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对初中学生德育的影响论文_李永科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对初中学生德育的影响论文_李永科

甘肃省积石山县吹麻滩中学 731799

摘 要:作为初中思想品德教师,我们既要响应中央的政策导向,反映时代特点,又要学生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要体现优良传统。基于此,本文试就民族地区德育与民族传统文化关系的现状、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阐述个人观点。

关键词:民族传统文化 德育 影响

一、教育现状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转型,一些愚昧的、落后的文化被淘汰出局,而那些积极的、健康的、符合时代精神的传统文化则被传承下来,对各民族群众起到启迪思想、净化心灵的作用。

1.社会公德

社会公德是指各民族在长期的社会实践中积淀下来的道德准则、文化观念和思想传统等的统称。归纳为:有重情尚义、谦和好礼、热心公益、乐于助人、讲究卫生、保护环境、邻里团结等内容。

(1)在民族群体意识中,都有扶危扶助弱势群体的思想和行为。

(2)出于民族生存的发展需要,各民族十分注意保护周边的自然资源,不做有违自然规律的事情。

(3)由于居地分散、偏远的缘故,各少数民族对邻里之间的团结和睦十分重视。

2.家庭美德

少数民族以家庭美德为背景所进行的德育教育,涉及恋爱婚姻、勤俭持家、孝敬父母、家庭和睦等多个方面。

(1)尽管在尊老敬老的形式上有所差别,但各民族始终秉持“善待老者”的认知理念。

(2)各民族青年男女为追求自由幸福的婚姻,均确立了与之相符的婚恋观。

(3)受生产、生活环境影响,各少数民族在待人待客方面,均表现出热情豪放、诚实开朗的民族性格。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二、存在的问题

1.网络的冲击

(1)民族青少年对网络产生依赖或急功近利思想,直接影响了德育教育质量。

(2)网络文化无孔不入,使民族青少年对德育教育有所削弱。

(3)网络文化对民族青少年“三观”建设产生消极影响。由于他们正处于人生观、价值观形成时期,受年龄和认知能力限制,抵御不健康网络文化的自制力不强,如若把持不好,极易把他们引入歧途,并对他们的德育教育产生消极影响。

2.内容有弱化趋势

在中学阶段,学生主要以学习为主,学校虽然也结合学校实际,按教学大纲的课时安排,让教师讲解与本民族传统文化等有关的德育知识,但学生对此并不感兴趣,家长也认为会增加学生的学习负担。受此影响,德育教育课多处于应付了事状态,或流于形式。

3.方法简单、知识陈旧

(1)一些教师由于既没有接受系统的专业知识训练,又没有接受民族传统文化知识的培训,直接影响了德育课的教学效果。

(2)一些教师讲课内容陈旧落后,多是一些粗浅的民族传统文化知识,没有添加新内容,或赋予民族传统文化以新内涵,致使学生不愿意听讲。

(3)他们多采取满堂灌、填鸭式、照本宣科等传统讲课方式,一般老师前面讲,学生被动听或被动记。由于缺乏双向互动,致使老师和学生都感觉累,久而久之,使他们对德育教育失去了学习兴趣。

三、未来走向

1.积极探索网络环境下德育教育的新途径

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如何化消极为积极或变被动为主动,无疑成为我们的待解之题。有针对性地开设相关民族网站,或者辟建相关栏目,系统地宣传民族传统文化知识;应借助互联网中的博客、论坛、电子信箱以及BBS等载体形式,引导广大民族青少年积极参与讨论。

2.创新教育形式和内容

(1)引领学生到民族村寨、民族博物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地方参观,让他们接受民族传统文化知识教育,以增强民族青少年爱家乡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2)以民族传统文化为主线,开发了特色民族游和风情游项目,应引导民族青少年积极参与其中,通过导游讲解或互助互动,增强对民族传统文化的自豪感。

(3)借助民族特有的传统节庆活动,或通过参与具有民族特色的文体活动像赛龙舟等,接受民族传统文化知识再教育。通过活化教育形式,使大家在和谐互动的民族背景下接受德育教育。

论文作者:李永科

论文发表刊物:《素质教育》2017年3月总第229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7/4/28

标签:;  ;  ;  ;  ;  ;  ;  ;  

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对初中学生德育的影响论文_李永科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