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北京西红门医院 北京大兴 100162;2.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大兴医院 北京大兴 102600
摘要:目的:探讨规律的运动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的影响。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100例,分为规律运动组和对照组各50例,两组患者均在控制饮食的基础上药物治疗,运动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运动管理干预[1],对比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2小时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观察两组患者血糖控制差异。结果:运动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水平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运动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药物治疗联合相应的运动管理干预糖尿病患者,能够更有效的控制血糖,降低糖化血红蛋白。
关键词:运动干预;糖尿病;血糖;糖化血红蛋白
在糖尿病患者的治疗中,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糖尿病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运动干预,能够明显改善治疗效果,提高血糖控制水平[2],本文中探讨运动在糖尿病患者治疗中的作用,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2016年1-12月观察治疗糖尿病患者100例,患者均符合世界卫生组织1999年制定的2型糖尿病标准[2],且两组在性别,年龄,病程方面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作为研究样本,采用便利抽样法,将其分为运动组和对照组各50例,对照组中男性22例,女性28例,年龄43-74岁,平均65.2岁,病程3~10年,运动组中男性20例,女性30例,年龄44~73岁,平均64.8,病程3~11年。
1.2方法:两组病人均根据血糖水平,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观察周期1年,运动组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联合运动管理干预:饭后0.5~1.0小时进行中等强度以下的有氧运动,以运动时间不少于20~30分钟,运动强度以靶心率=170-年龄(岁)为宜,以步行,游泳或太极拳等,运动方式个体化,避免运动损伤,在注意运动指导的同时提醒患者控制饮食,按时服药,定期复查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评价标准:治疗后对比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餐后血糖水平及糖化血红蛋白对比,
1.3统计学方法:本组研究中所有数据的统计学计算均采用spss24.0软件进行,数据对比采取x2效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运动干预后,运动组空腹血糖(5.26+1.65)mmol/L;餐后2h血糖水平为(10.32+1.60)mmol/L;对照组的空腹血糖(6.62+1.49)mmol/L;餐后2h血糖水平为(12.32+1.38)mmol/L;糖化血红蛋白:运动组糖化血红蛋白6.7+1.2%,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8.0+1.3%,对照组较治疗前后无明显差异,运动组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运动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化习惯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逐年上升,糖尿病严重威胁患者的及长期预后,而血糖控制情况是预防慢性并发症的关键,有效控制血糖可以延缓或避免并发症的发生,而现实情况中很多患者只知道药物治疗,而忽视运动干预,因此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开展相应的运动干预,以提高治疗效果,最终达到控制血糖,延缓并发症的目的[3]。在本研究中,运动组的空腹血糖及餐后血糖及糖化血红蛋白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且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糖尿病患者在治疗中联合相应的运动干预,能进一步改善患者的血糖水平,防止或延缓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吴毅.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疗法《现代康复》2001年5卷3期 9-11,19页 ISTICCA
[2]郭建军.糖尿病患者的运动管理《中华内科杂志》2016年55卷9期 725-727页 MEDLINEISTICPKUCSCDCA
[3]孙丽敏.社区糖尿病患者运动干预效果评价《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2年17卷2期 93-96页 ISTICPKUCA
论文作者:林玉祥,李华丽
论文发表刊物:《健康世界》2017年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9/27
标签:血糖论文; 血红蛋白论文; 糖尿病患者论文; 统计学论文; 患者论文; 药物治疗论文; 对照组论文; 《健康世界》2017年12期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