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配电网建设经济性效益评价论文_叶奕,王娟 吴越

(1.国网浙江省电力公司宁波供电公司 浙江 宁波 315000)

摘要:“十二五”期间,智能配电网建设已全面展开。为评价宁波近3-5年智能配电网建设功效,本文研究提出了一套智能配电网建设经济性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权重得分算法模型及评估方法,对宁波海曙与江东区智能配电网建设成效进行量化评估,评价结果有利于指导后续智能配电网建设工作。

关键词:智能配电网;指标体系;经济效益;权重

概述

早在2009年,国家电网公司就已经提出“坚强智能电网”的理念和相应的发展计划,并且给出了具体的内涵。在全球节能减排的严峻形势下,发展智能电网已连续三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并成为我国能源发展的战略选择。“十二五”期间,智能配电网建设已全面展开,2016年,智能电网建设将进入提升阶段。智能配电网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智能电网的建设核心。

宁波2010年被列入国家电网公司坚强智能电网第二批配电自动化试点城市,在海曙区作为一期试点区域成功运行的基础上,2012年江东区等区域也开展配电自动化建设,智能配电网建设在宁波供电公司有序开展。经过3-5年的智能配电网建设,其在电网上的应用功效已然凸显。然而,智能配电网建设初期,电网投资力度大,很难定量衡量其经济效益成效。因此,智能配电网建设经济性评价研究迫在眉睫。

1. 智能配电网建设效益评价指标体系

1.1 构建的因素

(1)体现智能电网的特征

智能配电网是智能电网的重要组成部分,智能电网=智能输电网+智能配电网。智能电网与传统电网的区别在配电网上表现的更为明显,与传统的配电网相比,智能配电网具有以下7个功能特征:

1)支持大量的分布式电源接入;2)支持用户双向互动;3)更高的供电可靠性;4)更高的电能质量;5)提高电网资产利用率;6)能够对配电网及其设备进行可视化管理;7)实现配电管理与用电管理的信息化

(2)考虑众多不确定因素

智能配电网建设中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因素,随着分布式发电的逐渐引入对电网产生影响,以及负荷用户的多样性和灵活性,使得配电网的负荷变化趋势的预测更加困难。对其进行投资效益评价需要根据其特点针对性的构建评价体系,选择性的考虑评价方法,需对其不确定因素进行充分考虑,以更好地掌握配电网的发展趋势与要求。

1.2 指标体系结构

智能配电网建设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由目标层、准则层和指标层三部分构成:

1)目标层:评价体系考察维度,分为技术性、经济性、社会性3个目标层。

2)准则层:充分考虑我国配电网的特点和当前智能配电网的发展水平,设置8个准则层,反映智能配电网投资的显性效果和对建设经济效益的贡献。

3)指标层:按照准则层的类别,共构建23个指标层指标,从不同角度反映电网企业的投资效益。

2. 智能配电网建设经济效益评价模型

2.1 指标归一化

指标的归一化方法有最大值法、插值法、三角模糊数学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各种方法归一化计算结果一般不影响评价结论。各指标分类及函数选用分析如下:

对于进程类指标,采用插值法、最大值法。其中占比类指标,如:配电自动化终端覆盖率、线路馈线自动化占比等,因其变化的最终结果是达到100%,符合线性发展规律,所以该类指标选取线性函数;规模数值类指标,如:智能小区实施规模,由于智能配电网建设仍处于阶段性发展过程,暂时还未有成熟的标准出版,该类指标选取插值法。

对于效果类指标,采用三角模糊数学法、模糊综合评价法。数据为百分比的效果类指标,如供电可靠率、综合线损率、峰谷差率等指标,该类指标选取三角模糊数学法。与评价对象所在团体的环境影响有关的指标,如:单位投资增供电量、单位投资增供负荷、单位线路供电量、单位配变供电量等指标,该类指标选取模糊综合评价法。

2.2 权重计算模型

本文采用组合权重计算方法,将变异系数法、德尔菲法、熵权法这三种赋权方法得出的某一指标的权重累计,然后进行归一化处理,得到组合权重。

假设有m个指标 q种方法求得的权重w,则组合权重为:

式中:s(k+1)表示层次结构中第k+1层属性的得分;

n表示第k层子属性的个数;

sj(k)表示第k层中第j个属性的得分;

wj(k)表示第k层中第j个属性的权重。

3.宁波智能配电网经济效益评价实例

本次评价模型以宁波海曙和江东区智能配电网建设经济效益评价为实证,通过指标简约、指标归一、权重分析最终得出宁波海曙和江东区智能配电网建设经济效益结果。限于篇幅,本文仅列出经济性指标的权重及得分计算结果。

3.1 指标权重计算

从评价结果可知,2010-2014年度智能配电网建设经济效益海曙区评分为34.53分、54.21分、66.72分、72.48分、70.43分,江东区评分为37.21分、37.77分、39.41分、61.16分、62.62分。总体上看,智能配电网建设经济效益呈现增长趋势,但具有较强的地区特点。

4. 结语

本文结合智能配电网的特征,考虑影响智能配电网的众多不确定因素,建立了智能配电网建设经济效益评价指标体系,涵盖技术性、经济性、社会性3个目标层,9个准则层和23个指标层,并对各个指标进行了属性类型和解释说明。

本次构建了智能配电网建设经济效益评价模型,通过指标约简、归一化、权重计算和综合评分,形成了一套完整的评价流程和量化评价方法。最后通过海曙区和江东区智能配电网建设实证,验证了该模型的正确性,表明研究成果具有较强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

[1] 刘振亚,智能电网技术[J].北京: 中国电力出版社,2010(1):13-14

[2] 连旭磊.智能电网建设对国民经济的影响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1

[3] 刘跃新,熊浩清,罗汉武.智能电网成本效益分析及测算模型研究[J].华东电力,2010,38(6): 0821-0823.

[4] 曾 鸣,鄢 帆,田 廓,董 军基于三角模糊数的智能电网投资效益分析[J].华东电力,2010,38(5):0638-0640.

[5] 王坤.智能电网项目建设风险评估及应对策略研究[D].北京:华北电力大学,2011

[6]李天友,徐丙垠.智能配电网自愈功能与评价指标[J].电力系统保护与

[7] 孙强,葛旭波,刘林,等.国内外智能电网评价体系对比分析[J].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学报,2011,23(6):105-109.

[8] 张健,蒲天骄,王伟,等.智能电网示范工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J].电网技术,2011,35(6):5-9.

[9] 姚刚,刘速飞,马劲东,等. 配电网评估指标体系建立与评估方法[J]. 华东电力,2009,37( 8) : 2038-2040.

[10] 张心洁,葛少云,刘洪,等.智能配电网综合评估体系与方法[J].电网技术,2014,38(1):0638-0640.

论文作者:叶奕,王娟 吴越

论文发表刊物:《电力设备》2015年第11期供稿

论文发表时间:2016/4/28

标签:;  ;  ;  ;  ;  ;  ;  ;  

智能配电网建设经济性效益评价论文_叶奕,王娟 吴越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