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经济一体化进展缓慢原因分析,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非洲论文,缓慢论文,进展论文,原因论文,经济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90年代世界经济全球化和区域集团化潮流方兴未艾,饱受世界各大经济集团贸易保护主义之苦的非洲国家比以往更加认识到了大力推进经济一体化的必要性和迫切性。许多非洲国家领导人都在不同场合强调一体化的重要性,并已达成“非洲经济一体化是解决非洲危机的组成部分”的共识。在共同命运的驱使下,近几年非洲经济一体化步伐明显加快。1991年6月,《非洲经济共同体条约》签署,1994年5月,该条约正式生效。非洲经济共同体条约的签署和实施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称赞,被视为非洲经济一体化道路上的新的里程碑。在共同的目标指引下,非洲各地区经合组织都有不同程度的发展,尤其是种族隔离废除后的南非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加盟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为非洲经济一体化注入了新的活力。所有这些使人们对非洲经济一体化抱有很大希望。然而,笔者通过对非洲各个经济一体化组织的逐个分析,认为经过30多年的发展,非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相当缓慢,目前普遍处于经济一体化的起始阶段。究其原因,错综复杂,既有历史沉疴,也有现实因素;既有经济方面的因素,也有非经济行为的困扰。因此,对未来非洲经济一体化不敢持过于乐观的态度。
一
非洲国家早在独立初期就已认识到了国家间经济合作的重要性。独立前非洲国家的市场仰仗着与宗主国的直接经济联系以及他们的财政和技术支持总算勉强存活下来。独立后的非洲领导人面临着经济持续发展受阻的挑战,而许多非洲国家国内市场狭小、资金和技术严重短缺又制约着经济发展,于是他们就尝试着以非洲国家间的经济关系去取代与前宗主国之间的经济关系。
目前,非洲大约有200多个经济合作组织, 各地区也建立起了初具规模的经济一体化组织。但是,衡量经济一体化组织成功与否的标准不是建立了多少个组织机构,也不是这些机构能否正常运转,而是在规定时间内成员国接近既定目标的程度。用此标准衡量,现有的经济一体化组织没有一个达到《拉各斯行动计划》80年代的预期目标,90年代的目标更是望而未及。于是,非统组织不得不将实现全非大陆一体化的日期从2000年推迟到2035年。由此可见,非洲经济一体化进展缓慢,成效不大。
国际经济学的经济一体化理论告诉我们,经济一体化的发展有五个层次:(1)自由贸易区。参加的国家之间消除关税和非关税制度, 但各国在对外关税方面保持独立;(2)关税同盟。 参加国之间除建立自由贸易区外,还执行共同的对外关税;(3)共同市场。 参加国在关税同盟的基础上实行生产要素的自由流动,在市场内有共同竞争法规来规范企业的行为;(4)经济联盟。参加国在实现了共同市场的基础上,进一步进行经济政策、财政政策、社会政策和货币政策的协调;(5)经济一体化。在共同市场的基础上,实行统一的经济政策。
在非洲区域性经济一体化组织中,除南部非洲关税同盟和西部非洲的马诺河联盟外,其它组织都还没有超越自由贸易区的阶段。其中,西非经济共同体、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发展水平稍高一些,但也仅处于巩固关税优惠区并向关税同盟过渡阶段。西非国家共同体设立经济合作基金,以补偿成员国之间因贸易自由化而造成的损失。1985年在共同体内取消了初级产品和传统手工业品的关税,实行贸易自由化。自1991年起,各成员国要在四年内完成修改各自的非关税壁垒,对饼干和塑料袋等25种工业制成品逐步降低和取消关税。目前,正在实施取消关税和非关税壁垒的15年规划。西非经济共同体也处于关税优惠区阶段,并准备向自由贸易区过渡。它设有共同发展基金,对制成品实行关税优惠,对非制成品和初级产品实行自由贸易。1983年建立的中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的近期目标是建立关税同盟,但由于成员国财政困难,共同体的计划和设想迄今停留在纸上,减、免关税措施尚未落实。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的前身是南部非洲发展协调会议,它不同于经济一体化组织,虽然也强调把促进成员国之间的贸易作为区域性合作的最重要纽带,但在成立发展共同体的前10多年间并未采取削减关税的措施。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曾在90年代初第三届首脑会议上制定了共同发展战略,规定在1992年底前,建立自由贸易区,1995年以前建立关税同盟,2000年前建立马格里布共同市场。但因种种原因,共同发展战略未能按原计划实行。1994年第六届首脑会议再次宣布要成立马格里布自由贸易区,以实施本地区的共同发展战略。东南非共同市场的前身是东南非优惠贸易区,从该组织的名称上就可以看出它是实现经济一体化初始阶段组织,目前成员国已减少了62%的关税和非关税壁垒,享受优惠待遇的商品达769种, 但是到1992年取消所有关税壁垒的目标并未实现。综上所述,非洲的经济一体化进展缓慢,尚处于市场一体化的初级阶段,离非洲共同市场的建立,还有相当的距离。
二
非洲经济一体化进展缓慢是由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下面从九个方面分别剖析:
(一)经济结构相似
非洲是世界上遭受殖民统治时间最长和遭受掠夺最为惨重的大陆。长期的殖民统治和掠夺使非洲形成了单一经济结构的特征和弱点。独立后,非洲国家虽然也曾努力使其经济多样化,但至今仍有30多个国家的单一经济结构尚未根本改变。大多数国家还保留着以出口一两种农矿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的贸易格局,严重依赖国际市场。国际市场上农矿初级产品价格的波动严重影响着非洲国家的出口收入。例如,80年代国际市场原料价格不断下跌,非燃料初级产品的实际价格跌至30年代以来的最低水平。若以1980年的价格指数为100, 1987年非洲的非燃料初级产品的价格指数,食品和饮料为55,农业原料为82,矿产品为86。由于农矿初级产品价格连续下跌,非洲的出口额大幅度下降,从1980年的946.6亿美元降至1989年的575.3亿美元,年均下降4.9%。 〔1〕仅1985~1987年间,非洲国家因原料跌价遭受经济损失达483亿美元。 非洲贸易条件恶化促使非洲经济持续出现负增长,爆发了震惊国际社会的生存危机。同时,非洲国家由于经济结构相似,国内市场狭小,主要出口农矿初级产品,进口工业制成品,导致许多国家出现“你有的,我也有;你没有的,我也没有”的状况。正是这种互补性差的弱点,不仅造成其出口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相互竞争,而且相互间难以交流。同时,许多工业制成品不得不从西欧等发达国家进口。其结果严重制约着非洲国家间的横向贸易,而与西方国家间的垂直贸易却蓬勃发展。目前,非洲大陆与西方国家间的贸易占非洲贸易总额的85%,而非洲国家间贸易仅占5%左右。
(二)资金和技术短缺
80年代以来,非洲大陆经济长期停滞,各国财政困难,国内储蓄率低、建设资金不足,拖欠非洲经合组织会费现象普遍存在,严重制约着非洲经济一体化组织的发展。据统计,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到1994年会员国拖欠会费总额达2000万美元,中非国家经济共同体会员国拖欠会费400多万美元,东南非优惠贸易区因各成员国拖欠会费, 总部工作人员的工资几度出现不能及时发放的现象,耗资650 万美元的总部大楼建设只好一拖再拖。最为严重的是,西非经济共同体截至1993年底会员国拖欠会费高达1亿多美元,造成共同体机构难以运转。1994年3月,该组织宣布解散,其部分职能由西非经济和货币联盟承担。〔2〕因普遍受资金短缺的制约,非洲各国和地区一体化组织均寄希望于西方国家和国际组织对非洲的援助。但是,西方国家的对非援助从来不是无条件的,除了政治方面的图谋外,还附加苛刻的经济条件,如以购买援助国商品为交换条件等等,致使非洲国家难以摆脱对他们的依附。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继承了南部非洲发展协调会议的全部项目工程,其资金80%需国际援助,而近些年一向赞助南部非洲经济合作的北欧和西欧国家的援助数目逐年减少,许多项目就因资金不能及时到位,至今仍停留在纸上。另外,非洲国家普遍缺乏技术人才,不少发展项目的技术依赖西方跨国公司或外国技术人员,有些技术从西方国家引进,不适合非洲国家的生产力水平和发展的需要,因而某些项目完成后,甚至出现无法利用的状况,严重影响非洲经济的发展。
(三)基础设施落后、交通不畅
非洲国家出于与西方发达国家经济交往的需要,历来侧重于本国重要城市和沿海地区的交通建设,忽视了城乡之间、国与国之间、地区与地区之间经济交往的需要,因而运输线路多分布在沿海地区,广大的内陆特别是中部非洲地区交通极端落后。地区之间、国家之间、国内城乡之间市场相互隔绝现象普遍存在。到目前为止。非洲尚无一条贯穿全大陆的铁路,即使在有铁路的国家,轨距又存在较大差异,多达11种,难以综合利用。这种状况使大宗笨重的物资难以跨地区运输,地区间的贸易难以有较大推动。非洲公路质量普遍较差,全天候公路只占1/3, 又存在运输车辆不足,维修保养差的问题。非洲虽有不少天然海港,但普遍存在装备陈旧、效率低下的问题。航空运输也存在技术落后,远远满足不了经济发展的需要的问题。总之,非洲交通线路布局不合理、交通设施落后问题对非洲国家间的贸易往来起着消极作用。一般而论,当非洲国家间减少关税,开放运输系统时,往往因运输设施落后,交通不畅,而形成较高的运输成本,于是一些国家就会要求建立关税同盟,对外实行高关税。运输成本的增加转移了地区内贸易的优势,有些外国商品与本地商品相比不仅质量好,而且价格便宜,于是一些国家就转向从大陆外进口商品。区域外实行高关税,进而增加了非洲地区间贸易往来的难度。
(四)货币复杂、结算不便
非洲大陆有53个国家,41种货币。金融体系复杂,且大多不是自由兑换的硬通货,在地区贸易交往中不能起支付作用,从而大大影响了各共同体内部自由贸易的进程。为解决支付手段问题,一些经济一体化组织纷纷建立结算局、清算所,以记帐贸易代替现汇贸易。这一措施的采纳对共同体内贸易虽然也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但解决不了关键问题,作用有限。例如,在清算所交易期结束时,存在贸易逆差的国家因外汇短缺,往往不履行结算义务,累计大量的拖欠款,贸易结算问题仍无法解决。再者,一些非洲国家受国内政策因素的影响,对清算所内可自由交易的商品种类加以限制,将石油等容易创汇商品排除在区内互惠贸易之外,人为增加了清算所贸易结算时的困难。凡此种种使人们失去了对该机构的信任,一些清算所或者解体或者勉强维持着。另外,非洲金融体系复杂,非洲国家间银行界的联系十分微弱,也是阻碍自由贸易的原因之一。尤其是英语非洲国家与法语非洲国家银行间不存在任何代理关系,一些国家中央银行甚至明文规定不允许它们的商业银行持有其他国家商业银行的资金。因而,许多外贸商不能利用银行设施从事跨边界的贸易,走私活跃。由此看来,作为支付手段的货币问题不解决,非洲国家间贸易的低水平难以有大的改观。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和东南非共同市场都准备于2000年建立统一货币区,但这涉及各国的价格体制、税收体制、货币政策等具体问题,届时能否实现尚难预料。
(五)信息缺乏、价格体系扭曲
由于历史原因,许多非洲国家与前宗主国之间的联系大大强于与其他非洲国家间的贸易关系。结果是,特别缺乏从其他非洲国家进口可以替代目前从西方国家进口产品的市场意识。同时,由于信息缺乏,使生产的规模和结构不能根据非洲市场需求的变动进行有效的调节,要么相对于本国狭小的市场容量建立了过大的生产规模,使产品供过于求;要么因缺乏外汇,进口的原材料和中间产品投入不足,开工不足,产品供不应求。事实证明,价格对非洲国家产品供给变化并不是唯一诱导力量。非洲国家对产品价格的制定往往脱离市场需要而定价过高,产品价格过高自然竞争不过西方国家的同类产品,从而失去非洲市场,阻碍了非洲国家间贸易的发展。
(六)经济发展不平衡
由于幅员、地理和资源条件的不同,非洲各国经济发展水平差距较大,既有最贫穷的国家,也有上中等收入国家。一般而论,参加共同体的国家在经济一体化过程中各自的目的直接与所达到的经济发展水平挂钩,经济发展水平越是不平衡,目的越是有差异,就越难以达成一致意见,产生的离心力越大,这种力量轻者影响经济一体化进程,重者会破坏经济一体化实施的原则和合作机构。例如,在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中,尼日利亚和科特迪瓦都是处于工业化过程中的国家,但尼日利亚的经济实力比科特迪瓦强得多。因此,科特迪瓦担心加快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的步伐会增强尼日利亚的大国地位从而危及本国利益,故将主要精力放在西非经济共同体的建设上,而不愿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发展太快。目前,虽说西非经济共同体已解散,但代替其部分职能的西非经济和货币联盟仍继续存在,故科尼两国间的不协调还将会发生。新南非成立后以其强大的经济实力加盟南部非洲发展共同体,给南部非洲的振兴带来了希望。虽然南非领导人在各种场合一再宣称不做地区大国,但因其经济实力过于强大,必然引起邻国担心其对它们实行经济控制。这种经济发展的不平衡,制约着南部非洲经济一体化的发展。
凡是参加经济共同体的国家都盼望从一体化进程中获益,且在所有成员国中平等分配。然而,随着贸易壁垒的拆除和对外关税同盟的建立,未必能产生利益的平等分配。事实上,相当多的援助和投资多集中于相对发达的国家,不断的积累更扩大了成员国间的初始差距。造成相对落后的国家对一体化效果的不均衡产生不满情绪,相对发达的国家受到的压力越来越大。此时,如果不顾地区整体利益,过多考虑本国眼前得失,对平等互利重视不够,就会产生利害纠纷。东非共同体的解体就是明显的例子。因此,共同体必须建立优惠制度,克服因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一体化效果的不平衡问题,是经济一体化组织巩固与发展的重要条件。
(七)非洲经济长期停滞
撒哈拉以南非洲在整个80年代和90年代初比70年代更加贫穷。非洲国家面临着成堆的经济难题:低增长或负增长、低的国内储蓄和投资、外汇短缺、国际收支失衡以及沉重的外债负担等等。经济停滞时期不是执行推动地区或地区间贸易、开放国内市场和从事建立多方案的部门间联系,以及倡导地区宏观经济政策协调的中长期计划的最佳时机。各国政府在本国的压力下,将优先解决国内问题,而对其他国家实行保护措施,包括对国内经济敏感部门制定新规定,以及限制进口、对外汇进行严厉的管制等等。例如,在非洲、税收是国家财政收入的主要来源,在经济不景气的情况下,成员国彼此削减关税,对外实行统一高关税,一来使本国幼稚工业失去保护,二来使政府岁入减少。基于这些原因,一些成员国会拒绝执行集体做出的减免关税的协定。再如,因为非洲经济陷入危机,80年代大多数非洲国家在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安排下普遍进行了经济结构调整,而结构调整计划从计划的制定到实施都是按纯粹的国家水平进行的,根本不考虑地区的整体水平。各国的结构调整存在着本质的不同和执行日程安排进度的不同,以及调整效果差异,所有这些都引起在关税、税收、货币领域的混乱,使一体化的中长期目标受阻。目前,经济一体化与结构调整两者之间的关系已引起非洲开发银行和非经委的高度重视,它们正在采取措施,使结构调整的短期目标与一体化的中长期目标相互协调,以促进非洲经济的持续发展。
(八)经济合作组织众多、重叠
在非洲,几乎每个地区都存在众多的经济合作组织。这些组织相互交叉重叠,削弱了经济一体化进程。独立后的非洲国家继承了殖民统治时代的遗产,经济对外依赖性太强。在刚刚取得独立的时间里,许多经济合作组织基于历史的联系、语言的关系、非洲名流间个人的关系、非洲领导人与原宗主国首脑或债权国领导人之间的特殊关系纷纷建立。众多的经济合作组织在非洲人才奇缺的情况下占据了大量的技术干部,而且导致代价昂贵的竞争、冲突、市场分离等副作用,影响了经济一体化应有潜力的发挥。例如,西非大约有34个政府间的经济组织,单经济一体化组织就有3个,成员国往往以多种身份出现, 许多组织处于无暇顾及状态,许多一体化措施得不到及时实施。非洲存在众多的经济合作组织的现象,说明非洲国家适应了经济和社会需求的多样化以及世界经济关系的复杂要求,有其存在的合理性。但是,如若建立一个大的、多目的合作机构,成员国则可获最佳的合作效益。它有助于在同一地区的所有非洲国家间建立基本的平衡,为经济更快的发展提供规模效益。
(九)政局动荡、部族矛盾、边界纠纷等因素的困扰
非洲是世界上政局最不稳定的大陆。据统计,1958~1989年仅成功的军事政变就高达72次。〔3〕进入90年代后, 在多党民主浪潮的冲击下,局势更是变幻莫测。国内冲突有增无减。1990~1993年4月底, 非洲大陆就有15个国家的政权发生更迭,其中8国领导人被迫下台。 政局的动荡分散了有关国家的注意力,因而不能一心一意考虑经济合作问题,一体化计划也缺乏连续性。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就是个明显的例子。该联盟成立不久曾制定了4个阶段的共同发展战略,但是,1992 年利比亚由于洛克比空难遭到联合国制裁,阿尔及利亚的国务委员会主席布迪亚夫被刺导致国内局势恶化,加上西撒问题陷入僵局,致使原定于1992年底建成自由贸易区的计划无法实现。阿尔及利亚局势继续恶化,甚至使原定于1993年底举行的第六届阿拉伯马格里布联盟会议一再拖延,延期了3个月。
经济一体化组织是非洲国家间的经济合作组织,随着经济合作的深化,各国必须向这个超国家权力机构让出部分主权。国家主权历来是一个非常敏感的问题,各国均以自己的利益行事,即使在经济一体化程度很高的欧洲联盟内部也常因各国意见相左而产生矛盾,更何况有700 多个民族且部族势力强大的非洲。和平与稳定是进行经济一体化的必要前提,但是非洲由于长期殖民统治,国土疆界的人为划分,因而不少地区边界纠纷、部族冲突时有发生,严重阻碍了地区经济一体化的顺利进行。以西非为例,1974~1975年,布基纳法索和马里因领土争端导致两次大规模的边境武装冲突;1982年多哥和加纳之间的部族矛盾导致两国一度关闭国界;1985年利比里亚指责塞拉利昂支持利国叛乱分子而发生两国冲突;1989年4月, 塞内加尔与毛里塔尼亚因互相排侨而引起两国边界冲突。但影响最大的,还是尼日利亚1983年和1985年的两次驱赶外侨事件,使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成员国彼此不信任、离心离德,导致集体做出的决定难以执行。利比里亚的内战同样严重影响了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合作项目的顺利进行,调解交战各派停火成了西非国家经济共同体的主要任务。总之,一些非经济因素也是非洲经济一体化进展缓慢的主要原因。
综上所述,非洲经济一体化进程缓慢的原因错综复杂,但这并不意味着非洲经济一体化前途渺茫。而是说明,非洲国家在向一体化前进的道路上,更需要坚韧不拔,并要比其他发展中国家付出更加艰辛的努力。展望未来,非洲经济一体化是一条前景光明但障碍重重之路。
注释:
〔1〕联合国贸发会:《1992年国际贸易与发展统计手册》。
〔2〕《经济参考报》1994年5月4日。
〔3〕UK.Westview Press,Julius Emek a Okolo & Stephen Wright:West Afriean Regional Cooperation and Development,P.17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