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终强化社会主义信念_斯大林论文

始终强化社会主义信念_斯大林论文

永远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信念论文,坚定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一)

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三个组成部分之一,“是行动中的马克思主义”。从《共产党宣言》发表到1917年的70年间,社会主义运动的中心问题是革命。1871年法国巴黎革命建立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初步尝试,1917年列宁领导俄国十月革命取得胜利,使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到了高峰,实现了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的飞跃,改变了世界历史的发展方向,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此后,革命的红色巨浪激荡全球,从欧洲、亚洲到拉丁美洲,社会主义运动风起云涌,先后有南斯拉夫、越南、阿尔巴尼亚和中国依靠本国人民的武装力量夺取政权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有波兰、保加利亚、罗马尼亚、朝鲜、匈牙利、捷克、蒙古、东德等国依靠苏联红军的帮助和本国人民的武装斗争建立无产阶级政权而走上社会主义道路;古巴、老挝、柬埔寨通过民族民主革命也进入社会主义行列,社会主义运动实现了从一国胜利到多国胜利的第二次飞跃发展,尤其是中国作为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东方大国加入世界社会主义行列,空前壮大了世界社会主义的实力。

从《共产党宣言》发表到1989年的140年间, 特别是俄国十月革命胜利后的70年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新的起点上面临三大历史性课题:一是西方发达国家的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如何向社会主义过渡的问题,发达国家的共产党人虽然进行了一系列探索,但至今未取得任何重大成果和进展;二是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国家的无产阶级怎样领导广大群众夺取政权,对此,中国等一些国家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的革命理论与本国实际相结合,走有本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创造了成功的经验;三是无论是俄国还是中国等其他落后国家的无产阶级,在取得了政权之后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如何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这是所有社会主义国家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由于中国等一批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革命的胜利,极大地丰富了俄国革命的经验,落后国家革命的问题算是有了比较好的成功经验。但是,落后国家革命胜利后,在经济文化比较落后的条件下如何建设社会主义、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问题,过去长期没能解决好。原因当然有很多,但其中最主要的问题,是长期受教条主义和“左”的思想影响,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理论问题。

从十月革命胜利至苏东社会主义国家崩溃,这70年间,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取得了“三大胜利”,也遭受了“三大挫折”。三大胜利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在资本主义的汪洋大海中站住了脚跟,并跻身于世界强国之列;“二战”后中国革命的胜利以及一大批人民民主国家的建立,极大地改变了世界的格局和面貌;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和实践,使科学社会主义实现了新的历史性飞跃,并开创了世界社会主义事业的新局面。三大挫折是:在关系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经验的重大问题上,斯大林本人的错误再加上后人错误地反斯大林,从两个方面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造成了严重挫折;在世界共运的党际和国家关系上,一系列严重问题导致社会主义、共产主义运动发生分裂,造成了越来越大的挫折;在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问题上,长期的“左”和最后一些共产党的右,给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造成了空前严重的挫折。

总结这一段历史,社会主义国家在建设问题上最大、最主要、带全局性和共同性的失误,不是在这个那个具体问题上,而是在总的指导思想上。这就是在长期“左”的教条主义,急于过渡到完全的社会主义或共产主义的思想影响下,超越了发展阶段,脱离了落后国家建设社会主义的实际。其他问题和失误,如政治经济体制问题、所有制问题、分配问题以及其他涉及路线、方针和政策的问题上的错误和失误,都是由这一“左”的指导思想派生出来的。之所以产生这种“左”的指导思想,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有搞清楚“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一基本理论问题。正如邓小平所说:“我们的经验教训有许多条,最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搞清楚这个问题”。正因为这样一个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都没有搞清楚,再加上西方资本主义敌对势力的分化西化活动,世界社会主义事业遭受严重的挫折,走入了低谷。

我们庆幸的是,在社会主义遭受大挫折的形势下,中国人民在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指导下,坚信马列,大胆改革,扩大开放,从而开创了社会主义的新局面。

一个是“大挫折”,一个是“新局面”,构成了世纪之交世界社会主义两幅完全不同的画面,使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这个基本问题终于有了认识上的转变: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在实现的时间上“由近变远”、“由短变长”了;在社会主义发展阶段的认识上更符合实际,“由高变低”、“由虚变实”了;在指导思想和发展模式上摆脱了“统一模式”,而强调从本国实际出发,探索适合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对社会主义本质的认识深化了,懂得“贫穷不是社会主义”,必须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切实提高综合国力;摆脱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两个平行市场”的束缚,懂得了社会主义不能关门搞建设,懂得了在“一球两制”会长期存在的情况下要科学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妥善处理同外部世界,特别是同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关系,坚持对内改革、对外开放。这种认识,是科学社会主义学说的发展,是社会主义的历史性进步,是社会主义复兴的希望所在。

(二)

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向人们提出了一个严峻的课题:冷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向何处去?西方媒体和学者曾一度宣扬“社会主义崩溃了”、“共产主义消亡了”,21世纪将不会有社会主义的一席之地,世界将是资本主义的一统天下。究竟应当如何看待冷战后世界社会主义的形势、特点和走势?对此,不仅我们中国人民十分关注,世界各国人民和各种势力也很关注。在这个大是大非的问题上,我们的党是很清醒,也是很踏实的。

其实,各国共产党都在进行理论上的反思和政策上的调整。执政的共产党大多在总结国际国内正反两方面经验的基础上认真思考,积极探索,强调应独立自主地从本国实际出发,建设具有本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原苏东地区仍坚持共产党名称的政党,在变化了的形势下,其理论、纲领和政策发生了变化。如俄共提出党在俄罗斯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主张在多元化的政治制度下循序渐进地和平地达到自己的目的。发达国家多数共产党的理论和路线以及组织原则等,早在苏东剧变前就发生了变化,苏东剧变加速了这种趋势。发展中国家的共产党普遍认识到过去犯了超越阶段的“革命急躁病”,主张从本国实际出发,探索具有本国特色的走向社会主义的道路,提出了分阶段分步骤实现社会主义的设想。

应当看到,剧变后的总体形势,经过90年代中后期的发展,世界共运形势出现了一些积极而重要的变化。前苏东地区的共产党有的恢复活动,成为重要的政治力量。古巴等几个坚持社会主义方向的国家,顶住压力,稳住阵脚,多数在革新开放中取得不同程度的进展。发展中国家一些非执政的共产党,经过动荡和分化,大多数坚持下来了,有的还有发展。发达国家的共产党所受冲击严重,目前仍较困难,但看来最困难、最动荡的时期已基本过去。

可以预料,经过反思调整后的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在21世纪将会呈现出新的特点和走势。未来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不会是过去那种“一条道路、一种模式、一个中心、一个阶段”的发展,而将进一步走多样化、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民族化发展的道路。未来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至少在相当长时期内难以出现过去那种轰轰烈烈的革命运动。未来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在相当长时期内主要不表现在社会主义国家数量的增加,而主要表现在“点”的繁荣和“质”的提高,即中国等几个现存的社会主义国家把自己的事情办好,用自己成功的实例证明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以推动社会主义在世界范围的复兴。共产党和社会党这两大类政党也许会结束过去的“长期对抗”的情况,从各自需要出发,求同存异谋求合作,实行“大左翼”不拘形式的合作。冷战结束后,资本主义国家,主要是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与社会主义国家的关系,有可能由过去“不共戴天”进入一个既有矛盾和斗争,又进行互相借鉴和合作的新阶段。“一球两制”将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阶段。

认清社会主义发展的现状和走势,有助于我们从总体上把握社会主义必然代替资本主义的历史总趋势,坚信实现社会主义的道路虽然是曲折的但前途是光明的。

首先,我们既不要忽视“两个决不会”,又要坚信“两个必然”。马克思主义的唯物史观认为:“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在它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而新的更高的生产关系,在它的物质存在条件在旧社会的胎胞里成熟以前,是决不会出现的。”这就是“两个决不会”。同时,马克思以唯物史观为武器,观察分析资本主义社会,特别是剖析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得出了“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须胜利”的历史性结论。这就是我们所必须坚信的“两个必然”。“科学社会主义从理论到实践,从一国到多国,虽然有曲折,但历史的总趋势是不可逆转的。’不要认为马克思主义就消失了,没用了,失败了。哪有这回事!”

其次,当代共产党人没有放弃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仍然活在人们心中。资本主义并不是人间天堂,它不可能永世长存。各国共产党人在苏东剧变后不断反思和调整,仍然坚持社会主义的方向。世界各种不同政治倾向的人仍在研究和预测社会主义的未来,这表明社会主义仍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个现实问题。发展中国家的不少人不断对资本主义进行尖锐的批评,近年来西方国家失业率居高不下,人们对西方社会的不满情绪在增长,由“福利国家危机”引发的“信仰危机”和“精神道德危机”,已引起了资本主义国家人们的忧虑。马克思主义仍活在人们心里。如1996年伦敦出版界传出爆炸性新闻:《共产党宣言》因销售量之大而入英国畅销书行列。1999年西方发达国家某机构组织评选1000年来影响世界的名人,马克思因得票最多而排名第一。

第三,“和平与发展”的当代世界主题,没有改变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时代”是一个内涵丰富适应范畴很广的概念。自从十月革命开辟了人类历史的新纪元,人类社会就开始了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历史进程,这将是一个很长的历史过程。在这一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无疑又是可以划分为不同的时代的。“战争与革命”时代让位当前我们所处“和平与发展”的时代,这只是人类实现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过渡这一漫长历史进程中的时代更替,而不是也没有改变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时代的变化所说明的只是共产党人的工作中心、重心和方式以及战略策略要随之变化,而不是改变我们的信仰也不是改变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发展方向。

站在世纪之交来观察世界社会主义运动,可以说苏东剧变造成的“大挫折”将永远留在20世纪,中国等国家开创的“新局面”就会在21世纪变成繁花似锦的春天。“大挫折”只意味着过去,“新局面”却代表着未来。死亡了的是僵化的一种社会主义的旧模式,新生的是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绿洲。诗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是历史的辩证法!

(三)

回顾近几十年来,我们对科学社会主义的研究,总体上来说,是符合马克思主义的。但也不能否认,在学习研究宣传马克思主义的过程中,也不时地出现各种不符合马克思主义的“杂音”。特别是在对列宁主义关于帝国主义的论述,对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得失,对毛泽东思想关于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等,也曾时常出现一些奇谈怪论。我以为很有必要在这些问题上正本清源,捍卫马克思主义的纯洁性。

列宁“帝国主义论”的基本原理没有过时。列宁是用马克思主义观点系统分析帝国主义第一人。他在“帝国主义论”中所阐明的基本原则不仅在当时是完全正确的,在今天仍然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列宁当年分析过帝国主义的“五大特征”,指出“帝国主义是发展到垄断组织和金融资本的统治已经确立、资本输出具有突出意义、国际托拉斯开始瓜分世界、一些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这一阶段的资本主义。”他说:“如果必须给帝国主义下一个尽量简单的定义,那就应当说,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80多年来,列宁所说的帝国主义特征应该说出现了一些新的情况。多数特征在原来基础上已有新的发展,如“一般垄断”发展到“国家垄断”,不仅“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融合”,而且是“垄断资本与国家政权相结合”,不仅是“国内垄断”,而且发展到“国际垄断”。有的特征所表述的那些现象已不复存在了,如由于殖民体系的崩溃,“最大的资本主义国家已把世界全部领土瓜分完毕”这一情况就改变了,但这一特征所体现的“帝国主义剥削和压迫弱小民族”这一本质没有改变,霸权主义、强权政治依然存在,南北矛盾依然存在。随着世界形势的变化还出现一些新的特征,如由于国际依存度空间增强,经济国际化、全球化的发展,各资本主义大国在相互争斗中加强了国际协调和合作,国际组织和集团越来越多。

尽管如此,但世界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仍然没有超出列宁在“帝国主义论”中所指明的大方向,资本主义虽然在当前和今后一个较长时间内还有发展余地,是腐而未朽、垂而未死,也还不是列宁当时所说的是“无产阶级革命的前夜”,但资本主义并未脱离剥削制度的窠臼,帝国主义的本质并没有改变,它最终将被社会主义所取代。

对于帝国主义概念,有两种不同的涵义和用法。从历史看,人们使用“帝国主义”概念通常有两种情况,一是指一种对外实行侵略、兼并、掠夺、压迫的“政策”;二是指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特殊阶段”或“特殊时期”。列宁是坚持从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必然性及其基本特征出发,将经济与政治、国内基本制度与对外政策结合起来,论证帝国主义是从资本主义“生长起来的”,是资本主义的“垄断阶段”,是“最高阶段”。我们现在强调反对“霸权主义”、“强权政治”,而不是泛泛地提“反对帝国主义”,一是由于全面正确认识了当代资本主义以及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之间的关系问题;二是由于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改革开放方针的需要。我们的结论是:帝国主义的本质没有改变,列宁关于帝国主义的基本观点没有过时。

就是对斯大林的社会主义模式也要给予历史的肯定。因为历史就是历史,历史是不允许任意假设和改变的,也不应该用今天的观点去衡量、苛求和责难,对斯大林社会主义模式的基本方面要予以肯定。可以说,1922年以后苏联向社会主义的过渡,主要是在斯大林领导下进行的。经过20年代后半期和30年代一系列对国民经济的改造和建设,苏联实现了工业化、农业集体化和经济计划化。斯大林在1936年就过早地甚至是错误地宣布建成了社会主义,但此时的苏联应该说已经形成了一整套与资本主义不同的政治、经济体制,从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第一次大转型基本完成。这是一次非同凡响的制度创新,这是一次历史性的伟大贡献。

关于斯大林,在进入九十年代以后,在苏联乃至在我们国家,都出现了一股抨击乃至全盘否定斯大林的思潮,以至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们很少提及斯大林,甚至出现妄图从否定斯大林进而否定列宁的迹象。然而,“人非神仙、孰能无过”,斯大林是人不是神,一生中虽不无失误,但历史就是历史,经过各种较量和交锋以后,斯大林仍然是一个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

毛泽东为创建中国社会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没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就没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没有毛泽东同志的领导,也没有中国社会主义的创立。然而,在有一段时间里,竟然有人也因为毛泽东的晚年错误而企图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在对待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上,邓小平同志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经过他的努力,击退了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逆流,从而科学地评价和维护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历史地位。总而言之,从1848年《共产党宣言》发表、科学社会主义诞生以后,科学社会主义学说,已经过马克思、列宁、斯大林、毛泽东、邓小平等几个重要的里程碑阶段,现在正向新的理论阶段和理论体系发展。创立新的理论体系的任务历史地落到了以江泽民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的第三代领导集体的肩上。这个历史的时代的使命一定会出色地完成好。

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时期。伟大时期更需要伟大理论的指导,这个理论就是当代的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扎根于当代中国的科学社会主义,初步解决了当代中国什么是社会主义,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的一系列基本问题。党的十四大、十五大将邓小平理论确立为指导思想。学习研究宣传邓小平理论,要与继续学习、研究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结合起来,既要看到它们有一脉相承的一面,更要看到有依据本国实际和不同的时代特征而不断丰富和发展的一面。学习研究宣传邓小平理论,还要同学习研究宣传党的十四大以来,特别是十五大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邓小平理论的丰富和发展结合起来,搞清楚“什么是封建主义,怎样对待封建主义;什么是资本主义,怎样认识资本主义;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什么是共产主义,怎样实现共产主义”等一些“基本问题”,从而进一步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坚定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坚定对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心,在新的条件下,依据新的情况,谱写科学社会主义的新篇章。

标签:;  ;  ;  ;  ;  ;  ;  ;  ;  ;  ;  ;  ;  ;  ;  

始终强化社会主义信念_斯大林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