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论文_王娜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论文_王娜

王娜 陕西省西咸新区秦汉中学 陕西 咸阳 712000

【摘要】当代教育更加注重对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尤其是针对语文这一语言性的学科,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语言运用能力的关键。本文从现阶段高中语文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并对培养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有效策略予以深入探究。

【关键词】高中语文;语文思维能力;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5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ISSN1001-2982 (2019)11-234-01

引言:随着我国新课程改革标准的不断推动,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再适用当下的人才培养需求,因此素质型教育得到广泛的认可。在高中阶段的语文教育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成长特点,以学生的思维方式为导向,设计出符合学生学习要求的教学方案,针对教材的知识体系中的基础部分与难点部分双向突击,才能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与思维能力。

一、当下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现状

新课程标准所要求的教育目标,是要针对学生的知识运用能力进行重点训练,语文学科的知识属于文学性更强的内容,其知识运用能力也表现为语言方面的能力,如对文字的理解能力、表达能力、思考能力及交流能力等等,都属于语文学科的思维能力。现阶段,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已经逐步实现教学观念的革新,也通过多元化的方法对传统的教育模式予以创新,但由于我国素质型教育的起步较晚,在实践应用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不足有待改善。面对课程体系的变化,有些教师墨守成规,过分强调教学经验的作用而忽视了对新方法的借鉴作用,刻板的实施守旧的教学方案,是无法有效提升课堂教学效果的,那么培养学生思维能力也就无从谈起。

二、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的培养策略

(一)引导学生参与语文学习的积极态度

由于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高中阶段的学生处于高考的备考压力之下,学生对于语文科目的学习也不再是兴趣化的,而是处于应试压力之下的机械般学习,这从学生的主观态度上就出现了误区,那么由此而进行的学习动态也必然是有失偏颇的。教师要想提升学生的语文思维能力,首先要从引导兴趣入手,可通过问题引导或是故事引导的方式,将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起来。如《荆轲刺秦王》中,由于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较为复杂,学生对“荆轲为什么要刺秦王”以及“樊於期之死”是一知半解的,即使教师在课堂中进行讲解,学生也不能够加深记忆,反而会由于历史背景较为庞大而浪费课堂教学的宝贵时间。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因此,教师可提前安排学生进行预习并查找资料,对课文中的生僻字进行标注,并泛读课文,在课堂讲述时,教师可先提问学生关于《荆轲刺秦王》的背景,如战国七雄中秦国如何统一六国、燕国为何要派荆轲刺秦、太子丹的结局是什么等等,通过背景故事的拓展,使学生积极的参与到课堂发言中,以此来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增强学生的兴趣感。

(二)多元化教学方式丰富语文课程内容

传统教育模式下的“口述笔录”式教学对于学生的思维拓展十分不利,除兴趣引导来培养学生的思维活跃度以外,还有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让学生对语文教学课堂“耳目一新”。多媒体器材已经在各中小学课堂中得到普及,教师应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手段的优势,利用PPT或微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从传统教学中的束缚得以解脱,那么思维的活跃度也就被充分的调动。语文思维是具有广泛性的,必须要让学生的思维充分活跃,才能够体现出思维能力培养的价值。如《金岳霖先生》课文中,教师可通过投影仪,将金岳霖及文中所涉及的林徽因等人物的故事背景罗列出来,如金岳霖先生与林徽因一家的友谊、梁家孩子为什么要称金岳霖先生为“金爸爸”、金岳霖先生与梁思成夫妇是如何相识的等等,教师可引导学生充分解读课文的内涵,对现代史中的杰出人物进行更加丰富的塑造,使学生对这些文学大家的认知更加立体且生动。语文学科的思维拓展要基于丰富的文学素养之上,具备充足的文化底蕴才能彰显出学生的良好语言思维。

(三)拓宽学生语言思维的维度与途径

语文学科的语言思维是以双重维度来划分的,即深度与广度。其中广度可以用“文学知识涉猎面”来概括,也就是说通过课外知识的拓展能够实现思维广度的培养,而思维的深度则是通过对文字理解能力的提升,来实现思维能力的个性化发展。从本质上说,教师要通过思维的纵向引入来增强其深刻性,一方面要对学生思考问题时的思路予以引导,另一方面也要对学生的思考能力予以培养,二者缺一不可。为更好的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应对学生的课外拓展情况作出教学计划,才能有序开展课外知识积累教学。如高中重点背诵课文《赤壁赋》中,其写作背景与作者苏轼的“两次贬谪”有关,而苏轼的“贬谪”又与宋朝的“王安石变法”有关,“两次贬谪”的经历构造了苏轼一生的起起落落,通过《赤壁赋》写作背景的了解与熟悉,能够对苏轼的其他作品都能够起到联动性,从而实现语文思维的维度拓展。其思维拓展的深度在于对苏轼的作品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其广度在于对两宋的政治背景产生了基本的了解,许多优秀的两宋作品都基于这一时代背景之下,那么学生通过这一篇文章的学习却能够实现举一反三,正是对语文思维能力的有效培养。

结束语: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作为教育中的引路人,应以科学的教育方式,充分发掘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使学生在学习中逐渐产生兴趣,乐于学习并善于学习。语文是我们的母语,学生与语文教学之间是存在熟悉感的,因此,教师可通过放大熟悉感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意识,学生具备了自主学习能力以后,通过不断的思考,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思维能力提升。

参考文献:

[1]周鑫.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培养探讨[J]. 新西部(理论版),2015(24):167+143.

[2]陈美. 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J]. 中国校外教育,2016(11):86.

论文作者:王娜

论文发表刊物:《中小学教育》2019年11月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11/27

标签:;  ;  ;  ;  ;  ;  ;  ;  

浅析高中语文教学中学生语文思维能力培养策略论文_王娜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