩大和增强地区及国际影响力;对美国而言,可极大增强在中东博弈的筹码,改善以色列的地缘环境,赢得伊朗巨大的国内市场等等。⑦因此,美伊缓和新动向成为各方关注的热门话题。

二、多种因素促使美伊靠近

美伊关系长期敌对,现在却骤然拉近距离,这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首先,美伊相互需。伊朗急于缓和美伊关系,主要目的是缓解经济制裁压力。近几年,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接连对伊朗实施严厉的经济制裁,尤其是2011年以来,西方国家制裁涉及石油和金融两大命脉,伊朗经济由此深受其害。截至2013年3月,伊朗石油出口量略高于100万桶/日,远低于2011年日均250万桶的出口量。伊朗石油收入从2011年的950亿美元降至2012年的670亿美元。⑧伊朗里亚尔与美元的汇率从2008年9677比1,贬至2013年初的33000比1。国内通胀率接近30%,民生日益艰难。鲁哈尼在竞选期间,承诺优先解决经济难题,缓和与西方国家关系,由此高票当选,表明伊朗国内人心思变。在鲁哈尼政府看来,美国是制裁伊朗的主要操纵者,“解铃还须系铃人”,要想缓解西方国家对伊制裁,关键是缓和美伊关系。从实际反应看,鲁哈尼频频向外界释放缓和意愿,伊朗外汇市场里亚尔对美元汇率应声走强。鲁当选总统不到两个月,里亚尔对美元已升值近20%。而内贾德此前每次在国际场合讲话,里亚尔必定走弱。这表明,伊朗经济发展需要美伊关系的改善。

美国主要有两方面考虑。一是让伊朗配合美国的中东收缩战略。经过阿富汗战争和伊拉克战争的持续消耗,再加上2008年金融危机的持续冲击,美国软硬国力严重受损,其推行全球霸权力不从心。奥巴马上台后,将主要精力集中在改善美国内经济民生,同时将战略重点从中东转向亚太,在中东战略收缩态势明显。即使2011年中东大动荡,也未能使美国掉头重返中东。2013年8月叙利亚化武事件中,美国对叙动武的大棒初时“高高举起”,最终却“轻轻落下”,同样表明美国不愿再趟中东浑水,重新陷入地区纷争。在战略收缩态势下,美国要想保住在中东的既得利益和势力范围,需要更多借助地区国家的配合和帮助。伊朗是中东大国,地区影响力和辐射力不可小觑,美伊在阿富汗、伊拉克、打击恐怖主义、能源运输安全、反毒品等领域均有共同利益,⑨因此,美国要想切实维护在中东的诸多利益,除了遏制伊朗外,也不得不与其接触,乃至进行某种程度的合作。二是美欲借和谈实现对伊“以压促变”的目标。近些年来,美国通过渲染伊朗核威胁,日渐将国际社会拉拢到自己一边,对伊朗发动多轮多边或单边制裁。美国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是“以压促变”,通过经济制裁迫使伊朗屈服。换句话说,“施压”只是手段,“促变”才是目的。目前,美国对伊制裁已涉及石油、金融等要害领域,对伊朗造成了严重损害,加码制裁余地有限,且很可能导致边际效用递减、国际支持度下降等副作用。在此背景下,美国需要适时调整策略,重点从“施压”转向“促变”。要想将制裁效果转化为外交成果,美国最终还得通过双边或多边接触。在美国看来,相对温和的鲁哈尼上台,为美实现“以压促变”战略提供了难得契机。

其次,美伊国内政治气候生变。在此轮政治互动中,伊朗更为积极主动,主要是因为近来伊朗政坛力量对比发生明显变化,主和势力日渐占据上风。伊朗政坛一直有改革派(前总统哈塔米为代表)、务实派(前总统、现任确定国家利益委员会主席拉夫桑贾尼为代表)、保守派(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前总统内贾德为代表)之分,2009年总统选举争端后,改革派与务实派日益合流。这两派主张与西方国家改善关系,推动经济改革和开放。鲁哈尼高票胜选,使伊朗政坛力量对比发生重要变化。

虽然鲁哈尼自恃中庸,但其政治观点显然更接近改革派。他认为,一定程度的政治与社会改革,有助于增强伊朗现政权的合法性和可信度,减轻伊朗外部压力,与西方国家达成核交易。在竞选总统前的最后一篇文章中,鲁哈尼将与美国进行核谈判同当年结束两伊战争相提并论,⑩认为伊朗总统应着眼长远,管控危机,与国际社会和解。这种意识形态与理性主义(即将某些改革举措视为力量而不是威胁)的结合,加上核危机升温,强化了鲁哈尼同国际社会和解的想法。他一再强调,我们应小心地与敌人谈判,免得激怒对手。我们不应该让敌人找到任何借口。(11)鲁哈尼上台后,明确提出与美国缓和关系,其内阁中外交、石油、国防等重要部长均深谙西方事务。外交部长扎里夫更是“美国通”,曾在美国接受教育,担任伊朗驻联合国常驻代表,与美国各界人士包括现任副总统拜登和国防部长哈格尔颇为熟络。扎里夫也相信沟通和外交的力量,主张与美国建立正常关系,并曾致力于美伊达成“大交易”。扎里夫担任外长,被外界普遍认为是打破美伊关系坚冰,实现双边关系正常化的最佳选择。

鲁哈尼的缓和政策也得到了保守派阵营的认可。伊朗国内强硬派人士认识到,内贾德推行的“抵抗政策”效果不佳,一味对抗不仅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问题更加复杂化,使伊朗遭受更多制裁,外交更加孤立,因此他们将鲁哈尼的缓和政策视为实现伊朗地区大国梦的新办法,愿意进行尝试。(12)而鲁哈尼曾在最高国家安全委员会任职25年,其专业性、可信度和对国家安全事务的娴熟不容置疑。(13)需要说明的是,鲁哈尼的缓和政策还得到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支持。(14)9月17日,哈梅内伊公开称赞鲁哈尼的缓和政策体现出“英勇的灵活性”(heroic flexibility)。(15)哈梅内伊还告诫革命卫队“没必要”参与政治活动,暗示革命卫队不要参与由外长扎里夫负责的核谈判进程,给鲁哈尼缓和政策创造宽松空间。总之,鲁哈尼在伊国内获得了广泛支持,其实际影响力比其前任内贾德更大。(16)

伊朗缓和政策之所以能得到美国积极回应,同样与美国政局变化有关。与当年小布什政府简单鲁莽的外交政策不同,奥巴马2009年上台后更强调“巧实力”,致力于改善与伊斯兰世界的关系、降低反恐调门、从伊拉克和阿富汗撤军等,这决定了奥巴马政府从内心不愿与伊朗对抗升级,以免美国被长期困在中东。尤其是在第二任期,奥巴马很想在中东有所建树,留下正面的外交遗产。在巴以问题解决迟迟难有进展的情况下,在伊核问题上寻求突破便成为奥巴马新的政策选项。

三、美伊“破冰不易,融冰更难”

种种迹象表明,尽管美伊缓和势头仍会持续一段时间,但由于不具备全面缓和关系的主客观条件,当前美伊缓和态势更多是一种策略性的,而非战略性的,双方关系前景并不乐观。

首先,美伊结构性矛盾尚难化解。美伊矛盾是一种结构性矛盾:美国中东政策的主要目标就是防止地区大国崛起,确保以色列安全;伊朗则矢志成为独立自主的地区大国,并将反美反以作为意识形态基础。双方战略目标针锋相对,化解难度极大。

从伊朗方面看,上述政治抱负和政治结构几乎渗透到伊朗决策层的每个毛孔,不太可能进行结构性调整。尽管伊朗目前急于缓和对美关系,但其政策出发点是缓解经济制裁压力和摆脱外交孤立处境,而愿意为此付出的代价是在核问题上适当让步。因此,它更多是策略性调整。迄今为止,没有迹象表明,为换取与美国关系缓和,伊朗准备牺牲自己的战略关切(成为地区大国、掌握核能力等)。鲁哈尼本身就是位实用主义政治家,早年参加伊朗伊斯兰革命,与伊最高领袖和强硬派关系密切,当政后的主要政策目标是改善经济民生。因此,鲁哈尼可以谋求解除西方国家对伊制裁,但不可能对国内民众推行“英勇的灵活性”。(17)

美国对伊政策作出实质性调整更不容易。防止地区大国崛起和确保以色列安全,是美国多年来中东既定政策。而伊朗恰恰在这两方面对美国构成直接挑战,因此美国一直将伊朗视为称霸中东的最大障碍,必欲除之而后快。近些年来,美国中东政策的基本框架就是围绕“遏制伊朗”而设计、展开的。这种政策构架牵一发而动全身,改变这种政策结构牵扯面实在太大。奥巴马政府仍没有足够的动力和理由来实质性改善美伊关系。

从理论角度看,化解美伊结构性矛盾的前提条件,除了双方要有一定共同利益外,还要有共同的外部威胁,并且这种外部威胁对美伊战略利益的损害或潜在损害明显超过美伊对立带来的战略收益。唯有如此,美伊才可能实现实质性和解。但目前美伊显然不完全具备上述条件。很多媒体拿当前美伊关系缓和与1971年中美关系缓和相比,认为美伊关系可能像当年中美“乒乓外交”那样,最终开启美伊关系正常化之路。历史不能简单类比。中美能够实现关系正常化,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中美都面临苏联咄咄逼人的威胁和挑战,以致只有中美联手才能增强自身安全,而当前美伊关系中并不存在类似苏联那样的强大外部威胁。卡耐基国际和平基金会学者也认为,美伊关系不会出现“尼克松到中国”的时刻。鲁哈尼政府的目标并非全面缓和(包括重开使馆),而是通过谨慎的缓和来结束国际制裁,但伊朗仍保持核选项。尽管“双方重新打开谈判大门,但桌子两边坐的是耐心的实用主义者”。(18)由于不具备化解结构性矛盾的客观条件,美伊即便实现缓和,也只能是策略性的,而且是脆弱的。34年来,美伊曾数次私下接触,尤其是1997-2005年哈塔米执政时期,伊尝试大幅改善对美关系,但最终均无果而终。鲁哈尼推动的缓和政策恐怕也难逃厄运。

其次,美伊双方均面临国内掣肘。目前,无论是鲁哈尼还是奥巴马,推动双边关系缓和实际是在“走钢丝”,其政策回旋余地有限。

从伊朗方面看,鲁哈尼上台虽使政坛改革派影响力上升,但保守派势力仍相当强大。事实上,最高领袖哈梅内伊才是伊朗大政方针的“最后拍板者”,其世界观构想直接影响鲁哈尼政府的政策空间。分析人士认为,哈梅内伊可能不反对改善美伊关系,但没有兴趣与美国恢复外交关系,不会允许美国重开使馆。(17)有学者认为,哈梅内伊“英勇的灵活性”的提法,既非为伊核计划拖延时间的伎俩,也非在遭受制裁后打算孤注一掷地与美国全面交易。哈梅内伊既不想让伊朗公开与西方国家对抗,也不想屈从于美国。哈梅内伊希望与美国缓和关系,但代价不是放弃伊朗反抗西方国家霸权的政策。历史上,哈梅内伊曾数次谈到“英勇的灵活性”,每次都强调“友好对话”不等于“友谊”。例如,1996年8月7日哈梅内伊对伊内政部和外交官官员演讲时指出,国际政治舞台是“英勇的灵活性”的舞台,它直接与敌人面对,因此伊朗外交官必须坚持原则立场;2013年9月5日他在对革命卫队演讲时称,“当摔跤选手与对手较量时,出于技术原因显示的灵活性,是为了让他别忘记对手是谁”。(20)换言之,哈梅内伊并不认为美伊非得公开敌对,但确实想让伊朗始终成为西方国家的意识形态对手。哈梅内伊总是将“进步的伊斯兰伊朗模式”与西方国家的“专制发展模式”相对照,并称伊朗的基本目标是“创造一个新的伊斯兰文明”。从长远看,哈梅内伊的目标是使伊朗成为独立、强大、技术先进,同时拥有强烈伊斯兰认同的强国。从短期看,出于实用主义目的进行妥协是必要的,适应新环境是伊斯兰文明的一项义务。因此,他认为伊朗必须继续反抗西方霸权,保持伊斯兰政体,但又应与美国互利友好。(21)最高领袖对美伊关系的这种政策定位,等于为鲁哈尼的外交政策划定了范围。

同时,伊朗政坛有相当一批强硬派,倾向于充当美伊谈判“搅局者”角色。这些势力更愿意看到鲁哈尼缓和政策的失败,而不是成功,因为它们可以从西方国家制裁伊朗中获益。例如,伊朗革命卫队拥有庞大的走私网络,国际制裁使革命卫队的走私活动利润更加丰厚。同时,许多强硬派教士害怕非伊斯兰观念大量涌入。(22)因此,如果鲁哈尼推行对美缓和政策成就卓然,他们可能默不作声,但若其略微有损国家利益和尊严,这批人必然会群起而攻之。2013年9月6日,伊朗外长扎里夫在推特上祝贺犹太新年,并承认纳粹大屠杀,结果遭到国内多家强硬派报纸的抨击。鲁哈尼参加联合国大会后返回德黑兰时,在机场遭人扔鞋。一家据信与前总统内贾德有关的强硬派网站刊文反对鲁哈尼与奥巴马通话,称这是“奇怪且无用的举动”。革命卫队领导人贾法里称,鲁哈尼政府犯了“策略性错误”。(23)10月5日,最高领袖哈梅内伊一面表态支持鲁哈尼与西方国家外交接触,一面认为他的某些做法“有失妥当”。所有这些因素,使鲁哈尼的政治回旋空间十分有限。从历史来看,鲁哈尼之前三任总统的政策基本都是虎头蛇尾,每位总统都是刚开始时雄心勃勃,励精图治,但此后意兴阑珊,影响力下降。如拉夫桑贾尼当选总统后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自由化,哈塔米总统的主要目标是进行文化开放,内贾德宣扬民粹思想,并且都在开始阶段取得一定成功,但随着来自最高领导人的阻力越来越大,最终都被迫改变政策,无功而返。(24)鲁哈尼恐怕也难逃此运。就拿伊核问题来说,伊朗核计划的成本超过千亿美元,鲁哈尼在核问题上的让步如果不能从美国换来相应的收益,其政治声望将极大受损。

从美国方面看,掣肘力量也不容小觑。美国国内反伊朗势力十分强大,最典型的是国会的掣肘以及犹太人院外游说集团。鲁哈尼就职前夕(7月31日),美国众议院高票通过对伊朗实行更严厉制裁的提案,这明显是给美伊美关系缓和泼冷水。2013年9月24日奥巴马在联大讲话时表示要推动伊朗核问题解决,美国共和党籍议员次日便开始向奥巴马发难,要求其澄清美国对伊政策是否有变化。美国在中东的铁杆盟友以色列更是高调反对美伊缓和关系。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一再声称,鲁哈尼是“披着羊皮的狼”。(25)他在9月25日发表的声明中抨击鲁哈尼伪善,称伊朗在多国从事恐怖主义活动却又自诩谴责恐怖主义,并认为所谓伊核计划用于和平目的只是伊朗对外争取时间的策略。9月30日,内塔尼亚胡与奥巴马会晤时,要求美方继续对伊朗进行经济制裁,称美国眼下对伊朗的经济制裁不应减轻。在美国的中东战略棋盘中,以色列的分量显然要比伊朗重得多,美国中东政策的核心目标之一,就是确保以色列的安全。(26)因此,美国不可能为缓和美伊关系而不顾以色列的感受和利益关切。

第三,美伊处境不同,且要价差异巨大。从技术角度看,美伊接触、谋求关系缓和本身不是问题,问题的关键是双方要价能否谈拢。从目前看,美伊很难达成“大交易”。一是双方对缓和的迫切程度不同。伊朗外交姿态更为积极主动,这恰好折射出其战略处境的日益被动。近几年来,伊朗经济深受西方国家制裁之苦,西方国家制裁延续时间越长,伊朗经济和百姓受损就越严重。因此,伊朗急于摆脱制裁,谋求缓和意愿更为强烈。2013年9月25日,鲁哈尼接受《华盛顿邮报》采访,在被问及解决伊核问题时间框架时,他回答:“越短越好,伊方期望的是三个月,但六个月也不错。这不应耗时数月或数年。”(27)美国的心态则恰恰相反。近些年,美国通过炒作伊朗核威胁,好不容易将国际社会拉拢到自己一边,并借机采用多边和单边制裁举措,勒住伊朗的经济命脉。制裁拖得越久,伊朗就越虚弱,美国在谈判中就越主动。因此,美国并不急于与伊和谈,更不会轻易让步。即使现在双方已经接触,美国的态度明显更为强势。奥巴马强调,“若想达成协议,需要军事威胁与强硬外交手段结合”,“不要以为我们没打叙利亚,就不会打伊朗”。9月18日鲁哈尼表示伊朗不会制造核武器,对此,美国国务卿克里表示,“任何事都需要接受测试”。(28)9月30日,奥巴马再次表示,美国尝试通过外交途径解决伊核问题,但不会放弃通过军事手段确保伊朗无法拥有核武器的可能性。奥巴马还宣称,如果伊朗不放慢浓缩铀步伐,美将对伊进行更严厉的经济制裁。国务卿克里也告诉媒体,美国不会被伊朗总统鲁哈尼的温和调门“忽悠”。(29)在双方处境相差悬殊情况下,伊朗急于与美国缓和关系,往往很难达成公平、公正的协议。

二是双方的谈判要价差异甚大。伊朗目前已建立起较为完整的核循环体系,能够自主生产20%丰度的浓缩铀。据国际原子能机构2013年8月报告,伊朗已安装了15500台第一代离心机,并在纳坦兹安装了3000台第二代离心机,这些机器工作效率比上一代离心机高出数倍。伊朗囤积的低浓缩铀数量已达6700公斤。据估算,这些材料经浓缩后可制造六枚核弹。(30)据说250公斤20%丰度的浓缩铀就可制造一枚核弹,伊朗已经拥有186公斤20%丰度的浓缩铀,伊朗实际已处在核门槛上。(31)目前,伊朗已经实现最低目标——掌握核知识和浓缩铀技术,因此其准备以在核问题上的有限让步换取西方国家取消2008年以来的所有制裁,并希望欧盟拿出激励性方案,包括投资伊朗石油工业、技术转让、飞机零件等等。(32)伊朗外长扎里夫在5+1会谈中表示,整个协议应在一年内完成(也就是,一年内西方国家解除制裁),但迄今为止,伊朗的核立场并无实质性改变。鲁哈尼强调不发展核武,强调和平利用核能权利等,这些立场与内贾德政府时期别无二致。鲁哈尼政府实际是希望在保留核能力前提下,让西方国家解除对伊制裁。美国的想法恰恰相反,美国希望以持续制裁为手段,促使伊朗先行放弃核计划,尤其是消除伊朗制造核武的潜在可能性。在美国看来,检测鲁哈尼立场是否温和关键不是对方想要什么,而是看他能给什么。对伊施加制裁不是开玩笑,而是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的决议,减缓制裁条件是伊朗停止生产浓缩铀。(33)因此,在美国看来,伊朗只有提供更加综合性的方案,也就是其暂停核计划具有透明性,或不会在其选定的时间获得核突破性能力情况下,美国才可能减缓制裁。(34)在伊朗作出实质性让步之前,美国不会解除对伊朗的实质性制裁。双方心理价位差距甚大,决定了美伊接近过程艰难而脆弱。

三是美伊严重缺乏互信。由于美伊长期敌对,彼此间的不信任已经根深蒂固。(35)伊朗人不会忘记1953年美国中情局发动政变,推翻伊朗摩萨台政府;美国人也不会忘记1979年伊朗劫持美国使馆人员长达444天。目前,伊朗副外长阿拉齐就表示,“我们从未百分之百地信任美国,在将来,我们仍将继续保持同样的方式。我们永远不会百分之百地信任他们”。在核问题上,伊朗高层更是怀疑伊朗在核问题上的让步是否管用。哈梅内伊就曾说过:“反对伊朗的运动不仅仅是针对核问题,它们(西方国家)现在的话题是伊核问题,并借炒作伊核问题制裁我们。但伊核问题何时才出现,制裁又持续了多久?西方国家制裁伊朗已有30年了,为什么没有伊核问题前,它们仍制裁我们?”(36)美国同样不信任伊朗。尽管鲁哈尼频频发动“魅力攻势”,但美国仍怀疑鲁哈尼到底是“披着羊皮的狼”(内塔尼亚胡的表述),还是愿意用伊核计划换取西方国家缓解制裁的实用主义者。(37)美国总统奥巴马表示他对达成核协议的期望值很低,认为很多障碍恐怕很难克服,不过外交途径必须尝试。(38)美智库学者也认为,在中东,没有什么东西能够运行良好,美国凭什么相信伊朗会放弃核计划以换取解除制裁呢?(39)还有美国学者怀疑,伊朗是否仍会借和谈继续推进核计划。(40)彼此缺乏信任使美伊双方达成协议难度加大。

①Hassan Rouhani,"Why Iran Seeks Constructive Engagement",The Washington Post,September 20,2013.

②David Ignatius,"Rouhani Sees a Nuclear Deal in 3 Months",The Washington Post,September 25,2013.

③Khatami,"Iran:This Times,The West Must Not Turn Its Back on Diplomacy",The Guardian,September 23,2013.

④"Don't Miss Golden Opportunity,500 Iranian Activists Tell Obama",http://en.irangreenvoice.com/article/2013/sep/23/4010(上网时间:2013年10月3日)

⑤Kitty Stapp,"U.S.Iran Trade Cautious Overtures at UN",Asia Times Online.September 25,2013.

⑥Radio Free Europe,"World Reacts to Rouhani's No Nuclear Pledge",Asia Times Online,September 20,2013.

⑦Zachary Keck,"Iran:The Case for Rapprochement",http://nationalinterest.org/commentary/iran-the-case-rapprochement-9139?page=1(上网时间:2013年10月7日)

⑧Bryan Gold,Anthony H.Cordesman,and Chloe Oughlin-Schulte,"U.S.and Iranian Strategic Competition Sanctions,Energy,Arms Control,and Regime Change",http://csis.org/publication/us-and-iranian-strategic-competition-sanctions-energy-arms-controland-regime-change-0(上网时间:2013年10月2日)

⑨Anthony H.Cordesman,"Negotiating with Iran:The Strategic Case for Pragmatism and Real Progress",https://csis.org/publication/negotiating-iran-strategic-case-pragmatism-and-real-progress(上网时间:2013年10月3日)

⑩伊朗统治精英认为,对伊朗伊斯兰革命理想而言,1988年的两伊停战协定是必要而临时性的妥协,是保存现行体系的有效办法。

(11)Steven Ditto,"Who Is Hassan Rouhani?" Policy Watch 2147,The Washington Institute for Near East Policy,September 24,2013.

(12)Patrick Clawson,"Stalemate's End?",Foreign Policy,September 19,2013.

(13)Nasser Hadian,"Why Iran Is Ready?" http://iranprimer.usip.org/blog/2013/sep/20/nasser-hadian-why-iran-ready(上网时间:2013年10月3日)

(14)"Iran's New President Launches an Unprecedented Charm Offensive",The Economist,September 21,2013.

(15)Valerie Lincy and Gary Milhollin,"Will President Rouhani's Actions Mirror His Words?" http://www.iranwatch.org/status-report(上网时间:2013年10月6日)

(16)Patrick Clawson,"Stalemate's End?" Foreign Policy,September 19,2013.

(17)Shahram Akbarzadeh,"Pragmatic Rouhani Senses Limited Options",Asia Times Online,October 3,2013.

(18)"Iran and America:Testing Diplomacy",The Economist,September 25,2013.

(19)Nasser Hadian,"Why Iran Is Ready?" http://iranprimer.usip.org/blog/2013/sep/20/nasser-hadian-why-iran-ready(上网时间:2013年10月3日)

(20)Akbar Ganji,"Frenemies Forever:The Real Meaning of Iran's 'Heroic Flexibility'",http://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139953/akbar-ganji/frenemies-forever(上网时间:2013年10月3日)

(21)Akbar Ganji,"Frenemies Forever:The Real Meaning of Iran's 'Heroic Flexibility'",http://www.foreignaffairs.com/articles/139953/akbar-ganji/frenemies-forever(上网时间:2013年10月3日)

(22)Zachary Keck,"Iran:The Case for Rapprochement",http://nationalinterest.org/commentary/iran-the-case-rapprochement-9139?page=1(上网时间:2013年10月7日)

(23)"Iran Guards Chief Criticizes Rouhani-Obama Call",http://www.foxnews.com/world/2013/09/30/iran-guards-chief-criticizes-rouhaniobama-call/(上网时间:2013年10月5日)

(24)Patrick Clawson,"Stalemate's End?" Foreign Policy September 19,2013.

(25)Jim Lobe,"Netanyahu Pours Scorn on Rouhani",Asia Times Online,October 2,2013.

(26)Ramzy Baroud,"Why Obama Needs a Pen Pal in Tehran",Asia Times Online,September 25,2013.

(27)David Ignatius,"Rouhani Sees a Nuclear Deal in 3 Months",The Washington Post,September 25,2013.

(28)Radio Free Europe,"World Reacts to Rouhani's No Nuclear Pledge",Asia Times Online,September 20,2013.

(29)Bradley Klapper and Matthew Lee,"No ‘Suckers':U.S.Threatens Iran with New Sanctions”,The Associated Press,October 4,2013.

(30)Valerie Lincy and Gary Milhollin,"Will President Rouhani's Actions Mirror His Words?" http://www.iranwatch.org/status-report(上网时间:2013年10月6日)

(31)Charles Krauthammer,"The Iranian 'Moderate '",The Washington Post,September 27,2013.

(32)Nasser Hadian,"Why Iran Is Ready?" http://iranprimer.usip.org/blog/2013/sep/20/nasser-hadian-why-iran-ready(上网时间:2013年10月3日)

(33)Charles Krauthammer,"The Iranian 'Moderate'",The Washington Post,September 27,2013.

(34)Dennis Ross and David Makovsky,"Trust,But Clarify" Foreign Policy,October 1,2013.

(35)Kitty Stapp,"US,Iran Trade Cautious Overtures at UN",Asia Times Online,September 25,2013.

(36)Zachary Keck,"Iran:The Case for Rapprochement",http://nationalinterest.org/commentary/iran-the-case-rapprochement-9139?page=1(上网时间:2013年10月7日)

(37)Valerie Lincy and Gary Milhollin,"Will President Rouhani's Actions Mirror His Words?" http://www.iranwatch.org/status-report(上网时间:2013年10月6日)

(38)"Iran and America:Testing Diplomacy",The Economist,September 25,2013.

(39)Jeffrey Goldberg,"Don't Be Fooled by Iran's Charming New Leader",http://www.bloomberg.com/news/2013-09-30/dont-be-fooledby-iran-s-charming-new-leader.html(上网时间:2013年10月7日)

(40)Charles Krauthammer,"The Iranian ‘Moderate'",The Washington Post,September 27,2013.

标签:;  ;  ;  ;  ;  ;  ;  ;  ;  ;  ;  

美伊关系的和解:神话还是现实?_奥巴马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