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桐城市龙河学校 231400
摘要:有两次在语文早读课上,我听到了班上有几个同学背课文不是用读用背的,而是唱了出来,内容就是北师大版本的小学语文三年级上册《让我们荡起双桨》。的确,这是一首歌词,可以唱出来,也可以背诵,大部分学生都是背出来的,几个喜欢唱歌的同学就这么唱了出来,同样达到记住课文的目的。
摘要:唱读、语文、吟诵、
我就想,有些诗词、散文、歌曲类的课文,是不是也可以用唱的方式来记忆呢?
在古代,诗经《风·雅·颂》、《三字经》、《汉乐府民歌》、唐诗宋词问世以后,古人是用唱或吟诵的方式,介于唱和读之间的一种表达方式来口口相传、自娱自乐或共娱共乐的。古诗词大多不是作者写出来的,而是构思冥想吟唱出来的。近代私塾先生在课堂间也是摇头晃脑地吟唱课文,然后许多小脑袋也模仿先生的样子摇头晃脑地唱出文章来,不能不说是投入得很,陶醉得很哩!
当然,时代不同了,人们的口语习惯也为之改变,生活中还是以说来交流的。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今天课堂上则以普通话说出来,读出来,背出来,很少有唱出来的,今天只在说唱曲艺上听到艺人有说有唱的。还记得小时候,我们听过的说书的艺人吧,一边敲着鼓,一边又说又唱地演绎着古书、小说等,唱的人是津津有味,听的人是如痴如醉。这样的说唱艺术已经被称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说到这里,不禁又想起少数民族如傜族、彝族、苗族人等如今在生活中还以唱山歌的形式来相互交流,表情达意,这些都是脱于口、发乎情的即兴表达方式。再回到我们今天的语文课堂上来,一直以来,语文课堂教学在业界都不提倡唱读课文,甚至反对和禁止,唱只用来唱歌,而不适合读背课文,不论是什么体裁的课文,皆不可吟,更不能唱,否则就会成为被批评、被否定的对象,这是不是有点传教士机械式和八股之风之刻板式之嫌呢,有点约束人性的正当张扬。当然,我们这里仅指语文课堂,而非其他人际交往场合。
当我们的语文老师在早读课上听到孩子们唱出课文,甚至摇头晃脑地彼此唱和着一些诗文的时候,是不是有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呢?我觉得当孩子们读记文章时,只要是他(她)乐于选择的便于有效记住的方式,何不放他一马,正所谓“不管白猫黑猫,只要捉到老鼠的就是好猫”。在当下关注课堂有效教学的大背景下,我们做语文教师的还是不要默守陈规,用开放的心态和课堂环境让学生静若处子,动如游鱼,释放个性,想唱就唱吧!看着孩子们怡然自乐的模样,唱读课文不是也挺有趣味的吗?
论文作者: 缪 珣
论文发表刊物:《未来教育家》2019年第10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0
标签:课文论文; 唱出论文; 摇头晃脑论文; 人是论文; 孩子们论文; 这是论文; 得很论文; 《未来教育家》2019年第10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