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关系论文_邢晶

浅谈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关系论文_邢晶

云南博鼎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 云南 650000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飞速的发展下,人们对生活要求也是越来越高,城市住宅小区好坏将直接影响居民居住环境舒适度。在城镇居民传统居住观念的不断改变,生活小区建筑、布局都离不开现代化的元素,进而不断的完善创新。在其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阶段,应该严格遵循和城市规划协调发展的原则,进而为市民构建一个舒适的居住环境。

关键词:居住小区;规划设计;城市规划

1.城市规划中的居住小区现状

为了追求经济利益,地产商争相开发造成了大部分小区缺乏统一管理规划,不少小区设计更是违背以人为本、可持续化发展、整体协调的原则。因为急功近利,不少小区开发都忽视了整体环境与建筑布局建设,经常采用了三通一平的手段进行推山建房,还一味地破坏了原有生态环境,人工凿建的痕迹四处可见。小区内的建筑物经常出现了并列式、兵营式等千篇一律的建筑,片面的追求绿地面积,物种的单一,造成了小区生态失衡。为了节约资金,开发商在公用设施建设和后期维护管理方面都大打折扣。“能少建的尽量少建,能不建的根本不建”,更不用说特殊人士的服务设施。前期工作都没做好,后期的维护管理工作更被敷衍了事。

2.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关系

城市规划中包含了居住小区的规划设计工作开展,在小区规划设计的过程中,应该严格按照城市规划设计的主要方向,以保证小区规划设计符合城市规划设计内容。因此,在城市规划中的居住小区规划设计要点主要如下:

2.1整体定位要与城市建设和谐统一

2.1.1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

城市中的居住小区作为城市规划中的一个重要部分,在设计前必须因地制宜,首先考虑生态环境的要求。在开发土地之前,要抱着“以人为本”的原则,不能随意地伐树造地、推山建房,在尽可能不破坏原有地理环境的条件下,充分合理利用周围的条件,建设出与周边自然环境融为一体的住宅。除了要保证小区周边的环境,还不能忽视小区内的环境。同时居住区要提倡环保节能理念,充分利用太阳能、水能等环保节能材料,定期对“三废”问题进行处理。

2.1.2让小区融入人文环境

居住区除了要与生态环境和谐发展,还要结合当地的历史传统和居民的生活方式,使小区的建筑风格和整体规划都能融入城市中的大氛围。尤其是对旧城区的改造,如何能在保留建筑历史风貌的前提下,又能创建出与时并进、适合现代人居住的小区成了许多规划中最棘手的问题,比如:昆明呈贡新区的泛亚城邦居住小区,项目地中间有一座寺庙属于文物保护单位,因此小区规划用地退出了紫线控制范围,并且将紧邻寺庙的商业街规划为仿古街区,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寺庙进行修缮,保护历史文物的同时又不失现代化的生活格调。利用地势高差设计了一座戏台与寺庙相对呼应,并在商业街入口设计了标志性的石牌坊,满足了当地居民对人文氛围和社区功能的要求。

2.2 小区的建筑布局要合理规范

2.2.1建筑和景园环境要和谐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居住小区给人印象最深的首先会是直接感知的建筑和绿化环境。小区中建筑物的风格、材料、造型、尺度、比例和用色等都是决定小区空间环境的关键因素。

把住宅构成的美学灵活运用到建筑物和景园空间的设计中去,做到有规律而又能不断产生视觉变化,“使之有节奏、有主次、有呼应、有内在联系,在变化中求统一,在统一中求变化,使多样而不杂乱、协调而不呆板。” 在构筑围合但不封闭的组团空间时,建筑布局要尽量通透,内部区域主要以较低的板楼为主,形成丰富的体型轮廓,尽量避免高层高密度带来的视觉压抑和空间拥挤感。另外,在每个组团内都应设置小型花园,并重点为“园中园”的围合方式进行绿化。

期刊文章分类查询,尽在期刊图书馆特别是要好好利用有限的场地,在此内围合集中的、多层次的中央花园、公共绿地、水体、庭院、小品等,并通过连接场地与步行小径,共同演绎可游可居的社区活动场所。

2.2.2布局要注重功能分区的组合

小区内不同的空间要根据居民的需要布局,按照不同领域的各自属性和室内外空间层次可把小区分为公共空间、半公共空间、半私密空间和私密空间四种。在构筑空间序列时要突出功能性、观赏性、经济性及生态型的特点。

小区的公共空间应该是敞开的多形态空间,应结合文化建筑、小桥、草坪、雕塑等构建一种清幽、舒适的氛围。不能过度追求气派、奢华等装修。

半公共空间这部分要根据各居住组团的不同组合方式来考虑,通常选择比较开阔的视野和较大片的绿化面积,保证其公共性有一定限度并且功能齐全。从住宅楼之间的院落到住宅内的庭院、楼台、阳台,就是逐步私用化的空间,所以应多设置种植景观,让居民有安全感的同时,又可以在保证各自休息不受影响的情况下,与邻里又不失适当的交流。

2.2.3停车场要与居住容量相匹配

城市住宅小区要采取人车分流的模式,地下车库出入口、内部道路与上部建筑形成紧密配合,精心调节柱网尺寸,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地下室为原则。

在城市住宅小区的地下车库出入口、邻近小区入口,每车位控制在35平方米左右,实现高效、经济。特别是高层建筑底部要根据结构方式,部分作为人防、设备用房等小空间利用。另外,应考虑到城市住宅小区部分住户可通过地下车库直接到达住宅单元,也可单独设计人行通道,让部分住户经中心庭院再返家。

2.2.4合理规划道路交通

在小区主干道的规划设计上要做到“顺而不穿,通而不畅”,减少交通环境的混乱交杂,提高安全系数。规划道路时除了要设置线形绿化景观,还要将各级道路有机连接起来才能提高建筑环境的品质。在充分利用市政道路的条件下,通过环绕基地的环道,自然形成车行服务干道,施行有序的人车分流理念。为了保证区内的交通便捷和安全,商业部分停车可以设置单独的出入口和地面泊车位,以减少阻塞。而区内道路采用自由线型的组合,伴以园林与草木的处理,并沿景观绿化带自然延伸到区内各个景点。

2.3 完善社区服务系统

居民对生活的满意度往往很受社区服务的影响,一个舒适优雅的服务环境是居民日常生活的基本需要,也是小区稳定的物质基础。

为了方便居民顺路购买日用品,商店一般建议设在人流交通必经之路的出入口附近。同时,很多居民会选择骑自行车、摩托车等方式在区内活动,因此,利用院落中的半地下室和高架平台下部为自行车设置车库也是个好选择。小区内的垃圾处理问题也是关键,如果一定要垃圾集中处理,应将垃圾道改设于住宅内部生活的阳台处;否则可采用室外垃圾箱和中转站清运,同时避免让清运车辆横穿小区以致细菌扩散。

2.4 建立安全的管理体系

要让居民在小区内过上安逸的生活,只注重小区外在布局和服务系统是不够的,居民真正需要的是一套科学的管理制度,其中小区规划的安全性更是在复杂的城市环境中显得尤为重要。

基于周边环境的安全因素,结合居民的防范心理,通过控制小区和组团入口,明确划分空间管理领域等措施来提高小区的安全性。首先要在小区各入口处设置明显标志和门卫室等,让小区有归属性和领域性,同时还能保证每个进来的人都经过住户或来访者的身份审核;然后要注重强化院落空间,使邻里之间充分了解之余,还能确保住户可以观察到陌生人的进入;最后,为了有效控制外来行人的穿行,应尽量减少组团的出入口至两个左右,从而达到安全防卫的效果。

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房地产开发日益激烈的今天,开发商只有本着人性化、个性化、现代化等的原则,不断地在小区设计上推陈出新,突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总体布局、建立合理的建筑布局和功能分区,与景观绿化相辅相成的道路规划,完善服务系统、健全安全管理体系,进而促使城市的居住小区规划在和谐中进一步发展。

参考文献

[1]胡莹.商住静林小区规划设计[J].新闻天地.2011

[2]方森濯. 浅谈城市住宅小区规划设计.中国新技术新产品. 2011.

[3]张莉,张旭. 城市生活居住小区规划设计浅谈.科技信息. 2011.

[4]陈凯.城镇生活小区规划设计要点[J].民营科技.2011

[5]孟明兰.从城市设计角度来谈居住小区规划.建材与装饰.2008.4.

论文作者:邢晶

论文发表刊物:《建筑学研究前沿》2018年第4期

论文发表时间:2018/6/15

标签:;  ;  ;  ;  ;  ;  ;  ;  

浅谈居住小区规划设计与城市规划的关系论文_邢晶
下载Doc文档

猜你喜欢