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产业对横向并购的影响_规模经济论文

论行业对横向并购的影响,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横向论文,行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图分类号:F062.9

文献标识码:A

一、研究背景

从90年代以来的并购中,我们不难发现企业并购与行业有关。90年代以来,一些大型企业或跨国企业的兼并收购案相对集中在电信、石油化工、飞机制造、航空、金融业、医药、生命科学、汽车制造业、电力和钢铁等一些行业。

这些行业有以下特点,一是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二是经过几十年的发展,这些行业具有比较成熟的市场,并且大部分有过剩的供给能力。三是近些年来这些行业的技术进步很快,技术投入巨大,经济规模增加。四是许多行业过去是受管制的行业,近些年来一些国家政府放松了对这些行业的管制,引入竞争。五是这些行业正在或者已经形成了全球性市场。

但是为什么在众多的巨型企业并购中,有些行业只有少数企业能够形成寡头垄断;有些行业尽管企业规模很大,却很难形成垄断。如飞机制造业中除了俄罗斯的干线飞机制造业因保护而继续生存外,世界的干线飞机制造企业只有美国的波音和欧洲的空中客车两家;而饮料行业虽然有可口可乐、百事可乐这样的巨型企业,但仍然存在众多小的饮料企业。为什么有些行业发展到一定阶段就很难继续大规模扩张,而有些行业却能通过并购继续扩张,不断地发展壮大。如我国彩电行业,如果大规模扩张的只会引发更激烈的价格战,对整个行业的发展非常不利。而我国汽车行业目前却正处于利用并购于进行扩张的好时期。只要我们抓住行业特征的关键因素,就可以分析行业对企业横向并购的影响,从而制定正确的并购战略和政策。因此,本文主要围绕行业特征中的几个关键因素,分析其对企业横向并购的长期效果的影响。

二、行业对横向并购的影响分析

企业并购的目的并不完全是为了获得利润最大化,有时为了击败竞争对手,采取降价、低利的政策;有时为了追求企业的长期利益和企业的市场价值,扩大市场份额。实际上企业进行行业扩张的主要目的通常是增进和最大限度地提高其长远的获利能力。从长期均衡的角度来看,企业是进入还是退出某一市场,决定因素是平均成本是否低于价格。当平均成本低于价格,企业有利润;平均成本高于价格,企业将亏损。因此企业如何通过并购获得竞争优势,还要从市场支配力说起。传统的衡量市场支配力的尺度是企业是否能够以低于市场价格的平均成本提供产品和服务。企业并购后,能否在市场上生存,能否具有影响价格能力的最低标准就是市场支配力大于1。因此,市场支配力的分析对产业组织和企业并购行为有重要的意义。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买卖双方都是价格的接受者,市场的长期供求平衡点是平均成本等于价格等于边际成本,市场支配力通常为1。因此,本文讨论的是非完全竞争市场结构下的企业横向并购。

企业并购以后,如果增加产出,这样市场价格会降低,如果竞争对手不能通过任何方法减少自己的成本,则会被并购的企业排挤掉部分产出。市场均衡点将发生变化,以并购后企业供给增加△Q为例,如下图所示:

并购前市场均衡点为A(P[,1],Q[,1]),并购后由于企业增加供应△Q,导致供应曲线向后平移,新的均衡点为B(P[,2],Q[,2]),△Q[,1]为新增加的市场供给,△Q[,2]为排挤其他企业的供给。企业的市场支配力可能发生变化。假设:并购前的市场支配力为μ[,1],并购后的市场支配力μ[,2],并购前后的市场支配力分别为μ[,1]=P[,1]/AC[,1],μ[,2]=P[,2]/AC[,2]

并购后市场供给量变化为△Q[,1],此时市场的总供给量为Q[,2]=Q[,1]+△Q[,1]

假设该产品A点需求价格弹性为ε(指绝对值),供给弹性为η,

因此,

1

△Q

P[,2]=P[,1](1-───── ───── )(1)

ε+ηQ[,1]

将式(1)代入μ[,2]=P[,2]/AC[,2],可以得出

1

△Q

P[,1](1-───── ───── )

ε+ηQ[,1]

μ[,2]=─────────────────────── (2)

AC[,2]

由μ[,1]=P[,1]/AC[,1]和式(2)可以得出

μ[,2] AC[,1] 1

△Q

────= ─────(1-──── ──────) (3)

μ[,1] AC[,2] ε+η

Q[,1]

由式(3)可以看出,这个等式与并购前后平均成本的比率、需求弹性、供给弹性、市场供给变化率和△Q的正负有关。那么如何理解这一关系呢?下面分别进行分析。

1.并购后市场支配力变化定性分析

从式(3)可以看出需求弹性、供给弹性、市场供给变化率和并购前后成本比率这四个因素对企业并购后市场支配力的影响都与△Q的正负(企业战略)有关。企业并购后通常有三种战略,即:有的企业采取并购后保持产出不变,维持稳定的市场份额(包括产出变化不大的情况)的战略(以下简称产出不变的战略);有的企业采取并购后扩大生产规模显著增加市场供给量,提高市场占有率的战略(以下简称显著增加产出的战略);有的企业采取并购后减少竞争对手,形成垄断地位,最终通过显著降低产出,提高价格控制市场的战略(以下简称显著减少产出的战略)。下面分这三种情况讨论各因素对并购后企业市场支配力的影响。需要说明的是这里讨论的是那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并购,而那些反而会出现规模不经济等增加成本的并购是无效率的,不在讨论范围之内。此外对于第二和第三种战略,假定△Q为并购后相对于原来生产规模增加或减少一定比例而形成的产出。这样假定是为了具有可比性,例如面包厂和汽车厂相比,如果假定它们并购后产生同一个△Q显然是荒谬的。

(1)并购后采取产出不变的战略。在这种情况下,△Q→0,并购对产品价格并没有什么影响,因此并购后企业市场支配力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平均成本的变化,规模经济越显著的行业,并购前后平均成本的比率越大,因此并购后企业的市场支配力越大。

(2)并购后采取显著增加供给的战略。当企业并购后显著增加产出时,价格通常会降低,平均成本一般也会降低,即并购前后平均成本比率会增大。从式(3)可以看出,需求弹性越大,供给弹性越大,市场供给变化率越小,并购前后平均成本的比率越大的行业,并购后的市场支配力越大。需要指出的是市场供给变化率的不同反映了市场结构的不同。在完全竞争的市场结构中,由于市场上企业众多,因此企业并购后即使显著增加产出市场供给变化率也趋近于0,当市场结构从完全竞争到完全垄断时,并购后市场供给变化率越来越大。并购前后平均成本的比率与规模经济是否显著有关。规模经济越显著的行业,并购前后平均成本的比率越大。因此对于这种战略来说,需求弹性越大,供给弹性越大,市场结构越趋于完全竞争、规模经济越显著的行业并购后企业市场支配力越大。

(3)并购后采取显著降低产出的战略。当企业并购后显著降低产出时,价格通常会升高。从式(3)可以看出,需求弹性越小,供给弹性越小,市场供给变化率越大,并购前后平均成本的比率越大的行业,并购后的市场支配力越大。需要说明是市场结构越趋向完全垄断,市场供给变化率越大。但这时并购前后平均成本的比率与规模经济是否显著的关系难以确定,并购后平均成本可能上升也可能下降,即行业对平均成本变化的影响不大,它对并购后市场支配力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价格的影响上。因此需求弹性越小、供给弹性越小,市场结构越趋于垄断,并购后市场支配力越大。

需要指出的是无论采取哪种战略,并购后平均成本降低的比率越大,并购后市场支配力就越强,并购后的效果也越好。一种企业要获得长期优势,依靠规模经济降低成本是不够的。因为只要有超额利润存在,新的企业必然要进入,或者其他企业也会利用规模经济降低成本,从而使该企业失去市场支配力。因此企业更应注重利用技术、管理等协同效应形成长期竞争优势。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不同的行业特征适合不同的企业战略。很显然,可以通过行业市场特征的变化,看出近年来企业并购战略的变化。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企业并购后通常都会采取扩大产出的战略,而采取显著降低产出战略的微乎其微。原因就在于市场容量扩大了,导致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增大;市场结构更加趋向完全竞争;而且由于技术进步等使企业经济规模增大,这种情况下,企业并购后扩大产出更易于增强市场支配力。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企业并购后的效果与行业有关,涉及到并购前后平均成本比率、需求弹性、供给弹性、市场结构和企业战略。前四个因素对企业并购效果的影响都与企业的并购战略有关。不同的行业特征适合不同的企业并购战略。对于同一行业,由于发展阶段不同,其市场结构、需求弹性及供给弹性都不同,因此并购的效果也不同。

2.同行业不同发展时期横向并购的效果分析

任何一个行业都要经历从新兴成长阶段到稳定增长阶段再到成熟集中阶段的发展。在新兴成长阶段,市场需求量不大,需求弹性也较高;行业内通常存在很多小企业,这时市场结构近似完全竞争状态;供给弹性比较高;规模经济也没有发挥出来,平均成本比较高。到了稳定增长阶段,市场需求量逐渐扩大,需求弹性逐渐变小;其中优势企业规模逐渐增大,另外一些企业逐渐被淘汰,集中度一般也比新兴成长阶段高;由于这时企业规模比较大,供给弹性也比新兴成长期小。在成熟集中阶段,市场需求量进一步扩大,需求弹性进一步变小;大企业规模更大,集中度也进一步增强;供给弹性也更小;这时平均成本在最低点左右,企业通过并购已经不能降低成本。比较各个阶段可以看出,对大多数行业来说,在新兴成长阶段和在稳定增长阶段相比,前者采取并购后显著扩大产出的战略更容易增强企业市场支配力。因为在这一阶段,如果并购后显著扩大产出能显著降低平均成本,又不会明显降低价格,因此市场支配力上升比较明显;而如果并购后显著降低产出,平均成本得不到显著降低,而且价格也不能明显上升,因此市场支配力反而容易下降。在稳定增长阶段和成熟集中阶段相比,后者采取并购后显著降低产出的战略更容易增强市场支配力。因为在这一阶段,如果并购后显著扩大产出已经不能降低平均成本,而且可能导致价格下降比较明显,因此市场支配力下降比较明显;而如果企业并购后显著降低产出,平均成本虽然也不能降低,但由于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小使得价格上升比较明显,因此市场支配力反而容易上升。

当然这只是定性比较而言,并不表明任何行业的并购效果都能经历这样的变化。因为不同阶段需求弹性、供给弹性、市场结构及并购前后平均成本比率的大小比较只是相对自己而言,例如到了成熟集中期,对于某些行业虽然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与初期相比较小,市场结构也较初期趋于集中,但有可能它的实际弹性还是很大,市场集中度还是很低。这种行业的企业即使发展到成熟集中期也很难通过并购降低产出形成垄断地位。例如我国的彩电行业,在新兴成长阶段,市场需求弹性较高,供给弹性也较大,彩电行业涌入了大量的生产企业,自从政府放开了对彩电价格的管制后,各企业展开了激烈的竞争,逐渐拼杀出几个大型企业,这一阶段是企业并购、快速扩张的最佳阶段。随着企业规模的扩大,市场集中度也逐渐增大,目前彩电业处于成熟集中阶段。1998年全国彩电生产力能力利用能力只有66%,这主要是由于市场容量有限,供严重大于求造成的。如果大型彩电企业继续采用显著扩大产出的战略,由于现在彩电的需求弹性较小,这样做只会大幅度降低价格,引发价格战。而如果大型彩电企业采取显著降低产出的战略也不行,虽然这时供给弹性比初期有所降低,市场集中度也比初期有所提高,但实际弹性仍然较大,实际集中度仍然不高。还存在许多生产能力利用不足的其他企业,一旦降低产出,竞争对于毫无疑问会利用闲置的生产能力大量增加产出,降低成本,这样该企业也将处于不利的地位。彩电业似乎到了一个两难的境地,显著增产和显著减产都行不通,这时大型彩电企业比较好的并购战略就是保持产出不变,维持稳定的市场份额,积极开拓出口渠道。因此对于行业并购的发展虽然有某些共性的方面,但具体行业还要结合具体情况分析。

此外,在同一行业同一发展阶段中,由于需求弹性、供给弹性和市场结构都是外部客观因素,对所有企业都是相同的,它们对市场支配力的影响比较间接,只是表明企业不可能为所欲为地提高价格和扩大规模。而成本优势则是企业获得市场支配力的决定性因素,它对市场支配力有直接的影响,平均成本的变化除了受规模经济的影响以外,还与并购企业能否产生技术、管理的协同效应有关。因此企业要获得市场支配力,取得优势地位,更要注重通过并购掌握能够形成长期优势的管理和技术。

3.不同行业横向并购效果分析

不同的行业由于并购前后平均成本比率、供给弹性、需求弹性和市场结构都不一样,因此并购后即使采用相同的战略,市场支配力的变化也不一样。对于采取并购后产出不变战略的企业来说,规模经济越显著的行业并购后市场支配力越大。对于采取并购后显著扩大产出战略的企业来说,需求弹性越大、供给弹性越大、市场结构越趋近于完全竞争、规模经济越显著,则并购后的市场支配力越大。而对于采取并购后显著降低产出战略的企业来说,市场结构越趋近于完全垄断,需求弹性越小,供给弹性越小,则并购后的市场支配力越大。因此不同的行业特征适合不同的企业战略。由于同一行业的不同阶段企业并购后市场支配力的变化也不同,因此在比较不同行业并购后市场支配力的变化时,通常要注意其所处的发展阶段来具体分析。

例如目前我国的彩电业和汽车业。假定它们采用并购后显著扩大产出的战略。我国彩电业发展比较成熟,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如果采用这种战略企业并购的效果并不好。而我国汽车行业需求弹性比彩电大,市场集中度也不高,扩大产出价格下降比率也不会太大。而且汽车工业规模经济更显著,通过并购降低成本的空间更大。因此就目前中国的状况来说,汽车行业的并购比彩电行业更容易增强市场支配力。

再如干线飞机制造业和饮料行业。假定它们采用并购后显著降低产出的战略。由于受市场容量和企业经济规模限制的影响,对于干线飞机制造业,由于它的市场容易并不大,而且企业规模经济比较显著,因此激烈竞争的结果使得只有少数企业存活下来,全世界也不过三家企业,因此供给弹性很小,市场集中度很高,因此它们再互相并购就很容易通过降低产出、最终形成垄断地位。而对于饮料行业,虽然也有诸如可口可乐的大型企业,但由于市场容量很大,规模经济也不显著,这样较小的企业也能存活下来,供给弹性很大,如果显著降低产出,其它小企业会大规模扩大生产,因此这种行业的企业采取并购后显著降低产出的战略很难形成垄断。

4.并购后市场支配力的定量分析

上面对影响并购后市场支配力的各个因素进行了定性描述,可以看出并购后平均成本的变化、需求弹性、供给弹性、市场结构和企业战略不同,企业并购后市场支配力也不同。但它们之间的数量关系难以把握,究竟他们满足什么关系,才能使企业并购后的市场支配力上升呢?

根据市场支配力增强的条件μ[,2]/μ[,1]>1,由式(3)推出

△AC

 -△Q

─────<──────────  (4)

AC[1](ε+η)Q[,1]

因此,为提高企业并购后市场支配力,成本的变化率要小于需求弹性和供给弹性之和的倒数与市场供给变化率负数的乘积,因此企业要根据市场供需弹性,市场供给变化率调整平均成本变化率,以增强市场支配力。

三、结论

因此,在非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并购后的市场支配力主要取决于行业的需求弹性、供给弹性、市场结构、成本优势和企业战略。

对于同一行业来说,需求弹性、供给弹性和市场结构对市场内所有企业来说都是相同的,但由于这些因素在不同时期会发生变化,因此企业即使采取相同的战略,其并购效果也不同。分析认为在新兴成长阶段,采用并购后显著扩大产出的战略易于增强企业市场支配力。成熟集中阶段,采用并购后显著降低产出的战略易于增强市场支配力。但这仅是定性的比较而言,具体行业的并购还要结合具体情况分析,并不表明任何行业的并购效果都能经历这样的变化。此外由于需求弹性、供给弹性和市场结构都是外部客观因素,对同一行业内所有企业都是相同的,它们对市场支配力的影响比较间接,只是表明企业不可能为所欲为地提高价格和扩大规模。而成本优势则是企业获得市场支配力的决定性因素,它对市场支配力有直接的影响,平均成本的变化除了受规模经济特征的影响以外,还与并购企业能否产生技术、管理的协同效应有关。因此企业要获得市场支配力,取得优势地位,更要注重通过并购掌握能够形成长期优势的管理和技术。

对于不同行业来说,需求弹性、供给弹性、市场结构和成本优势都不相同。在非完全竞争市场上,企业并购的战略不同,不同的需求弹性、供给弹性和市场结构使得价格的变化也不同;不同的规模经济特征和技术、管理协同效应使得平均成本的变化也不同。因此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对于采取并购后产出不变战略的企业来说,规模经济越显著的行业并购后市场支配力越大。对于采取并购后显著扩大产出战略的企业来说,规模经济越显著、市场结构越趋近于完全竞争,需求弹性越大,供给弹性越大,则并购后的市场支配力越大。而对于采取并购后显著降低产出战略的企业来说,市场结构越趋近于完全垄断,需求弹性越小,供给弹性越小,则并购后的市场支配力越大。因此不同的行业特征适合不同的企业战略。企业应该针对自己所处的行业特点和发展阶段,调整并购战略,并根据供需弹性和市场结构等变化调整成本结构,尤其要注意并购前的缜密选择和并购后的有效整合,以产生管理和技术上的协同效应,形成长期竞争优势,从而增强市场支配力。

供需弹性、市场结构、规模经济特征是动态变化的。一个企业对市场的支配力也是在变化的。因此,要动态地分析这些因素,采取相应的战略,维持和提高企业对市场的控制能力。

标签:;  ;  ;  ;  ;  ;  ;  ;  ;  ;  ;  

论产业对横向并购的影响_规模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