循环经济发展的资源价格障碍及对策_循环经济论文

发展循环经济的资源价格障碍与对策,本文主要内容关键词为:对策论文,发展循环经济论文,障碍论文,价格论文,资源论文,此文献不代表本站观点,内容供学术参考,文章仅供参考阅读下载。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发展循环经济,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资源节约、循环利用问题与价格密切相关,因而《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提出要“实行有利于资源节约的价格”政策。本文拟通过对发展循环经济与资源合理定价的关系分析,寻找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资源价格障碍,并提出发展循环经济的资源价格政策建议。

一、发展循环经济与资源合理定价的关系

循环经济是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通过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使资源利用效率最大化和废弃物排放最小化,从而实现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的经济模式。发展循环经济与合理定价的关系,主要体现为合理的价格能够为节约、循环利用资源带来经济效益,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反之,价格不合理,节约、循环利用资源不能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它就会成为发展循环经济的障碍。

——不同增长模式下资源消耗与产量的关系。传统的经济增长模式以“大量生产、大量消费、大量废弃”为特征,通过消耗大量的资源,生产大量的产品,在大量消费过程中将大量的废弃物排放到自然环境中,经济增长在很大程度上是以资源环境成本为代价的。循环经济强调用“资源——产品——再生资源”理念重构经济运行过程,最终实现最优生产、最适消费、最少废弃。在这两种经济发展增长模式下,资源消耗与产品产量之间的关系是不同的。生产中消耗资源数量(Q)与产品产量(W)之间的关系如图1所示。

图1:资源消耗数量与产品产量关系

从图1可以看出,在生产的产品产量W[,0]相同时,循环经济模式下的资源消耗数量比传统经济模式下要少,即Q[,1]<Q[,2],减少的资源消耗数量(Q[,2]-Q[,1])包括两部分:一是由于提高资源利用率而节约的资源消耗数量;二是通过废弃物循环利用减少的资源消耗数量。在资源消耗数量Q[,0]相同时,两种经济发展模式下的产量是不同的,循环经济模式下的产品产量要比传统经济模式下多,即W[,1]>W[,2],生产出来的产品数量差异(W[,1]-W[,2])也包括两部分:一是提高资源利用率,相当于增加了资源投入数量,带来了产量的增加;二是由于循环利用废弃物资源带来的产量增加。由此可见,发展循环经济是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保护环境的根本手段,它体现了节约资源、优化环境与提高经济效益的统一性,不仅能使企业获得更大、更长远的经济效益,而且能使生态环境得到进一步改善,使人们的生活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

——循环经济的发展取决于合理的资源价格。循环经济节约、循环利用资源能不能带来相应的经济效益以及经济效益的高低,不仅取决于资源消耗量的减少,还取决于资源价格的合理与否。如果资源价格不合理,企业将得不到相应的经济效益而丧失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为此,还应对资源消耗数量(Q)和资源价格(P)之间的关系做进一步的分析,如图2所示。

图2:资源消耗数量与价格关系

由图2可以看出,在产品产量相同情况下,循环经济因提高资源利用率, 其资源消耗数量为Q[,1],而传统经济要生产同样产品消耗的资源为Q[,2]。假设循环经济因提高资源利用率而节约的资源数量为Q[*]即(Q[,2]-Q[,1]),则传统经济要生产同样产品消耗的资源为Q[,2]=Q[,1]+Q[*]。这时,循环经济模式下的资源消耗成本为Q[,1]×P[,1]即(Q[,2]-Q[,1])×P[,1],而传统经济模式下的资源消耗成本为Q[,2]×P[,2]即(Q[,0]+Q[*])×P[,2]。只有当(Q[,2]-Q[,1])×P[,1]<(Q[,0]+Q[*])×P[,2]时,企业才会有积极性发展循环经济,减少和循环使用资源;如果(Q[,2]-Q[,1])×P[,1]>(Q[,0]+Q[*])×P[,2],企业将因缺乏效益而丧失发展循环经济的动力。由于目前资源价格多数只考虑资源取得时所付出的代价,如矿产资源的开采费用以及资源运输的费用等,没有反映资源的真实价值和环境损害成本,其实际价格比真实价格低得多。同时,由于减少、循环利用资源要付废弃物收集、运输、转化、供应的费用,这些费用均涉及到劳动力、机器设备、工艺技术、管理水平等因素,因而它会对循环经济产生的效益带来影响。假设资源的真实价格为P[,1]即(P[,2]+P[*]),如果Q[,1]×(P[,2]+P[*])>Q[,2]×P[,2], 就会形成循环经济节约资源与其所获经济效益相悖现象。这时,企业就没有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发展循环经济就会遭遇价格障碍而陷入困境,这就是为什么现实经济生活中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很少关心甚至不关心外部成本或社会成本,他们宁愿粗放生产而不愿循环利用资源,以致产生外部负效应的原因所在。只有消除P[,1]-P[,2]二者的价格差,使资源价格全面反映资源价值,才能使企业在生产的各个环节(输入端、生产过程中、输出端)全方位地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从根本上消除环境外部不经济性问题,从而使循环经济真正建立起来并发展。

——合理定价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前提。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资源短缺已成为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因素。从经济学角度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一切经济活动都直接或间接地处于市场关系之中,要缓解资源瓶颈约束,实现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必须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充分发挥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有效地开发和利用资源。价格是市场经济中优化资源配置的重要杠杆,资源价格调节着资源流动方向,决定着企业生产过程中资源消耗成本与效益。合理制定资源价格,使之既真实反映资源价值,又充分反映资源的供求关系,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前提。

无偿地占有社会共有资源,不支付社会成本是传统经济模式的症结。在这种模式下,大量浪费资源现象的存在以及高资源消耗产业的过度发展,使经济增长付出高昂资源环境代价,不是因为企业太贪婪,也不是因为人们不知道珍惜土地、空气、水、矿产等资源,而是因为资源的价格实在太低,既不反映资源价值,也不反映资源供求关系,更没有对环境污染计价,难以正确反映资源消耗的代价和效益,使企业毋须通过自身努力便可获得资源低价而转移的利润,对过高的资源消耗不敏感,没有节约、循环使用资源的积极性,最终使经济增长方式粗放和产业结构升级乏力。作为市场机制中最为核心有效的变量,价格是矫正不经济行为的首要机制,因为生产活动归根结底可以抽象为投入产出的关系,驱动各种生产要素间发生替换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们之间相对价格的变动。因此,要调动企业发展循环经济的积极性,鼓励企业减少使用、循环使用资源,必须实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完善资源价格形成机制,使价格全面反映资源价值和供求关系,以正确核算企业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以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统一的效果,使资源使用者付出应承担的社会成本,对自己浪费资源、破坏环境造成的后果承担经济责任,从而使节约使用资源成为企业发展的内在要求。

总之,发展循环经济,需要市场机制来推动。不解决机制问题,循环经济难以顺利发展。从价格角度来说,就是要完善资源价格机制和资源环境补偿机制,依据价值规律和供求关系准则,提高资源特别是稀缺资源的价格,以抑制、调节资源消耗;提高排污费收取标准和违规排污处罚标准,促使企业在高昂的污染代价和节约、循环利用资源之间作出正确的选择,自觉走循环经济之路。

二、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的资源价格障碍

资源价格是引导和促进资源合理开发与有效利用、优化资源配置、加强资源管理的重要经济杠杆。以资源价值和供求关系为依据,合理制定和调整资源价格,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前提。目前,循环经济要求“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之所以难以成为企业自觉的选择,是因为发展循环经济面临着诸多的价格障碍。

——资源无价观念影响。现代可持续发展理论认为自然资源具有三种价值:一是自然资源的存在价值,即以天然方式存在时表现出的价值;二是自然资源的经济价值,即它作为生产要素被人类利用所具有的价值;三是自然资源的环境价值,即它对人类排放废弃物的接纳消化功能。长期以来,受资源无价观念的影响,加之对自然资源存在价值和环境价值的核算存在一定的难度,我国对资源实行的是“自然资源无价、资源产品低价”供给制度。在这种制度下,无法通过价格约束企业对资源的破坏、浪费行为,因而企业对资源“精打细算”、“适度消费”的市场理性往往被“坐享其成”、“过度消费”的自利理性所代替,造成企业为追逐眼前利益对资源进行掠夺式开采、资源利用效率低下,导致全社会经济增长过分依赖资源的高投入。同时,由于资源价格不能充分反映其真实价值,也没有反映经济活动中资源消耗的机会成本,造成废弃物的大量产生和污染物的无度排放。

——资源市场价格偏低。改革开放以来,资源产品价格总水平有了较大幅度的提高,但由于资源产品价格既不反映价值又不反映供求关系、资源产品与加工工业品的“比价复归”,特别是各地出于发展经济的需要,担心提高资源价格增加企业生产成本,不仅不利于吸引投资,而且可能造成现有企业搬迁到资源价格低的地区去,因而缺乏促使资源价格回归价值的决心与动力,资源价格偏低问题仍然普遍存在。世界银行专家指出,中国农民用水通常是免费的,城区平均每吨水价1 元多,为南非水价的1/3,德国水价的1/10。亚洲开发银行公布的《2005 年亚洲发展展望更新版》报告显示,在其所调查的30个国家和地区中,中国内地的汽油价格位居倒数第六名,以2004年11月的油价为例,中国香港的超级汽油为154美分/升、印度的同品质汽油为87美分/升,而在中国内地这个价格为48美分/升。国际经验表明,发展循环经济,走资源节约型道路需要进行全方位的改革和多方面的政策措施配套,其中包括奉行合理的价格政策,减少单位产值资源消耗。然而,由于我国资源价格偏低,不能对资源利用进行有效调节,企业浪费资源现象仍非常严重,导致我国经济发展中片面追求增长速度而不计资源消耗现象的形成。以煤炭资源为例,由于其价格偏低,对大多数用煤企业来说,耗煤成本在产品成本中所占的比重变小,用煤多少对其经济效益影响不大,因而普遍缺乏节约煤炭资源的压力和动力,更不愿投资于节能设施,造成煤炭利用率低。靠低价资源支撑依赖大量消耗资源的经济增长,阻碍了循环经济的发展,既是不合理的,也是不可持续的。

——资源价格体系扭曲。长期以来,我国价格管理一直是以商品价格体系为中心,忽视对自然资源与资源产品、可再生自然资源与不可再生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水域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等各种资源之间差比价关系调整与管理,没有形成完整的资源价格体系,致使资源价格体系扭曲。从资源差价关系来看,以山西大同到浙江电厂煤炭价格为例,2004年山西大同计划内煤炭出矿价格169.20元/吨,比1997年的163.84元/吨上涨5.36元;而浙江电厂煤炭的实际进货价格高达373.90元/吨,其中流通费用204.70元,占煤炭实际进货价格的55.75%。

从资源比价关系来看,由于煤、电、水、石油、天然气等资源在整个国民经济中占据“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特殊地位,其价格改革滞后于一般商品价格改革,在比价关系中处于不利地位。2005年5月,国家统计局对部分企业煤炭与所用生产资料价格上涨情况所做的调查显示,华东地区商品煤综合售价由1997年的211.42元/吨上涨到2004年4月的238.93元/吨,涨幅为13.01%,而同期钢材平均价格由2819元/吨上涨到3361元/吨,涨幅为19.23%。还有可再生资源与不可再生资源之间价格不合理,比如说风能发电与火发电价格之间的比价不利于风能发电的发展,使企业总是在开采不可再生资源与利用再生资源之间进行成本比较,试图免费或低价使用环境排放废弃物而节约局部成本。由于资源价格体系扭曲,资源价格不能充分反映不同资源的真实价值和稀缺程度,使经济发展不恰当地进入了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低收益的增长路径,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循环经济的发展。

——资源价格管理混乱,有效的资源价格管理是价格调节资源利用,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必要保证。目前,我国资源价格管理混乱与资源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密切相关。在我国资源管理体制中,所有权、行政权和经营权混乱,以行政权、经营权代替所有权的管理,国家资源所有权受到条块分割,资源产权虚置或弱化,各种产权关系缺乏明确的界定,使国有资源资产得不到相应的补偿而流失。同时,我国涉及资源管理的部门有水利、发改(物价)、财政、农业、林业、国土、城建、电力、环保、矿产等部门,职能交叉重叠,政出多门,各个利益主体之间关系复杂,协调难度大,而且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存在政企、政事不分的情况,混乱的资源管理体制形成了资源价格管理的混乱,对资源价格尤其是自然资源价格,既缺乏完整的定价依据,也没有规范定价方法,难以在各部门之间形成资源价格监管的合力,致使价格调节资源合理利用方面遭遇管理体制上的障碍。

——资源环境补偿不足。我国已经制定和颁布了许多旨在合理利用和保护资源的法律和法规,但资源退化和环境恶化的问题依然十分严重,原因在于缺乏合理的环境资源价格体系来消除经济活动的外部性问题。目前,我国尚没有将环境容量作为严格监管的有限资源,企业支付的废弃和排污费不仅远低于污染对环境损害补偿费用,甚至也明显低于污染治理费用,使废弃物排放具有显著的外部性。企业为追求经济利益几乎不考虑自然资源机会成本,众多企业以粗放型模式进行生产,导致资源的机会成本急剧增加而无人支付,结果资源被严重破坏。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生产企业虽然建有环保设施,但由于在资源环境补偿上未能将企业环境损害的外部成本内部化,循环型生产环节的效益不能显现,成本就很难收回,环保设施成为摆设或应付检查的工具,平时根本就不启动这些环保设施。

以上情况表明,目前我国尚未形成市场化的资源价格机制,资源价格没有真正反映资源价值、资源的稀缺程度和体现环境承载能力,使节约和循环利用资源的成本常常比购买新资源的价格更高,由此构成了推进循环经济的价格障碍,削弱了企业节约资源的压力和动力。要形成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动力机制,必须通过制度创新完善资源价格机制,构建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的赢利模式,使市场条件下循环型生产环节有利可图。

三、对发展循环经济的资源价格政策建议

目前,我国发展循环经济由于面临诸多价格障碍而步履维艰,经济发展过程中资源瓶颈日益彰显和资源利用率过低与严重浪费构成强烈反差。要彻底转变粗放式增长模式,增强全社会节约意识,加快发展循环经济,必须突破资源价格障碍,提高对资源的利用效率。

——树立资源价值观念。资源作为一种特殊的商品,其价值包括自然资源本身的存在价值、社会对自然资源投入形成的经济价值和自然资源生态功能决定的环境价值,三者是有机统一、不可分割的整体。根据马克思、恩格斯著作中关于自然之物使用价值、自然再生产、自然资源是生产的“条件和前提”及“构成生产的要素”[1]P99 的思想,资源作为客体是参与经济生产过程的生产要素之一,可以满足人类的需要,是有价值的。树立资源价值观念就是要建立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取消资源一级市场供给的双轨制,推进资源价格的市场化进程,使资源价格真实反映其价值、稀缺程度和环境成本,形成资源补偿机制的良性循环。通过价格机制强化社会经济活动各个环节对资源的综合利用、重复利用、循环利用,推进废弃物资源化,使企业主动核算因资源开采、使用、循环利用而发生的环境、生态及社会成本,在生产中尽可能地节约和循环使用资源,以达到经济、社会与生态的和谐统一,实现循环经济要求充分考虑自然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尽可能地节约资源,不断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循环使用资源的目的。

——完善资源定价制度。完善资源定价制度就要积极稳妥地推进资源价格改革,建立有利于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激励机制,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限制高耗能、高污染行业盲目发展,促进资源的合理开发、节约使用和有效保护。首先,要按照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要求,正确地处理自然资源与资源产品,可再生自然资源与不可再生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水域资源、森林资源、矿产资源之间的差比价关系,完善资源价格体系,向市场提供准确的价格信号,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其次,根据微观经济学中产品按边际成本定价时,社会总剩余(或社会总福利)所受损失最少的厂商生产理论,以边际外部成本制定资源价格,使企业在使用资源与“减量化,再循环,再使用”之间做出正确的权衡,找出最符合“费用—效益”的方案,减少资源消耗,进而达到社会效益的最大化。第三,根据市场供求关系原理,要改变粗放式经济增长方式,最有效的办法是提高相关资源的价格,使资源价格反映稀缺程度,通过提高稀缺资源特别是不可再生资源的价格,促使企业从投入产出的成本与效益出发去节约它,或者寻求各种资源之间的替代使用。第四,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和资源约束的现实,对资源实行阶梯定价制度,这是现阶段推动循环经济发展的主要方向。为此,要创造条件加快推行用水阶梯式水价制度,提高全民的节水意识;并对企业核定用电量,实行超量加价政策,以淘汰和限制高耗能企业。

——建立环境补偿机制。循环经济要求企业尽量避免或减少废弃物排放,不可避免废弃物在排放前要进行环境无害化处置。由于节约、循环利用资源会对生产工艺、设备、人员等多方面提出要求,产生相应的投入。当实施循环经济的成本高于循环经济本身所节约的资源成本时,企业就会倾向于选择废弃物的直接排放。环境补偿机制是要求企业对其排放废弃物造成的环境损害进行付费补偿制度。废弃物对环境造成的损害程度取决于环境自净能力,如果废弃物的排放量超过环境自净能力的最大值,社会将为此支付外部成本。建立环境补偿机制应根据边际损害(外部)成本,采用向污染者收费形式,迫使企业减少废弃物排放,即消除外部性。只有科学界定环境补偿标准,将经济行为中产生的“外部成本”内部化,才有可能从利益上鼓励企业采用循环经济的生产模式,促进企业进行废弃物的资源化处理。由于废弃物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损害往往难以确定,具有较强的虚拟性,应根据资源利用方式的不同,科学界定环境补偿标准:直接作用于资源主体如森林、草场、渔场等可再生资源,可以恢复到资源利用前生态环境所必须投入劳动耗费作为环境补偿标准;资源利用造成对人民生活负面影响,可以人们由于污染而需要增加的健康保障费用、疾病治疗费用以及治理污染所必需的劳动投入作为环境补偿标准;资源利用中存在比较成本的,可按照“机会成本”的确定方法核定环境补偿标准,如将企业利用资源的所得与社会宏观利益所失作为资源补偿标准。只有按照“污染者付费,利用者补偿,开发者保护,破坏者恢复”的原则,将环境损害计入企业生产成本,才能促使企业抛弃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而选择循环经济的模式,走经济、社会和环境相结合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创新价格管理体制。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为了增强资源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保障能力,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应按照“有序有偿、供需平衡、结构优化、集约高效”的要求创新资源价格管理体制,使资源价格管理由单一的政府监管向政府监管与市场配置资源相结合转变。目前,我国资源价格管理存在政出多门、管理成本高、管理效率低现象,创新资源价格管理体制,必须理顺资源价格管理部门之间的关系,改革资源行政供给制度,使政府监管建立在充分考虑市场作用基础上,利用经济手段、法律手段和必要行政手段对资源市场进行引导,以提高监管效率,降低监管成本,避免政府对资源配置的失灵。市场配置资源就是要让资源价格在市场竞争中形成,由市场价格信号引导资源的配置,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资源供给的有限性和人类对资源需求欲望的无限性,要求政府在加强资源价格监管、防止资源低价供给造成掠夺性开采的同时,运用价格杠杆调节对资源的需求,如由政府组织资源开发权的竞价拍卖。只有把政府监管与市场配置资源有效地结合起来,在政府监管下充分发挥市场价格机制的调节作用,才能实现在宏观上有序、平衡、优化、高效地开发利用资源,在微观上约束掠夺、低效、浪费资源的行为,构建有利于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资源价格管理体制,促进循环经济的发展。

——采取相应配套措施。合理制定资源价格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前提,并不意味着价格是万能的,要充分发挥价格促进循环经济发展的作用,还要有其他措施与价格相配套,形成合力。首先,市场是价格配置资源的载体,要大力培育和规范资源市场,制定和完善资源市场运行规则,营造公平、公开、公正的资源市场环境,形成统一、开放、有序的资源市场,建立政府调控市场、市场引导企业的资源流转运行机制。其次,税收可以渗透到经济活动的每个环节,是保证环境资源合理定价、消除外部性的重要手段,要使税收调节与价格调节相互配合,调整企业节约、循环使用资源的效益,促进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第三,进一步完善相关法律制度,对循环经济加以规范,明确经济过程基本环节的决策者、生产者、设计者、销售者、使用者、处理者等方面的相应责任,做到有法可依,有章可循。第四,转变公众的消费观念,造就和维护绿色消费的社会环境。对政府而言,要实行“绿色采购”,推动公众参与“绿色消费”;对企业而言,要建立和完善循环经济产品的标示制度,鼓励消费者购买循环经济产品;对媒体而言,要广泛宣传循环经济知识和相关法律法规,引导公众树立现代生态价值观和绿色消费理念;对普通公众而言,要提高参与循环经济的意识和能力,积极建设公众监督和参与下的生态文明。

总之,资源合理定价是发展循环经济的前提,健全的市场和有效的政府监管是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保证。只有完善资源价格机制,突破资源价格障碍,循环经济才能走上正轨并发挥其经济与环境双赢的作用。

标签:;  ;  ;  ;  ;  ;  ;  ;  ;  

循环经济发展的资源价格障碍及对策_循环经济论文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