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析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体会论文_芦峰

分析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体会论文_芦峰

芦峰

(柳州市中医院重症医学科 广西 柳州 545001)

【摘要】 目的:探讨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13年1月到2014年3月收治的7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将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分别是实验组A和对照组B,每组38人,实验组A患者给予西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盐酸氨溴索口服液和止嗽加味汤剂治疗;对照组B患者给予西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盐酸氨溴索口服液治疗。结果:两组患者经过半个月治疗后,A组临床效果中30例为显效;7例为有效;1例为无效,治愈率为97.4%。B组临床效果中20例为显效;10例为有效;8例为无效,治愈率为78.9%。A组疗效明显优于B组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且副作用小,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所以能受到许多患者的拥护和支持,在临床上应该广推使用。

【关键词】 慢性支气管炎;中医治疗;临床疗效

【中图分类号】R256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1-0358-02

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一般好发于春秋两个季节,是由细菌、病毒感染及一系列化学刺激或者变态反应等而导致的支气管粘膜及相关周围组织的非特导性炎症。中医上认为,慢性支气管炎属于“痰饮”、“喘症”与“咳嗽”等范畴,其临床表现主要是咳嗽和咳痰,同时可伴有恶寒、头痛以及鼻塞等症状。

如果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有可能会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甚至发展成肺源性心脏病。该病虽为慢性病,短期内看不到明显危害,但是如果不早期治疗,后期发展成为肺心病,就会大大加重治疗难度,给患者带来生命危险因此慢性支气管炎必须得到医患们的共同重视。笔者从事中医内科专业多年,对于慢性支气管炎病有着较深刻的认识,现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的7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探讨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3年1月~2014年3月收治的慢性支气管炎患者76例,其中男40例,女36例;年龄29~84岁,平均年龄(60.5±5.8)岁;76例患者的病程为3~37年,平均慢性支气管炎病史为(7.9±1.6)年。所选病例均符合慢性支气管炎诊断标准。排除心脏病、支气管哮喘等症状相似的其它疾病。随机将患者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其中实验组和对照组各为38例,且两组进行临床资料对比时,并无差异且具有公平性。

1.2方法

将76例慢性支气管炎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A和对照组B,每组38例。实验组A患者给予西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盐酸氨溴索口服液和止嗽加味汤剂治疗;对照组B患者给予西药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盐酸氨溴索口服液治疗。具体治疗方法[1]为:(1)实验组A:给患者口服312.5mg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和30mg盐酸氨溴索口服液,均为每天3次。口服西药后再服用150ml中药止嗽散加味汤剂,作为对比,早晚各一次。止嗽散加味汤剂的主要成分为百部15g、紫苑15g、陈皮15g、桔梗15g、款冬花15g、杏仁15g、法半夏15g、炙麻黄5g、荆芥5g、甘草10g、白前15g。(2)对照组B:给患者口服312.5mg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和30mg盐酸氨溴索口服液,每天均服用3次。持续口服半个月为一个疗程。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1.3疗效评定

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2]对本次研究结果进行评定:(1)显效:患者咳嗽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测指标基本正常,没发现不良反应,肺部哮鸣音明显变小;(2)有效:患者咳痰或咳喘等主要症状恢复六成以上,没有完全痊愈,肺部哮鸣音无明显改变,需要进一步治疗;(3)无效:进过治疗后患者无明显好转或者病情加重。显效和有效即为总有效。

1.4统计学方法

数据采用SPSS 22.0软件进行统计,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76例患者经过临床治疗后,两组患者表现出不同的疗效,实验组30例为显效;7例为有效;1例为无效,治愈率为97.4%;对照组20例为显效;10例为有效;8例为无效,治愈率为78.9%。详见表1。

表1 实验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疗效分析(%) *

根据研究结果,实验组的临床疗效比对照组更好,实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7.4%,对照组的总有效率为78.9%。两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以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大多数患者更愿意接受中医治疗,可以在临床上进行推广。

3.讨论

慢性支气管炎多数是因为外邪侵袭和脏腑功能失调而导致的,外感六淫之邪,通过口、鼻或者皮毛而侵入,从而使肺气被束、肺失肃降而患病。其中,六淫之首是风,其他的外邪则是通过风邪而对人体进行侵袭的,并可夹有寒、热、燥,从而出现风寒、风热以及燥热等一系列临床症状。若患者不当饮食,比如:喜吃辣、嗜食烟酒、喜吃油腻的食物,也将会促使肺气上逆而致咳。对于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我院实施的治疗措施为中医治疗,主要的治疗方法为宣肺止咳和疏风散寒。而慢性支气管炎是临床常见的多发病,一般好发于春秋两个季节,是由细菌、病毒感染及一系列化学刺激或者变态反应等而导致的支气管粘膜及相关周围组织的非特导性炎症。中医上认为,慢性支气管炎属于“痰饮”、“喘症”与“咳嗽”等范畴,其临床表现主要是咳嗽和咳痰,同时可伴有恶寒、头痛以及鼻塞等症状。如果慢性支气管炎患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有可能会并发阻塞性肺气肿,甚至发展成肺源性心脏病。慢性支气管炎病人因长期患病而导致体虚气弱,免疫力低下。以往慢性支取气管病人多采用全疗程静滴抗菌药物,静脉注射的优点是病人吸收好和具有血峰浓度高,但是价格却较高,并且对病人造成一定痛苦。

该病的诊断主要是根据病史以及临床症状,在排除心、肺等疾患的基础上,若患者出现慢性或者反复的咳嗽、咯痰,或伴有明显的喘息,且连续两年均有发作现象,则可初步诊断为慢性支气管炎[3]。此外,笔者发现:门诊收治患者多数是因久病或者病情较重而前来就诊的。俗话说“久病必虚”,虚则补,此乃正治之治,但一定要慎重。因为对于“虚不受法”的患者,若盲目进补,则可能会暴发哮喘,称其为危证。尤其是虚极而有大量痰浊患者,切不可进补。

针对慢性支气管炎患者,我院实施的措施是中医疗法,主要的治疗方法是宣肺止咳和疏风散寒。但是止嗽散加味汤剂主要成分是百部15g、紫苑15g、陈皮15g、桔梗15g、款冬花15g、杏仁15g、法半夏15g、炙麻黄5g、荆芥5g、甘草10g、白前15g。该药剂有止咳化痰疏风宣肺等良好功效。而根据临床的资料得知,慢性支气管炎是支气管粘膜杯状细胞繁殖生长,黏膜下腺体增大,内分泌过多,并且是以粘液腺为主。患者表现为急性期,全身的毛细血管水肿、充血,导致痰液增多,而上皮增生的官腔持续变小和支气管痉挛,最好导致咳嗽、气喘加剧。因为纤毛变小,纤毛清理痰液的能力减弱,聚集在支气管腔的痰液造成微生物继续感染。而止嗽散加味汤剂中具有祛痰、平喘、镇咳、止哮喘的作用[4]。

本次实验在两组患者的病程、性别、年龄、症状等无明显差异的情况下,对两组患者采取了不同的治疗方法,其中对照组给予阿莫西林配合盐酸氨溴索片治疗,实验组患者给予西药和中药止嗽散加味汤剂治疗。一个疗程后观察结果,在统计结果时,对两组患者进行了常规血常规、尿常规和大便常规检查,测定了其心电图和肾、脏功能以及肺部听诊,实验结果具有客观性。最后按照最新的《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对临床疗效进行评定,并进行统计分析,两组方法的总有效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所以止嗽散加味汤剂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钾片和盐酸氨溴索口服液共同运用于慢性支气管炎能收到较好的临床疗效,无其他副作用,无创伤,缓解了许多的患者的痛苦,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提高。

【参考文献】

[1]杨亚东,张跃敏.慢性支气管炎的中医治疗[J].中国社区医师,2012,14(6):203.

[2]吕俊芳.中医辨证治疗慢性支气管炎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6(21):241-243.

[3]耿新新,乔春风,王翔等.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疗效观察[J].中国临床医药研究杂志,2011(2):5.

[4]陈爱东.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60例临床观察[J].中国民族民间医药,2010,19(8):97.

论文作者:芦峰

论文发表刊物:《医药前沿》2016年7月第21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6/8/3

标签:;  ;  ;  ;  ;  ;  ;  ;  

分析中医治疗慢性支气管炎的体会论文_芦峰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