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旭生
联通(广东)产业互联网有限公司 广东广州 510000
摘要:区块链是一项具有颠覆性的创新技术,可以系统性解决诸多行业痛点。本研究针对中国海岛旅游业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阐述了区块链技术对其的影响力,旨在利用区块链技术特征,增强海岛文化建设的指向性。
关键词:区块链技术;海岛旅游;文化建设
海岛旅游业逐渐成为海岛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产业之一。如何挖掘海岛旅游资源的文化内涵和精神特征,提升海岛旅游的文化性和品牌效应,促进海岛旅游的发展,不仅是政府关心的问题,同时也是学术探讨的热点。目前,海岛文化旅游的文化资源过度开发,文化的过度商业化和旅游者容量的超载,使海岛文化旅游处于一种瓶颈状态。而这种文化的变质与海岛旅游的现代化高速发展有关。使用区块链技术将在一定程度上保护海岛文化,使海岛文化旅游在发展经济的同时,避免旅游者与接待地人员之间出现不对称性和不确定性,即现代经济生活氛围的入侵。通过将海岛旅游动态数据与旅游参与者大数据有机结合,使得海岛文化旅游发展的方向性更明确,海岛文化旅游建设的指向性更突出。同时,所有信息公开透明,没有中间商利益和去中心化,使得海岛旅游经济发展更集中。区块链技术的使用,使海岛文化建设更多是在传统文化基础上的延伸,使旅游者感受到海岛文化的特别,提高海岛文化旅游的吸引力,促进海岛旅游经济迅速发展。
1、区块链技术及其特征
1.1区块链技术
区块链技术,简称BT(Block Chain Technology),也被称之为分布式账本技术,是一种互联网数据库技术。它的特点是去中心化、公开透明,使每个人均可参与数据库记录。区块链技术可以分为狭义和广义两种。狭义来讲,区块链技术是一种按照时间顺序将数据区块以顺序相连的方式组合成一种链式数据结构,并以密码学方式保证不可篡改和不可伪造的分布式账本;广义来讲,区块链技术是利用块链式数据结构来验证和存储数据,利用分布式节点共识算法生成和更新数据,利用密码学方式保证数据传输和访问的安全,由自动化脚本代码组成的智能合约来编程和操作数据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基础架构与计算方式。
1.2区块链特征
区块链技术的特点就是去中心化、透明、公开、不可篡改,而这恰巧可以从根本上解决海岛旅游中存在的问题。
1.2.1去中心化
区块链使用分布式核算和存储,不存在中心化的硬件或管理机构,任意节点的权利和义务都是均等的。系统中的数据块由整个系统中具有维护功能的节点共同维护,这得益于区块链的去中心化特征。比特币也拥有去中心化的特征[1]。
1.2.2开放性
系统是开放的,除了交易各方的私有信息被加密外,区块链的数据对所有人公开。任何人可以通过公开的接口查询区块链数据和开发相关应用,因此整个系统信息高度透明。
1.2.3自治性
因为区块链采用基于协商一致的规范和协议(如一套公开透明的算法),所以整个系统中所有节点能够在去信任的环境中自由安全地交换数据,使得对“人”的信任改成了对机器的信任,任何人为的干预将不起作用。
1.2.4信息不可篡改
信息经过验证并添加至区块链,就会永久存储起来,除非能够同时控制系统中超过51% 的节点,否则单个节点上对数据库的修改是无效的。因此,区块链的数据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1.2.5匿名性
由于节点之间的交换遵循固定算法,其数据交互是无需信任的(区块链中的程序规则会自行判断活动是否有效),因此交易双方无须通过公开身份的方式让对方和自己产生信任,对信用的累积非常有帮助[2]。
2、我国海岛旅游业的现状
我国海岛旅游发展进程持续向前。近年来,我国大众化旅游趋势日益明显,但海岛旅游的发展处于海岛资源丰富但未被合理开发利用的状态。调查研究数据发现,海岛旅游的消费人群多为高收入的城市白领。如今,驱动海岛旅游发展的主要形式有:高端度假、邮轮港口、商务娱乐、绿色生态和民俗风情。目前,海岛旅游更偏向于海岛文化旅游。对现在的旅游者来说,旅游更注重的是一种心灵上的放松和与当地居民的接触感受,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然而,现在海岛旅游面临资源过度开发和使用的问题,表现为海岛文化的过度开发。海岛文化是吸引旅游者的主要因素之一,但快速发展的经济冲击着海岛当地居民的传统文化,使文化被不断注入现代商业气息。这种现象成为海岛文化旅游的隐患,也是海岛旅游业发展需要关注的重点[3]。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海岛旅游发展对当地文化的冲击
通过了解中国海岛旅游的现状和文化旅游的含义可知,随着海岛旅游业的高速发展,对海岛文化旅游的需求越来越多,而这种海岛文化旅游需要挖掘当地独特的海岛文化。但是,海岛文化具有一定的限制性,文化发展的速度与旅游发展速度不成正比,不可避免会出现一些过度开发文化资源和“文化创新”的现象。这种挖掘文化好看好玩的部分和为了吸引游客而创造出的文化展现给大众而获得收益的做法,不利于当地文化的保护和当地民俗文化的发展。除此之外,大量旅游者的涌入带来的经济效益,会使当地居民生活方式和工作模式受到影响,甚至失去了海岛居民曾最让内陆城市人民向往的淳朴天性。从长远来说,这样高速发展的海岛旅游不利于当地海岛文化的保持与传承。如何避免旅游业的发展对当地文化的冲击呢?虽然旅游业的发展提高了海岛居民的生活质量,但是这种进步应该建立在保护当地人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会使海岛旅游发展对当地文化发展的冲击减小,使得海岛旅游的发展更具有针对性,能在一定程度范围内将对海岛文化的影响降到最低,避免海岛文化建设的重复性和对海岛文化传承的破坏。
4、区块链对海岛文化旅游的影响分析
科学技术的进步会对旅游业这种与经济发展相关的产业有着重要意义,所以区块链技术的出现及未来的应用会对海岛文化旅游有着深远意义。
4.1区块链在旅游中的应用准则
区块链技术的开放性使得旅游业可以更公开透明,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导游强制带领游客购物并从中谋利事件的发生[4]。这种公开透明性使得导游与商户之间的回扣交易公布给所有人,因此游客可根据此信息选择是否参加此旅游团等有利于游客利益的选择。这使游客能更好地体会旅游地最初目的,并推动旅游行业朝着追求精神层面上的内涵旅游发展。
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避免了中间商企业从中盈利,使得买家与卖家之间交易更亲近,对保护旅游地区当地居民的心性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区块链技术的匿名性使得买家与卖家的交易不用透露隐私即可信任地进行交易,这对游客体会当地居民的大众民俗文化、深入旅游地区、体会旅游文化具有积极的作用。
区块链技术的去中心化与匿名性增加了游客与当地人民的接触,增加了两者之间的信任和深入当地民俗的机会。
综上所述,区块链技术在旅游中的应用更偏重于文化旅游方面,但从带动作用来说,也与经济旅游、生态旅游等其他旅游方面有着不可忽视的影响。
4.2区块链应用对海岛文化的影响
海岛是一个相对独立、封闭的地区,海岛地区的旅游业需要更加小心维护与开发。将区块链技术应用到海岛文化旅游业上,对海岛文化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由区块链技术在旅游中的应用前景可知,区块链的这种去中心化、匿名性和开放性特征,更能维护这种相对封闭的海岛文化、经济及其他资源。区块链技术的引进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内陆商业大型企业的投资与入驻,保护了海岛独立的经济体系,也保护了海岛独特的文化魅力和海岛居民的淳朴内心。这些是海岛旅游有别于其他旅游地区的特质,也是吸引游客的根本所在。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使当地居民与游客之间的交易不仅停留在经济层面,变得更加公开透明,增加了彼此的信任度,而且交易达成后的公开式记账减少了当地商户漫天要价的做法。这有利于建立良好的买卖关系,使游客更深入进入海岛民俗文化,也使海岛居民保持了原始的天性。综上所述,区块链技术的应用减少了海岛文化被外来浮躁的利益化产业文化的侵害。
下转第469页
5、区块链技术对海岛文化旅游的改变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可自由支配收入增加,假日旅游已经成为娱乐休闲、陶冶情操的最佳方式。尽管父母舍得为孩子花钱,但如何降低节假日出游成本是必须考虑的问题。区块链旅游平台去中心化,可以将区块链技术直接连接旅游服务商、消费者和第三方服务商,节约中介平台费用,提升交易效率,降低游客成本,增加游客满意度。此外,假日旅游的安全问题,包括交通安全隐患、景点设施故障以及食品卫生等,一直是行业的痛点。在区块链中,由于其加密性和不可篡改性,合作双方都形成了足可信任的数据,为旅游消费者的人身安全和财产安全提供了保障。
从某种意义上,区块链的出现就是为了让真正的优质内容创造者获益。那些真正有能力并能提供优质内容的旅行服务商,不需要担心新技术的改变,因为区块链的价值就在于保障优质内容提供者的价值。由此看来,凝聚价值观和情感体系的优质内容和服务,在技术快速更迭的当下,对旅游行业有着永恒的意义,它更像是“人心”在新技术时代的“灯塔”,不会被任何一种外在的技术所颠覆。
6、结束语
当前,海岛文化旅游研究在理论、方法和内容上有很大进展。利用先进的区块链技术,推动海岛旅游经济势在必行,并以此使海岛文化建设在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延伸,使旅游者感受到海岛文化的差异性,提高海岛文化旅游的吸引力。
参考文献:
[1] 高伟雯,陈金华,李能斌. 国内外海岛文化与旅游发展研究进展[J].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5,27(2):61-66.
[2] 董宁,朱轩彤. 区块链技术演进及产业应用展望[J]. 信息安全研究,2017,3(3):200-210.
[3] 董长江. 区块链应用与发展前景[J]. 信息技术与标准化,2017(12).
[4] 吴丽慧,马达,王诗龙. 国内外文化旅游研究进展概述及启示[J]. 当代经济,2017(22):64-66.
论文作者:陈旭生
论文发表刊物:《防护工程》2018年第2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12/11
标签:海岛论文; 区块论文; 旅游论文; 文化论文; 技术论文; 旅游业论文; 数据论文; 《防护工程》2018年第24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