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词:抗震设计;主要问题;应对措施
引言:
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极容易遭受到地震灾害的影响,尤其是地震震级较高的时候,造成的损失尤为重大。从近些年的情况来看,地震发生的频率越来越高,国家基础设施财产和人们的物质基础财产遭受到了巨大的破坏,这就使得建筑结构设计中对于抗震设计的关注度不断提高。虽然我国在建筑物抗震功能上的研究不断深入,建筑构件设计的抗震设计不断完善,但是依旧有很多问题存在抗震设计中,抗震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迫切需要得到解决。
一、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发展及目标
地震灾害是地壳快速释放能力过程中造成的震动,其爆发快,破坏性强,人为预测难度较高,对建筑物的损害极大。在经历了无数次由于地震带给人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巨大损失之后,人类开始研究应对地震的方法。其中,对于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研究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建筑的抗震能力提高,人民的安全也有了更多保障。建筑结构设计人员总结了以往地震对建筑结构的破坏程度和长期从事建筑结构设计时的经验教训,以建筑结构关于抗震理论知识和抗震标准为依据,在当下建筑结构设计中已经对抗震设计有了很好的控制。建筑结构设计过程中抗震设计的目标包含以下两点:
(1)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达标,即在满足国家及行业对于抗震设计标准的同时,满足委托设计单位和开发单位对于建筑结构的实用性,美观性,经济性及抗震的作用;
(2)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真正以人的生命安全为目标,提高建筑的整体质量。这也是建筑设计人员应该始终追求的目标,不仅在设计时突出结构特点,功能多样化等功能,建筑的安全和稳定性才是最重要的。没有了安全和稳定做基础,建筑设计必将埋下不可估量的隐患。为实现保护人民生命安全的目标,建筑设计人员要根据建筑设计的场地的地质结构和实际问题进行具体的调研,探索静态的地质情况下也要考虑地震震动时的变动情况,最大限度的提高建筑的抗震性能,从而保证建筑的整体质量。
二、现阶段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主要问题
(一)抗震设计认识不到位
由于我国经济不断发展,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建筑行业蓬勃发展。但是,在如今建筑结构的设计中存在着一定量的问题,实用性发展成了建筑设计人员主要关注的方面,也正是由于过分关注建筑设计的实用性发展,导致建筑设计中对于抗震设计的关注度缺失。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认知一直没有得到实质性的发展,再加上一直以来人们对于抗震设计认知的缺失,所以,人们往往是在地震发生以后才去重视建筑的抗震设计。因此,要提高建筑设计人员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的认识,做好建筑构建的设计工作。
(二)抗震设计的结构不合理
在建筑构建设计中,建筑的整体安全基本由抗震设计结构决定。在进行建筑设计构建的过程中,抗震设计虽然引起了设计人员的部分重视,但是,在各种因素的影响下,产生了不切合与实际的抗震结构设计,严重影响建筑构件设计的安全性,不仅没有达到抗震的效果,还浪费了大量的资源。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是建筑设计不可忽视的目标,为了顺利的达到这一目标,考虑该建筑设计的实际情况和地理因素是必要的,在此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建筑设计方案制定,加强建筑物所具有的防震功能【1】。
三、建筑结构设计中抗震设计的有效措施
抗震性能比较差的建筑物,不仅会对使用者的生命财产以及日常生产生活造成影响,而且对附近建筑物以及周边人群的生命财产构成巨大威胁。因此,做好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尤为重要,关乎到一个建筑物的使用寿命。
(一)因地制宜,选择合适的建筑场地
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中,建筑场地的好坏是能否达到预期抗震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合理的建筑场地能减轻后期建设中的一些不利影响。
(1)较为平坦的地方应该是场地选择的第一目标,地震发生时对周边建筑结构造成损失的程度被大大缩小,为施工工艺的施展创造了准备条件。
(2)选择好的建筑场地要满足建筑抗震设计的地段要求,包括视野开阔、地区发展较为疏松等。这对提高建筑物抗震性能同样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建筑项口的施工操作十分依赖视野开阔的场地。
(3)依据对当期地区的密度、硬实程度的数据监测,充分了解当地土质状况,并采取合
理措施提高建筑结构的稳定性,有效避免地震时建筑物地基开裂的现象。
(4)在进行建筑结构抗震设计的过程中,对当前建筑区域的地震记录进行综合分析,避免在地震断裂带范围内进行建筑物作业。另外,做好软土处理工作是在软土地基进行建筑物施工时必须采取的措施,合理运用降低建筑物塌陷的手段,包括置换或者硬化。
(二)慎重选择建筑结构
影响抗震设计的一大重要因素就是抗震结构的选择。建筑结构选择的合理性高,可以保证建筑物的完整性,还可以让建筑物具有更高的抗震属性。以下问题建筑结构抗震设计中要格外注意:
(1)做好建筑结构载重范围的测量。注意在抗震设计过程中建筑材料的问题,包括建筑材料的材质是否变形以及赘余度的问题,这一问题直接关系到能否实现对建筑物稳定、安全的目标。
(2)注重平面设置。平、立面的布置对于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非常重要,建筑物的准确性是需要尤为重要的问题。要做到严格管理数据贯彻于抗震设计的全过程,把数据的准确度放在抗震设计的第一位。
(3)区分建筑材料强度以及硬度的作用。建筑材料的强度和硬度作用具有差距,两者间的差距对抗震效果有不可避免的影响。使用强度不够的建筑材料,建筑结构容易发生突变的现象,只有做到科学合理选择建筑结构,才能增强建筑物的抗震能力,达到抗震的目的。
(三)科学布局减少地震能量
为了减少地震的所带来的破坏,可以通过尽可能减少地震的能量的方式。降低地震能量的重要途径是运用以位移为基点的结构设计和定量分析。为了满足地震造成的结构变形要求,可以进行定量分析,以达到降低建筑物的位移延性比的目的。当然,减少地震的能量也可以通过选择在地震不活跃和地质硬度大的地方建造建筑物。在地震作用下的建筑结构,不仅受到地震运动的影响,会产生相应的鼓风或其他作用力在地震发生的同一时间,所以应注意训练控制每一个建筑结构设计中的不良影响,增强建筑物的抗震性。在结构上的受力方向,确保在一个平面上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2】。
结语:
地震会产生很强的破坏作用,但是现如今对于预测地震的不确定性,所以做好建筑结构的抗震设计对于建筑结构的抗震能力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考虑各方面影响因素的基础上,做好提高建筑结构的整体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工作。总而言之,在建筑结构设计中保证建筑物稳定性的最重要因素就是做好建筑构建的抗震设计工作,同时这也是对人们生命财产安全以及国家顺利发展的重要保障。
参考文献:
[1]李霞.建筑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理念分析[J].建材与装饰,2018(24):84-85.
[2]聂世杰.分析建筑工程结构设计中的抗震设计[J].建材与装饰,2018(21):125-126.
论文作者:凡余船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7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4
标签:建筑论文; 建筑结构论文; 建筑物论文; 结构设计论文; 建筑设计论文; 场地论文; 目标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7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