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_数字图书馆论文

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_数字图书馆论文

中国数字图书馆建设应当注意的几个问题,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几个问题论文,中国论文,数字图书馆论文,应当注意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我国图书馆网络化建设已经起步,且发展很快,部分地区、系统、院校图书馆实现联网, 国家图书馆中文网站上网的全文图书1999年底达4000万页。“国家信息基础设施”——数字 化图书馆建设也已经提上了议事日程,一个由文化部牵头,中国电信、中国国家图书馆、中 国科学院、清华大学等单位联手,诸多专家学者共同参与的大文化工程——中国数字图书馆 工程,已在积极筹备之中。数字图书馆将最终实现全国各类图书馆、情报中心、博物馆等机 构的资源共享。此计划在实施过程中将面临一系列技术、政策和法律上的问题,本文试图从 非技术角度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1 收藏范围问题

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目标,“是建立起一个跨地区、跨行业的巨大文化信息资源网络, 使之成为我国的‘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全面地收集图书馆、博物馆、纪念馆、新闻出版机 构、艺术团体、音像影视、体育、旅游等单位的文化资源信息,将其中的精品内容进行数字 化与深加工,建设起一批以数字化图书馆、数字化博物馆、数字化影视中心等为代表的资源 库,形成巨大的知识宝库。”按美国国会图书馆有关备忘录的说法就是,将地理位置上不相 连的图书馆用互联网连接起来,创建一个庞大的“虚拟图书馆”。“要让所有的学校、家庭 、个人同那些公共阅览室的长期读者一样,能够任意从自己所在的地点接触到这些对他们来 说新鲜而重要的资料,并按个人的要求来理解、重新整理和使用这些资料”。

所谓精品内容,笔者认为应该是在中国历史、文化的发展中起过重要作用、具有深刻历史 或纪念意义的各类文字材料、图片、照片、绘画、地图、早期电影、录音录像、服装等,只 要能用数字产品形式表现出来,均可按不同主题收藏到国家数字图书馆中来,进行高质量保 存和管理,实施知识增值,并提供在广域网上高速横向跨库连接的电子存取服务。

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归根到底是一个资源数据库的建设问题。据介绍,未来的中国数字图书 馆将主要包括如下主题的资源库:中华文化史资源库、中华人民共和国资源库、中国共产党 历史资源库、中国法制资源库、中国教育资源库、中国图书馆馆藏珍品资源库、中国博物馆 馆藏珍品资源库、中国医药学资源库、中国旅游资源库、中国艺术资源库、中国经济信息资 源库、科技资源库、百科全书资源库等。

全国范围内的公共图书馆、专门图书馆、学院图书馆、博物馆、档案馆等各类有关组织, 均可向中国数字图书馆申报子项目 ,得到批准后便可正式参加到中国数字图书馆数据库建设工作中来。全国各类图书馆的资源 共享,既可以有效解决图书、期刊特别是海外书刊的重复购置问题,又可以最大限度地扩大 图书、期刊品种的收藏范围。

数字化图书馆建设不仅在于将现有馆藏文献进行数字化处理,而且将大量收集整理各种电 子出版文献,包括机读型(光盘)和网络型。由于现代计算机技术具有处理多种媒体的能力, 数字化图书馆收藏的文献是多媒体的,这些文献可以是文本、图像、动态图像、声音信息、 超媒体信息等。

另外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是,那些历经几百年甚至几千年保存下来的珍贵历史原件(如名人 手迹手稿、早期书刊、绘画照片等)的收藏和保管,依然不可偏废。这也是图书馆不会完全 消亡的原因之一。

2 版权、著作权问题

电子出版物和Internet上的版权、著作权问题现在是作者、出版商、图书馆等各方面普遍 关注的问题,而未来中国数字图书馆的收藏又有很多是比较珍贵的历史、文化收藏,因此怎 样处理版权、著作权问题尤为重要。

世界各国的现行著作权法中都对“擅自复制”作了禁止性规定,以保护作者的合法权益, 而目前国际上也都比较一致地趋向于将作品数字化界定为复制行为。1996年8月世界知识产 权 组织(WIPO)提出的《关于保护文学和艺术作品若干问题的条约》中,明确规定“作品数字化 属于复制”。我国《著作权法》第52条对复制的定义仍面临着重新扩充和修改的问题。尽管 如此,法律还同时规定了社会公众“合理使用”的权利,图书馆、档案馆为保存目的的复制 ,仍适用合理使用原则。但显然作品的网络传输不属于保存目的范畴。对于网络传输行为的 法律定性问题,1996年底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通过的《WIPO版权条约》又明确规定了作品在网 上传输是仅属于作者和著作权人的权利,将作品上网向公众传播,需经权利人许可,否则就 是侵犯著作权行为。

虽然目前我国还没有制定或扩充相关的法律,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无论是国家图书馆,还 是组织和参与中国数字图书馆工程的其它机构,都没有任何权力拥有这一系列收藏的版权。 因而未来的中国数字图书馆将同样面临着如何合理地平衡著作权人和公众利益之间关系的难 题, 即,既要使资源库的收藏真正达到开放和共享,又要对网络上知识产权的保护给予足够的重 视。

对此各国均采取一种较为中立的作法。如美国目前采取的措施是,首先在制作数字收藏之 前先期解决好版权问题,如有版权方面的限制,则将有关说明放在该收藏的索引、检索工具 或某些特殊项目中,在用户检索、使用过程中随时提醒用户注意。我国国家图书馆对已上网 的中文全文图书的版权问题,也早有准备,一是在技术上采取措施,使读者只能浏览,无法 下载;二是在该部分信息的首页发出通告,若书的作者认为网站对自己的书构成了侵权,可 通知国家图书馆将其书从网上拿下(一个有趣的现象是,上网至今,拿走者没有,拿来要求 上网者却络绎不绝)。

国家图书馆的这种倾向于读者的作法,在相关法律制定之前不失为一种权宜之计;相比之 下 ,美国的作法和有关法律,更倾向于保护作者的合法权益,这已成为一种世界的发展趋势。 我国也应尽快修改和调整现行知识产权制度以适应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同时为国家信息基 础设施——中国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和健康发展提供法律保障。

3 人员素质问题

1996年第62届北京国际图联大会上,德国代表指出,根据今后图书馆数字化发展的方向, 图书馆员可以重新定义为网络专家、信息中间人和系统设计员。这就是说,未来数字图书馆 的馆员不仅应该像“中介人”那样帮助用户同信息资源建立起联系,指导用户查询和筛选信 息,而且更应该像“导航员”一样引导用户在网上航行,协助用户在尽量短的时间里获取尽 量多的信息。而与传统图书馆比较,数字图书馆的服务内容和方式显著不同。用户(读者)不 直接接触图书馆,图书馆员也不能面对面地为读者回答各种问题,数字图书馆与读者之间唯 一沟通的桥梁是用户界面。因此作为“系统设计员”的数字图书馆开发人员应有意识地与网 络专家或软件开发专家合作,以提出更好的信息存取规则和技巧,开发出更友好、更智能的 用户界面。

在数字图书馆的资源共享系统里,只要有一家图书馆购置了某种书刊,其它图书馆就不必 再采购;只要有一家图书馆对一种书刊进行一次数字化加工,其它图书馆就可以充分利用这 条数据,从而节省大量人力,提高工作效率。因此,未来图书馆员的主要职责应转变为集中 精力为用户服务,如果说网络信息资源的迅速增长使图书馆的价值大大减少,那么图书馆员 的价值却由此大大增加了——这体现在图书馆员走出图书馆为用户服务,对用户进行培训, 使他们了解数字图书馆各专题资源数据库的构成和分布状况,掌握网络资源的各种查询检 索方法(如全文检索、分类检索、专题检索、特性检索、二次检索等),提高查准率和查全率 ,从而提高用户快捷、有效地获取知识信息的能力。

21世纪的数字图书馆将向文献库、数据库、思想库方向发展,以适应知识经济的需要。文 献库与数据库对文献信息只进行初步加工,而思想库则要求深层加工,对文献内容进行筛选 、甄别、分析、研究,以新的文献形式提供给用户,智能化特点非常突出。这就要求图书馆 员不仅要有广博的学科背景知识,还要有较强的分析、判断和批判能力,以及扎实的文字、 写作功底。正如21世纪的图书馆学将以数字化信息整理与传播作为研究对象一样,未来的图 书馆员也应该成为智能型数字化信息专家,他们既要有敏锐的现代信息意识,善于发现、分 析、整理新的文献信息,不断充实数字图书馆资源库、思想库;又要继续学习,跟上现代信 息技术的发展,掌握多媒体技术、网络技术以及信息的存储、检索和传播技术。这是信息时 代对图书馆员素质提出的严峻挑战。

4 数据安全问题

数字图书馆网络运行的安全问题是一个需要特别注意的问题,其中包括抵御“黑客”入侵 、防治病毒、避免系统瘫痪等问题。由于数字图书馆互联网络的开放性(无空间限制,无房 屋限制,无地域限制,甚至无国界限制的全球服务体系),很少受到电脑黑客的攻击,其运 行安全系数要比一些国家政府部门或军队的网络系统高。但是,由于数字图书馆收藏资源的 庞大性和用户的复杂性,系统受到电脑病毒侵害的可能性则要比政府和军队的电脑网络高出 数千倍。为了对付随时可能出现的病毒侵害,防止数据据的丢失或损坏,数字图书馆的资源 数据库首先要备份;其次,数字图书馆的网络系统要建立起完备的防病毒体系,并随时升级 或更新防病毒软件;第三,加强数据安全管理。例如可以在国内外发行个人网络阅读磁卡, 向公众提供方便而又廉价的信息服务,使网上查询阅读更加安全有序,避免“死机”现象发 生;第四,不断向用户(读者)灌输安全使用网络的常识,使每一个用户都养成自觉维护“国 家信息基础工程”网络安全的习惯。另外,随着信息社会的发展,国家也应制定相关的法律 ,使那些肆意破坏公共网络系统的罪犯受到应有的惩罚。

5 目前我国图书馆数字化建设中存在的问题

近年来,随着国际互联网络技术的发展,我国图书馆的数字化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步 。除前面提到的国家图书馆部分中文全文图书上网外,还有广东省中山图书馆联合广州、深 圳等图书馆建成100多种数据库,其中包含数目型、题录型和全文型数据库,并在全省信息 网上建立了“广东省公共图书馆信息”网页,开始为社会各界和家庭用户提供服务。但是, 我国图书馆目前大部分还停留在内部工作的自动化管理方面,忽视数据库的建设和用户查询 检索的需求,与数字图书馆的标准相距甚远,并且一定程度上妨碍了图书馆数字化的进程。 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前几年我国自行开发的图书馆软件系统都没有遵循国际上通用的网上通讯协议,未采 用Z39.50这样高层次的网络信息检索标准及其它标准。Z39.50的基本原则之一就是用户可以 通过同样的检索界面去访问任何遵循该协议的目标数据库。用户检索系统的国际标准化是各 图 书馆加入中国数字图书馆的首要条件之一,而我国有相当数量的图书馆仍在沿用那些自行开 发的、非标准化的软件系统。

二是检索功能较为单一。目前我国图书馆使用的软件系统的用户检索系统一般仅有书目检 索的功能,主题标引、全文检索及其它各种类型的检索在许多图书馆还是空白。

三是数据库覆盖率低且质量不高。大多数图书馆仅有的书目数据库中的数据量占馆藏种数 的比例较低,覆盖面窄,缺乏完整性;许多图书馆各自为政,在书目数据库建设中进行低水 平重复;各馆自行编制的书目数据一般都没有进行主题标引,机读格式也不完全统一,书目 数据无规范控制,使数据库的检索效率受到严重影响。

上述问题不解决或不引起足够重视,即便从国外引进了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中国数字图书 馆建设工程也难以达到预期的目标。伴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国际资讯(图书馆、情报)工作 一体化已是不可逆转的大趋势,而数字图书馆的建设已经成为当前评价一个国家信息基础水 平的重要标志,并且直接反映了这个国家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我们要认清形势 ,加强紧迫感,加快建设步伐,争取在21世纪的第一个10年内实现建成中国数字图书馆的宏 伟目标。要完成这一跨部门、跨地区的高科技、大文化工程,首先必须由政府来统一规划、 组织和协调,并在资金和政策方面给予支持和保障;作为本行业的各地各类图书馆,更应该 在日常工作中,从思想上、技术上和人才培养方面为加入中国数字图书馆做好准备,并努力 朝着数字化的方向迈进。

标签:;  ;  

我国数字图书馆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_数字图书馆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