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地缘文化的视阈审视艺术体操的发展历程论文

从地缘文化的视阈审视艺术体操的发展历程

徐 恬 1,汪 敏 2

(1.杭州医学院 体育部,浙江 杭州310053;2.辽宁师范大学 体育学院,辽宁 大连116029)

摘 要: 利用文献调研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地缘文化与艺术体操发展历程的关系进行研究。研究认为,艺术体操是在特定历史时期、特定地缘文化背景下创立的;地缘文化差异能够比较合理地解释世界各地艺术体操发展不平衡的原因。研究提示,在今后艺术体操发展策略制定和发展方向的思考时,应关注地缘文化的影响;应充分研究、认识和汲取艺术体操在俄罗斯等国家良好发展的地缘文化精髓;利用当代中国文化背景下艺术体操的发展机遇,推动民族化的发展,创造出融入“中国美”元素的艺术体操“中国样式”,并为其他运动项目本土化发展提供一定的借鉴。

关键词: 艺术体操;地缘文化;妇女解放运动;文化体系;宗教

1 研究问题的提出

艺术体操项目起源于欧洲,逐渐形成了以塑造健美体型、优美体姿、高雅气质为主旨,将自然体操融入音乐、舞蹈、轻器械等元素,使体育与艺术相结合,表现女性身心美与气质美的体育项目(洪小平,2013)。自 20世纪初创立以来,艺术体操已经走过了近百年历程。虽然艺术体操尤其是竞技艺术体操得到了相当大的发展,但遗憾的是,直到目前,它在全世界的普及速度依然相对缓慢,在各个地缘文化区域的发展非常不平衡:如在以俄罗斯为代表的东正教国家得到良好发展;而在其他宗教信仰国家还不普及;在美国等传统的西方发达国家也不够普及,依然是小众项目(樊铭,2013)。可见,艺术体操在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发展,与其所处的社会和经济水平并无直接的关联,需要从地缘文化的大视野,来探究艺术体操在各地缘文化区域发展不平衡的原因。

目前,地缘文化研究是一个热点。“地缘文化”是指文化研究中从局部地理、环境关系及其引起的社会、文化差异与因缘关联,探讨地理区域文化的特征与发展规律(潘忠岐 等,2008)。从地缘文化的视阈探讨体育项目的发展规律,是一个新的研究视角(姜广义,2006)。回顾历史才能展望未来,梳理一个项目的发展历程,与把握其未来的发展方向密切相关,也是制定下一个阶段发展战略目标的重要环节,对该项目的整体发展有着极其深远的作用。因此,从地缘文化的大视阈审视艺术体操发展历程很有必要,不仅可在一定程度上破解艺术体操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更重要的是为其未来发展方向和战略的制定奠定一定的理论依据。

2 艺术体操创立的地缘文化背景

虽然人类的发展并非由自然环境直接和单独决定,但处于不同地理环境中的民族,会形成不同的经济形式和生产方式,进而又会影响其民族的物质与文化形态(尹朝晖,2009)。既往关于艺术体操发展史的大部分文献记录和综述,多是从技术形成的角度进行阐述。而从地缘文化的视角,去审视艺术体操项目创立的发展历程,会让我们认识它不一样的概貌。

刘玉还告诉记者,同年,他参加了乌拉特前旗农牧业局农广校组织的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为期一周的培训让他收获很大。当他将精准配肥技术的情况向农广校郝霞校长汇报时,得到了郝校长的鼓励。这再次坚定了他的信心。在郝校长的鼓励下,刘玉成立了玉稼兴合作社。“我希望通过新技术、新理念能够实现助推马卜子农业发展的愿望。”刘玉说。

欧洲的地缘和文化特色非常明显。欧洲呈多样破碎的独特地形,除了东欧为平坦的草原外,西欧、北欧和南欧多为山地和丘陵中穿插着小面积的平原,物产相对匮乏,因而造就了城邦文化,形成了几十个民族、国家和语言,又因靠近四大文明发源地中的北非与中东,这就使本已多样分散的文化又加入了大量的外来文化而更加多彩缤纷。这些特殊性使得欧洲文化逐渐形成了崇尚思辨、以人为本、强健体格,以及尊崇科学等行为特征。与欧洲文化包含的风俗、艺术、思维方式、价值取向等文化系统的诸多方面密切相关。城邦以工商业和海洋贸易为依托,需要宽松的政治氛围,促成了民主和法治社会(沈瑞英,2003),使得城邦文化、商业文化和海洋文化成为了一体的文明脉络,并催生了工业革命,构成了艺术体操起源于欧洲的地缘文化基础。19世纪 30~40年代,欧洲许多国家完成了工业革命,进入了机器工业为主的发展阶段,社会生产力得到迅速发展。然而,新兴的男权政客们依然蔑视妇女。在这种形势下,首先觉醒的西方女性开始走向社会,为争取平等权利进行不懈的斗争。实际上,“人权”概念存在的200多年内,并无“女权”的内容。随着“人权”概念的出现,妇女解放运动也在西方国家萌芽并逐渐兴起,即反对歧视女性,追求实现两性权利平等,希望拥有与男子同等的和可抗衡的社会地位,并使“做人之权”的目标逐渐被主流社会接受,推动将妇女权利纳入到立法的议程中(高放,2005)。艺术体操萌芽-形成-成熟的 3个阶段,在时间节点上和妇女解放运动的3次浪潮高度契合(表1)。因此,妇女解放运动构成了艺术体操创立的社会氛围,艺术体操是妇女解放运动催生的典型产物之一。

表1 世界妇女解放运动与艺术体操的阶段对比
Table 1 Comparative Table of the World Women "s Liberation Movement and the Stages of Rhythmic Gymnastics

2.1 萌芽阶段: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该阶段的妇女解放运动焦点是要求两性的性别权利、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在生命全历程中平等,强调男和女在智力和能力上的无差别,争取家庭劳动与社会劳动的等价同值(周姿利,2017)。联合国在1948和1952年,通过了《世界人权宣言》与《妇女政治权利公约》。

现代奥运会的体操包括竞技体操、艺术体操和蹦床 3个大项。实际上,体操的发展也受到了妇女解放运动文化氛围的影响。因为从 1881年欧洲体操联合会成立,直到1928年的第 9届奥运会和 1934年第 10届世界体操锦标赛,才允许女子运动员参加比赛。当然,艺术体操的创立也从体操的发展中获得了许多有益借鉴。在这一时期,瑞士音乐和教育家雅克·达尔克罗兹提出了“体态律动学”的韵律体操体系,由体态律动、视唱练耳和即兴音乐活动3部分组成,并从徒手操的形式发展到轻器械的运用,奠定了艺术体操的基础形态。另外,从事体育与医学交叉研究的艾德勒及库普创造了符合美学要求的、具有活力的节奏体操的雏形,其关键是将动力性动作与放松性流线型动作交替运用。现代舞理论创始人德国的 L.冯拉班也为艺术体操的形成作了贡献,他把人体动作分为12个方向,还归纳出 8种动作冲动(元素),即砍、压、冲、扭、滑动、闪烁、点打、飘浮,通过在方向、空间、时间与用力之间关系的变化,形成戏剧性和表情性的动作。法国的生理学家乔治·德迈尼等人,主张在音乐伴奏下,使女子体操形成各种有节奏的、柔和优雅的艺术造型动作等。这些欧洲的先贤共同推动了艺术体操基本动作的形成。

2.2 形成阶段: 20世纪60~70年代,持续到80年代初

中国作为中华文化区的核心国家,对一个体育项目的发展起到示范和样板作用。因此,考察目前中国文化背景下是否具有艺术体操大发展的有利态势,是下一步艺术体操在中国乃至中华文化区发展机遇把握的关键。

在这一时期,艺术体操形成过程中还不断吸收了芭蕾舞、现代舞、民间舞和杂技等的精华,经历了名称的逐渐演变,直到正式定名。到了 1962年,艺术体操才被列为国际体操联合会的正式比赛项目,并于 1963年举办首届锦标赛(许琛 等,2017)。可以说,发源于西方的世界妇女解放运动,发展到“性解放”运动,历经了争取妇女地位、工作权、教育权和从政权,到争取身体权的过程,而在此时达到了最高潮,这也是艺术体操项目创立的重要社会文化基础。

2.3 成熟阶段: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

这一时期的妇女解放运动是对性别和女性主义学术研究的兴起,并出现了众多的女性主义流派。主要的观点是完全消除女性受歧视、剥削、压迫的状况,争取男女平权。妇女解放运动通过改变和挑战既存秩序,在奠定和提升世界妇女的社会地位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式中:(xj,yj)是第j个信标节点的坐标,dij是灰狼i与信标节点j之间的距离,m是可以与i相互通信的信标节点数,所以j的取值是1~m。将个体按适应函数值从小到大排序,排在第1位的个体设为alpha(α),排在第2位的个体设为beta(β),排在第3位的个体设为delta(δ)。

1984年,艺术体操正式被列为第 23届奥运会比赛项目,从而使艺术体操发展到了新的高度。艺术体操运动可以全面展示女子优美的自然体型,符合女性的锻炼需求,有利于发展女性的协调、灵巧、柔韧、节奏感等艺术性素质,是进行美育的一种手段,也正逐渐成为受现代派女性欢迎的运动项目(David et al.,2007; Pollatou et al.,2004)。总之,在艺术体操的萌芽和创立中,城邦文化和海洋文明构成了其文化基础,工业革命奠定了其物质基础,而女性解放运动则形成了其社会基础。当然,因地缘文化的区域性特征,发源于欧洲文化区域的艺术体操,在其他地缘文化区域的传播将不可避免地受到相应的地域文化影响。

3 艺术体操在四大地缘文化区域的发展状况分析

3.1 四大地缘文化区域概念的解析

传统中国拥有广阔的平原,自然条件优越,物产丰富,以小农经济为基本格局,使得人们对土地的依赖意识很深,生活环境相对稳定,生产的方式得到了较好的发展。渐渐滋生了崇拜自然、注重人与自然关系和谐的观念,形成了封闭的超稳定农业国的传统意识。佛教的最大特色是似宗教而又非宗教,类哲学而又非哲学,通科学而又非科学。佛教让人“止恶扬善、自净其意”,与中国原有的儒家农耕文化,既“一拍即合”又“相得益彰”。在东汉时期作为外来文化传入中国后很快融合在一起,而延续兴旺几千年。佛教是中国汉、藏、蒙等 20个民族的主体文化,离开了佛教就没有完整的中华民族文化。中华文化主张内外兼修,追求精神与躯体的统一境界被放在首要地位,并注重以服从为主的集体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也赋予了体育以伦理道德观。

3.2 四大地缘文化区域艺术体操的发展概况

体育文化具有超越国界、超越地域、超越种族、超越政治的特征,但不同的文化体系之间,在价值观念、民风习俗与社会制度等方面,总是不可避免地存在一定差异(Erez et al.,2004)。有观点认为,人类文明史就是一部文化冲突的历史,体育也不例外(吴文峰,2008)。

实际上,艺术体操是目前最全面、最充分地展现女性身体美的运动方式,具有西方物质文明的显著烙印。这就意味着,在世界地缘文化区域的跨文化传播中,发展这种西方“身体文化”的运动,将面临着异质文化间的冲突问题。为了审视涉及艺术体操在各个地缘文化区域间传播中出现的冲突和适应状况,一种可行的途径是了解其在世界各地缘文化区域发展情况(表2、表3)。

从表 2可以看出,各地缘文化区“艺术体操世锦赛”举办城市,35届比赛有 32次在欧洲文化区举办,在不同地缘文化区间非常不平衡。从表 3可见,2015年第 35届艺术体操世锦赛中,58支参赛队有 45支来自欧洲文化区。可见,艺术体操世锦赛虽然已经走过了60余年,但各地域文化区的接受和参与的程度,仍然未达到平衡。

3.3.3 印度文化区:印度教(即婆罗门教)与艺术体操发展的关联

表2 各地缘文化区艺术体操世界锦标赛举办情况
Table 2 Comparative Table of the Hosting Places of the “Rhythmic Gymnastics World Championships” in Various Geo-cultural Regions

表3 各地缘文化区2015年第35届艺术体操世界锦标赛参赛情况
Table 3 Countries Participating in the “35th World Rhythmic Gymnastics Championships in 2015” in Each Geo-cultural Area

3.3 地缘文化/宗教与艺术体操发展状况的关联分析

社会历史范畴的文化是指在一定文明的基础上,在历史中逐渐积淀下来的,在一个群体或社会中一再重复的情感、思维和行为的模式,是一种文明所形成的生活的方式。这些无形的文化因素是影响人们行为的最基本因素,如同一种行为,在特定的社会中是习以为常的,但在其他文化环境中则可能是无法思议的(麻天祥,1995)。主流文化的氛围或背景决定着一个具体事物或体育项目的命运。

宗教是人类社会的一种以信仰为核心的特殊文化现象,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一种群体的社会行为,宗教与文化体系难解难分,并逐渐形成本宗教特有的信仰和宗教感情,产生与其信仰相适配的教义教规以及宗教礼仪所演变成的习俗文化,甚至给人提供了一整套生活方式。其中宗教伦理对社会文明的演进最具影响力,其神圣性对信徒具有约束和自律作用,对社会的其他成员也可产生影响,也是体育项目跨文化传播中的重要影响因素(伍晓军,2003)。以下我们将对四大地缘文化/宗教对艺术体操发展的影响简述如下。

3.3.1 欧洲文化区:基督教与艺术体操发展的关联

如前述,欧洲文化的起源、发展与其特殊的地理环境相关。基督教包含了希伯莱的宗教精神、古希腊的理性主义传统,并融入了罗马人的法治观念(Kupchan,2002),鼓励“探索、展示和规则”,与欧洲的城邦文化、海洋文化等地缘状况对宗教文化的需求高度匹合。探索精神是创造世界近现代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最重要的原因,而展示天性,包括身体(裸体)美的展示,在欧洲的舞蹈、雕刻、绘画和建筑中随处可见,同时还善于制定和遵守规则,如催生工业革命的专利法的制定等。赵朴初指出,离开了基督教文化,也就没有欧洲文化和西方文明。

西方体育包括女性体育以西方文化为理论基础,经历了从萌芽、发展到成熟的历史过程,已形成了完整的体育文化结构(王少春 等,2011)。竞争性是海洋文化的重要特点,强调“力与美”“更高、更快、更强”,注重身体(裸体)美的外在张扬和展示,潜藏着开放型的人的独立、自尊、创造和争强好胜的基因,把运动过程中的惊险和刺激看作一种享受,同时不断探索科技的投入等。这些特点形成了当代文明的基调,是奥林匹克运动产生的重要文化基础,也是现代奥运会的主流精神,更是海洋文明对身体素质和体格的根本需求。艺术体操的创立就是上述文化特征典型的范例之一,即探索把音乐、舞蹈(芭蕾舞)、身体难度和器械运用创造性地结合起来,形成一种新的运动项目,并制定规则,以充分展示女性的身体美。因此,艺术体操世锦赛的共 35届比赛中有 32次在欧洲文化区域举办,2015年第35届世锦赛的 58支参赛队中有45支来自该区域,也是很自然的。

3.3.2 中华文化区:佛教与艺术体操发展的关联

文化类型是各种文化(形态)体系中最有特色、最能体现一种文化本质属性的特征(虽然不是指它的全部特征的总和)。因文化因素及其分布、组合和发展在地域内存在复杂的差异性,因而目前划分文化类型也缺乏统一的分类标志(Lempert,2014)。季羡林将世界文化划分为四大文化体系:中华文化体系、印度文化体系、波斯与阿拉伯伊斯兰文化体系、欧洲文化体系(希伯来-希腊文化体系或西方文化体系),每个文化体系的形成和存在均有明显的地域特征。虽然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和渗透,各个地域出现了多种宗教并存的情况,但在世界大多数区域和国家,总会有一种主导性的宗教,并与其主流的文化(形态)体系紧密结合。上述四大文化体系都对应了一种主导宗教,分别是佛教、印度教、伊斯兰教和基督教,也存在着基本对应的地域的分布。可以看出,四大文化体系及其主导宗教,与所处地域的“地缘文化”的内涵高度或相当程度的重叠。因此,基于地理环境、宗教、民族和国家的“地缘文化”特征来阐述对体育项目,尤其是艺术体操创立和发展的影响,更易于体现地域的特点和影响,更加有针对性。

同时,也要优化投入要素的比例,根据城市的具体状况、旅游资源、适当的调整资金、劳动力、基础建设、交通建设等要素的投入比例,进而实现城市旅游的高效发展、协调发展以及可持续发展。

在这一文化形态影响下,竞争性体育在相当长的时间内没有充分发展的社会文化空间和气候(李金梅,2005)。艺术体操作为近代体育,是西方工业文明进步和妇女解放运动的产物,实际上与以农耕为主体的传统中华佛教文化体系有一定的冲突。但在21世纪,艺术体操这种展示女性身体美的项目,已在中国人中得到相当程度的认可。

在传统文化约定俗成的理解中,将人格的内涵规定为个人的品格和素质,以及个体的价值和尊严、责任的统一。在中国近代教育史上,蔡元培率先使用了“人格”一词,他认为:“在普通教育,务顺应时势,成共和国民健全之人格。”[1]人格概念应该包括两层核心含义:以价值观为核心内容;价值观指导下所形成的特有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

生姜蛋白酶(酶活力≥800 U/mg)和猕猴桃蛋白酶(酶活力≥500 U/mg),购自上海鼓臣生物技术有限公司。

印度北部拥有高耸寒冷的山脉,中部为广阔的肥沃平原和荒凉的沙漠,南部是绵长炎热的海岸面对着无边无际的印度洋,多种极端地形地貌和气候促进了印度先人对宗教的追求,发源于印度并长期共存的宗教,形成了印度文化的浓郁宗教性。印度教有世袭等级制度,4个等级在地位、权利和义务等方面均有规定,尊崇祭祀,这些均渗透于传统风俗习惯等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在印度社会的不同等级、集团和文化阶层,有着各自的信仰和实践,呈现出罕见的多样性和鲜明的包容性。经过伊斯兰文化和基督教文化数百年来的冲击,也未撼动印度教的主体文化地位。

虽然印度的宗教复杂性和文化的主体性明显,对艺术体操的认识与参与存在一定的困难。但在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上,印度一位女性体操运动员参加了跳马比赛并赢得了冠军,那么,艺术体操在印度文化区的发展也是可以期待的。

21世纪的今天文化自觉是特色的社会主义地位的角色认知,与对马克思主义思想的认可,打破时间空间的界限,无论是历史的过往还是当今时代的新型文化理解模式,从始至终都应对中华的文化形成一种民族自信,深刻的认识到我国文化传播的意义,并随着自身价值的体现,接力文化传承,以饱满的自信将文化发扬到世界各地,传输到下一代的思想中,将文化的种子播种到所见的区域中,身体力行实现文化的推衍。

花鸟画最早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时期,发展至两汉时期,花鸟画已经初具雏形。东晋画家谢赫凭借其作品《画品》成为中国绘画史上第一位有迹可循的花鸟画家。随着唐朝,宋朝的国家经济发展日趋繁荣,国泰民安,在艺术文化领域夜呈现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花鸟画在这一时期也渐渐发展成熟。元朝时期出现了一些以“水墨梅竹”为主要绘画对象的画家。明朝则是以徐渭和陈道复的花鸟作品见著,清代则是出现了笔墨独具风格的画家,如“八大山人”等。发展至现代,花鸟画在绘画领域的总体发展平平,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在花鸟画的不同风格都各有成者,他们为花鸟画的未来发展注入了新的力量。

3.3.4 伊斯兰文化区:伊斯兰教与艺术体操发展的关联

伊斯兰教所处的阿拉伯地区,多为气候炎热的沙漠。自穆罕默德创立了伊斯兰教后,使得教义相对简明实用,尤其是对生存有益的《古兰经》受到广泛欢迎,它既是伊斯兰教的经典,又是阿拉伯文化的典范,一直占有最高的地位。凭着伊斯兰教文化,阿拉伯人在亚、非、欧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文明,还引发了欧洲的文艺复兴。伊斯兰教倡导顺从安拉,崇尚和平安宁,有女性遮盖羞体等传统的宗教伦理。

虽然伊斯兰教的传统宗教伦理对推广艺术体操运动会造成一些挑战。但在 2015年的第 35届世锦赛上,已出现了8个伊斯兰国家参赛这一变化。

总之,地缘文化差异可较合理地解释世界各文化区域艺术体操发展不平衡的原因。同时,在世界各地推广艺术体操时,必须充分考虑地缘文化因素的影响。

4 艺术体操在俄罗斯充分发展的地缘文化因素

4.1 艺术体操在东正教国家的发展概况

基督教是一个总称,天主教、东正教、基督新教(在我国称为基督教)是其三大分支。实际上,艺术体操在基督教三大分教内的发展也不平衡(表4、表5)。

表4 东正教与其他类型宗教国家(地区)历届奥运会(共9届)艺术体操成绩对比表
Table 4 Contrast Table of the Achievements of Rhythmic Gymnastics Between Orthodox Church Countries and Other Religious Countries in Successive Olympic Games (Total 9)

表5 东正教与其他类型宗教国家(地区)历届艺术体操世锦赛(共35届)成绩对比表
Table 5 Contrast Table of Achievements between Orthodox Church Countries and Other Religious Countries in the World Championships of Rhythmic Gymnastics (35 sessions)

5~10世纪间,东正教的斯拉夫人逐渐迁移到了巴尔干和东欧地区,形成了东支(俄语、乌克兰语等)、西支(波兰语、捷克语等)和南支(保加利亚语、塞尔维亚语等)3大斯拉夫语言区。从表4、表5可以看出,东正教区域艺术体操的发展状况,在基督教的三大分教中居于明显的领先地位,俄罗斯又是其中的翘楚。可见,在艺术体操的跨文化传播中,除了表现为民族冲突、宗教冲突等地域文化冲突外,也会出现欣然接受等多种样式,艺术体操在东正教国家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范例。因此,东正教的文化和斯拉夫民族所处的地理环境,与艺术体操间有很好的文化契合度(曾经的“华约”国家间的艺术体操交流对其发展有助推作用)。我们将以俄罗斯为代表性国家进行阐述。

4.2 俄罗斯地缘文化的特色尤其是对美的追求与艺术体操需求高度契合

俄罗斯国土横跨亚欧大陆,大部分疆域处于高纬度的北极地区,地理特点非常鲜明。作为一个宗教国家,东正教在俄罗斯社会生活中发挥着明显的影响(郑芷莲 等,2004)。博立约在《帝俄和俄罗斯》中认为,俄国是自然环境对民族性格影响最大的国家。严寒天气要求俄罗斯人具有强健的体魄,需要以其独特的豪强和忍耐精神,才能适应自然界的严酷和变幻的无常,并形成了东正教单调和苦修主义倾向。但广袤的原野、漫长的黄昏,又滋养了俄罗斯人的独有自由性格、忧郁气质、并陶醉于各种形式的美,包括在此基础上形成的音乐和艺术。美在俄罗斯人心中会悠然升起一种“就要流泪”的感动。可见,这种独特的自然、地理环境与宗教信仰,在俄罗斯人性格形成中有着无法替代的作用。

艺术体操只有以动听的旋律、优美的舞姿、韵味十足的高雅技巧、风格突出的色彩,形成浑然天成的有机整体,才能创造出令人心驰神往的完美意境。可以看出,对俄罗斯人来说,艺术体操的出现,有“正中下怀”和“久别重逢”之感,这其中包含有很明显的民族性格的匹配和民族文化情感的释怀,才能使其在俄罗斯的上层和主流社会,迅速获得共鸣和深度认可。艺术体操对俄罗斯人来说,关乎整个俄罗斯的“民族自豪感”。自 2000年的悉尼奥运会以来,俄罗斯取得过艺术体操项目所有的金牌。直到目前,俄罗斯的强势地位依然稳固。

4.3 俄罗斯文化的东西方交汇特性与艺术体操需求高度契合

周六是全家活动的日子,给学生布置的作业是“玩转世界”,即课外实践、体验不同的岗位等,希望孩子们亲近大自然,融入社会。每周六,家长将学生成长的点滴用照片、视频、音频等形式记录下来,分享到班级群。有的体验“钟点工”,做家务;有的走进博物馆、植物园等。这帮助老师第一时间详细了解学生在家的表现,有利于提升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同时,“家庭成长秀”也是学生展示课余生活的舞台,同龄人在这里可以相互学习促进、取长补短、彼此沟通,既融洽了班级氛围,又有益于个体发展。

俄罗斯自兴起至今仅一千多年,相对于其东端亚洲和西端欧洲的文明来说,是典型的后起文明。从整个动态运行历史来看,俄罗斯文明不断地在东西文明间转向而动摇于二者之间,在科学和教育方面极具西方的理性思辨,在宗教和文艺方面则表现为东方的感性至上。在俄罗斯文化中,东方与西方两种文化因素永远在相互角力,“双头鹰”国徽就是最佳的体现,一头向西,一头向东,一直在左顾而右盼,企图择善而从,并试图找到东西文化的平衡点(谢惠荣,2004)。艺术体操是 3个最关键要素音乐、舞蹈和器械的合体,三者的比例或者平衡点如何把握,一直是个大问题。俄罗斯文化这种“择善而从”融入到血液中的平衡能力,是对俄罗斯在艺术体操的“整体表现”上具有卓越才能的合理解释之一。

另外,俄罗斯文化被形象地称为“东西方文化的混血儿”,实际上在遗传基因上也是东西方人种的混血儿,俄罗斯女性天生丽质,腿细而长,更加突出的是力量和柔软的同时兼备,非常符合艺术体操对形体和能力的需求。另外,俄罗斯有完善的基于俄罗斯文化的成套动作编排和训练体系,有完整的赛制。

可以说,俄罗斯地缘文化的特色对艺术体操发展的作用是全程和全面的。所以,本研究认为,如何认识、汲取和研究艺术体操在俄罗斯等东正教国家发展的文化精髓,是下一阶段我国艺术体操发展的重要目标。

习近平总书记对浙江工作重要指示、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和省委十四届三次全会精神,对新时代组织工作作出了一系列新部署,提出了一系列新要求。我们一定要以勇于自我革命的决心和勇气,不断推动组织工作创新发展。要以“八个有机融合”的方法和手段,“五个品格”“五个带头”的要求和目标,不断推动组织部门自身建设,充分展示新气象新作为。要以“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的措施和行动,不断推进能力大提升、作风大转变,为“‘八八战略’再深化、改革开发再出发”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5 艺术体操在当代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发展机遇

妇女解放运动反对把两性间的生理差别作为在社会关系中女性是男性附属的观念,强调两性间分工的自然性,并消除男女同工不同酬的现象。1970年,美国的凯特·米利特在《性政治》中,对男人、父权制/男权制、“性阶级”体制进行了挑战。在这个时期,女权主义者认识到,这不是一张选票能解决的问题,更是一个性别权力的问题。激进女权主义者宣扬,应完全抛弃传统道德观念约束,使得性解放(又称性自由或性革命)成为在这一年代发生在西方世界的一种挑战传统性观念和性道德的社会运动。联合国在 1967年和 1979年,分别出台了“消除对妇女歧视宣言”和“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等重要的宣言和公约。

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只要一线语文教师认真钻研文本,正确把握教学目标,灵活选择多种教学策略,就一定能提高小学语文第一课时阅读教学的效率,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与能力。

5.1 当前中国的文化开放、文化包容、文化进取和文化自信的特征,使艺术体操的大发展有了坚实文化背景基础

李大钊在《东西文明之根本异点》中认为:“东西文明互有长短,不宜妄为轩侄于其间”。作为“世界进步之两大机轴”的东西文化,“必须时时调和,时时融会”,即“竭力以受西洋文明之特长,以济吾静止文明之穷,而立东西文明调和之基础”。因此,东西文化间的取长补短是世界文化发展的必然趋势。事实上,远溯汉代的佛教,近看明季的西学,在千年来文化的演进中,中华文化均能很快地发挥其兼容并蓄的优良传统,使得中华文化不仅凝结了它的过去,还在不断地滋生出新的未来。

新世纪的中国体育,已完成了传统体育与西方体育思想在跨文化交流的背景下互动与磨合。当前中国已具备文化开放、文化包容、文化进取和文化自信的优势,形成了有利于现代化的推进和引领,有利于多元文化的形成与发展的新格局(陈先达,2018)。在这样的文化背景下,艺术体操大发展有了坚实的文化基础。

5.2 中华文化对整体观、艺术和技巧的追求,使艺术体操大发展有了坚实技术基础

唐君毅在《中西哲学思想之比较研究集》指出,从宏观上看,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在于追求内部世界与外部世界的协调平衡和生机流畅。这种具有整体观和审美追求的民族特性,与艺术体操中音乐、舞蹈和技术动作等讲究整体发挥和美的需求,有相当高的匹配度,有利于艺术体操的成套动作编排的创作,并从容整体地表现出来。

5.3 从欧洲文化和思想经俄罗斯传播到中国的历史看,使艺术体操大发展有了传播模式基础

俄罗斯在地理上是连接东西方的一个桥梁,俄罗斯文化本身又是东方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结合体。李大钊《东西文明之根本异点》指出,东方文化衰颓于静止之中,西洋文明又疲命于物质扩张之下,只有属于北道的俄罗斯文明才“足以度此危崖,足以当媒介东西之任”。也就是说,俄罗斯在世界文化的传播中占据着非常重要而特殊的“中继”位置。如马克思主义思想和社会主义制度等在欧洲创立,在俄罗斯首先实践,再传到中国得到更大发展,就是一个典型范例。因此,如果艺术体操已经在俄罗斯得到了大发展,在东方的中国取得大发展也是可以期待的。

5.4 当前中国经济社会的巨大发展,使艺术体操大发展有了良好的物质文化基础

改革开放40年来,中国经济和社会均取得巨大发展,在这种状况下,艺术体操在中国的发展有了坚实的物质文化基础。尤其是在中国女性地位获得极大提升的今天,展现自我、实现自我、张扬个性是新一代女性的显著特点。在“更高、更快、更强”的奥林匹克精神鼓舞下,全面立体地体验着竞争乐趣,也使艺术体操在中国的大发展有了坚实群体基础。

5.5 推进艺术体操民族化的发展进程,把握住在中国的发展机遇

由于社会对文化需要的复杂性和多样性,所形成的文化表征也是多种多样,不同社会形态可派生出该社会特有的文化需要( 旻刘 航 等,2012)。不同的文化造就了不同的国民风度(顾伯平,2015)。体育文化也应表现出时代的特征、地域的风格和民族的样式。因此,作为一个“舶来品”的艺术体操如何融入中华文化元素,是一个需被重点关注的问题。

闫丽敏等(2006)认为,如果艺术体操音乐中缺失一些中国民族化、个性化的风格特色,就会使运动员们少了一些迸发爱国心、民族精神的机会和动力。从文化层面上看,在体育中融入本民族特色,对任何一个国家都具有不可或缺的意义。

怎样在世界艺术体操赛场展现中国风格的音乐、舞蹈,并得到西方国家的认可和赞赏也是一个问题。如中国队曾以中国家喻户晓的名歌“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的蒙古族马头琴音乐,作为成套动作的主旋律,运动员以优美别致的动作造型展现了东方女性的美,在我们看来运动员很好地表达了音乐并体现了审美情趣,但西方的裁判和观众并未感受到这种魅力,也没留下深刻的印象。所以,推动其他文化接受中华文化的表现形式,也是艺术体操民族化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

一个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风格与品格,不但对本民族的生存与发展具有强大的凝聚与推动力,还对其它民族的文化具有吸引、辐射与影响力。我国民族文化中,如音乐、服饰、绘画、技巧、书法等最具民族性和艺术特征的审美观念与审美表现,以及理解自然与人生的启迪,在今天还在彰显着它的不朽价值。因此,艺术体操的民族化,应基于文化的开放性与普遍性的交互融合,应将“中国美”的中华文化元素,在音乐、舞蹈、成套编排和运动员服饰等方面逐渐融入,创造出具有特色的艺术体操“中国样式”(徐恬,2018)。

春秋战国之际,口语传播活动的活跃频繁促成了士人们对谈说艺术的探讨。他们从传者和受众的角度考虑问题,在提出自己理论主张的同时,对语言运用问题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有时会对他人或自身的语言运用加以评论,逐渐形成了中国古代略具雏形的口语传播理念。

5.6 在“健康中国”和“美丽中国”背景下,艺术体操的价值在迅速提升

当前,体育作为一种提升生活品质的标志已在我国逐渐成为共识。在“健康中国”尤其是“美丽中国”的背景和目标下,美好愿望的主体是中国人,受益人同样是中国人,是中国人对健康文化需求和精神文化家园的美好向往。因此,在塑造人的美好、健康、身心、和谐等诸多方面,艺术体操可以发挥其音乐的陶醉、舞蹈的多姿、身体动作的造型、器械运用的技巧、成套动作的协同、服饰的装扮等多方面的综合特色,使之成为美的价值形态和健康生活多重作用的具体且有潜力的实现路径之一。也就是说,应将艺术体操作为展示中国现代女性有品质的生活和自我实现的重要运动方式之一。这一目标的实现也将为艺术体操在中华文化区的大发展提供良好的示范和样板。

艺术体操在我国的发展依然面临着包括文化层面、政策层面、技术层面和实施层面等,许多的挑战和困难。在文化层面,对艺术体操文化价值形成要素的认识不足,对其体育文化的深、中、表层结构的梳理不够(金莹,2017),以及对其社会化分层目标的研究还未涉及等,这些均制约着艺术体操的快速发展。

6 结论

1.艺术体操是在特定历史时期、在特定的地缘文化背景下创立,其在各地缘文化区的发展明显不平衡,应充分认识、汲取和研究在俄罗斯充分发展的文化因素,并在发展策略制定和发展方向的思考时,重点关注地缘文化的影响因素。

2.在全球化的大趋势下,虽然不同文化体系间的交流日益频繁,跨文化传播的重要性也越来越被认识和重视,但不同地缘文化间存在的差异,还在影响着体育项目跨文化传播的顺利进行,加之人们对于这些差异的了解不够或带有成见,构建一个多元一体的世界体育的“文化共同体”(Arnett,2002),是世界体育文化长远发展的目标,艺术体操也不例外。

3.地缘文化产生的物质基础是地理环境,作为世界主体的人类,具有主动行为与模式的选择能力,可以改变地缘文化的进程。对于艺术体操的发展,则应把握不同地缘文化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调整策略,有目的性地采取行动,才能增加对不同地缘群体的吸引力。

将病死鸡病变部位的肠内容物在血琼脂平板上接种,在采用37 ℃厌氧培养方法培养24 h后,能观察到为2~4 mL的菌落,菌落呈圆形,边缘相对整齐,表面光滑湿润,不是透明的状态,在菌落的外环能看到放射性的条纹,并且有两层溶血环,内层溶血环为全溶状态,外层溶血环为不全溶状态。对引发溶血问题的菌落挑取纯培养,再进行革兰氏染色镜检,可以看到革兰氏阳性两端钝圆的杆菌。

4.爱默生说:“文化开启了对美的感知”,而人们对体育项目的文化认同是其行为选择的核心(仇军,2018)。因此,艺术体操应着重契合以美和审美体验为主流的文化形态,逐渐融入“中国美”的中华文化元素,创造出艺术体操的“中国样式”(徐恬 等,2017)。充分利用好当代中国文化背景下的发展机遇,并将其作为展示中国现代高品质女性、高品质生活和自我实现的主要运动形式。使之成为助力“健康中国”与“美丽中国”的重要路径之一。

A组患者术后1 d UCVA(P<0.001)、术后3月UCVA(P<0.001)、术后3月BCVA(P<0.001)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B组患者术后1 d UCVA(t=4.85,P<0.001)、术后3月UCVA(P<0.001)、术后3月BCVA(P<0.001)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间术后1 d UCVA、术后3月UCVA、术后3月BCVA、UCVA提高度、BCVA提高度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2)。

总之,艺术体操应持续发挥其体育属性的外在美与艺术属性的内涵美的基本属性,应基于其发展历史、本质特点、核心文化价值的梳理与认识中,在不断发展的路上努力的探索。当然,本研究仅仅在理论维度上,提出了地缘文化对艺术体操发展影响的概况性框架,并未涉及具体的实务框架和操作层面。本研究为艺术体操未来发展的方向把握和战略制定奠定一定的理论依据,有利于助力体育全球化体系的建构,并为其他运动项目提供借鉴。

参考文献:

陈先达,2018.文化自信的本质与当代意义[J].求是杂志,144(3):63-64.

樊铭,陈玉平,2013.基于 SWOT组合分析法对我国艺术体操项目发展的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36(11):120-124.

顾伯平,2015.文化的作用是什么[N].光明日报(理论版),10,14(5).

高放,2005.世界妇女解放运动的特点和规律[J].社会科学研究,16(2):16-20

洪小平,2013.艺术体操发展解析[J].中国体育科技,49(6):3-9.

姜广义,2006.地域体育文化与地缘政治关系初探[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18(3):9-11.

金莹,2017.中国文化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对策研究[J].文化学刊,51(2):179-182.

李金梅,2005.论奥林匹克体育文化与中华文化的交融及冲突[J].体育文化导刊,99(9):28-30.

刘 旻 航,李储涛,赵壮壮,2012.民俗体育文化价值演进规律研究[J].体育科学,32(6):85-89.

麻天祥,1995.中外文化比较、选择与趋同的假设、实践-挑战与回应的百年学术[J].天津社会科学,14(3):92-101.

潘忠岐,黄仁伟,2008.中国的地缘文化战略[J].现代国际关系,33(1):44-49.

仇军,2018.社会系统中通过体育实现人的社会化的若干研究假说[J].体育研究与教育,33(1):1-8.

沈瑞英,2003.法治理念:希腊城邦政治文化的精粹[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3(5):42-47.

王少春,白真,张博,2011.中外体育文化相遇的发展格局[J].体育科学,31(5):79-85.

吴文峰,2008.试析体育文化冲突的产生[J].体育文化导刊,102(3):27-28.

伍晓军,2003.宗教与体育文化的发展[J].体育文化导刊,96(10):41-42.

许琛,喆张 ,王文生,2017.世界艺术体操锦标赛53 年发展历程述评[J].首都体育学院学报,29(6):537-539.

谢惠荣,2004.东西方体育文化交流的历史阶段和特征[J].山东体育学报,23(3):23-25.

徐恬,倪旭芬,2017.近三届世锦赛中外优秀艺术体操个人项目棒操难度动作的比较研究[J].西安体育学院学报,33(2):249-256.

徐恬,2018.艺术体操社会化涉及文化方面现状的调查研究[J].浙江体育科技,40(5):36-40.

尹朝晖,2009.地缘文化-当代国际政治理论研究的新视角[J].理论导刊,104(1):104-106.

闫丽敏,黄伟,2006.新时期我国艺术体操音乐文化属性的探析[J].体育世界,34(4):58-59.

郑芷莲,于长春,2004.俄罗斯民族文化特征[J].西伯利亚研究,31(1):60-62.

周姿利,2017.西方十九世纪末二十世纪初女性地位研究-以《玩偶之家》为例[J].海外英语,177(4):177-179.

ARNETT J J, 2002. The psychology of globalization [J]. AmPsychol 57(10):774-783.

DAVID L,HANNAH K R,2007.In pursuit of an identity: A qualitative exploration of retirement from women "s artistic gymnastics[J]. Psy Sport Exe,8(1):119-141.

EREZ M, GATI E, 2004. A Dynamic multi-level model of culture:from the micro level of the individual to the macro level of a global culture [J]. Applpsychol 53(4):583-598.

KUPCHAN C, 2002. The end of the West [J]. Atlantic Monthly, 290(4):42-44.

LEMPERT D, 2014. Classifying Cultures and Identifying Cultural Identities by Relations in Groups: Drawing from Models in Psychology [J]. Social Evolution History, 13 (1):99-134.

POLLATOU E,SAVRAMI K,KARADIMOU K,2004. Introducing aesthetic features in gymnastic skills [J]. Teaching Elementary Phys Educ,15(2):36-37.

Review the Development History of Rhythmic Gymnastics from the Geocultural Perspective

XU Tian1, WANG Min2
1. Hangzhou Medical College, Hangzhou 310053, China; 2. Liaoning Normal University, Dalian 116029, China

Abstract: Using literature research and logical analys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geo-culture and the development of rhythmic gymnastics is studi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rhythmic gymnastics was founded in a specific historical period and in a specific geographical cultural background; geo-cultural differences can reasonably explain the unbalanced development of rhythmic gymnastics around the world. The research suggests that we should pay attention to the influence of geo-culture when formulating the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thinking about the development direction of rhythmic gymnastics, we should fully study, understand and absorb the geopolitical cultural essence of rhythmic gymnastics in Russia; taking advantage of the development opportunity of rhythmic gymnastics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contemporary Chinese culture,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of nationalization and create the “Chinese style” of rhythmic gymnastics with “Chinese beauty” elements, and provide some reference for the localization development of other sports.

Keywords: rhythmic gymnastics; geo-culture; women "s liberation movement; cultural system; religion

中图分类号: G8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0-677X(2019)03-0058-08

DOI: 10.16469/j.css.201903007

收稿日期: 2018-07-26;

修订日期: 2019-03-06

基金项目: 浙江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15NDJC298YBM)

第一作者简介: 徐恬(1975-),女,副教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为体育教学和艺术体操研究, E-mail: 934572554@qq.com。

标签:;  ;  ;  ;  ;  ;  ;  

从地缘文化的视阈审视艺术体操的发展历程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