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及改进研究论文_邸学明

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及改进研究论文_邸学明

上海汇谷岩土工程技术有限公司云南分公司 上海 650034

摘要:针对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中存在的问题,进行科学的分析,并简要介绍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勘察的重要作用、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例如地下水位上升所带来的危害、地下水位下降所带来的危害、地下水位频繁升降所带来的危害、潜水位上移所带来的危害等等,提出预防水文地质灾害的有效措施,希望能够为有关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工程地质勘察;水文地质;危害

1 引言

水文地质勘察是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核心组成部分,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影响特别大,在具体的勘察环节,水文地质勘察人员要进行全方位的勘察,并结合该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选择相应的水文参数,判断水文地质灾害类型,为施工单位提供精确的水文地质勘察数据,保证工程施工有序进行。鉴于此,本文重点研究工程地质勘查中的水文地质危害与改进措施。

2 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勘察的重要作用

一般来说,水文地质勘察重点是对某地区的地下水实施勘察与分析,对地质勘察起到良好的辅助作用。水文地质勘察的重要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加强水文地质勘察,能够帮助有关人员有效防范工程结构病害的发生,所谓结构病害,主要指的是因为地下水剧烈运动,使得建筑结构出现较大裂缝的状况,如果工程出现结构病害,会增加工程的施工难度。通过对该地区的水文地质进行有效勘察,能够帮助勘察单位进一步了解地下水情况,对原有的勘察数据进行改正,制定出良好的结构病害防范措施。

(2)帮助勘察人员更好的了解地质环境,通常来说,建筑工程施工场地地质环境均特别复杂,并且在工程项目施工环节,地质环境对工程施工的顺利施工影响特别大,而水文地质勘察,能够更好的探测该地区的地下具体情况,施工单位能够更好的了解该地区地质环境,有利于提升工程的施工水平。

(3)水文地质勘察,对施工图纸测绘起到良好的指导作用,工程项目施工要按照设计图纸进行施工,施工场地的水文地质条件,对设计图纸的绘制有一定影响,故加强水文地质勘察,能够保证土工程设计图纸绘制更为合理。

3 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研究

3.1 地下水位上升所带来的危害

地下水位的不断上升,主要是因为外界自然因素引起的,例如地质因素与水文因素发生变化时,结合大量的建筑工程施工事故调查数据能够得知,地下水位上升的核心因素是由于降水量,包括枯水期水库泄水灌溉而引起的。如果地下水位出现上升,会给工程带来以下危害:岩土层变得特别潮湿、工程地基基础的稳固性不断下降。如果地下水位上升,在强降雨的环境下,工程岩土结构很容易出现坍塌,引发滑坡等灾害。

3.2 地下水位下降所带来的危害

在工程建设施工环节,因为抽取大量的地下水,地下水水位不断下降,地下水下降所带来的危害主要有:地面出现裂缝、地面塌陷、建筑工程逐渐下沉。在工程施工过程之中,如果采用人工降水方法进行施工,会产生一定的动力水压,粉土层之中的颗粒直接被冲刷,对工程地基基础土层产生较大的破坏,特别容易发生地面塌陷现象。

3.3 地下水位频繁升降所带来的危害

地下水频繁升降,对工程中的膨胀性岩土产生较大的影响,主要体现为膨胀性岩土发生不均匀的变形。受地下水频繁升降的影响,工程岩土层会出现大面积的收缩,严重的还会出现膨胀,产生较大变形,长时间作用下,岩土的收缩幅度越来越大,其强度不断降低,工程地基的承载力下降,引发严重的地裂,建筑工程被破坏。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

3.4 潜水位上移所带来的危害

潜水位的不断上移,会带来以下危害:(1)建筑工程的地基出现侧移,使得工程的安全性能不断下降,地基出现大范围的偏移,建筑墙体出现大面积裂缝。(2)出现地质软化现象,潜水位的逐渐上移,黏土压缩性性能不断提高,黏度下降,建筑物的稳定性能受到较大影响,特别容易出现工程地基变形现象。(3)出现饱和土层,引发建筑墙体破裂,严重的还会发生管涌现象。潜水位的上移,建筑工程地下室会发生浸水现象,威胁居民的生命安全。

4 预防水文地质灾害的有效措施

4.1 完善地质勘察体系

加强地质勘察,是保障工程项目有序施工的重点工作。通过有效提升水文地质勘察意识,对原有的地质勘察体系进行完善与优化,能够有效预防水文地质灾害。对于勘察人员来讲,要主动提升自身的水文地质勘察意识,主动学习有关勘察新知识。勘察人员还要具备良好的水文地质勘察技能,认真按照水文勘察标准实施勘察,保证水文地质勘察水平得到提高。此外,勘察人员还要运用良好的勘察工艺,定期引进新设施。因为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流程具有一定的复杂程度,故有关单位要加强对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重视,从长远角度进行分析,运用新型勘察设备开展水文地质勘察工作,保证勘察到的各项数据更为精确。

4.2 加强水文地质灾害事前预警

为了保证水文地质灾害事前预警工作顺利开展,勘察人员要提前做好水文地质调查,了解该地区的地下水变化情况,防止在地下水超过安全预警的范围外进行施工。并根据地下水的变化情况,包括岩土的物理性质,做好相应的勘察工作,具体的工作要点如下:(1)软化性测试:通常结合软化系数,勘察人员就能够了解岩石的耐风指标,如果岩土当中包含容易软化的岩层,在地下水的冲刷之下,岩层会形成软弱性能较强的夹层。(2)做好岩土透水性检测工作。所谓透水性,主要指的是岩土所能够承受外界水的重力,由于比较松散的岩土与坚硬的岩土,其透水性能不同,因此,勘察人员要根据该地区的岩土状况,合理确定岩土的安全系数。勘察人员还要了解岩土的给水性与膨胀性。

4.3 加强对水利工程区域的地质勘察

在开展地质勘察工作前,勘察人员要加强水利工程区域的水文地质勘察工作,进而选择合理的工程项目施工区域。在进行水文地质调研时,勘察人员要结合各个区域的抽水样品检测数据,做好相应的评判工作,更好的了解水文地质特征,保证水利工程项目施工区域更为合理。由于地质勘探方法较多,勘察人员要选择合理的水文地质勘察方法实施勘察,不同的水文地质勘察,所获得的勘察数据结果也各不相同,因此,想要保证勘察数据结果的精确性,勘察人员要结合该地区的水文地质条件,选择良好的勘察工艺。勘察人员还要对水利工程的各项性能进行检测,保证工程周围的建筑更为安全。在地下水勘察当中,勘察人员需要对勘察工作进行细化,全面了解地下水的埋藏情况。

4.4 做好水文地质评价工作

想要更好的提升建筑工程安全性能,地质勘察人员还要加强水文地质危害事后防范,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对建筑工程项目的施工进行全面监管,工程项目施工阶段,加强监管,能够提升工程整体质量。因此,想要进一步提升建筑工程的施工质量,项目中的管理人员要不断加强施工监管。工程项目具体施工环节,若施工作业人员发现工程岩土透水性能比较高,透水系数较高,则可以采用透水性能比较差的岩土进行替换。(2)为了保证水文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灾害得到更好控制,减小水文地质灾害对周围居民产生的影响,有关人员需要采用先进的勘察方法进行勘察,并制定良好的防范措施。

5 结束语

综上所述,通过对预防水文地质灾害的有效措施进行合理分析,例如完善地质勘察体系、加强水文地质灾害事前预警、加强对水利工程区域的地质勘察、做好水文地质评价工作,能够有效保证工程地质勘察中水文地质勘察工作的有序开展,提升水文地质勘察效率。

参考文献

[1]彭景林.岩土工程勘察设计及施工中的水文地质研究[J].西部资源,2018,(06):103-104.

[2]郭志谦.水文地质勘察在环境地质勘察中的应用研究[J].智能城市,2018,4(21):36-37.

论文作者:邸学明

论文发表刊物:《基层建设》2019年第12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9/7/17

标签:;  ;  ;  ;  ;  ;  ;  ;  

工程地质勘察中的水文地质危害及改进研究论文_邸学明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